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紫阳看改革派的前途 于大海 不久前,香港《信报》刊登了六四后不久赵紫阳的一次讲话。评价赵紫阳的作为 和前途,一时成了热门话题。这里,我们从赵紫阳说起,谈谈中共内部改革派的前 途。 作为一个资深的中共党员,对中共几十年来的胡作非为,赵紫阳也是有一份责任 的。“大跃进”时期,赵紫阳是毛泽东狂热政策的积极支持者。但与许多中共领导 者不同的是,经过观察、思考,赵紫阳认识到了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治国带来的危 害,开始从实际效果出发考查政策的得失。他率先在四川推行责任制,为农业改革 的全面展开铺了路。 担任总理后,赵紫阳的改革派色彩越来越强烈。对政治改革,他很少过问。但在 经济改革方面,他从在工业企业推广责任制,到推行价格合理化和价格开放,到推 动建立宏观金融控制体系,到鼓励有关股份化的讨论和实践,确实是在经济市场化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频频会见弗里德曼、邹至庄、张五常这样的自由主义经济学 家,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言。他还将在国外的留学生看作改革的后继力量,通过鲍彤 等人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些大胆的行动,使赵紫阳逐渐成为具有高度“革命警惕性 ”的中共顽固派的眼中钉。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成立后不久,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副院 长级人物就向中共中央告状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正通过国务院体制改革研究所(赵紫 阳的智囊之一)和留美经济学会影响中共政府的经济决策。说赵紫阳受中央情报局控 制当然是无稽之谈,但中共顽固派担心赵紫阳“走资”,则是有充分理由的。 八九民运中,赵紫阳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凭着良心,坚持认为学潮不是动乱, 并拒绝出席宣布戒严的“党政军干部大会”,显示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令人敬佩。 即使在“六四”屠杀之后,他仍然冒着巨大风险坚持了自己的立场,拒绝作检讨。 在中共这样一个“你死我活”地斗来斗去的党里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 十年改革中,赵紫阳也表现出若干弱点和局限。他在讲话中自己也提到,他很晚 才意识到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必要性。由于他和胡耀邦都没有试图对中 共的意识形态进行根本改造,有时甚至还企图从马克思主义中搜罗改革的依据,中 共顽固派得以盘踞意识形态阵地,并在八九年之后卷土重来。赵紫阳的一些支持者 提出“新权威主义”理论,不但授人以柄,也使民主力量感到失望,完全无助于赵 紫阳权威地位的确立。邓小平上台之际,曾借着“民主墙”运动打民意牌,陷“凡 是派”于被动。而赵紫阳、胡耀邦等人都没有主动去与民主派结盟,在八六年学潮 兴起时,也未对学潮及时予以肯定,而是任由顽固派将学潮定性为“资产阶级自由 化”。更为惨痛的教训是,赵紫阳、胡耀邦的改革派力量未能形成坚实的群体。八 七年年初顽固派逼胡耀邦辞职时,赵紫阳的一些支持者不但没有为胡耀邦据理力争 ,反而暗中高兴,以为出任总书记后赵紫阳的地位会加强,完全忘记了胡、赵之间 唇亡齿寒的关系。 中共党内至今仍有一些改革倾向较明显的人物,如朱熔基、李瑞环、胡锦涛等。 赵紫阳的复出,也多少有些可能。一般说来,改革派较富于人情味,较多人性,但 也往往优柔寡断,软弱、涣散。赵紫阳的经验,值得这些改革派人士汲取。中共内 部有一套排斥异己分子的机制,在这套机制面前,改革派处于天然的不利地位。要 想靠“韬晦”之计先爬到权力最高峰、巩固住权威地位再亮出彻底改革的旗帜,是 天真的幻想。真正的出路,在于从现在起就标新立异,大胆突破,批判、抛弃马克 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以民主改革为线索的新观念、新纲领,并采取主动,寻求与 民间民主派力量的结合。只有这样,改革派才能摆脱“老一辈革命家”的卵翼,确 立自己独立、正面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