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心态 李兆阳 有人讲,中国人的奴性很重。不过,我觉得中国人的皇帝心态也很重。 当年秦始皇在吞并六国之后,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皇帝。一旦当上皇帝, 那则“天下之土,莫非皇土”,“天下美女,莫非皇妃”了。怪不得当刘邦看到咸 阳皇宫时侧目而曰:哼!男子汉,大丈夫,应如是矣!后来刘邦造反起义,终于把一 个竞当皇帝的项羽和一个在位上的秦始皇灭掉,自己坐上龙位。因此,中国人的皇 帝心态至迟起源于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多少次起义,多少次改朝换代,都不过是旧皇帝换新皇帝而已。当 然,我们不能要求古人做出超越其历史背景的事情,但现代化的中国人总该跟跟时 代了吧。中共革命造反几十年,终于把毛泽东捧上了皇帝龙位,其他一些想当皇帝 的一个个都被整垮,另一些想当而当不上的只有甘作臣外。其实,有皇帝心态的人 也不仅限于高层当权者,而在各个社会领域和阶层都有。不信你看,除了高高在上 的大皇帝外,全国各个角落究竟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土皇帝。 另一个例子,阿Q因恨赵太爷,“神德”而还未加入革命造反的时候,就曾飘飘然 地来了皇帝心态,在街上呼叫着:“¨¨¨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由此可见,所谓的革命者,造反者未必尽是先进者,而许多则在深处孕育着非常 封建古老陈旧的皇帝心态。 其实,皇帝心态哪里只限于革命造反当官当皇帝等事情上?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许多 中国人的群体中,也常常有许多具有皇帝心态的人。 比喻说,一个群体中,大家本来都是朋友,应该是平等的,但却有人总是要人都 听他的。你若有时不听,他就说你不够朋友,要么挑起他人群起而攻之,把你赶出 ,要么和你拆台散伙。因此,大家只有都服从他,让他当皇帝,他才会合作,才会 干下去。与其说这是朋友关系,不如说这是一种主仆关系。 这种现象在当今海内外的民运团体当中也有。本来大家都是为中国争取民主、法 治和人权的,但往往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有人就是不懂也不学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民 主中的法治和人权。当你意见和他一致时,它则自以为英明,同时也把你当作朋友 ;当你意见和他的不一致特别是相冲突时,那他情绪就来了,从此不再把你当朋友, 也不再信任你的人格。本来在一个民主团体中,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他有权坚持 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他没权利强迫别人都放弃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而无条件地服从 他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意志。别人和他有同等的权利去坚持自己的观点。事实上, 一个民主的团体,是应当提倡鼓励每个成员都养成和保持独立思考的风气,而不是 把大家的大脑都集中地变成一个大脑。然而,对一些皇帝心态严重的人,纵你苦口 婆心地去疏通和劝导,也是无济于事。反而他会强词夺理地反攻一通。 一旦你和他有了严重分歧,接踵而来的则是抓辫子和打击报复。一旦辫子被抓住 ,那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皇帝心态又来了。什么民主原则,什么法治程序,都是 碍手碍脚的,顾不得了,先把你搞掉搞垮搞臭再说。 结果,一些中国人的团体常常是窝里斗层出不穷。皇帝治下的臣民,均有皇帝心 态,怕到时会比皇帝还要专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歌德让路 李兆阳 《写作格言轶事集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一天,歌德在魏玛公园散步。不 巧,在一条狭窄的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歌德碰见了一个曾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贬 得一钱不值的批评家。两人面对面站着,那位批评家就傲慢地说了: “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 “我却让的。”微笑着,歌德站到了一边。 在我们为中国民主事业奋斗的生活当中,当我们把别人批评得一钱不值或自己被 批评得一钱不值的时候,或当我们的观点、意见和主张与别人的有严重分歧、对立 或冲突的时候,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不甘愿被视作“傻子”或“懦夫”或“败者”, 结果往往不是搞得相互间如仇如寇、势不两立,就是精疲力尽、拆台散伙,方肯作 休。 歌德是一位伟大的德国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我却让的”,简单平和的对答 ,自然包含着艺术性的幽默和讽刺,但它也向我们后人揭示着一个真谛:“傻子” 或“弱者”是懂得“让路”和妥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