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的遗憾
洛洛
她在有生之年可以写一部媲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或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素材是现成的,二十多岁他和她相识。他一战成名,凭借他的悲悯画作与木刻,凭着他拄着双拐走在“要艺术自由,要言论自由”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巴黎的他已经是享誉盛名的艺术家,公认的大师。他获得无数奖项,其中有法国文化部颁发的骑士勋章。
她一直生活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初识他时,她处在人生的最低谷,他说:“你的苦难像大海一样的深,还不忘去帮助别人。”
他有感而发,刻了幅不朽的“母与子”版画,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他指导她不要浪费写作天赋,不要满足于写豆腐块的小文章,“抡大的“。在他的督促下,她完成了自己的十万字处女作。
出国潮像大浪般席卷中国,85年他去了瑞士,87年她去了澳大利亚,天涯一别,再相逢时,竟是近二十载后,他在美国出过车祸,扔掉双拐,坐上轮椅……
他曾沉寂过,沉寂过后,取得今天的成就。
他的时间贵如金,不愿意看她因病沉沦。从巴黎打电话给悉尼的她,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
她说:“这一个多小时你可以出一副名画。”
放下电话,她想:“如果还来的及,就尽力祢补人生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