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挽歌 ·异 客· 苏联政变闹剧以共产党的倒台而收场,再次证明了共产党一党独裁必然消亡的历 史趋势。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也因支持政变而面临停刊或被彻底改组的命运 。这不由使人想起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来。 在中国“八九民运”中,《人民日报》曾一度发挥过极为积极的作用,以至后来 被作为“新闻界错误导向”的典型而遭到严厉整肃,有“邓力群第二”之称的顽固 保守派干将高狄就任《人民日报》社长。其结果是《人民日报》变成这样一种报纸 :人们不得不看,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官方的权威意见和有关动向,但看后又为昏话 、假话、谀话连篇而气不打一处来,甚至忍不住要骂上几句。例如中共为了让老百 姓再当驯服工具而重新祈灵于“学雷锋”运动,《人民日报》竟然登出一篇恬不知 耻的造谣文章,说美国也有很多人学雷锋,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还将雷锋画像高悬 于五大军人像之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再如刊登小丑何新凭空捏造的与日本学者矢 吹晋的长篇“对话录”,并按“文革”时期姚文元文章的规格加编者按推崇,引起 日本舆论哗然,矢吹晋教授本人更是愤然抗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了解情况或者是不懂得如何看中共报纸的人,可能会以为《人民日报》历来如 此。其实不然。在中共的“舆论喉舌”中,《人民日报》倒经常是思想最解放、也 最敢讲话的报纸,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年间。 遥想当年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思想解放的一面旗帜和开路先锋 ,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挑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向当时执掌中 央大权的坚持毛泽东极左路线的“凡是派”发动猛烈冲击,为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 三中全会上拨乱反正奠定了理论基础。紧接着,锋芒直指官僚特权者的贪污腐化和 渎职问题,批评商业部长到下属的“丰泽园”饭店免费吃喝;揭露造成人民生命和国 家财产重大损失的“渤海二号”钻油井沉没事件,追究石油部长乃至主管此方面的 副总理的玩忽职守之责;而刘宾雁的“人妖之间”则让人触目惊心地看到在地方盘根 错节的土皇帝们已经腐化到何种程度。 及至邓小平举起“四个坚持”大棒,喝令思想解放运动停车,《人民日报》虽已 感到压力当头,但仍想方设法坚持为民请命。社长胡绩伟提出的人民性高于党性的 新闻理论,认为当党犯错误的时候报纸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发挥监督作用,公 开向所谓党性与人民性永远一致、党报只能是宣传工具的传统权威理论挑战。副总 编辑王若水,曾以桌子的哲学为毛泽东所赏识,后又因提出要批判林彪集团的极左 路线为毛泽东所斥责,这回独辟蹊径,提出革命政党和领袖人物完全有可能变质甚 至走向反面的“异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道主义问题。理论部主任何匡则 不顾上面已经打了“招呼”,在魏京生呼出“警惕邓小平成为新的独裁者”后被以 莫须有的罪名判处十五年徒刑时,以不怕丢官的大无畏气概毅然发出郭罗基的针贬 时弊文章,主张政治问题是可以讨论的。 所以,在其后的“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中,《人民 日报》总是首当其冲,成为保守势力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也就不足为怪 了。何匡最早被迫离休;王若水被整得最苦,撤职再加上开除党籍;胡绩伟及其后继 者秦川也相继被迫下台。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之称的著名记者刘宾雁更早就 被开除党籍并调离《人民日报》,后因“六四”而飘泊海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而 报国无门。 但是,《人民日报》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颇有前赴后继的气势。“六四” 前后,《人民日报》以各种形式参加声援爱国民主运动的达五百九十七人,占总数 的三分之一,处级干部约占百分之三十五,而局级干部中占到约百分之六十。历史 将永远记住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十七、十八日《人民日报》上“三天的新闻自由 ”,以及“六四”过后报社的各级干部和编辑、记者们冒着巨大的风险,用所谓“ 春秋笔法”和各类标题曲折反映民意的抗争。 所以,“六四”后对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清查”是最严厉的,一次不 够又搞第二次、第三次。社长钱长仁和总编辑谭文瑞素以稳健著称,而且当时先后 住进医院,由报社编委会的各位副总编辑集体承担责任,以保护他们过关。但后来 还是劫运难逃,“六四”后很快便被撤职。不久前,对“六四”期间犯有“政治错 误”、早已“靠边站”的报社各级干部和编辑、记者三十余人,又陆续做出了处分 决定。余焕春,副总编辑兼海外版总编辑——警告处分,调往四川省;李仁臣,副总 编辑——警告处分,调往江苏省;罗尔庄,国际部主任——参加游行并坚决主张报道 和支持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警告处分,强令退休;罗荣兴,科教部主任——为改革呐 喊疾呼的叶伴(夜班)短评专栏的主笔,戒严第×天的执笔人之一,严重警告处分, 调往河北省;刘允洲,总编室代主任——警告处分,调往黑龙江省;张宝林,海外版 二版主编——警告处分,调往安徽省;其妻高宁,文艺部编辑——调到地质矿产报; 杨良化,海外版四版主编——曾以报道中国南极科学考查而闻名,海内外争相传送 的关于绝食学生和各界群众声援大游行的记实报道的主要执笔者,警告处分;王若水 的夫人冯媛也受到调离报社的处理。此外,海外版继任总编辑安子珍和主编庄永龄 ,据说又因该报刊登的含有“李鹏下台平民愤”隐语的嵌字诗,而被停职审查。《 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感慨地说,这次《人民日报》是被整得最惨的,即使当年 “反右”和“文革”时期对《人民日报》的打击,也没有象这次这样丧心病狂。 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恐怖气氛下,《人民日报》的多数记者、编辑也没有屈服。 文艺部主任蓝翎,五十年代曾因批评旧“红学”(红楼梦研究)的文章为毛泽东表扬 而名躁一时,“六四”后让他写检查交待参加游行和揭发别人,他只写了这样一句 话:某年某月某日到天安门广场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看到。气得上面派来的工作 组暴跳如雷,却又因抓不住他的大把柄而无可奈何。最后,《人民日报》新社长高 狄只好在文艺部大会上宣布,蓝翎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这样的人才搞行 政工作有些可惜。他本人也多次提出希望专心从事研究、创作。现在尊重他本人的 意愿,免去部主任职务。随后又大谈了一通今后选择干部要政治标准第一,业务上 只要过得去就行了之类的。对此,台下群众大都嗤之以鼻。 而一位以前曾在文艺部工作过、后因品质问题调离的人,这次成为工作组“还乡 团”成员来到文艺部。没想到他走到哪里那个办公室的人就全部躲开,见了面连个 招呼都没人同他打,气得他跳着脚去找工作组领导告状。国际部一位前驻美记者, “六四”后大拍工作组马屁,并在背后整过去曾经提拔过他的老主任,指望就此平 步青云。但当上面准备提他升官时,几位义愤填膺的记者、编辑联名告他“六四” 前曾在办公室里骂过邓小平(当时也是唯恐“落后”而惹犯众怒),使他不仅官没升 成,差点没一个跟头栽下去。即使记者部艾丰、评论部李德民等个别因“六四”后 紧跟形势而“走红”的人,在报社内部也是臭哄哄的,人人厌而远之。难怪工作组 一位负责人哀叹道:“《人民日报》至今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思想没转过弯来 。” 《人民日报》是这样,其他新闻单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海外不了解内情的人们 常常讥笑中国知识分子患有“软骨病”,对似乎只会写奉命文章的中国记者更是不 屑一顾。殊不知在高压之下,他们之中尚有许多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了哪怕 多反映一点点民意,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啊!尤其是当“上命”与良知发生冲 突时,更不乏舍身取义者。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赞颂的“中国的脊梁”啊! 但是,为什么一到了所谓“党性”和人民性发生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中国的新 闻工作者就要面临这样的两难抉择:要么出卖良心做强奸民意者的帮凶;要么就得作 好挨整的准备,甚至身家性命都有危险。再看今日之中国新闻界,又是一片“莺歌 燕舞”。可悲的是,每当中国报刊、电视上充满歌功颂德之词时,就是民意受压、 国家陷入危机之际;反之,每当勇于暴露所谓“黑暗面”和各种问题时,倒是政府锐 意改革、民心踊跃的真正形势大好之时。这种反常现象,实在是中国新闻界的悲哀 和耻辱。 如今,在中国新闻界万马齐谙之时,在《人民日报》已然“脑死”之际,谨以此 文向遭受打击迫害的《人民日报》以及其他新闻单位的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并遥 寄深切的怀念。为中国的新闻自由而做出种种牺牲的人们的名字,将永载中国的新 闻史册! 往者往矣。来者可追。笔者深信,民心是不可辱的。种种迹象表明,李鹏之流失 道寡助,正在悄悄地失势之中。尤其是苏联政变的破产,国际共运的“老祖宗”苏 共中央的解散,势必对中国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和冲击。尽管人民等得有些不耐烦 ,但寒冬毕竟无可奈何地颓然逝去,只不过留下点垂死挣扎的余威罢了。乍暖还寒 时节,最难将息。但是,春天的气息已经可以嗅到,当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 《人民日报》必将成为真正的人民的报纸,中国的新闻界必将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