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企业走向消亡 ·杨漫克· 经过十年改革,中国农村恢复了自然经济,城乡集体和私人企业蓬勃发展,致使 九十年代头两年中国在经济方面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九二年经济改革将有 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即全面整顿社会主义的基础--国营企业。被认为“农村包围 城市”的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了最后的“大决战”时刻。 一九九二:向国营企业开刀 随着正统的社会主义教条在全国范围的破产,做为中国经济最大部类和制度象征 的国有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了一个让北京政权头痛的政治问题 。最近五年来,中国大陆的私营和集体两大经济部类突飞猛进,相形之下,国营企 业则积重难返,三分之一连年亏损。九一年计有百分之四十企业亏损严重,产品积 压,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最近两年来,许多国营企业已处于“弥留”状态,尽 管中央不断降低税收率,许多企业仍然干脆拒付所有债务和拒绝向中央上交任何利 润。 一九八八年时,赵紫阳在经济过热时一度下决心闯关,并获邓小平明确表示支持 。邓的名言是“长痛不如短痛”。结果那一次引发了高通货膨胀,老百姓的不满也 成为八九民运的诱因之一,之后导致赵的下台。之后,八九到九一年中共制定“稳 定压倒一切”的大改方针,北京不敢动大手术,怕再度引起政治动乱。但是从此次 李鹏和朱榕基两位主要总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看,中共已下决心在九二年再 度闯关,这一关过了,“将会是一片艳阳天”;究其实,如果做到了,中国将沿着市 场经济,多元制度向前迅跑,社会主义名存实亡,而中国的经济可望出现大飞跃。 这一关过不了,中国难免再有政治和经济的反复。 中国国务院主管工业的副总理朱榕基,已提出彻底扭转国营企业亏损,打破企业 吃国家,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制度,以股票化,破产法,和聘用制等手段,解决国 营企业部类拖住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两千九百万终身制的国营职工,将可能 面临失业和重新签合同接受企业的聘用。 哭债拉拉队风靡全国 由于拒绝负债的工厂数量日益增多,中国大陆的经济舞台正出现一幅富有想像力 的活报剧。一些工厂为了向别的企业讨债,组织本厂的老弱病残拉拉队,在负债厂 家的大门口整日哭嚎。这一招如果不灵,还有一些工厂组织女工带上孩子跑到负债 厂门卫前要饭乞讨。上海“新民晚报”透露,上海一些厂家用嚎哭拉拉队讨回了债 ,还是因为对方怕哭丧带来坏运气。然而对一些不信命的厂长而言,这一套是不灵 的。 上海经济学家对西方记者表示,国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毒瘤。公有制已经信誉扫 地,尽管中共继续采取输血政策,国家银行继续放款维持着大批亏损的国营企业。 然而,债务象瘟疫一样挥之不去。欠债的国营企业不重信誉,只知道一个铁律“欠 钱不犯法”。至九一年六月止,国营企业的负债总额已达五百六十亿美元。到是年 十月,朱榕基“解决”了多数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后,只有一百九十亿债务被尝付。 达到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政府公布这一数字时,并未说明总负债额是增加了还是 减少了。 据中国报纸披露,现在许多企业实际上有足够的资金负清债务,但欠债已成为风 尚,于是他们便把资金存入多家银行的不同帐号中,使得对方难于证实负债企业有 钱还债。 上海纺织机械设备厂副厂长张光德先生便说,我们不清尝债务,并不表示我们的 工厂面临倒闭。我们欠供应原材料单位两百万美金,但是客户欠该厂的债,更高于 此数字。因为中国大陆尚无法律机制强制国营企业还债,于是出现欠债为王的反常 现象。企业经理的主要任务不是赚钱,而是找贷款。那些欠债的趾高气扬,债主却 要跪下来求人还钱。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想改造国营企业是完全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不声不响地 让他们逐一倒闭。可是难题在于后一种方法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央主要领导人从 陈云、王震到李鹏,对此都有“思想问题”。他们认为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问题。八六年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编制的“破产法”,在沈阳市进行试点后不久,便 被中央下令冷藏起来(六四之后)。 现在,北京的元老们正面临着两难的窘境:一方面他们无力尝付国营部类的巨额 亏损,不得不下决心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解雇国营职工会引发工潮和 社会动荡。 国营部类主导中国的工业四十年,培养了一批不同于西方工人的特权阶级。以十 八万六千人的首都钢铁厂为例,它已被例入首批解雇的试点企业。该厂就像一个独 立的中型城市,坐火车走完全程要半小时,有自己的公园、商业中心、动物园、医 院、两所大学到幼儿园的全套教育系统,还有农场生产猪肉、活鱼、蔬菜。 首钢曾经是社会主义天堂的典型。企业的所得利润绝大部分上交国家,国家负责 从产量、供销、到工人生活的一切安排,每个人都被安排工作,终身受聘,并享有 住房,医疗和教育等一切免费包干。然而四十年过去后,天堂的梦破碎了,企业的 运转发生了严重问题,巨额数字的补贴,已使中央不胜负担。首都钢铁公司成为计 划经济失败的主要样板。 可能首批解雇员工或倒闭的大企业还有,上海无线电厂,上海第三钢铁厂,沈阳 重型机械厂,沈阳机床厂等。十年来这些大型国营企业的亏损,已使得国营工业部 类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逐年降低,已从八十年代初的百分之七十,降至九0年的 百分之五十三。 只有私营企业才能救中国 一九九二年将是中国经济的里程碑,这一年,国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将低 于百分之五十。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领导人对此诚惶诚恐,但是他们别无选择 。因为私营企业部类提供了国家主要的税收和就业机会,阻遏它的成长也就等于制 造政权的不稳定。只有私营企业才能救党、救中国。 目前国营类的全貌是:百分之四十的企业亏损,百分之三十的企业赢余,其它的 则维持着平衡。按规定,国营企业通常上交百分之五十五到七十五的利润给国家作 为赋税。政府拿盈利企业纳的税,再补贴给亏损企业。一九八九年补贴的总额为八 十四亿美金,一九九0年增为一百零九亿,九一年补贴额恐将以更高比率增长。这 项数字等于总税收的三分之一强,超过了教育和军备预算的数字。 北京领导人这种大放血维持亏损企业的作法,主要的原因是处于政治稳定的考虑 。不管企业如何亏损,员工的工资额却继续提高。工人的福利同盈利的企业没有区 别。中国的现实是亏损企业的工人阶级剥削集体和私人企业的工人阶级,国营企业 的工人阶级剥削集体和私人企业的工人阶级。 例如,上海第二棉纺厂有一万零六百员工,其中四千员工从事生产,两千五百员 工从事非生产服务,其它百分之四十的原工在吃闲饭照开工资。此外工厂还要提供 四千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和住房等福利。这样的营运不亏损才是件怪事。国营企业 的厂长和经理们的经营目标不是最大限度地盈取利润,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 收入和福利,国家与企业之间用尽一切手段斗法。 国营企业的亏损除了制度的问题外,原因还有许多,其中之一是盗窃。报载河北 一家鞋厂一次丢失五千双鞋,价值两万美金。吉林一家烟场一次丢失一万三千八百 条高级香烟。 私人企业在大陆正如日中天。九0年统计国营部类成长率为百分之三,集体部类 为百分之九点四,私人部类为百分之五十七。私人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人口九0年突 破三千万大关。其中雇员在八人以上的有四十万家,雇佣劳动力五百万人。私人企 业的活力与国营企业的亏损形成鲜明对比,正引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影响着中国 政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