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最重要的助手:鲍彤 ·胡 楠· “六四”之后,海外冒出了一批为数不少的民运“英雄”和“领袖”,也有自称 胡耀邦或赵紫阳“智囊”者。笔者作为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小记者,只能看看热闹 ,而辩不出其中的真伪。不过我倒知道鲍彤是货真价实的赵紫阳的助手,可惜他至 今仍身陷囹圄。而来自北京的消息相互矛盾,又各有其“道理”:一说鲍彤被正式 逮捕,因为最高层决定对赵紫阳从轻处置,而要拿鲍彤开刀,以便“自圆其说”; 一说中共不久将释放鲍彤,是基于缓和党内矛盾的考虑,同时是因为没有发现足够 判处鲍彤徒刑的“罪证”。 有一个消息是经过证实的,那就是鲍彤的妻子蒋宗操(中共中央编译局某局副局长 )今年一月写信给江泽民,指责北京市市长陈希同诬陷鲍彤泄露国家机密,未经审判 就把鲍彤非法囚禁了近三年,要求当局尽快释放她的丈夫。 外界对鲍彤几乎一无所知 最初,我以为鲍彤是个政论家,因为偶有署名“鲍彤”的杂文、评论,甚至猜测 他与另外一位叫鲍昌的作者是否兄弟关系。到了八四年,方知道他原本是紫禁城里 的大臣。那一年,国务院新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宣布由赵紫阳兼任 该委员会主任,鲍彤被任命为副主任。 八五年六月,鲍彤随赵紫阳访问英国、西德、荷兰等国家,当时他的身份是赵紫 阳“特别助理”和“总理办公室主任”。 八七年一月,胡耀邦被迫下台,由赵紫阳代总书记。与此同时,鲍彤担任了政治 局常委政治秘书(而不是赵紫阳的私人秘书)。同年十一月,中共召开十三大,鲍彤 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其时,他实际上已主持中共中央政治体制研究工作。但迟至八 八年二月,政治体制研究室对外公开、才宣布鲍彤任主任。 由于鲍彤曾任总理特别助理,又是中共最高权力中心-政治局常委会的政治秘书, 同时直接主持的研究室“负责政治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同时 承担中央交办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可以说在中共权力运作中扮演 “最高幕僚”的角色。但外界对这位迅速崛起的政治新人几乎一无所知。日本、香 港、台湾在有关介绍中共掌权者的著作中,对鲍彤的介绍极为简短,甚至连他的年 龄、籍贯也是“空白”。海南省所办的《新世纪》杂志,曾发过一篇关于鲍彤的专 访,可惜内容空泛,几无鲍彤个人信息。 直到八九年学潮期间,有关鲍彤的消息才多起来。五月底我在北京,曾听说鲍彤 先是被送进医院,部长级待遇随即取消,不久五月二十八日被押送监牢,是“六四 ”事件中第一个被捕的官员。 曾受鲍彤直接领导的陈一咨逃到海外后,偶尔提及鲍彤,也极为简略,只是说鲍 彤是他所认识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中,属于最有见识、最有能力和思想最开放的人。 曾在中共中央政治体制研究室工作过的原《人民日报》评论员吴国光,写过一篇 题名为《思念老鲍》的文章。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有关鲍彤个人最详细的介 绍了,但出于与陈一咨同样的顾虑(担心被中共断章取义拿去作处理鲍彤的“罪证” ),诸多方面语焉不详。 红学大师吴世冒的外甥 鲍彤生于一九三三年,祖籍浙江,但成长于上海。家境并不宽裕,有时来了亲戚 ,主客十二人,挤在总面积二十五平方米的两间亭子间中,长辈睡床上,晚辈睡地 下,事实上谁也难以歇息,贫寒可见一斑。 四十年代末期,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力量日渐强大。鲍彤从初中三年级起,就陆 续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一些启蒙,后来成了地下工作的骨干成员。他在上海南洋 模范中学读书时,写过一首诗,发表在当时的《大公报》副刊上,其中一句是:“ 以自己的鲜血/指示人间温暖的存在。” 对鲍彤少年颇有影响的是他的舅父吴世昌。“五卅”运动时,吴世昌在燕京大学 被推举为抗日会第一届主席。“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和哥哥吴其昌为抗日奔走呼 号,还主编抗日刊物,发大量有关时事评论文章。四七年他应聘赴牛津大学和剑桥 大学讲学,六二年返回大陆,出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为中国社科院)文 学研究所研究员,是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八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病逝于北京 。中共为他举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高官多有参加。鲍彤在同年九月十一日的《 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追忆舅父的感人文章。 吴世昌当年作为一名笔势纵横的政论家,自然结识了诸多社会名流。四六年吴世 昌到上海,住在鲍彤家,也就使鲍彤直接受其影响。吴世昌教他读书,甚至对来访 的储安平说:“鲍彤是我的外甥,快上高中了,你送他一份《观察》吧?”储安平欣 然允诺。鲍彤后来承认,《观察》(即《新观察》前身)对他的思想启发很大,开阔 了视野。 五十年代,鲍彤已是中共年轻的干部。他给远在英伦的舅父写信,也以共产党的 矜持(鲍彤语)很不得体地问:“对人民政府的观感如何?”也有一些稍为委婉的话, 如“异国雾重,故国春好,廉颇未老,想必能饭”。吴世昌总是给外甥长信相复, 他说:“你提出廉颇的典故,想来是两层用意。如问我身体如何,我告诉你:两鬓 多情,对镜未白,群牙无力,遇食先摇。如问我何时回国,我的回答是,廉颇离开 赵国是出于无奈,被迫的,我当然是要回到中国来的。” 文革中安子文秘书下大牢 从陈年旧报中,我翻出鲍彤纪念吴世昌的文章。如今细读之下,方品出鲍彤的真 实用意--用中共常给人戴的一顶帽子,就是“借古讽今”。他在文章中说:一个民 族,一旦把常识丢掉了,随之而来的必是大灾大难。本来是常识的,一遇到非常、 无常、反常的气候,却成了大不讳。于是,是非问题就成了安危问题……谁说共产 党人不能向非党人士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学到礼貌,而且可以学到…党性!是 的,舅舅使我懂得,共产党人应该而且可以从非党人士身上学到党性--明辩是非的 党性,追求真理的党性,告诉别人真理的党性。 在我看来,这里所指的‘党性’,分明是“人性”!而人性对于共产党专制政权而 言,却是最缺乏的! 六六年初,鲍彤出差在外地。他在《人民日报》上读到舅父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 上为吴□的辩护。以他在中共中央机关(他当时既是安子文的秘书,又是中央组织部 研究室主任)的经验,知道舅父的话可能触怒龙颜。回到北京,他婉转地劝舅父“三 思”、“慎言”。但鲍彤从舅父的眼光中,看到一种怜悯的目光,一种对以“唯物 论”自居者的怜悯。 无论鲍彤多么谨慎从事,终于未曾逃过文革大劫。安子文成了刘邓路线的黑帮, 作为秘书的鲍彤不愿“划清界限”,更不愿意检举揭发,就只能当政治倾轧的陪葬 品了。六六年八月,鲍彤的家遭到查抄,人亦随即被打入大牢。 成为赵紫阳最重要的助手 随着安子文的复出,鲍彤重新回到了中南海。由于邓小平“盟友”安子文的推荐 ,鲍彤获得邓小平、胡耀邦的信任。邓小平于一九七八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著名 讲话,起草者即是鲍彤。在那个讲话中,写下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一对当时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论断。之后,鲍彤还进一步提出了“知识分子不仅 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的观点。 八0年,安子文病逝北京。同年,赵紫阳出任国务院总理。自此,鲍彤一直在赵 紫阳身边作为赵最信赖和最重要的助手和“智囊”。据说,鲍彤担任赵紫阳的助手 ,还是邓小平钦定的。 一度在鲍彤手下工作的吴国光说,曝光的红墙内幕应该说还是很少,很不准确, 尚远不足以让人了解鲍彤对中国改革的重大价值与贡献所在,而这种价值与贡献, 在过去十年里,事实上只有不多的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吴国光作为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和十三大之前通过的政 治体制改革设想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自然熟知鲍彤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因为这两份 重要文件,均是由鲍彤主持成文的。吴国光回忆说,在改革过程中,鲍彤充分展现 了他在政治上善于将理想主义与务实态度、将深刻犀利与宽容妥协、将创造性思考 与发挥他人思想等结合在一起的智慧与才干。事实上,政治体制改革设想中许多论 断、办法、见解都源于鲍彤,例如他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确定为“建设民主政治 ”,又提出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把战争和革命体制改造为建设体制即现代 化政治体制。而且他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政治改革的要害在于分散目前集中于共产党 的权力。 首次提出“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在中国大陆既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范畴,也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可 以说是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接合点中的一个。“政企必须分开”,是七十年代末 以来下放权力和扩大自主权的由来。而这个策略据说正是由鲍彤率先提出。 鲍彤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体制改革的最后结果,应该对各级政府机关在管理 经济事务方面的权力作出明确的界定。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应达到这样一步 :除了违法的事情以外,企业都可以做;除了按照政府规章必须报批的事情以外, 企业都可以而且应该自己决策和自行办理。 鲍彤的这条改革思路,一度成为大陆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八十年 代企业基层的崛起,无疑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 鲍彤还担任了民间组织北京青年经济学会的首任会长,副会长是陈一咨。该会团 结了一大批年轻的理论人才,鲍彤实际上充当他们与最高决策层的“人梯”。但是 ,他对这些难以通过中共“正常体制”发挥个人才干的知识分子的扶持与提携,被 强硬派看来是鲍彤为赵紫阳组成的“小艇队”。由陈一咨担任所长的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研究所,名义上挂在国家体改委,并由副主任鲍彤分管。也正因为如此,鲍彤 经常转达赵紫阳的指示。同时该所也确实一度向赵紫阳提供了大量参考意见,可以 说是赵紫阳作总理时的“智囊库”。赵紫阳改任总书记后,该所与新任总理李鹏合 不上拍,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惯例之必然。李鹏早就想对体改所下手,但碍于 赵紫阳毕竟还是总书记。“六四”事件期间,体改所参与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 公开支持学生运动,结果不可避免遭到李鹏的杀戳。于是陈希同等人便诬称,赵紫 阳通过鲍彤,鲍彤通过陈一咨,成为操纵学运的“最大黑手”。 八九年五月,我在北京即听到传言,是鲍彤将最高层的“分歧”泄露出来的。 强硬派最恨之入骨的人 事实上,早在四月底,赵紫阳出访北韩时,鲍彤即遭到李鹏等人的监控。以往每 一次中共最高层会议,鲍彤都以政治局常委会政治秘书的身份参加,但四月下旬的 高层会议,便再没有通知鲍彤参加。所有文件的起草时也不让他过目,甚至连阅读 中央文件的权力也被剥夺,直至五月二十八日将他秘密逮捕。 陈一咨曾经说过,鲍彤是中国大陆反对改革开放的势力最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 后快的人。 吴国光亦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鲍彤是文革后最早站在主张重点批判封建主义的 那些中国改革与民主的思想先行者之一,同时由于他身居要津,守旧势力一直就将 他当做党内最重要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之一。早在八七年反自由化运动中, 胡乔木、邓力群等人就提出要审查鲍彤,将其名列入继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之 后第二批应予开除中共党籍者的名单中。 不错,鲍彤除参与设计和推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外,每当反改 革民主的逆流袭来时,都尽最大努力保护了一大批热心改革、民主与现代化的人们 。包括保护《新观察》、《世界经济导报》等一批被指为“自由化”的报刊,保护 了例如严家其、于光远等一批知识分子。当然这些事情也都被强硬派一笔不漏地记 入了鲍彤帐下,更将他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鲍大侠”狱中吃尽苦头 曾有消息说,鲍彤至今仍被关押在北京北郊秦城监狱。与鲍彤一同入狱的其他政 治犯待遇都有所改善,唯他例外。他在狱中被单独关押,有四个狱吏轮流看守。与 其他政治犯不同,鲍不得离狱回家,很长时间不允许其家属探监。 鲍彤每天只能吃窝窝头度日,副食为白菜、萝卜。因为营养不良,鲍彤已经日渐 消瘦,心力不支。他看不到报纸,每天被强制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其他学习材料 。同时还被告知必须写交代材料,可鲍彤至今只字未写。平均三天,他就被狱方提 审一次,但鲍彤一直不承认加予他的种种“罪名”。审问者恶狠狠地说有大量证据 ,鲍彤嗤之以鼻。 也许由于鲍彤不合作,强硬派难以得到指控赵紫阳罪行的“有力材料”而恼羞成 怒,要重罚于鲍彤。 尽管如此,我相信早已经经受了多年政治惊涛骇浪的鲍彤不会轻易被摧毁,至少 在精神上不会崩溃。何况他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的热心读者,曾开玩笑说要 成立所谓“金学会”,所以在密友间有“鲍大侠”的外号。既是“大侠”,自有受 难之时,更有出头之日。这样说来,中共大牢也就必被他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