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南斯拉夫联邦制的危机 平可夫 苏联、南斯拉夫的联邦制正面临解体的危机。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通过了 经济独立核算制及拥有各自独立于联邦之上的“主权”行使权力之法案。一九八九 年十一月十四日,俄罗斯共和国议会对联邦政府提出的“取消贵重商品的中央指令 价格制”经济改革方案首次行使了否决权,使整个国家经济运作“处于无政府状态 ”的边缘。在南斯拉夫,事态发展似乎更为严重。今年五月二十六日召开的执政党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第十四次临时大会是在斯洛文尼亚、克罗西亚、马其顿三 个加盟共和国“缺席”的情况下举行的。事实上,南共已失去了作为联邦共和国执 政党的机能。比较两国联邦制度的异同之处,是分析目前这场危机本质的首要条件 。 苏联与南斯拉夫联邦制度的异同 苏联和南斯拉夫同属多民族的国家,其联邦以民族区域为构成主体。不同之处在 于,苏联的民族构成远比南斯拉夫复杂,共有一百多种民族,其中超过一百万人以上 的达二十二个。一九二二年十二月,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以俄罗斯、乌克兰、 白俄罗斯为首的各主要共和国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组成联邦共和国。根据当时的设 想,人口必须超过一百万人以上,又与一外国相邻的民族区域才有条件成立加盟共 和国。而后来的施行结果自然有很大出入。今日苏联由十六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 一个共和国内部又由不同的民族组成自治州,例如最大的俄罗斯共和国便有人口超过 一百万以上的民族六个。相比之下,南斯拉夫的情形要简单得多,早期形成的南斯 拉夫王国(一九二九年一月六日)主要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三大民 族组成,一九四三年二月第二次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大会(AVNOT)召开,从而确立 了废除国王制,创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制之设想。一九四五年,包括六个自治共和 国、两个自治州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正式诞生,其中塞尔维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三分之一,达八百万。此外,各自治共和国的文化背景也大致相同:同属于南斯拉夫 族,只有科索伏自治州内居住的阿尔巴尼亚族属于拉丁系的少数民族。 苏联、南斯拉夫自成立联邦共和国以来,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便始终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所谓的苏联的“南北问题”和南斯拉夫的“ 南北问题”,它最终也许将导致两国联邦制的分崩离析。长期以来,与苏联不同的 是南斯拉夫联邦政府所推行的各加盟共和国“自治”经济发展战略可谓名副其实地 体现了“联邦制”的平等、自治等特征。甚至可以认为:今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向联 邦政府所争取的各类“主权”要求,包括经济独立核算制等是南斯拉夫早在六十年 代就已走过的路。而且在政治强人铁托的指导下,可谓走得相当顺利。南斯拉夫自 四八年被“共产党情报局”开除以后,一直试图找出一种适合于本国特色的政治经 济发展道路。从五十年代起,便开始尝试分权式的管理社会主义。一九六五年,大 规模的市场经济改革计划开始施行。一九六六年前后,自由化之风终于涉及政治领 域。秘密警察系统人民保安局的权限大大受到限制。其负责人、副总理南可维奇也 被解除了职务。一九七四年第四次修定了战后颁布的宪法,史称“七四宪法”,被 认为是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自治道路的基石。“七 四宪法”规定:组成联邦的六个共和国及两个自治州享有完全平等的关系。经济上, 允许各自治共和国、州独自通过自己的人民银行,参加联邦政府制定的债券业务、 货币政策及外汇管理,并拥有独自的租收政策及社会发展计划,同时还可独立地发 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其结果是使南斯拉夫逐渐失去了国内统一市场。七 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南斯拉夫经济日趋恶化。从 八十年代至今,对外债务最高达二百亿美元,通货膨胀百分之两千六百。另一方面 ,在经济发达区域斯洛文尼亚(人均NP产值4000元/年)及克罗尼西亚,由于与EC各国 有着良好的经济关系,及共和国政府的自由化政策,正逐渐形成近代西欧型的“市 民社会”。环境保护运动、人权运动蓬勃开展。而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塞尔维亚共和 国,却提出要重新检讨“自治”经济体制、制定联邦规模的新经济政策、为建立较 为稳定的国内市场而限制发达地区的“经济主权”。在塞尔维亚代表的倡议下,一 九八七年联邦主席团提出了修正“七四年宪法”的动议案,遭到斯洛文尼亚代表的 反对。随之而来的两共和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矛盾的尖锐化,更加激化了南斯拉夫 的“南北问题”。 同南斯拉夫联邦加盟共和国要求联邦政府限制发达地区的“经济主权”正相反, 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异口同声地向联邦政府要求经济独立核算权。不仅波罗地海三 国、白俄罗斯等经济发达地区如此,就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中亚细亚各地也考虑 将从一九九一年起施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制。显然,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使各 加盟共和国失去了耐心。由于长时期中央计划经济、或曰非货币经济,加之重工轻 农的经济战略等因素,企业建设全集中在大都市附近。加之忽视了诸如对轻工业、 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产业的投资,工业中心地带出现了慢性劳工不足,而中小都市 却劳力过剩。这自然又影响到人均所得的平衡。一九八九年八月的“真理报”透露 ,仅中亚细亚地区一地失业人口就高达六百万人。同年十月号的“苏联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通报”进一步分析道:中亚细亚各共和国及高加索一带的年劳动人口增加率平 均为百分之五点九(全苏平均百分之一点一),而在这一地区的五百九十万非就业人 口中,有约三百万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在格鲁及亚,十八~二十九岁的青年高达百 分之五十处于失业状态。失业人口的激增,使各加盟共和国所得差额增大:全苏平均 月工资为二百零九卢布,俄罗斯共和国达二百一十六点一卢布,最高的爱沙尼亚为 二百二十九卢布,而阿塞拜疆与乌兹别克分别只达一百六十四点九卢布与一百六十 九点七卢布。另一项统计数字也表明月收入十五卢布以下的人口层中,波罗地海三 国仅占百分之三,全苏联为百分之十二点六,乌兹别克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七,阿塞 拜疆占百分之三十三点三,塔及克高达百分之五十八点六。另一方面,阿塞拜疆的 一位经济专家指出:中央政府一年以非经济价格从该共和国“购买”棉花,使阿塞拜 疆的年收入损失高达八十亿卢布,所以该共和国处于巨额的“贸易赤字”状况中。 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收入差额的增大,使苏联、南斯拉夫两国联邦政府与各 加盟国、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严重对立,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终使政治关 系也处于危机状态。而政治关系的不断恶化,又促使经济“独立”的呼声日渐升高 。 两国联邦制的现状与展望 为维持苏、南两国现存的联邦体制,必须对联邦政府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 加以构造性的改革,这是两国专家早已得出的共识。对于目前的南斯拉夫而言,当 务之急是如何使早已下放到各共和国的“社会主义自治权”在政治、经济处于全面 危机的现阶段,部份地重新“回收”到联邦政府。八八年十月,为解决“经济危机 ”及科索伏自治州的阿尔巴尼亚人问题,南共召开了第十七届全体会议,提出了三 大改革方案。翌年十一月,在塞尔维亚代表的强烈要求下,联邦议会终于通过了“ 七四年宪法修正案”,提出了联邦规模的经济政策,然而却遭到斯洛文尼亚、克罗 尼西亚代表的反对。稍前,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议会正式通过废除一党独裁,修改 共和国宪法等议案,并宣布在共和国内部,共和国主权大于联邦主权。从此,与塞 尔维亚的矛盾扩大到政治领域。一九九零年一月,南共第十四次临时党代会开幕, 一致通过了改弃一党专制,施行自由选举的政治宣言。然而斯洛文尼亚代表以宣言 未提及放弃“民主集中制”为由而退出会场。南共终于陷入分裂。五月十六日,斯 洛文尼亚大选,非共产党派系的基督教民主党和民主改革党组成了联合政权。以贝 德尔莱为首的新政府提出重组一个松散的联邦制方案,以“关税同盟”的形式主张 在所有共和国共同协商设联邦统一税,以此来解决联邦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并建议各 共和国各自创立民族军,取代人民军协防整个国家的防卫。另一方面,历史上从未 形成过国家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也在EC共同体开设了办事处。塞尔维亚人占多数的 南斯拉夫人民军,却一直在持观望的态度。可以认为,南斯拉夫联邦的未来命运,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军的选择。 有别于南斯拉夫、苏联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联邦制名副其实。戈尔巴乔夫 时代的民族矛盾已经使其意识到要维持联邦的统一,必须改变旧有的决策程序。七 月召开的二十八大,废除了原有的政治局,新的政治局虽有名无实,但也包容了十 五个加盟共和国的代表。十一月二十四日,借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提出辞职之际 ,戈尔巴乔夫一气宣布将解散部长会议(内阁),成立新的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代表 加入的协调委员会,并就其构成细节与俄罗斯共和国主席叶利欣举行了长达四小时 的会谈。据传叶利欣提出只有满足其所提条件(让叶利欣派人马出任新内阁的所有重 要职位)才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案。如果真的如此的话,新的民族矛盾势必在俄 罗斯共和国与其它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爆发。迄今为止,已有十四个加盟共和国通过 了“主权独立宣言”,并纷纷提出经济“独立核算”的要求,今年四月最高苏维埃 通过的“苏联邦与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关系基本法”也明文赋予了各加盟共和国相当 大的经济自治权,包括独立编制预算、独立的税收、对外贸易等条款。然而,南斯 拉夫的经验表明,仅凭下放经济权力,是不能够解决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的各类矛 盾的。反之,统一的经济市场一旦失去,联邦制的统一也将更加难以维持。所以, 苏维埃联邦制的未来走向,将是不容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