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复燃的“高利贷” 赵 进 高利贷是一种以贷款或发放实物榨取高额利息的老方法。在过去被喻为“驴打滚 ”,“阎王债”。进入八十年代,业已消声匿迹的高利贷现象在地下悄然滋生,而 今,在有些地区呈日益扩大趋势。 安徽省农业银行一九八七年对一五四二户农民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每户农民经民 间信用借入的资金达一百九十元,相当于银行信用社同期对农民贷款总额的48业务 已经排到一九九一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民间高利贷的死灰复燃,有深刻的社会成因。大陆国家工商局的统计资料表明: 如今个体工商户已达一千五百多万,从业人员两千三百多万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 直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以脆弱的经济力量来承担市场的动荡和冲击,缺乏一个 缓冲地带,信用差,无人担保,以及目前金融体制存在的业务种类少,网点不足和 不正之风等问题,个体工商户难以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充量及时的贷款。若需筹措 足够的资金,别无他路,就不惜高利借贷。 一九八八年九月开始,大陆抽紧银根后,许多分理处,营业所缺乏必要的周转资 金,在实施信贷计划时严格控制贷款发放。银行的信誉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些握有 钱的人不愿存进银行,为借贷走向民间提供了契机。据江苏省银行调查,目前全省 一千三百万个农户中,农民手持现金达一一四亿元,其中手持一千元以上的农户占 四分之一,有不少是手持万元以上的。 以往人们储蓄多带有养儿防老,秋谷防饥的自我保险性质,或为了婚丧喜事买大 件。因此,民间借贷只重情意不重利息,不少机关和厂矿的职工依靠众人“上会” 的形式来帮助经济上的困难户渡过难关。现在,众多的人懂得了钱能变钱,他们期 望货币增价和保值,借数千元要看情意,一般还要看计划(或以价值相等的实物相送 )。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齐某在今年四月份借给师兄四千元,五月底师兄还钱时,心甘情愿地“送”了一 辆凤凰26型新自行车。成都市直机关一离休干部将其四千元积蓄从银行取出,借给 儿子的同学做生意。他说:“比银行划得来,每月利息四百元,相当于我两个月的 收入”。 有人肯定它具有再生产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 从另一方面看,高利贷资金投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有的资金甚至投向 赌场和非法交易,它既冲击了银行的利率,又冲击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它趁人 之危,高利盘剥,使一些经营不善的借贷户债台高筑,陷入困境,从而酿成一些刑 事案件。然而,面对这一切,中共当局似乎视而不见,认其发展。这也许说明了李 鹏政府囊中无钱,也快该去借高利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