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机会和找借口 .房志远.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在寻找机会,另一种人总是在寻找借口。你常常 可以听到前一种人说:要不是...就不会失败了;而常常听到后一种人说:要不是. ..准能成功。 也许这种表达不很准确,大多数人一生中也许机会和借口都找过。那么我们也可 以换一种说法:一部分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寻找机会,另一部分人的主要着眼点在 于寻找借口。我发现,中国大陆人中间,很大一部份属于后一种人。 在国内,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重用和提升,或者被迫离职,你从他口里听到的 理由肯定是:和领导关系不好;人事关系复杂...,总之这一切原因和自己的能力无 关,都是领导和同事不好。实在找不到借口,最后还可以归罪于这个制度的不合理 。这是个十亿人共同分享的借口,有了这条底线,所有的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承受 失败的打击。 大陆人到了海外,制度上的限制没有了,可是借口还是要有的。好在借口在海外 并不难找,比如种族歧视,经济萧条...,总之“怀才”是肯定的,问题是总也“不 遇”,遇不上真伯乐,遇不上好环境,遇不上好机会。 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是建立在社会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上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社会 肯定,将会使人的精神严重失衡。而“借口”就是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中寻找新的平 衡点的一种办法。不能说这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不过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办法。 “借口”不但个人需要,团体、社会、甚至民族都需要。共产党是找借口的行家 ,否则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那样糟糕的政绩上维持那么多年的统治。六十代初饿 死两千万人,那是因为“自然灾害”和“苏修逼债”所致,一个弥天大罪就这样轻 而易举地被掩盖过去了。 共产党需要借口,民运有时也需要借口。民联在“八九民运”高潮时没有起到很 大的作用,有些人说这是由于当时民联的内斗消耗了本身的能量所致。不过不知有 没有人认真想过,既使当时没有内斗,一个团结统一的民联以其当时的威望和能量 会在“八九民运”中发挥多大的作用? “八九民运”失败了,很多人在总结经验时总是深挖政治结构、经济体制、文化 积淀等根源,这样一来,得出的结论无非是中国当时的民主运动必败无疑。就像中 国人和西方人打球输了,如果你总结的教训是因为对方吃肉,而我们吃谷,因而体 力不支。那么我们这一辈子就别想赢球了。唯一的出路是冀望于子孙,从小就给他 们吃肉,才能打赢西方人。可是,如果你总结经验的着眼点是这球本来是可以赢的 ,输就输在几个战略战术问题上,那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和前途。当我们目睹了 苏联的八月革命之后,在回过头去看中国的“八九民运”,难道我们不该认为,那 场运动本来完全可以有更光明的结局,而它败就败在一些关键的策略上吗? 中国在世界上的落后,这借口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年的历史。底子薄,包袱重, 总之都是先人之过。不过中国古代的先人们可比我们潇洒,他们不像我们总把失败 归于前辈,而总是把成功归于前辈。中国人大陆人总是羡慕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赶上 的好运气,可是难道我们不应当叩心自问:当大家处在一个相等的起跑线上时,为 什么别人抓得住机会,而我们抓不住呢? 世界上悲剧都有两种,一种是命运悲剧,另一种是性格悲剧。在第一种悲剧中的 人不断地捕捉着机会,他们抗争了,也奋斗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因为机会不属 于他们。而在第二种悲剧中的人总是在长嘘短叹,总是找出各种借口为自己的失败 辩解,甚至在没有迈步之前就为失败找好了解释的后路。中华民族的悲剧属于哪一 种? 当然,并不是人们找的所有原因都是借口,同时也并非所有的借口都毫无道理。 找原因和找借口的区别在于看问题的着眼点。一个瓶子里装着半瓶水,有的人见了 会说:瞧,这瓶子有一半是空的,而另一部分人则会说:瞧,这瓶子有一半是满的 。两种人都说出了事实,只是着眼点不一样。 有一个故事说,一家制鞋公司有两个推销员同时被派到一个落后的海岛上去推销 产品。几天之后,两个人同时发回了电报,但预期完全不同。甲说:“糟透了,这 里没人穿鞋子,我无事可做,即日就返。”而乙说:“好极了,这里的人都没鞋穿 ,推销大有潜力,我将留此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同一种现象,在一些人眼里是 机会,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是借口。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和失败有时只差一步之遥,就看你把眼睛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