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世界民主大潮中的逆流 马怡阳 民主的楷模面临着传统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年来一直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民主之典范的印度次大陆,最近 在传统等级制度和宗教势力的冲突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十一月七日,产生不 到一年的印度辛格政府,在婆罗门学生自焚的火焰中和艾奥德亚神庙的枪声中宣布 垮台。两日后,著名资深社会主义政治领袖谢卡尔继辛格之后就任印度第八届总理 。 辛格在今年年初联合国会各少数党组成政府,击败了拉杰夫.甘地的国大党多数, 由于辛格推出一系列急进改革和现代化政策,遭致社会传统政治结构的激烈反弹, 卒使其政府未满一岁而夭折。 造成辛格政府短命的要因有三:(一)种族冲突。旁泽普、克什米尔以及锡克族人口 的分离运动,是导致前甘地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辛格在这方面亦未有任何斩获;( 二)等级冲突。辛格上台后将联邦职位的百分之二十七留给占人口三分之一的不可接 触者,引起高等级民众的激烈反弹;(三)宗教冲突。印度多数人口的印度教民,月前 计划在穆斯林圣地艾奥德亚修建印度教神庙,辛格派军队予以阻止造成严重流血冲 突,这成为辛格政府垮台的直接原因。 师法甘地不惜生命改革 辛格是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和深厚民主思想的政治家,一位锐意改革的总理。 他的政府虽然解体了,但他的思想和改革在印度社会以及政界能造成的震荡将弥久 不衰,变革的种子已经被他撒开了。 辛格总理一上台,便提出对内革除官僚积弊,对外开放市场,引进外国技术和资 本,使印度摆脱贫穷状态。印度过去经济过分依赖苏联,疏远西方。而在英国殖民 地时代建立起的议会政治,也因为传统势力和长期亲苏政策而问题百出。庞大的官 僚机构使国内外投资者皆避退三舍。 辛格上台后,曾经师法国父圣雄甘地,与人民站在一起。在今年夏天,辛格曾计 划前往锡克教圣地阿母瑞查,坐敞蓬车通过大街上的人群,参加人民的大选。这项 大胆而冒险的举动因其它领袖的反对而未能实现。“我不能原谅自己,我丧失了和 解冲突的金子般的机会”可见。辛格是一位自信而有甘地式魅力的现代领袖。 辛格向传统势力挑战的现代化政策,最冒天下之不讳的是试图消除印度古老的等 级制度。一九九零年八月,辛格政府决定将百分之二十二点五的就业职位留给社会 中的下等人民,即“不可接触者”和部落人民,以改变印度社会不平衡的发展。 等级制度仍具有强大生命延力 印度社会自古分为四大种姓等级:僧侣、武士、商人和奴仆。四大种姓之外的被称 为“不可接触者”。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几百种亚等级。据英国殖民政府一九零一 年统计,印度社会中共有两千三百七十八个种姓等级。印度国父甘地生前曾致力于 消灭落后的等级制度。一九四七年印度通过立法废除不可接触者等级,但种姓歧视 至今仍根深蒂固。 辛格的改革首先引起大学生们的激烈反对。因为印度在英.甘地时代实行社会主义 国有化政策,联邦政府的职位是大学毕业生们的主要就业机会。辛格的改革突然使 他们的前途产生危机。然而辛格的计划却使印度八亿四千万人口中的近半数闻见了 福音。目前在印度只有高等级子弟才有条件读大学,而没有种姓的人民根本不可能 与操英语的种姓青年竞争。 印度的等级制度曾被马克思预言“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的压力下崩溃,”但它的 生命力十分顽强,不论莫卧儿帝国的穆斯林军事力量,还是英国的三百年殖民,甚 至甘地的伟大的感召力,都不能使等级制度发生根本的动摇。 印度等级制度虽然与现代民主平等观念背道而驰,但在英国殖民统治后期,它却 转化成现代化的政治社团,因而成为推动民主选举的基本社会结构,通过它,一般 未受教育的民众也能够参与政治,形成选票力量和利益压力团体。西方学者认为, 如果没有这种等级社会结构,即使英国人再统治三百年,印度也不会成为第三世界 的民主楷模。事实上,英国民主制也正是在王室、贵族与平民的等级冲突和妥协中 完成的。 就象当年印巴分裂时一样,宗教的狂热正威胁着印度的现代化与民主的根基,由 于相信人生轮回说,印度教徒是不怕死的。婆罗门学生在新德里闹市焚身自尽,引 起人民更大的狂热和不满。 十月底,印度教徒开始向艾奥德亚举行宗教大进军,从而引起耶路撒冷式激烈的 宗教冲突。地处印北恒河流域的小城艾奥德亚传说是印度教上帝拉玛的诞生圣地, 四百年前被穆斯林占领并修筑了穆斯林神庙。 辛格政府决定维持现状,保护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利益,派军队守卫艾奥德亚。这 是从甘地与尼赫鲁以降长期追寻的政策。结果军队逮捕了运动的领袖巴拉蒂亚,爪 那它党党魁。该党立刻退出与辛格的议会联盟,从而危及到现政府的生存。军队与 印度教徒的冲突导致数百人被击毙。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印度教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三,穆斯林占百分之十一, 其余为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和基督教。一九四七年印度宪法规定保护少数宗教信 仰的自由。但被捕的印度教领袖阿德瓦尼称,四十年来,印度人民要求承认多数的 权力,而非只是保护少数。“我们要说,所有印度公民都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少数 比多数拥有更多的权力。” 尽管从甘地、尼赫鲁以降,政府方面基本上奉行现世主义(即无宗教差别)政策, 但印度教的社会中仍充满歧视少数的严重问题,从而迫使锡克人、穆斯林和基督徒 不断要求独立。严重冲突如一九八四年印度军队攻占阿姆瑞查锡克教金殿,造成两 万多锡克人丧生。至今已有九万多锡克人在冲突中丧生。 印度政府通过多年的行为表明了印度多数政府政策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用武 器保护少数宗教不受多数的侵犯,如此次艾奥德亚事件;另一方面,它同样可以用武 器制止宗教分离主义,如八四年锡克金殿事件和近年来在唯一的穆斯林多数邦克什 米尔对分离主义者的武力镇压。 殖民地民主模式面临考验 辛格改革计划和辛格政府的垮台,正在考验着这个第三世界历史最长的民主国家 。印度的民主危机对中国以及整个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具有深远影响和普遍的价值 意义,值得给予高度的重视。 首先,印度的民主制度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直接产物。辛格政府危机提出的问题是 ,“殖民地民主”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于一个与西方历史文化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完全 相同的例子还有同属英联邦的新加坡与香港。新加坡的李光耀在英国议会制度中, 建立了权威主义的家族政治,剥夺人民的新闻自由。香港在九七年大限后,是否能 够独立继续议会政治。 现在狱中的中国学者刘晓波曾经提出:中国需要三百年的殖民地时代,才有可能打 破传统,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然而发生在印度的事件说明,即使是做过三百年 的殖民地,即使民主政体运作了四十多年,它仍有可能受到传统文化力量的挑战与 威胁。相同的事例也发生在菲律宾,战后将美国政体全面翻版的菲律宾,仍无力避 免独裁者马可仕之流的出现。 诚如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所指出,印度“有着世界上其它国家都无法借鉴的经验 。因为西方思想已渗透到他们心中了。”但是“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她 和我们西方同样庞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东印度公司”的历史时,也指出印度作为东方社会 ,可能没有他所谓的五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显然,此次印度的传统宗教和等级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冲突,是传统力量仍旧存在的 铁的证明,是一次民主社会里传统力量的复辟表现。 中产阶级:既要现代化也要传统 在印度社会统治阶层中的进步力量和保守力量,均出自历史上的婆罗门和萨蒂利 等级。他们在英国统治时期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和政治观念。然而,英.甘地时代仍不 得不多次动用戒严法,印度的国大党以及巴基斯坦的布托人民党都无可避免地成为 家族政治。甘地的儿子和布托的女儿继承了上辈的权力。 家族政治不仅存在于印度次大陆,也同时存在于新加坡、台湾、北韩、菲律宾等 东南亚国家,形成东南亚政治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显然与文化中的传统结构保持 了一致。而李光耀、拉杰夫、布托都是在英国接受西方教育出身,但都冲破不了传 统政治的延力。 在印度,六十年代以来民主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已经十分强大,人口超过一亿 ,但印度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同样是传统的高等级社会的延续,他们因此继续保 持着对旧日属性的效忠,而把民主观念放在第二位。 印度六十年代在英.甘地统治下,曾奉行亲苏的社会主义路线,国有化和政府干预 十分严重。但八四年拉杰夫继承了其母的权力,却大力推行西化和自由主义,奉行 亲美路线,形成印度社会发展的新潮流。辛格总理上台后,则继续着拉杰夫的对外 亲西方,对内扶植私人企业的放任政策。 因此,人们相信,谢卡尔上台后,将出现一段历史的反动。谢卡尔是老式的社会 主义者,强烈反对以往政府的多民族和睦政策和经济自由化,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强 力干预。这样,甘地.辛格时代,即将告一段落。然而,谢卡尔面临的最大问题,还 是宗教冲突。目前看不出他有什么妙计解决艾奥德亚神宇危机。谢卡尔为了通过议 会的信任投票,很可能屈服于议会原教旨主义的民主“多数暴力”,改变或延迟辛 格的激进改革,放弃保护宗教少数和保障低等级民众的就业权力。 谢卡尔与辛格原同属爪那它,达尔党、两人的分道扬镳,使得谢卡尔政府必须依 靠甘地国大党的支持才能站稳,因而,未来印度政治实际上是由谢卡尔在台前,甘 地在幕后的运作,但愿甘地能够对谢卡尔有所制约和影响。 辛格总理在败局已定的时候,质问国会议员们:“你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国家?”印 度是否能够继续作为一个第三世界的民主楷模?殖民地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否能够找出 一个衔接的方式?东方大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是否都注定不会成功?印度是一个可资研 议的例子,印度正面临激荡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