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号-国际视野 赵朋简介 赵朋文章检索

 

 

地缘政治决定论:中国为何难逃社会主义魔掌
 
 
赵朋
 
 
一、苏联对周边国家的社会主义输出策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迅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斯大林推行的战略目标明确:用武装、政变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方式,建立一个红色缓冲带,以确保苏联在地缘上的绝对安全。
 
东欧就是典型的样板工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这些国家无一不是在苏联军队直接或间接干预下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各国共产党大多力量薄弱,但凭借苏联坦克的武力威慑、政治支持和意识形态引导,这些党派得以夺取国家政权,并迅速实施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党国体制建设、肃反清洗等苏联式改造
 
这一模式被证明极其有效,不仅可控性强,而且能迅速复制。而亚洲的东方大国中国,正是斯大林眼中最重要的下一步棋。
二、从北伐到建国: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全程渗透

 
许多人将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归因于自身的英勇奋斗与群众支持,然而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根本前提:没有苏联的长期扶持,中共根本不可能拥有后来的发展基础与胜算。

 
1)北伐时期的联共抗帝战略

 
早在1923年,苏联通过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加仑等顾问全面介入中国革命,扶持国民党联俄联共策略。黄埔军校的设立、军事训练、军火援助都源自苏联
国共第一次合作其实是苏联操控下的统一战线工程。中共在此阶段为苏联战略服务,是事实上的代理人角色。蒋介石虽然利用了这股力量,但对苏联始终心怀戒备,最终于1927四一二清党反共,表明其对苏联渗透的强烈反感。

 
2)抗战时期的隐性支持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苏联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掩护,名义上支持国民政府,实则偷偷支持中共。通过新疆、中亚等地,苏联向中共输送资金、武器、无线电设备,并提供情报技术。
 
斯大林认为,蒋介石虽为同盟国之一,却终归是资本主义阵营人物,绝非可靠盟友。而中共在敌后活动,正符合苏联牵制日本、布局远东的战略。可以说,毛泽东在延安的持久战理论和实际扩张,离不开莫斯科的默许与协助。

 
3)解放战争的关键支点:苏联东北牌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对中共来说是天赐良机。苏联红军控制了整个满洲,把日本留下的武器、铁路、工业体系、兵工厂统统移交给中共,这是解放战争胜负的决定性转折点。
 
蒋介石几乎全力依赖美国空运军队进入东北,而苏联则实质控制了全部资源和地盘的分配权。中共的正规化军队、重火力体系、后勤工业能力,几乎全靠这笔战利品奠基。可以说,苏联给了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全部硬件条件。

 
三、中国道路其实是苏联模板

 
1949年中共建国后,一切国家体制迅速照搬苏联模式,几乎没有延迟或本土创新。
 
  • 经济方面: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完全照抄苏联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农业集体化,全面废除市场;
  • 政治方面:全国人大制、一党专政、肃反清洗、反右运动、干部系统,完全按苏共架构组织;
  • 文化方面:批判自由主义、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压制传统文化、宗教、出版,学术思想统一到马列主义下;
  • 社会治理:户口制度、劳改营、监控与举报机制,也全部源自斯大林时代的治理经验。

 
毛泽东甚至不讳言地称斯大林为我们的慈父、导师、亲密战友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中国正式成为苏联战略体系的一环。

 
四、地缘政治决定中国制度命运

 
为何中国无法像日本、韩国、印度那样发展出多元制度?
 
地缘决定论给出答案:中国与苏联有着最长的陆地边境,历史上又长期受俄国扩张主义威胁。相比之下,日本是海岛,印度自成次大陆,韩国虽地近朝鲜半岛,但也始终有美军驻扎作为保护伞。
 
中国如果不能迅速选边站队、与苏联结盟,就有可能陷入被瓜分冷战牺牲品的境地。而中共政权的建立过程,本身就与苏联深度绑定,因此建国后继续依附于苏联,是自然延续。
 
换句话说,中国根本没有资本主义选项。在冷战格局下,它不是自由与社会主义之间的选择者,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被指定对象。

 
五、结语:中国社会主义化,是外力主导的制度殖民

 
中共宣传社会主义是人民的选择,这是对历史的粉饰。真实的历史是,中国被苏联锁定为红色卫星,从军事、经济到政治全面改造为东方红色帝国的一部分。
 
这个体制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斯大林主义的结构遗产:中国特色的集权体制、家族继承式权贵政治、党产控制的资本系统,都可追溯到那个被苏联改造的时代起点。
 
未来中国要走向民主与自由,必须正视这段历史——承认社会主义并非自主选择,而是一个地缘被俘虏的结果。
 
中国民主党党员,
赵朋
2025723
分享:


相关文章
- 论自由/春生
- 薪火相传六四魂——向六四纪念馆提点建议/余一飞
- 《书记》(外一首)/马青
- 民营资本为何屡遭打压 党国资本主义的真相/景辉辰
- 中南海红二代的海外特权/毛一炜

作 者 :赵朋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5年7月27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北京之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地址: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电话: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