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 志大才疏 .房志远. 我参加过很多会议。我发现,在会上,同是中国人,从大陆来的人和台湾香港来 的人的讲话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即使没有口音的区别,只看讲话内容,你也可以 好不毫不犹豫地区分出哪个是大陆人,哪个是香港台湾人。 大陆人讲话的气魄都很大,个个从三皇五帝谈起,从东欧扯到美国,从南极拉到 北极,严然是一个战略家的姿态,好象世界局势就是由他导演的一样。他们毫不犹 豫地下结论,斩钉截铁地作推断,宏伟的计划都是在说“应该”怎样,至于具体怎 样,事实是怎样常常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台湾人和香港人相反,他们总是围绕着某个具体的事情,小心翼翼地做分析,尽 量避免下结论。他们总是在论证事情事实上怎样,而不是它应该怎样,事情具体怎 么办,而不是应该怎样做。如果说大陆人个个都像导演的话,他们就像演员,只关 心与自己角色有关的事情。 大陆人从小就接受了毛泽东的教导: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而事实上他们个人的 命运又确实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所以也难怪他们看问题总是习惯于从大处 着眼。因此,大陆人瞧不起台湾人,常常说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得见鼻子底下的那 一点地方,十足的“岛气”。至于香港人,就更不足挂齿了,那是毫无战略眼光的 “经济动物”。 然而,尽管在分析各种力量的对比,预言国内外形势,总结民运经验教训上,大 陆人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募捐筹钱、组织会议、收集资料等具体操作方面, 台湾和香港的华人却显示出根置于社会教育的训练有素,他们办事那种有条不紊、 认真细心的素质是大陆人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的。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台湾人对大陆人的口才表示惊讶,他们说:你们大陆人怎么个 个都这么会说话,大理论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可是我从未听说台湾人对大陆人 做事的能力表示过赞赏。相反,我所听到的到处都是对大陆人的批评,说他们夸夸 其谈,华而不实,懒惰马虎,做不了小事情。很多港台华人开的公司都有一个不成 文的规定:不雇大陆人。我刚刚接任《中国之春》经理时,前任经理就对我说:雇 大陆人要小心,搞不好就要惹麻烦,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就算要请大陆人,也 要找至少在美国生活三年以上的人。由此可见大陆人在海外的声誉之差。 其实我想未必所有的大陆人都不愿意做具体的琐事,也许以上评论大多是针对大 陆留学生而言的。能够到海外来的大陆留学生在国内差不多大小也都算个“人物” ,有的甚至还小有名气。他们中间很多人刚到海外时,还沉醉在自己在国内的得意 中,往往对自己作出过高的估计和期许,觉得自己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才,因此不 愿做小事,埋没人才不说,甚至有失身份。 刚刚到美国来的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一个黄金梦。这不奇怪。 但是,在为实现这个黄金梦的奋斗中,台湾和香港来的人与大陆人同样表现出不 同的行为方式和特点。前者往往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从小本经营开始,希望苦干 几年,逐渐积累资金,再把生意越滚越大。而后者往往一开始都着眼于能够一次就 赚大钱的计划,逐渐积累小钱的道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他们是想也不会想的。 我听到过很多大陆人讲过他们宏伟的发财计划,而这些计划最初一听总是极其诱 人的,似乎也合情合理,可是只要深入地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计划中间有很多具 体的环节完全被忽略了。例如,有很多人对我说:他们到美国后就发现了美国市场 上某样东西热门,而自己在国内有很硬的关系可以搞到货源,如果能够经营这种产 品的进口(美国),一定能发大财。或者是另一种版本:他们知道目前大陆需要某种 产品,同时他们在国内也有很硬的关系,如果在美国能够搞到这种产品,一定能够 赚大钱。他们考虑问题的那种眼光确实像大企业家,而且说起自己的关系来,好象 国务院经贸部就是他们开的一样。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大企业家的实力,而经贸部也 不会围绕着他们的算盘转。 把美国的产品运到中国卖掉,或者把中国的产品运到美国来卖掉,说起来容易, 中间不知还有多少环节被省略掉了。周转资金,报关,结汇,审批,商检,运输.. ..,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不通,整个计划都是纸上谈兵。 民联曾有人开过一家工商服务公司,其中一项服务就是替那些既没有垫付资金, 也没有办公设备的掮客们发送电传。我在该公司看过各种各样大陆的淘金者来来往 往,忙忙碌碌,他们个个都有一个讲起来非常动人的黄金梦,一心想逮住一个一锤 子大买卖,然后在中间捞足一笔佣金。我冷眼看了约有一年之久。亲眼见到来来回 回报价回盘的电传也不下上千了,可是还没见到过一例成功的。 当然,我不否认在那么多人中间,也会有人捡到黄金。我没见过成功者,也并不 等于没有个别的幸运儿。同时,在那些脚踏实地的人中间,当然也会有失败者。在 此议论的只是办事的方式和风格。对于那些能够在大处着眼的人,我一向怀有敬意 。可是我更尊重那些不但能够在大处着眼,而且同时也能在小处着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