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号-民主墙 刘岩简介 刘岩文章检索

 

 

找回那被我们自己丢掉的民主
 
 
刘岩
 
 
 
近期听到鲜于贵娥女士的歌曲《你成为了你的反对》,不禁让人沉思。旋律之外,歌词如一记当耳光,照见了许多身处“反对者”阵营中的盲点与悖论。她并没有对谁指名道姓,但那个“你”,确实可以投射在许多曾高举反专制大旗、如今却言行乖张的人身上。
 
这首歌让我想起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有些曾以“自由斗士”自居的人,已不再代表自由;有些以“反共”之名活跃的组织,内部却与民主背道而驰。争权、封锁异见、党同伐异、论资排辈、搞“资格老论”,甚至“道德讹诈”,这究竟是民主运动,还是另一种形态的权力游戏?
 
回望海外民运的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当年的理想主义者曾在街头挥舞横幅、在牢狱中受尽磨难,只为追求一个公正、自由、包容、多元的未来。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一些民运组织非但没有在海外自由土壤中成长出更成熟的制度精神,反而呈现出封闭、帮派化、话语垄断的一元化倾向。个别组织内部派系林立,意见不容置喙,开会变成表演,选举形同虚设,一言不合即被扣上“特务”“破坏”“带风向”的帽子。一些曾被尊为“自由斗士”的人物,也开始以身份绑架他人、以资历拒绝监督、以“我为你好”之名行控制之实。这是反共,还是复制中共式的封建权威?
 
一些“昔日大V”更是令人唏嘘。从高举民主之名,到为独裁强权背书;从揭露专制暴行,到替新一轮“寒蝉效应”;从讲真话的人,变成在网络上鼓吹阴谋论、煽动恐惧、混淆是非的谣棍推手,甚至是贪污腐败,为罪犯背书。更有甚者直接犯罪。他们或许曾经历真实的创伤,拥有可敬的过往,但这些都不是今天滑向虚伪与霸道的借口。所谓“晚节不保”,并非源于他人的诋毁,而是自己选择丢弃了底线。
 
“屠龙者终成恶龙”,不是文学修辞,而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心理病理:当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运动无法持续反思自身、缺乏制度性约束,又被长期的“正义感”所催眠,最终就会变成自己当初想要推翻的模样。这既是宿命,也是一个不断被容忍、被遮掩、被美化的堕落过程。
 
我们当然应该反对中共极权,但我们更不应忘记我们反对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夺权、争吵、挣钱、牟利、扩大影响力而“反共”,那么这种反对不过是“反得好看”而已。真正的反对,是要从日常生活中、从组织内部的治理中体现出民主精神:程序正义、异议容忍、人格尊重、责任承担。否则,即便哪天中共倒台了,我们可能也只是在为另一场崭新的专制搭建舞台。
 
我们不需要更多“伟人”,我们需要的是对自由和民主的敬畏,是对“权力腐败”永不麻痹的警惕,是把民主精神贯彻到每一次争执、每一次对话、每一次公共选择中的诚意。
 
而真正的希望,不在大V,不在“领袖”,而在新的思想力量——在自由主义、人本主义、女性主义、进步价值这些持续发酵的种子里,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对平等、尊严、共识、程序的追求中。与其高高在上教训年轻人“你们不懂政治”,不如放下身段,看看他们为什么越来越远离民运圈。他们不是不关心中国,而是厌倦了那些打着理想旗号、实则排斥讨论、拒绝批评、沉醉于名利的伪民主。应该多一些倾听,少一些爹味。否则只会让自己裹足不前。
 
如果我们还想让这场运动拥有未来,就必须彻底改变叙事方式。不是靠喊反共口号来“划阵营”,而是靠真正的制度伦理和价值自觉来建立信任与号召力。我们不应该再沉溺于“过去的牺牲”,而应致力于“现在的建设”。青年人不再崇拜谁“坐过牢”“吃过苦”,他们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尊重他人、有没有逻辑、有没有真实的行动力与愿景。
 
民运不能再是自我感动的封闭圈子,而应该成为连接民众、推动启蒙、激发社会良知的公民平台。要真正融入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法律精神与公共理性,回应现实问题,而不是只沉浸在革命情怀与“终将胜利”的幻想中。
 
民主的未来不应该为了反对极权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践踏对话和同理。自由民主不是高举意识形态的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制度伦理。
 
如果我们在自己手中丢掉了它,就别怪别人视我们为笑柄。
 
分享:


相关文章
- 《卫报》的冷酷虚伪:把反人类罪行写成科学浪漫盛雪
- 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政治立场春生
- 民國記憶:浩氣長流
- 祖国打不打台湾,我都不捐5000万王亞軍/王歪嘴
- 纽西兰涉入中国迫害维吾尔Lucky

作 者 :刘岩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5年7月31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銆婂寳浜箣鏄ャ€嬬紪杈戦儴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鍦板潃: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鐢佃瘽锛�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