揭晓整个川系部队的八年抗战进行史
——是不同与刘湘系的出川部分
黄靖
黄
洁光(由孙子黄靖代述),1905年7月黄洁光出生四川省盐亭县龙凤乡双龙桥村侍郎湾。1935年,蒋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入川剿共,王缵绪在川中有一定影
响力,蒋通过剿共作战,也现他是川军将领中唯一最欣赏的文武人才,赠其大量枪弹与银元拉拢王缵绪。经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柏良和史伯英介绍秘密加入“复兴
社”,就是要取代掉他曾扶持起的刘湘地位。因而刘与王形成了对立,刘湘派妻弟周从化等数十人监视王缵绪与蒋核心人物一切往来,曾离间他与康泽关系,把蒋让
王缵绪秘密加入“复兴社”活动事实说成是“黑户”。可以说在特殊背景下,王缵绪在军事行动方面有一定权力和地位,并在“复兴社”相关军事部署和活动中扮演
一定角色;1935年黄洁光毕业潼川联立中学后,靠王缵绪关系进入“峨眉军官训练团”受训。同年10月,王缵绪被任命陆军第四十四军军长兼四川第六路“剿
匪”总指挥;他率15个团在绵阳、江油、邛崃和大邑地区,向红军进犯,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清剿。因蒋与王自身军事力量的联系,具有一定重要性,蒋入川大计得
以实现,是少不了王缵绪这样的人物。
而王
缵绪加入“复兴社”获得蒋的支持与认可,已提升在国民党内部核心地位与影响力。蒋让他参与军事行动,尤在日军入侵大半国土丧失,蒋又处于内忧外患危难之
时,王缵绪军事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拥护蒋同共抗战,顶住刘系压力。接收蒋政府入川落脚,即推行军事战略等各方面新政,速把四川旧军阀体制斩除,逐将军政带入
到中央正轨运行。1938年初,黄洁光加入王缵绪第29集团军任少校营长,先后转战各地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
德会战等诸多战役都取得胜利,曾被国民政府颁布公文赞誉“成绩昭著”。
武
汉会战,第29集团军王缵绪总司令授予武汉外围总指挥,战争吃紧时,黄洁光编入第162师作战。不日,又奉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编入第44军第149师(师
长王泽浚)部队作战,与日军拼命争夺已弃守各省市大量物资入川,因卢作孚民生公司无军事实力,日军不会眼睁睁看着把占领区物资运走,全靠王缵绪指挥第29
集团军各师部队英勇作战,保证民生公司在安全情形下,由川军部队搬运20多轮船上,再令部队作战掩护长江两岸,一趟一趟使轮船全部运入四川,作后期的战备
物资。王缵绪第29集团军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后,司令部设于浠水县张家塝,第44军奉命在(安徽的)太湖、宿松一带阻击日军,战场延宿松县打到大别山脉一带
布防,当晚被日军来袭。
1938
年6月,在第五战区随第44军围参加黄梅、蕲春、广济、九狼山等战役。8月第44军夜袭盘踞在安徽宿松县城日军第13师团第68联队,夺回该城。第44军
两次攻占宿松县城,因武汉失守,部队奉命湖北当阳,第29集团军在整个武汉会战打完后,川军牺牲九千多人。好在王缵绪总司令在省主席任上兼四川省军管区总
司令,把川军打造出精英人才迅速编入,增加优质装备,指挥集团军奉命防守襄河,先后与日军在黑牛渡,虎爪山,聊曲山等地作战取得胜利。
自1938
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日军战火已集中引到了四川,而全国各地进入到相持阶段。在王缵绪任上,经日军近一年多的轮番轰炸,带动全川转入地下24小时不间
断的生产所需,造成日方付出巨大代价,也就是炸毁些民房或大坑,但四川民众勤劳苦干,仅两天就恢复正常,这让日方投入不成比例。直到1939年9月,日军
近一年多以来,集中火力轰炸四川“陪都”大后方,无法灭绝中国军民抗战到底决心。日军大本营一改“海陆空”联合攻川。
1939
年底,欧洲局势紧张(二战全面爆发),日军希望迅速解决中国战场,好腾出兵力应对国际局势,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军事行动展现抗战决心,争取国际支持。此时,
日军在(湖北、湖南)两湖地区部署最强11军等主力部队,于1939年秋,日军正筹备对湖南、广西等地进攻(如随后桂南会战),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冬季攻势
牵制日军兵力调动。
1939
年11月底,为保四川不被日军入侵,由蒋代理省政。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在省主席任上请缨出战,又率8万多川军官兵到前线(湖北)总司令部,与前线将
士汇合成强大实力。为作战将集团军总司令部设置(湖北宜昌市)当阳河溶镇,调黄洁光回总司令部参二课任少校参谋;而王缵绪作为中央特派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
令,率部驻守湖北襄河(汉江)以东大洪山、桐柏山地区,负责牵制日军在鄂中兵力。即率川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到达湖北境内,担任宜城地区守备任务。在第五战区
他率先向日军发起“冬季攻势”大战,从鄂北出击,攻击钟祥、随县等地日军据点,以配合第五战区整体作战部署,形成对日军正面压力。而王缵绪总司令主动发起
这场大规模进攻的冬季攻势,虽装备与兵力差于日军,但对牵制日军、消耗日军有生力量起到了重大贡献,展现出中国军队持续抗战的决心。
1940
年1-5月,由王缵绪率川军部属驻守襄河、钟祥、沙洋、大洪山一带布防,先后亲临前线指挥战役。指挥随枣、枣宜等各役,第29集团军为中央直属军,总司令
直接听命蒋的作战令,绝非如同已弃守省系西北军残部,归李宗仁指挥。王缵绪总司令以第四十四军第一五〇师为攻击部队,第一四九师为掩护部队,以第六十七军
为总预备部队。并亲自率部指挥特种部队自襄河东岸南下,夜袭掉钟祥、洋梓日军据点,迅速占领汪家河、王家钟及王家店等地,毙伤日军近万人。战到枣宜会时,
李宗仁见第五战区难已抵抗,下令战区各军转入新区防守。由于,王缵绪再次出川授予国军‘驻守四川封疆大吏’,担负“两湖”、湖南、湖北各役主将。为此,川
军成为孤军,由王缵绪率部指挥,边打边撤作战策略,引日军大部师团到大洪山作为主战场。当日军追杀到大洪山下,现代化坦克、大炮重武开不上山,就在山下扎
营驻寨,将大洪山包围,进行严密封锁成铁桶一般,失去外部支援、断绝8个月供给,在大洪山一带山区,由王总司令划出四大作战区域有利地形,设计各种战略战
术。每当日军飞机经轰炸一番,派部队进入大洪山与第29集团军进行大规模扫荡,该集团军各军与各师严格按王总司令作战五要素,与日军在丛林之中转着圈相战
不停,却总是让日军有来无回。
当日军调集兵力猛烈反攻,对第二十九集团军形成包围合击之势。王缵绪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决战,与日军连续激战十余昼夜。他还突发奇兵指挥第一六二师向南面猴儿寨出击,进行反包,截击日军腰背,成功击退日军师团。
同
年3月1日,日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大洪山区,王缵绪率主力部队采取硬碰硬打法向日军实施反击。并在王家店、彭家岭、张家集一带,与日军进行惨烈战斗至7
日晨,日军不支退守到大洪山西北方向。王缵绪又亲自率第44军攻击日军师团退归之路,毙伤日军5000余人,缴获大批战马。并在日军增援反扑时,率部激战
8日,守住防线。
不
久,日军兵分三路进犯第二十九集团军驻守阵地,王缵绪施展诱敌与反攻战略,令将士暂退,将一路日军诱到峡谷之中,集中主力进攻,杀得日军遗尸数千,另两路
敌人仓皇溃逃。日军改变战术,企图包抄桐柏、大洪山一带川系军队,王缵绪指挥第二十九集团军发起反攻,激战三天三夜,克复枣阳,迫使日军退却至随县。
随
后,相继引日军在大洪山一带激战20余次。王缵绪率部在大洪山西麓、南麓一线与日军艰难激战最长是20余日,王缵绪本人战斗负伤,全军8万多官兵仅剩5万
人。但王缵绪总司令创下八年抗战唯一一次,两军主将面对面的抢击事件,他击伤日军第40师团长天谷直次郎,击毙日军高级军官10余人,使日军付出重大代
价。由参谋黄洁光记载集团军作战历史,后被军事部作为八年抗战唯一特例载入国军战史。
此
后,王缵绪采取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将日军牢牢托住在大洪山区一带作战,采取各种不同战略战术,灵活应对,总是让日军有来无回。以诱敌深入与集中反击,每
取得胜利后就立即下令撤离,并进行游击战术分散开来,以牵制日军师团在大洪山有利地形,长期展开与日军周旋作战,这不仅让日军失去现代化作战优势,放入山
来的日军又找不到攻击目标,而数十次总司令指挥部属对日军进行主动出击,或偷袭日军据点。总之,川军第29集团军军在大洪山一带发生诸多战役,却以少胜
多,以弱胜强,与日军进行长达一年零四月的“反扫荡战役”后,终止了日军西进入川,取得了第五战区全面重大胜利。由此,全国军民用王缵绪姓氏称赞“大洪山
老王推磨”,传颂至今!
1940年5月,总司令王缵绪是在战场火线晋升上将军衔;属下各部军人以战功都有晋升。其中,黄洁光晋升总司令部参谋二课中校参谋,后续参加战役取胜,又晋升总司令部参谋课中校课长。
1941年9月,王缵绪率集团军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取得重大成果,黄洁光升任中校团长。王缵绪为川系首领在鄂北作战是该攻势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袭扰日军据点、破坏交通线,配合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下杂牌军微弱作战能力,以正面战场攻击达到整体战区战略部署。
同年,在“皖南事变”后,蒋掀起反共高潮,王缵绪在大洪山与日军激战一年多阻止了日军西进入川,在完成这次作战任务后。配合蒋“反共行动”记录:“1938年李先念在河南蹲点,1939年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开辟豫鄂边据点;1940年日军发动进攻襄樊、宜昌时,李先念率游击队从鄂东进入白兆山为据点;1941年“皖南事变”,李先念仅160人游击队进入豫鄂边区贯彻中共策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同年2月李先念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共1万余人;6月
中旬,中共鄂中区党委在京山县养马畈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整编豫南、鄂中武装力量,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由李先念负责“扫荡”、“蚕食”国民党军抗
战行动。自抗战以来,王缵绪始终是全国最知名的抗战将领,被军民所称“大洪山老王推磨”威名四震。于是,李先念就装扮成王缵绪上将,率游击队进行新街地区
多次扫荡百姓,制造民族矛盾;这不仅是对王缵绪形象有所打击,更是牵制第五战区对日作战精力。1942年李先念经过8个月创建鄂南游击根据地;12月王缵绪派兵围攻所在地大悟山,李率部逃脱。紧跟,王部偷袭鄂豫皖边区李先念据点行动。王缵绪还特意召开军事会议为名,邀新四军驻白兆山李先
念参加,李不敢前来,派参谋长杜石公等五人到场,被王缵绪扣留,送老河口五战区让李宗仁处理。李让上校参谋刘仲华以礼接待,妥善处理。刘仲华请五战区长官
部调查室主任冯树,派遣调查室科员梁全佑(梁秋),于老河口同庆街天牲药材行后院布置清洁住处,李宗仁在此秘密会见了杜石公,试图化解此事。蒋得知此事,
除表彰王缵绪外,电嘱李宗仁速将杜石公送到重庆。李接电当日看望杜石公后,派刘仲华乘小汽车与梁全佑一起送杜到重庆。”
附:1945年3月15日,王纘緒在軍事會上談匪夷所思“新四軍”罪行:
某
次,湘鄂最前線一鄉村,於清晨忽收敵兵五十餘人,服裝整齊,手持長槍,到處擄掠,遇見婦女即行強姦,但有動作,毫無言語,如有問話,都是以手示意,居民慌
亂不堪,紛紛逃避,於是全村被洗劫一空。及至下午四時許,忽傳“新四軍”來了,繼聞槍聲數響,敵兵即一哄而去。“新四軍”隨即入村,做安民工作,號召村民
歸家,並對被劫或受傷者加以慰問,同時極力宣傳彼輩為中共軍隊。一時老百姓如解倒懸,感激不置。不料,數日後有接近“新四軍”士兵之村民在若輩談話中,聽
到士兵相互誇耀是次表演之真切,不禁頓起疑心,乃細加慎察,於是真相大白。原來是次入村洗劫之敵兵,全為“新四軍”所偽裝,因恐被人看出,故不敢開口說
話,及目的已達,為欺騙村民,遂又以一部“新四軍”開到,放空槍數聲,表示與“敵兵”接觸,“敵兵”亦就此退去。此一幕滑稽表演,中共之目的有二,一為搶
掠財物,二為使村民相信中共軍隊能打敵人,俾對中共發生好感,以使其擴充地盤,及在農村造成潛勢力。王纘緒
(載:民國三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總統府機要檔案》)
1942
年3月,王缵绪指挥集团军完成第五战区襄阳等各役作战任务后,于1942年10月10日(双十节),蒋急调上将王缵绪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9集团军
总司令,接任陈诚指挥该战区作战。王缵绪作为战区指挥把川军部署在前沿战线,于1943年2月初,日军首战就与川军第29集团军展开滨湖战役,战场延伸南
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激战不止,阵地失而复得,反复进行。战到同年5月,鄂西会战全面展开,紧跟石门、慈利、石牌各役本集团军作为主力军,与日军各师
团都相继交锋。一直战到同年11月,黄洁光随第29集团军参加常德会战,日军纠集9个师团进犯常德、桃源,由战区长官王缵绪指挥各军进行常德外围作战战
略,层层阻击,以减轻日军迅速占领常德压力,第29集团曾奉命向澧县集结取得重大胜利,但整个集团军在第六战区作战付出牺牲十分惨重,王缵绪失去爱将许国
璋师长时,万分悲痛,战后,川军第29集团军被军事部评为第六战区战功为首,许国璋师长被追封上将军衔,王缵绪上官特为他未成年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派
150师属下二人负责,按月给许师长夫人(无工作)提供金费。因集团军伤亡过大,由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王缵绪上将,向军委会提出取消第29集团军和第67
军番号,仅保留第44军番号建制。
1944年初,王缵绪再次被调入第九战区任副司令长官指挥作战,王泽浚中将军长率第44军随父进入九战区为战区直属部队,在其父指挥下进行长衡、湘桂、茶陵等诸多战役。
1944
年4月27日,湖南战役。6月18日第四次长沙会战沦陷,第九战区局势危急。王缵绪上将临危受命,负责收拾败局。他将退守国军派驻在安仁,相继驻守熊峰
山。因熊峰山是衡阳东翼湘赣要冲,是南北运兵通道,日军为打通东北至长沙以及直到越南河内“大陆交通线”,摧毁美国盟军在衡阳的空军基地,王缵绪根据多年
作战经验探测日军势必争夺熊峰山。
果
然,6月27日,日军入侵安仁县境,企图东进茶陵、酃县,西进耒阳,包抄衡阳。7月1日,日军渡过永乐江,以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炮联队的兵力,抢占熊峰
山国军设立427和305两处备战高地。长官王缵绪亲临指挥,组织火力向日军猛烈还击。日军在熊峰山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未能得逞。
1944年7-11月,日军以重兵向驻守熊峰山中国军队发起三次疯狂进攻。王缵绪指挥战区直属部队第44军驻守阵地,以及战区所属第37军、第20军共同作战。其中,已
久经沙场成长起来王泽浚中将军长,是王缵绪培养的接班人,也极为擅长军事战略。是驻守熊峰山最有实力川系第44军(下割:第150师、第149师、第
161师、第162师),因该军不怕牺牲,作战顽强,早被蒋委员长纳入为嫡系军,是国民党军内部第一批换上美式装备军队。虽日军渡过永乐江,以一个步兵大
队和一个山炮连队兵力,气势汹汹地抢占熊峰山427和305两处战略高地,驻守熊峰山第44军仅两师组织火力猛烈还击,打得日军尸横遍野。
8月13日,日军换防第二次猛攻熊峰山阵地要点。第九战区王缵绪长官调动美国空军配合“陆空”作战,以轮番轰炸后,指挥第44军发挥冲锋与反冲锋并举,打退日军师团进攻。20日晚,指挥驻地国军联合直捣日军营地。
11月23日,日军第三次进攻,从衡阳抽调兵力增援攻打熊峰山南边山岭罗山,第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奉父命接战,抱着血战到底的决心,与日军正面展开激战,至到拼杀在阵地上进行肉搏大战,将日军击退。日军经三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熊峰山始终都牢牢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1945
年1月,日军为破坏中国东南沿海机场,切断第三、第七、第九战区联系,以多个师团分路进犯。集中在茶陵日军第二十七师团进犯安仁、酃县等地,企图攻取遂
川。又与川军44军在马溪滩展开激烈战斗。中将军长王泽浚到河坞坐镇,令团长胡峦坚守,与日军在马溪滩又再次作战到肉搏之战,夺回八角寨,歼灭日军在义丰
坳掩护部队。第44军并在马溪滩附近高地构筑坚固阵地,掩护西面沔水南岸阵地友军撤退。3月2日,诱敌至洮水圩后,第44军军长按其父以往“伏炮猎狼阵”
计划,当晚12时下令炮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向日军发起冲锋,击残敌向茶陵城溃逃。此役,敌死伤5000余和战马100余匹,俘敌炮兵曹长以下10余
人,缴获武器装备1000余件,粉碎日军占领遂川县城和飞机场企图。据日方史料报道:“日军樱庭支队(中国驻屯步兵第二联队)在马溪滩附近战斗进展艰难。
日军被大炮压制沔水南岸;因地形险峻,加之连续小雨,攻击困难,面对川军第44军善打丛林战术,樱庭支队处境艰难,最后不得不中止攻击转移。”紧接,王泽
浚奉父命率44军转战茶陵地区作战,在小汾抢修临时作战机场,再次与美国空军进行无数次“陆空”作战,该军创下屡屡战绩,已载入抗战史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12月2日,黄洁光因公务员身份,被王缵绪安排到四川省政府属下理番县政府任军事科科长。
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黄洁光短暂担任盐亭县田赋粮食管理处任督征员,后回乡务农,于1960年5月溘然长逝。
在
此特别介绍黄洁光生前讲述:“以王缵绪为首川系部队是由军委调遣出川作战,与刘湘为首地方系军队完全不同,刘系军出川就被彻底分化。但王缵绪各系军不仅没
被分化,经他指挥,首战夺回平汉铁路等公路交通战线,使南京政府及各省市大量物资顺利入川。1938年,由国民政府任命王缵绪为抗战初期四川省主席,他立
刻将旧军阀体系改制,成立“四川省军管区”兼总司令等军政一身,排除阻力,接收国民政府及各省市机构人员物资及大专院校、各类工厂入川落脚,以及各部安置
就绪战时工作。此时,中国大部国土丧失,各省军系,毫无抵抗,如丧家军队无处可去,四川已然是国际关注中国命运的唯一省份,打日军战火集中引到本省,王缵
绪在抗战以来地位如日中天,迅速打造川军精锐,全靠川军自卫本省,他极力让国民政府扩建四川基础设施,为战时“陪都”大后方最重要的军政人物。
在
特殊历史背景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省主席王缵绪把麾下第29集团军打造成国军甲级的特种部队:包括参谋部、政治部、情报部、特务部、资源调配部、重轻型合
成旅、特战旅、炮兵旅、防空和陆航直升机构及支援部队、排雷部队、侦察部队、工程兵和防化防护部队、后勤保障部队负责物资补给、医务部卫生和交通运输及担
架部队等。这个川军甲级集团军通常部署在战略要地及战区作为主力军,随时应对潜在国防安全威胁,能独立打下战役的川军部队。绝非是人们所认为川军草鞋军、
武备破旧,这仅仅是针对刘系出川部队而言,外加“两杆枪”坏名声,影响整个川军七十多年形象。
黄
洁光身前曾指着搪瓷脸盆向家人介绍说:“出川作战期间,他整个身心被将士们英勇顽强拼命战斗深深震撼,奉第二十九集团军王总司交给任务是,为进一步鼓舞将
士们的士气,让把川军血战到底保卫本省不失,将集团军作战经历创作出16字:“溅彼热血,膏我弹刃,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抗日口号,得到时任省主席兼本集
团军总司令首肯,并采纳黄洁光创作制成“搪瓷盆”,发放官兵生活洗脸日常使用,以促进部队奋勇杀敌。仅从这一生活配备证实川系军要比任何省系军不同,并非
是当今人们头脑里的刘湘系出川部队,仍属地方“杂牌”军备;但多数各个川系部队,早在出川前已经过中央整军,严格过关。而所有川系部队虽同期出川,但大部
分由军委调遣与指挥;仅是刘湘系出川仍属地方军,强调听命于他统一指挥,可出川就被蒋进行彻底分化部队,刘湘也因此病亡。
(附:由黄洁光带回抗战搪瓷洗脸盆之物,在文革时特意毁成这样。)
 
为
激励将士斗志,由抗战初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提高为“抗日战争教育川军奋战之16字,不仅体现川军作战精神,它承载川夏儿女壮观志凌云的历史记忆,既展现川
军第29集团军在抵抗外侵战争中政治、军事、生活等方面历史细节。例如:同样让省主席王缵绪把一对父子“死字旗”,作为川军特殊性的典范,在抗战中时刻提
醒将士以民族大义抵御外侵,现都成为弥足珍贵的抗战历史产物。
该
搪瓷盆口径35厘米,通高10.6厘米,疏于保护,局部损坏,残存质量612克,盆形为平底微鼓腹、折沿(见图1)。整个搪瓷盆外部以蓝绿色漆加以防锈保
护,内部以白色为基调,图案着色以及文字口号标注以深蓝色为主,文字和图案清晰,较有特色,分布整齐,均匀有致。内圈口沿位置排列着一圈手持枪杆国民革命
军战士,头戴军帽,枪杆竖立,以上半身肩部和头部形象为主,精神抖擞,英勇威武,盆身边缘部繁体书写“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热血,膏我弹刃”16字标
语;中间以五角星符号隔离,呈逆时针方向旋读向日寇宣言:“掬起我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日寇拼命,将刀枪刺入你的胸膛,溅出你的尚有余温的血来为我清晰刀刃,
拿你的血肉来滋养我的子弹。”直接流露出在民族危机关头川军保卫本省抗战决心,带有浓厚抗战时期色彩。由于文革有意破除,盆体发生锈蚀,部分盆底脱落,盆
子周围保存良好,较为光亮,图案与文字清晰可辨,无一缺损。
当
黄洁光去世后,这搪瓷盆是他唯一留存抗战遗物,儿女们才将他作为纪念先辈们抗战文物保存。最后黄靖特别介绍王缵绪(西充县人)与比邻盐亭县一个“五代贡生
(国子监学生)书香门第世家,父亲黄次源(黄丕祺)秀才、祖父黄柬青(黄辉策)拔贡、遂州州判。但出于早年黄丕基(黄奠宇)、彭健修(彭善述)曾在清朝与
王缵绪同期考“秀才”相识为友。其后,王缵绪与黄丕基又在科举制均经学部会试榜上有名,因当年废除科举,获取“奏奖举人”。也正是有这层深厚关系,所以黄
洁光始终跟随王缵绪出川抗战,是在总司令部王缵绪上将身边从事参谋工作多年,以上是黄洁光生前口述家人历史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