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新思维发展教育 于大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可是中共当政后,却 百般摧残知识分子,愚弄和伤害青年学生。近年来中共在教育上作了一些努力。但 是,目前的教育政策,仍带有严重的盲目性。 首先需要指出,在经济方面和教育方面,政府应有的职能是很不相同的。在经济 方面,市场竞争在多数情况下能够保障人力物力资源的恰当使用。政府的主要经济 职能,应限于宏观控制、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以及通过抽税和福利来调整收入分配 。实行国有制或由政府直接向企业投资输血,一般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但教育有可 观的“外部效果”,不仅使受教育者获益,也使社会获益。所以,教育的规模,就 不应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政府直接拨款兴办教育,是绝对必要的。 政府办教育是必要的,但怎么来办就大有讲究了。从中国大陆的现实来看,教育 政策至少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整。首先,是适当减少对公立高等教育的拨款,将 省下的钱用于加强中小学教育。目前,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和进一步延长义务教 育年限都是当务之急,而这都需要更多经费。与中小学不同的是,高等院校有能力 生产出市场需要的科研成果、工艺设计及各类出版物。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等教育的收益大部分归于学生个人,只有小部分归于社会。因此,高等院校应当 逐步用研究费、学费等收入,取代相当大一部分政府拨款。当然,政府在减少拨款 的同时,也要减少干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包括企业自主程度的提高和对知 识产权的保障,将为高等院校广开财路创造更充分的条件。对交不起高额学费的学 生,学校可以予以减免,也可帮助安排借贷。不能自创相当收入的院校,如果无法 通过调整结构和人事来改变局面,就要面临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 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要取消歌颂当政者和反对自由化的内容,取消历史教学 中不真实的内容。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要加入主权在民的观念及有关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的内容,还要加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扬。要重视实用知识。在高中阶段, 要提高技术专科学校的比例。要重视学徒制度,将之纳入教育体制,并提供相应的 财政支持。要通过改革考试方式和升学标准,克服为考试和升学突击读书、死记硬 背的现象。 第三,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优势、风土人情不同, 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各个地方之间的竞争,还会成为发展教育的动力。地方政 府也是政府,也能担当起办教育的任务。为此,要在财政和教育管理方面,给地方 以相应的自主权。 要振兴教育,还应确立办学自由的原则,鼓励民间办学。民办大学和技术专科学 校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政府要给予鼓励,并在税收方面提供优待。对民间开办 其他学校,包括升学补习班等,政府也要给予鼓励。对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包括教会 组织)来中国办学,政府要持欢迎态度。对民办学校,政府要定期进行评审鉴定。 发展教育,说到底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也即培养既有健康的心智和体魄,又有 一技之长的合格公民。影响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上学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在论 及广义的教育时,我们也须整体地考察社会环境。这里最重要的经验是,温室里的 苗长不壮,人的成长也要靠经风雨、见世面。一个有各种机会,但又要求每个人自 愿、自主地去追寻机会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最有利,是我们要努力创造的。 近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除了发展经济的作用外,对提高人的素质也是有利的 。“铁饭碗”被打破后,学生一毕业就要经受求职谋生的考验。对外开放使人们开 阔了眼界和思路。但是,已有的改进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为什么不能落实言论 自由、允许《北京之春》这样的出版物在国内公开发行呢?《北京之春》的声音与 官方的观点差距很大,但这正好能刺激大脑,使人们的思维更为周到、全面。又比 如,为什么不能开放选举呢?竞选可以提高选民的辨别能力,也可以提高参选者的 组织运作能力、演讲水平,并使他们养成容让反对者习惯。中共一方面说要抓教育 ,另一方面对一些明显能提高人的素质又不用花钱的事却明令禁止。这不是有点自 相矛盾吗?□ (《北京之春》九五年九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