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故宫 于大海 由台北市中心向北去,过了基隆河,再穿过一座人工隧道,便来到了士林区外双 溪的一处宏大、雅致的建筑物。沿石阶上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画有孙中山 手迹“天下为公”的汉白玉牌坊。再前面,背靠翠绿山丘的,是几处青顶黄壁的巨 型宫殿式的建筑。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文物历尽沧桑 走进展览厅,迎面先见一尊蒋介石先生石塑像。这件强人政治的时代的遗物,却 也为蒋先生保存文物的历史功绩作了见证。这里的文物,本来多半是藏于清宫的。 清帝退位后,按照清帝与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清帝仍暂住紫禁城,日后再迁往颐 和园。到了一九二四年,当时控制北京的北洋政府以清室勾结张勋复辟,违反协议 为由,下令末代皇帝溥仪迁出紫禁城,城中的文物宝藏也随之被“收回国有”了。 一九二五年,北平政府正式将紫禁城改为故宫博物院,把宫殿和文物宝藏开放人们 参观。 一九三一年日本占领东北不久,由于华北地区局势动荡,蒋介石先生领导的南京 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文物装箱南迁。一九三三年,文物迁至上海。一九三五年,又 迁至首都南京。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沦陷,故宫文物又原箱迁到了 抗战大后方的陪都重庆。抗战胜利后,文物于一九四七年迁到南京。不久,国共内 战爆发,本来将要迁返北京故宫的文物又于一九四九年原箱迁到了台湾。故宫文物 的颠沛流离,正映照出我们民族持久的厄运。而文物几经迁移却能安然无损,又反 映出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信心。 一九六五年,台北外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此后,台北故宫又几经修 建,展示空间增加了几倍。虽然如此,台北故宫所藏的七十余万件文物中,平时也 只能展出不过数万件。 美不胜收的中华文化结晶 我第一次参观台北故宫是在一九九零年十一月。一九九一年底,我在参加“台湾 土地改革研讨会”之余又去过一次。我对台北故宫的第一印象,是其藏品的丰富。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曾多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到美国留学后,每次回北京也都 要到故宫看看。我最后一次参观北京故宫是在一九八八年。北京故宫保管得很好, 主要宫殿几乎完全和清朝末年时一样。北京故宫以其金碧辉煌,浑然一体的庞大的 建筑群,充分显示出明、清两代皇帝的威严。北京故宫仍藏有大量清代的家具,但 仍给人一种空荡的感觉。看了台北的故宫我才体会到,原来北京故宫的精华都在台 北。 台北故宫最古的文物,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距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我在 别处也见到过那个年代的陶器,但台北故宫里旧陶器之多,保存之好,仍大大出乎 我的预料。 台北故宫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更是多不胜数了。许多青铜器上刻有鸟兽图案 及铭文,显示出我们的祖先与大自然之间融洽的关系以及他们发达的文化。最引人 注意的,是那些象征着天伦和法统的青铜大鼎。虽然对传说中的“九鼎”我们恐怕 永远也不能见到了,台北故宫中一座座真真切切的商周大鼎却是足以令我们感受到 古时“一言九鼎”的天子是多么威风。 在甲骨文展览室里,人们不但可以看到殷墟出土的写得密密麻麻的甲骨,还可以 看到关于甲骨片制作方法的说明。现代化的示范手段,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其实, 甲骨文的出土和被译都是近代的事,所以生在现代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台北故宫的瓷器从汉朝到清朝可谓应有尽有,每个朝代的瓷器各有特色,令人联 想起那时候人们起居饮食的情形。所藏字画也是名家云集。我一九九一年年底去台 北故宫时,正赶上苏东坡书画特展。在看到这十几件真迹以前,我真不知道还有这 么多苏东坡的手迹存在世间。 台北故宫里藏的最多的,还是清朝宫中的各种生活用具,包括首饰、服装、宝盒 、如意、文具等。也有不少稀罕的玩物,比如“翡翠白菜”是用一块一头清一头白 的硬玉刻成,颜色质料都十分逼真,几乎可以乱真。各式各样的鼻烟壶,占据了大 半间展览室。其中有的是内壁上有题诗作画的玻璃小口瓶,也有的是用被模子逼着 长出了字画的小葫芦作的。俗话说,玩物丧志,清宫中的这些玩物,对清廷的终结 ,大约是起过催化作用的。 虽然藏的是古董,台北故宫的设施却十分现代化,展览室里灯光柔和适中,走道 宽阔,许多珍品的橱窗还装有特制的温度控制系统。一处小小的中国式庭院紧连着 展览室,可供来客观赏、休息,展览大楼的顶层还设有古典茶座及餐厅。不管您是 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管您来自何方,假如您到了台北而不来故宫看一看,那您 真是虚此一行了。 等待着山河重整的那一天 近一百年来,我们中国人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内忧外患,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 无情的打击。慢慢地,许多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发生了怀疑,感 到中国人种子就不好,所以是没有希望的。对这种论调,我是一直不赞成的。我去 过美、英、法、日、意大利等许多国家最有名的博物馆。拿它们与中国的故宫相比 ,我感到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建树是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 经过多年的战乱和极权主义统治,我们这些在大陆成长起来的中国新生代对自己 祖先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创造已很生疏。这是一种悲哀。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地去学 习、去吸收,现在来弥补这一历史断层也许还来得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必是始于 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在复兴的历史过程中,故宫的文物将为我们带来不断的启迪, 成为我们灵感的源泉,精神的依托。现在不是有许多人在研究“台湾经验”吗?保 存和弘扬传统文化,应算是“台湾经验”的重要一条。 故宫文物在台湾安然而存,令我感到安慰,因为,我亲眼看到过文物在大陆遭到 破坏。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常到颐和园去,颐和园里的万寿山上许许多多的 佛像,“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敲掉了脑袋。据说,当时红卫兵不但见了佛就 敲,在一些地方还用毛泽东像取而代之。一九八二年我去山东曲阜的孔庙,见到庙 里供着一幅孔子的画像。我了解到,那里原有的一尊孔子塑像也是“文革”中被红 卫兵当做“四旧”拆除了。 不过,北京的故宫在“文革”中倒得以逃过大劫。也许,这与毛泽东自比真命天 子,又要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有关吧! 故宫的文物中华文化的结晶,应当属于全体中国人。可是现在两岸人民仍不能自 由来往,有幸到台北参观故宫国宝的大陆人堪称凤毛麟角。这种状况,不能称是正 常。 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在和平、民主的原则下达成统一,整个中 国的经济文化都有大的发展,能与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并驾齐驱。我也希望到了那个 时候,不管是临时的也好,部分的也好,台北故宫的文物又可搬回到北京的紫禁城 里。来北京游览的外国人在紫禁城内看到精美无比的文物,在城外看到安君乐业的 百姓,他们一定会翘起拇指说,中国人,了不起! (原载《同根同心台湾情》,光华画报杂志社出版,一九九二年六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