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选的感与思 马怡阳 这个制度产生了我,这个制度也改变了我。 对我来说,现在是改变这个制度的时候了。 ——塞利斯·尼古拉耶维奇·叶立钦 俄国进入制度化革命的阶段 托克维尔有言:“选举是制度化的革命”。对于实行共产主义制度达七十多年的 俄国而言,非革命不足以重新振兴。如果说戈巴乔夫至今所作的一切,是一场伟大 的改革的话,那么,他的政治对手兼盟友的叶立钦,则在进行着一场断裂历史,重 建制度的革命。 六月十二日,占苏联面积四分之三和半数以上人口的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次总统 公民大选,叶立钦所向披糜,在初选中击败包括共产党候选人在内的五名对手,成 为俄罗斯第一个民选行政首脑。此次大选,已成为苏联历史的分水岭。其意义,可 等同于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 专制与民主的分野在于选举,在于政权和领袖产生的方式。尽管民主曾选举上大 独裁者,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但是,专制制度绝无可能通过民主选举去继续统治。 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古今中外概无先例。而选举这种“制度化的革命”,好就好 在,它将社会革命的转型以文明的方式,和平的方式达成。 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产生帝王和专制的土壤。她地处欧亚两种不同文化 之间,不断地受到来自东方和西方先进文明的侵袭和挑战。加之自然环境严酷,遂 养成强悍而沉稳,专制而又极富浪漫气质的民族特质。从国情与传统看,俄罗斯民 族接受民主制的政治文化,的确是件殊为不易的成就。韦伯早年在从军驻守与俄国 对峙的边境上时,便感慨斯拉夫与日尔曼的民族差异之大。而汤恩比则干脆将俄国 列在西方基督教文明之外,认为俄国西化的机会,甚至比奥斯曼帝国还低微。 共产党严肃对待大选应当肯定 然而,俄罗斯通过西化寻求民族振兴的意志却生生不息。彼得大帝用德文命名首 都彼德堡(PETERBERG),强迫贵族剃掉勇武的像征——胡须。亚历山大二世大造法国 行宫,贵族以说法语为身份的标志。列宁更是打破一切传统,用德国犹太人马克思 的理论重建俄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乌托邦—苏维埃。然而,列宁的西化 把俄国引入了一个历史的歧途,达七十多年之久。 戈巴乔夫的“新思维”面对最大障碍,便是列宁主义的政治文化。去年苏联的政 治、经济混乱无以复加,共产党强硬派,戈巴乔夫的中间势力,叶立钦代表的激进 民主派之间冲突叠起。很多苏联问题专家预测苏联各派势力去冬将发生大火并,戈 巴乔夫将下台以及内战迫在眉睫。这些推测,根据的是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原则,即 僵硬的党性和原则性。列宁终身反对政治妥协即所谓“机会主义”,他认为为了某 种利益而放弃原则,是政治上的背叛行为。而民主政治的精髓,正在于政治对立的 势力,通过利益的分享达成妥协和共存。 俄罗斯共和国的选举,标志着苏联政治文化由列宁主义向民主制度的过渡。俄国 没有内战,戈、叶没有火并。甚至共产党强硬派也认真地对待选举,组织新闻媒介 向叶立钦发动攻势,让前总理鲁兹可夫等五人出马,试图分散叶立钦的选票,使之 无法以百分之五十的多数取得初选的成功。无论共产党强硬派怎样诋毁叶立钦,他 们能严肃对待选举,接受选举的结果,已算不失风度。苏联的政治动荡,可望透过 俄罗斯大选以及随后各其它加盟国的大选,得到本质的转变。 五百日经济方案可望推行 叶立钦大选获胜,不仅标志着俄国有望避免流血革命,建立制度化革命的民主程 序。而且,公民大选产生的总统权力,使他获得了推行急进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的 许可状,即著名的“五百日方案”。这项方案在去年秋天提出后曾轰动一时,受到 苏联新一代经济学家,改革家和民众的普遍赞同,也获得包括萨克斯在内的西方经 济学界的普遍认同。该方案要强迫苏联庞大的计划经济和官僚体系就范,通过全面 、迅速的市场化和私有化,重振苏联崩溃的经济。 五百日方案成败难料,但对于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苏联经济而言,五百日方案不 失为一个大的创举。世界最大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系,将在一年内彻底转型为私有 制市场经济。根据东欧各国的经验,由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转型,难免出现强烈的阵 痛,但长痛不如短痛,熬药和疮不如刮骨疗毒。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场经济改革长 期滞缓不前,人民长期看不到改革的好处,将会出现改革疲惫症。民众对经济改革 冲击的耐受力是有限度的。匈牙利、南斯拉夫和波兰的经验证明,不彻底变革所有 制的任何经济改革方案,都像是一个找不到出口的迷宫,最终会使人民失去热情。 叶立钦的成功使这位乌拉尔矿工的儿子握有苏联最好的历史机会。预定在七月举 行的全苏新联盟条约的谈判,他将处于主导潮流的地位。各加盟共和国可能获得税 收、预算、对外合作以及私有化的种种分权利,戈巴乔夫和苏共中央的地位将受到 巨大的挑战。叶立钦应美国总统布什之约访问美国,并可望基于俄罗斯的民主变化 ,单方面获得法国等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将带动整个苏联的 政治变迁。 二十大的孩子相互妥协 叶立钦与戈巴乔夫属同一代政治家,不仅年龄相仿,而且政治背景亦如出一模。 戈巴乔夫是高加索农夫的儿子,叶立钦是乌拉尔矿工的儿子,两人的家庭出身均是 共产党文化中的政治清白之家,又不似中共第二代领导那种世袭权贵豪门,太子党 当道。他们都是卫国战争后成长起来的技术官僚,戈巴乔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 系(先习农业),叶立钦毕业于斯维尔德济夫斯克综合技术学院建筑系,但两人毕业 后均在边远地区基层党委发展,以出色的地方治理才华渐露头角,于八十年代同时 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 苏共党内把戈、叶这一代称为“二十大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政治成熟,受到赫 鲁晓夫改革潮的巨大影响,奠定了日后改革思维的基础。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正值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并与美国签下 缓和东、西方关系的“戴维营协定”。因此,两人在政治开明方面有着同样的历史 渊源。 然而,一九八七年在苏共党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戈、叶两人首度出现政治分歧 。叶立钦当时对党内最有威望的元老、也是提名他进入政治局的里加乔夫猛烈开火 ,遭到戈巴乔夫总书记的批判,并通过票决将叶立钦逐出政治局。这两位苏联改革 的巨子从此结下了政治粱子,同欲改革却水火不相容。叶立钦也由此成为反叛极权 ,不畏强暴的大众英雄。 此后的叶立钦几乎丧失了他的政治前途,但戈巴乔夫仍然给他安排了一个部长的 职位。叶立钦在党内的前途堵死后,开始在莫斯科苏维埃大会重整旗鼓。八九年, 叶立钦终于当选为莫斯科选区的全苏维埃代表,并与已故人权斗士沙卡洛夫一道, 组成了一个“跨区小组”,以苏维埃大会为讲坛,不懈地推动地方民主。取消宪法 第六条(一党专政),以及今日的“民主俄罗斯”组织,均是这个小组的直接建树。 叶立钦建党开辟第二战场 一九八九年,戈巴乔夫的“新思维”以改革开放政策全面铺开后,叶立钦也开始 了他处处领先戈巴乔夫一步的激进改革行动。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戈巴乔夫作风稳 健,把握苏联左右各派势力的利益折冲尊俎;叶立钦则言止激进,成为改革派中的激 进派旗手。戈巴乔夫以现实政治实体为参照系,认为党、军、克格勃以及大军工企 业、格别乌仍然是苏联政治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叶立钦则把自己的全部政治 基础建立在公众的民意之上。 一九九零年,是叶立钦政治气势扶摇直上的年份,他先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的主 席,又在苏共二十八大上毅然退党,宣示着一个历史的终结。共产党不再能够作为 一个独裁的权力而受到崇拜,共产党开始产生自己的叛逆者。叶立钦,矿工之子, 红色工程师,地委书记,政治局委员,苏维埃人民代表,终于唾弃了党。正如他在 自传中所言:“这个制度产生了我,这个制度改变了我。现在,对我而言,是改变 这个制度的时候了。” 中国会出叶立钦吗? 笔者在以前的几篇比较中苏改革的文章中指出,苏联的政治改革之所以一鼓作气, 取得了超过中共十年改革的突破,有两个最根本的特点:一是苏共强硬派元老勃列 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年时间内相继而亡,政治局中,仅存下一位里加 乔夫,遂使得戈巴乔夫这位即无显赫家世,又无军方基础的少壮一举成功。二是苏 联的改革从最初便出现了多种势力并存的政治多元局面,特别是叶立钦闹出的独立 于共产党权力的非共势力。仅以此次大选为例:六名候选人所代表的政治利益分别 有共产主义者,温和共产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正统中央集权派和民主主义者。反 观中共的十年改革,所有政治势力均在党内角斗。胡耀邦、赵紫阳无论多么开明, 均未敢问共产党体制外的抗争,也就无望达成体制化的革命。如果没有叶立钦退党 挑战制度,形成党外势力,苏联今日恐无望达成多元政治的局面。对目前的中国而 言,我们更需要出叶立钦而非戈巴乔夫。没有叶立钦,不仅中国不会出戈巴乔夫, 而且戈巴乔夫会变成苏联的邓小平。 随着俄罗斯大选的进军号,苏联的党外民主势力将在接踵而来的各加盟国,各级 市州选举中,蚕食共产党官僚机构的地方势力,整个共产党统治结构的动摇,只是 未来一两年的事情,苏联政局可望很快接近波兰、捷克的水准,并超过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等巴尔干国家。此次大选中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两个最大的城市共产党势力 已经完全败北,苏勃恰克和波波夫分别当选为市长。 然而,目前困扰着苏联的两大问题,仍然是致命的:一是分离主义问题,一是经 济问题。两大问题的政治症结,仍然是戈、叶之间能否妥协,联手,顺利完成整个 社会的转型。今年四月,戈巴乔夫迫于寻求西方贷款和保守派的压力,突然来了一 八零度政治转向,与叶立钦等九国总统达成妥协。而叶立钦方面,也迫于大选获得 广泛支持的需要,灵活地与戈联手,并在此次大选中,挑选了强硬派军方人物,阿 富汗战争的英雄做竞选搭档。戈巴乔夫的政治灵活性举世公认,而叶立钦学会了妥 协,对俄国日后的和平演变,奠定了良好的领袖基础。 许多评论家担忧的是,叶立钦成为民选总统后,可能会趾高气昂,不在把戈巴乔 夫放在眼里,从而使俄国政局再次出现对抗火爆的场面。他们的一个例子是,叶立 钦公开说,他希望戈巴乔夫做一个象征性的虚位总统,“就像英国的女皇那样。” 但这种担忧就目前来看尚无牢靠基础。 不要期望一个早上改变一切 叶立钦在大选揭晓后,谈到他与戈巴乔夫的关系时称:“我们可以达成相互的理 解,我们可以妥协。”在政策方面,叶立钦当选后,也显示出过去不具备的沉着。 “我必须告诉人们,生活状况不会立刻就得到改善,也许一直到九二年年底前,都 没有希望获得明显的改善。” 尽管戈巴乔夫和中央政府仍然控制着关键性的国家机器,诸如军队,大企业,能 源资源等等。尽管此次大选并没有改变苏联的现实政经困难,但俄罗斯的选举和叶 立钦的获胜,势将在苏联引起一次多米诺骨牌效应。 苏联共产党通过此次大选,当清楚地了解大势已去。共产党候选人只拿到百分之 十七的选票。激进的党外联盟“民主俄罗斯”已在大选后宣布,将联合所有反对派 共组强大的政党,已便取代执政达七十年之久的共产党。“把苏共的细胞逐一个地 逐出俄罗斯的工厂和机关。” 然而,苏联的政局未必不会出现倒退的反复。历史上,俄国经历过彼得大帝的西 化,亚历山大二世的废除农奴制,尼古拉二世的召开杜马(国会),以及一九一七年 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些变革除十月革命外均是自上而下的,而非自下而上的 。君主立宪制在俄国近代史上只存在过一年(一九零六年),而议会民主制只存在过 八个月(一九一七年二月至十月)。没有人想象这次大选会一下子改变苏联的政治现 实和政治文化。 做为反对派的叶立钦和做为行政首脑的叶立钦,面临的是不同的局面,前面是批 判,后面是责任。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一年来下降了百分之十五,粮荒依然严重, 供应系统依然周转不灵,军队、军工企业不会轻易地放弃他们的既得利益。中央权 力削弱后,民众下一步便会把抱怨转移到民选政府和叶立钦头上。如果民主派势力 不能在两三年内改善国计民生,将会失去现在的威望。叶立钦明天也许会像戈巴乔 夫今天一样,因改革而丧失威信。 叶立钦已成为苏联的明日之星,叶立钦也面临着明天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