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展示军威意如何? ·何 频· 中共军队最近动作颇多。军队在未来变局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不会攻打台 湾? 中共内部,最近颇不安静:杨尚昆屡屡犯病;李鹏执掌中央编制大权;李瑞环提 出“五敢”观点; 朱榕基“快刀斩乱麻”,下“军令”清理“三角债”,声称要推行《破产法》。 “向鲁迅学习” 北京的朋友说,“十一”竟日雾锁京城,太阳始终未能突破雾层的围困,时至傍 晚更下起了了毛毛雨,使人们的这一天“例假”过得暗暗沉沉。广播、电视、报纸 说“社会主义好”,天安门广场十六万只花盆组成“社会主义好”的图案,各主要 街道更搭起一百二十八个“节日”大棚,上书也是“社会主义好”。可前一天(九月 三十日)的《法制日报》透露,在北京已拥有由三十四万人组成的“联防队”,“国 庆”期间即派遣六千余支武装巡逻队在街头二十四小时巡逻。人们搞不清楚,这是 给大家报平安,还是警告“一小撮,一小撮”?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响应“江核心”的 号召,向鲁迅精神学习。我的一位朋友也自北京写信给我,希望我身在海外也要以 鲁迅为典范,信中并摘录“鲁迅语录”与我共勉: “墨写的谎话,决掩不住血写的真实,血债必须用血偿还,拖欠得的愈久,就要 付出更大的利息”。 “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 其他消息来源则称,今年的八中全会如同去年的六中全会,开会时间一拖再拖。 九月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又是闹得一踏糊涂。世界银行称颂大陆的经济在八九年至 九0年表现良好,似乎并未如一些逃亡知识分子所言的那样崩溃。但中共掌权者心 里清楚,压抑通胀成功换来的代价是经济增长放缓,人民收入增长已由八八年的百 分之十一下降至九0年的百分之五。而今年物价上涨率可能达到二位数字,通胀已 有重来之势。于是,不得不又大喊“改革”。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对大陆经济的看法,引起中共的重视。外界强烈批评中 共的政治迫害之际,中共是在以此暗示:它正在模仿新加坡、南韩和台湾发展模式 ,一面紧紧控制政治,一面放松经济政策。而事实上,中共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 反和平演变的僵硬口号下,与另一个硕果仅存的独裁者金日成拥抱,和西方民主国 家的鸿沟正日益扩大;亦没有放弃对经济的控制权力,只不过是采取了一些“拆东 墙补西墙”的措施来自欺欺人。 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八月中旬苏联军队拒绝接受强硬派政变领导人的指令,而使莫斯科政变失败之后 ,中共领导人更注意解放军的效忠问题。十月一日“国庆”节出版的《解放军报》 社论中说:“人民军队将永远、忠诚地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但人们想知道,一旦 中共老人统治集团之要角凋零后发生继承斗争危机之际,谁代表“社会主义祖国” ? 军队在中国大陆变局中扮演的角色,已成为焦点之中的焦点。但谁也无法得出一 个令人信服的定论,因为不但变数多,内情隐秘又复杂,而且与老人死亡的次序亦 有关联。美国国防部情报局,九月六日到八日在华盛顿主办了一场“中共人民解放 军讨论会”,达成的共识也只是“中国大陆下一次政治危机中,军队的动向将具关 键性之作用”,至于更具体的走向发展,却是彼此矛盾的结论。正如一位与会专家 所言:“我们连‘解放军’过去的角色都不能确定,遑论它未来的角色如何?” 于是,人们只能根据蛛丝马迹去试图透视“所有可能的途径”,而不是把思想局 限于一个模式。那么中共军队近来又露出了什么样的蛛丝马迹?主要包括:中共首次 提出反对军队参政;北京军区陆军演习;新华社吹捧海军空军的军力;广州预备役 阅兵;山东、福建海军阅兵;江苏空军阅兵等。这些活动都在“十一”前后进行。 本专栏上期提到,苏联政变流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迅速制订出“五坚持五反 对”的预防和平演变方针,其中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中共首次提出反对军队参与政 治。 虽然中共口头上说:“党指挥枪”,但在实际权力斗争中,谁有了“枪”谁就拥 有了“党”:四九年后论功行赏,国家从上到下,都是由军人控制和管理;文革中 ,现役军人连军装都不脱,即以“三支两军”(支援工人、农民、左派和进行军管、 军训)名义在全国各地夺了权,直接参与政治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次最高层权力 倾扎,军队都在幕后有所动作;八九年“六四”大屠杀,更是赤裸裸的军人参政。 前几年,曾有人提出,解放军应向国家化、职业化方面发展,后来成了“资产阶 级自由化”的主张。那么这次中共为何突然提出反对军队参政呢?一般认为,中共十 分担心军队不稳,会成为中共政权的直接威胁。 我们虽然无法确定中共军队内部已趋向分裂,但其内部的不安是显而易见的。“ 六四”之后,军队内部相当广泛的大整肃,七大军区的调换就足以说明邓小平对军 头的“忠诚”并不放心。其次,少壮年军官与老军官无可避免有一种“代沟”,年 轻的军人受到了社会上“改革开放”思想的冲击,而年老军官则侧重于“政治控制 ”。文革、“六四”、甚至越战,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丧失殆尽,军人心里都 感到很委屈。另外,军队同中共领袖的关系已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凡此种种不稳 的因素,根本不可能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可以解决。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九月上旬在广 州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制订了《军队经常性工作要则》,此文件正在全军上 下组织学习、贯彻。但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夜行吹口哨罢了。 可以说,军队如何不真正往国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所谓“反对军队参政”也 只能流于空谈。到底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就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大力突出军力增长 九月十日,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在华北某地观看了北京军区训练汇报演练。进 行演习本是兵家常事,但这系活动却有不寻常的意义。 一是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三人同时公开出席,可视为某种刻意的安排。他们三 人是当今大陆最有实权的人物,分别执掌党、军、政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的结合 便形成了牢固的权力堡垒。他们走在一起,就是暗示外人,最高层是团结一致的。 二是在中共强硬派系看来:苏联政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变者无法调动军队, 军队中部分官兵倒戈相向。在某种突变时期,失兵权比失民心更可怕。所以,必须 抓紧枪杆子。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视察部队、观看军事演习、培植亲信都是掌握军 队的重要手段。 三是展示军威,对国内外敌对势力起到阻吓作用。这次参加汇报的有步兵、炮兵 、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讯兵、陆军航空兵等十多个兵种和民兵、预备役部 队,演习持续三个多小时,共二十六个课题。新华社为此发了两篇通稿,除报导演 练的简况、江泽民题为《认真贯彻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提高部队军政素质》的空洞 讲话外,还发了一篇比较详细的现场见闻特稿:《金戈铁马军威壮》,详细描述了 中共现有的新式武器及其威力。 北京举行陆军合成演习之后,杨尚昆、刘华清又在海军司令员张连忠、政委魏金 山和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政委宋清渭的陪同下,于九月十五日到海军北海舰队 考核检查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的实战训练。 九月十九日,新华社发出题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达到新水平,二千五百多项高技 术成果得到应用》的报导。 三天之后,新华社又发稿吹捧“空军战斗力显著提高”。众所周知,苏联巨变, 加上近年来负责与中共磋商军售苏制战机给中共的苏联前防部长雅佐夫系狱,导致 中共空军现代化受挫。中共在此时召开空军科技大会,声称现在空军各兵种不仅能 在空战、空对地轰炸攻击、地对空射击、空降作战、战术指挥等六个系统,进行单 一或合成的激光、电子模拟对抗演习,而且各航空兵部队和飞行院校百分之九十以 上的战术、技术飞行训练课目用上了模拟器,近期还使用多种较先进的作战飞机、 支援保障飞机、地空导弹和雷达完成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言下之意,就是中共空 军已经独立建军,并不一定非得依靠外界援助。 不过在西方分析家看来,中共的海军力量依然极为薄弱,空军在最重要的电子科 技及空中加油技术上,根本谈不上有基础,与西方先进国家相较仍瞠乎其后。 广州阅兵意如何 海外对中国大陆的风吹草动变得愈来愈敏感。这次对九月二十九日的“广州阅兵 ”事件的反应就是一个例证,港台和西方报刊连续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有的还配有 专家评论。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导有过份渲染之嫌,“专家评论”亦多是猜疑之 词,反而忽视了中共真正的用意所在。 台湾《联合报》九月二十四日的报导称:“中共十分重视这次阅兵,除七大军区 的领导人都到会场外,中共中央及中共国务院也将派大员到现场检阅。这将是中共 政权建立以来第十三次‘国庆’大阅兵。”九月三十日,该报又发表评论,认为“ 在广州进行史无前例的国庆大阅兵,除显示共军将全面进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外, 也凸显广东军区的盛壮军威,一方面对港台施压,一方压制广东的‘地方割据’势 力,这也使广州成为中共反和平演变的‘前哨阵地’”。 事实上,这是一次极小规模的地方性阅兵活动,且所阅之兵不是正规军而是预备 役部队,与中共四九年以来北京举行的十二次大阅兵压根就不属一个档次。这次参 加广州阅兵的预备役官兵总共才一千五百多人,分十四个徒步方队和七个机械化方 队(北京大阅兵一个方队就有一千多人),且展示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武器,步兵 只携带一般的自动步枪、AK四十七冲锋枪、无线电发报机等,此外就是常见的加农 炮、排炮和火箭炮等。观看阅兵仪式的官员级别亦不高,包括总参副长何其宗、全 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效法、总参动员部部长谭冬生等。这样的 阵容怎能说是向外人展示实力,向港台施压呢?压制广东的“地方割据”势力更是牵 强附会之词,因为参加阅兵的预备军人都是广州地区党政军机关和企业的干部、工 人,属于百分之百的地方势力。 此次演习总指挥王建元(广州军分区司令)表示,演习的目的是检验预备役部队的 训练成果和军队素质,为快速行动和执行作战之务,应付突发事件打下基础。 王建元的这番话,实际上暗示了中共举行是次演习的真实意图。预备役部队是八 七至八八年间大裁军出现后的新编制,邓小平当时将一部分裁军转入武警部队和转 入地方组成预备役部队。由退伍军人组成的预备役部队,一样有军旗,有番号,分 别在省设师、市设团、县设营,全国约有二十多万人,拥有的武器则多属轻型。他 们一年集训一至二次,每次十天半个月左右,平时脱下军装服从事地方建设,战时 可以成建制地转为野战部队。 现在没有明显的战争威胁,预备部队准备应什么突发事件呢?笔者以为,一是社会 治安恶化,各地骚乱频仍,公安武警已力不从心,用预备役部队对付连串的暴乱事 件比调动正归军要便利,且引起的社会反弹要小,因为预备后役部队民间色彩较浓 ;二是近十年来,中共“全民皆兵”的意识淡薄,民兵力量名存实亡,面临国内外 日增的政治挑战,强化预备役部队是与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抗的行动之一。 可以预见,中共将扩编预备役部队,并加强其军事训练,使其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战 斗力。 问题是,这些预备役官兵工作、生活在地方,与当地人相结合,他们的思想观念 也与普通老百姓并无两样。在未来政局变化中他们会否成为地方的自卫力量?会否在 特定时期成为倒戈力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 会不会打台湾 最近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消息甚多,北京主要是抨击台北国府姑息纵容台独 势力蔓延,台北则指中共一年来在公开场合说明将不放弃武力侵台的次数多达七十 余次。 一些小道消息说,中共已制订了攻台方案,由杨尚昆负责策划、指挥制订。另一 些消息则说,邓小平扬言不惜动武解决台湾问题。某些观察家亦认为,中共近来展 示军威,意在为攻台作舆论准备。 事实上,这些小道消息几无参考价值。1,中共制订攻台方案非自今日始,可以说 四十年来天天都在制订和完善这个作战方案;2,中共对解决台湾问题不会轻易动武 ,虽然在现行体制下绝不会放弃武力攻台的口号——这是它对“统战”的底牌;3, 中共对“台独”势力的膨胀多以言语警告,如果真的发展至接近“独立”事实,那 么中共必定会武力攻台。至于中共是否有此军力,是否因此而引发自身政权的危机 ,那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 杨尚昆力不从心? 中共国家主席和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因病无法出席欢迎外国元首到访的仪式 。这不是“谣言”,因为消息是九月十八日由总理李鹏透露出来的。一个星期之后 ,杨尚昆重新露面,为博茨瓦纳德总统马西里送行,但人们注意到他目光呆滞,呼 吸吃力,左手好象发胀。九月二十七日开幕的中央工作会议及三十日人民大会堂举 行的中共国庆晚会,他亦有出席。十月一日来自北京的消息说,杨尚昆持续发烧, 已正式住院治疗。十月二十六日能否出访巴基斯坦已成疑问。今年四月,杨尚昆亦 因感冒入院,而没有公开露面三天。去年六月,他则因为盲肠炎而无法履行公职逾 一个月。这种身体状况,似乎与外界称他“健康良好、活力充沛”的传言不相符合 。 其实,外界说他身体好,是相对其他几位重量级中共元老人物(人称“八老”)而 言,那些元老人物如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极难公开露面。现年八十四岁的杨尚 昆,公开活动却极为频繁:去年他远赴拉丁美洲,访问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 根廷和智利五国;今年苏联政变后出访外蒙古。平时在国内的活动更是繁多,九月 中旬他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陪同下,到山东青岛视察,乘舰出海观看了海军 海上实战演习,听取海军司令员张连忠、政委魏金山和济南军区司令员张葛年、政 委宋渭青及山东省委负责人汇报,五日参观青岛衬衫厂后即乘专机赶回北京,次日 又会见意大利总理……如此高龄,犹仆仆风尘,不怕劳累,可见他身体并无大病。 不过毕竟年岁不饶人,偶尔犯犯感冒等轻病也是正常之事。问题是,老人抵抗能力 弱,轻病引发重病,甚至死亡的可能性也并不是不存在。杨尚昆面对垂手可得的“ 太上皇”之位,只怕为时已晚,力不从心。 经过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又经过近十年的悉心经营,杨尚昆不仅权谋精湛,而且 形成了庞大的帮派,是中国大陆邓小平、陈云之下,亿人之上的人物。八九年六四 后中共最高层的合影,足以说明他的实力,那张照片,政治局常委包括江泽民、李 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分别站在他的两旁。他不是政治局常委,但常委 会议却能唱主角——因为,邓小平的“最高指示”大都是由他而不是江泽民传达。 邓小平“引退”之后还能够继续在中共舞台上发挥绝对的影响力,一个极为重要的 原因就是邓小平能够透过杨尚昆掌握军队。但海外将杨尚昆列为屠城派,与李鹏一 样强硬的分子,有误解之处。曾是赵紫阳的智囊人物陈一咨十月二日在多伦多说: 八九年学运初期,杨尚昆实际上是站在赵紫阳一边,后来邓小平态度强硬,他方改 变立场。赵紫阳落台之后,杨尚昆曾去看望。因为文革后杨到广东任职,后来调到 北京,都是赵紫阳提的名,所以杨对赵有感激之情。去年笔者也听说,杨尚昆的一 个秘书曾在美国声称,杨并不赞同开枪屠杀学生。 同时,中共党内军内对“杨家将”势力膨胀则普遍不满。有消息说,杨尚昆在中 共“十四大”上将退出政治局,因为1,杨尚昆目前是政治局成员中唯一的老一代人 物,他的去留,无疑成为邓小平鼓吹的“全面交班”是否最后完成的标志;2,中共 实行“干部回避制度”,杨尚昆与其担任军事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的堂弟杨白冰 长期共事是站不住脚的。 李鹏执掌中央机构编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共中央大喊精简机构,却成立了阵容庞大的中央机构编制 委员会,由李鹏出任主任,宋平出任副主任,其他十多名领导成员都是来自当今中 央各大重要部门的主要人物。对于李鹏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可以控制 中央及地方党、政、人大、政协、司法及社会团体领导机构的编制、级别规格乃至 正副职(省、部级以上)领导成员的人选。可以说,这是李鹏仍掌实权的一个重要信 息。 李鹏八八年四月出任国务院总理时,曾许诺要认真实行机构改革,通过转变管理 职能,彻底解决机构“精简—膨胀”的恶性循环。结果呢,机构越“简”越多,“ 公仆”越“减”越多,“文山”越来越高,“会海”越来越深,形成了膨胀—压缩 —再膨胀的螺旋式扩张。七八年中共机关干部职工约四百一十万人,现在已达到九 百多万人。机构臃肿,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行政管理费已占财政比重的百分之九 ,九0年财政超支近七十亿元,其中行政费用超支就达三十六亿元,占百分之五十 强。 由国家统计局所办的《中国统计信息报》刊文分析这种状况,列举了五种原因, 却恰恰忽视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即“官本位制”。每一个单位的社会地位, 与每一个人的物质利益,都与其“官衔级别”紧密挂钩,行政级别实际成了各种政 治、物质和社会生活条件的等价物,有利于排位子、争面子、住房子、派车子、分 票子等。既然如此,自然个个单位渴望升格,干部人人都想当官。给乌纱帽不仅成 了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惯常手段,而且为了拉山头,搞宗派,结关系,闹权争, 更需要大赠乌纱帽,封官许愿,任人唯亲。 有专家曾建议,改变上述状况,关键在机构改革。应抓好政府职能的两个转变: 一是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向逐级分权的管理体制转变;二是从直接控制向加强宏 观调控转变。可惜这是书生议政。在强硬派看来,这甚至是“和平演变”,因为这 样会影响到中央集权的权力和利益。 八七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制止机构编制和干部队伍膨胀的通知》,九0年则下 达《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现在又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声 称至“十四大”会议前要冻结新增编制并大力削弱超编人员。有不少干部认为这是 老生常谈,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有的人则担心有的领导会藉此机会 排除异己,打击不听话的干部。有人甚至认为,李鹏执掌机构编制大权,更便于削 弱改革派势力,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势力网络。 李瑞环提出“五敢”观点 最近,港台海外的中文传媒广泛报导中共内部斗争趋向明朗化,保守派正在掀起 抓“赵紫阳第二”的斗争,而形象比较开明的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李瑞 环,已于九月初提出辞职要求,并表示希望去抓治理长江、淮河、太湖的工程。 的确,近期改革派和保守派在文宣上的对立相当明显。八月三十一日“皇甫平” 在《解放日报》第一版发表题为《论干部精神状态》的文章,提出:精神动摇是最 可怕的事情,干部必须解放思想;而《人民日报》次日(九月一日)即发表回击文章 ,论的也是干部的精神状态,题目却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九月一日晚十一 时,新华社向全国各传媒播发了《一切为了改革开放》的预订九月二日发表的《人 民日报》社论电讯稿。就在各地党报已将该电讯稿排版之际,新华社又突然发出指 令:“请注意,本社刚才播发的《人民日报》社论,有改动……切切。”改动在何 处呢?原稿中一段话,“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问‘姓社’、‘姓资’,坚持社会主 义的方向,我们问‘姓社’‘姓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被 改写为:“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个改动,非同小可,因为“姓社还是姓资”,正是中共上层权力斗争的焦点。据 悉,该篇社论由高狄等人炮制,目的是为了发起一场对皇甫平的全面性的、更高层 次的围剿,在向全国播发前,已将清样送给李瑞环过目,李瑞环看后不甚满意,作 了几处删改,而被删去的正是关键性字句,高狄等人的阴谋未能得逞。 这场剑拔弩张的舆论之战,使人们担忧李瑞环的地位是否稳固。来自北京方面的 消息说,现在围堵李瑞环的阵容不小,包括邓力群、胡乔木、王忍之、贺敬之、袁 木、徐惟成、高狄等人,都是中共文宣口的掌门人物。但李瑞环获得邓小平的器重 ,对手不得不谨慎从事,不敢冒然直接攻击李瑞环,往往是指桑骂槐。依笔者的观 察,李瑞环的地位近期不会动摇,最近他提出“五敢”观点,可证明他的底气甚足 。 所谓“五敢”,包括:1,敢碰书上说过的;2,敢碰文件上规定的(不能认为过去 写进文件的,就不需要再研究,作必要的调整和修订。更不能认为一上了“金科玉 律”,明知错了也不能修改。);3,敢碰已有的经验;4,敢碰领导人说的(权力的 大小和掌握真理的多少是两回事);5,敢碰多数人公认的。无疑,李瑞环的这番话 符合邓小平关于在实践中检验改革、推动改革的主张。 朱榕基“快刀斩乱麻” 朱榕基是公认的改革派,高谈阔论,风度亦佳,工作卓然有成。但他政治根基肤 浅,性情急躁,能否挺过保守派力量的攻伐尚难以预断。一年半前,笔者在香港《 百姓》杂志撰文分析他的政反治行情时即指出,朱榕基将在中共最高层的权力争夺 中无论如何将扮演非同小可的角色。现在看来,这个推断似乎愈来愈接近事实。 朱榕基自今年四月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分掌全国工业、交通、能源等部门,并担 任国务院新设“生产办公室”负责人。而朱榕基面对的现实是:至少三分之一国营 企业出现赤字,滞销的货品总值达二千亿人民币,企业之间未清偿的债务总额亦达 到二千七百亿人民币。朱榕基半年来,致力于解决国营企业长期绩效不彰问题,备 受中共官方宣传工具赞扬。新华社九月三十日发出一则电讯,颂扬他成功地处理“ 三角债”的相关问题;对他在两星期前所作引起争议的决定,关闭辽宁省生产二十 种滞销品的国营企业,也大力支持。 八月下旬,朱榕基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呼吁全面实施破产法,依法授权有关当局关 闭亏损累累的企业,以拯治大陆经济沉痾。 九月中旬,朱榕基向各地政府下达了口气强硬的“军令”:“各地务必在九月二 十日二十四时以前,将你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拖欠注入资金情况报到国务院清 欠办公室……如果做不到,请省、市长直接向朱榕基副总理汇报,说明原因。”同 时,朱又通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详细披露各地清欠的 进展情况。 朱榕基这种“铁腕”作用,得到宣传工具的肯定,但在经济学界和地方政府、国 营企业部引起反弹。 据笔者获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共不可能真正实施《破产法》,因为关闭太 多大中型企业,将导致大批人口失业。朱榕基的搞法能奏一时之效,却无法消除病 根。政府过度约束、保护,使得国营企业难以或不愿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解决政企 不分,国营企业不可能熬出头。 地方政府首脑对朱榕基的“军令”备感压力,纷纷指责朱榕基不依据实际情况, 简单地采取“一刀切”政策。 国营企业主管更是恐慌。朱榕基下令限量生产四十三种供过于求的产品,又声称 要关闭亏损企业,岂不要掉他们手中的铁饭碗? 据说李鹏已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保证,中央不会对国营企业见死不救,已决定拿出 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及设备引进。 一位权威人士说,在经济政策中的分歧,将引政治上的权争,在国务院就是李鹏 和朱榕基的对峙。九月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对此有过一场辩论。十月七日 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社论说:“要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当作经济工作的重 点和改革的中心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可以肯定,大部分国营企业并不因 此而停止在“搞不活又死不了”之间游走。道理很简单,中共的现行体制怎能容许 企业依照市场规律运作呢?然而,“积重难返”的国营企业不改弘易辙,最终只会把 大陆经济拖垮。 (九一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