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干子弟现况综述 .黄海涛. 一定义: 本文所讲的高干子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之前,其父母职位在正部级(少数重要 部的副部长如乔冠华等)、正省级(少数大省的副职,如陈丕显等)、兵团级以上,以 及相应政治地位的民主人士,如胡子昂、庄希泉等人。据国家安全部、公安部档案 局等处的统计,在这个范围以内的家庭大约有一千个(包括下台或死亡的、一九四九 年前功劳大的人)。 二高干子弟在目前国内领导层中的地位 □八九年“六四”之前,干部子弟中明显两极化--作官和经商 绝大多数“高干”家庭都有职位在正局级、副军级以上的子女。当时,这个级别 的干部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是“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老大学生”(六一年至六 五年入学的大学生)。由于干部子弟中那个年龄段中上大学的比例最高,以后入国家 机关、军队的时间最早,所以,晋升也最快,是个晋升的“自然趋势”。一九八六 年至一九八八年,陈云、胡耀邦等人多次提出“干部子弟不能提拔太快”的问题, 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力量,干部子弟中比较好的人,还是升级最快,这与干部子弟 本身的素质和社会影响相关。 □在干部子弟升迁的各个领域内,以军队为最快,中央机关次之,地方则最慢。 1军队。中国军队历来是跟人,军以上(包括省军区,兵种,大军区等)单位,尽 管由于领导人被调来调去,但这个军或兵种、军区以前是谁的,现在仍是谁的影响 最大,如四野、广州军区,尽管林彪、黄永胜早不行了,但原来属于他们的干部仍 然势力最大,与其说是跟领导人,勿宁说是“利益、势力集团”。因此,干部子弟 在军队的升迁最快,阻力也最小。 目前,军队军一级的干部,据统计,大约四分之一是干部子弟,比例很高,而且 ,级别越高,比例越大。大军区部一级的干部(如广州军区参谋部),三总部部一级 (总政干部部等),兵种部一级以上的干部,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干部子弟。过去的元 帅、大将、上将这一级的人家中,个个都有这个级别的子弟,如叶剑英的儿子在总 政社会部(部长。以下不注明均为正职);徐向前儿子在六十五军(军长);聂荣臻女 儿、女婿在国防科工委(第三和第一把手);贺龙儿子在总参装备部;朱德孙子在成 都军区干部部;罗荣桓儿子在济南部队政治部;刘伯承孙子在装甲兵作战部。高干 子弟在军队中的地位已经是极为巩固了,没有什么大的阻力。另外一个原因是军队 干部任命权相对独立,中组部管不了。 2中央机关。中央机关中干部子弟升上来的不少,多在副部与局之间(即职位虽正 局级,权限却相当副部级)。干部子弟在中央机关比例不多,但作用较大。如陈丕显 之子在船舶总公司(部级公司)任副职,权限仅次于正职,陈毅之子陈昊苏在广播电 视部,陈云之子陈元在人民银行等等。 在中央机关任副部级以上的干部子弟虽然不少,据说有五十多人,但是没有如军 队那样,已经形成系统,形成确定的力量。基本是单干,各干各的。 3地方。地方干部子弟,力量相对弱。原因是中国地方政治势力没形成,干部子 弟们的父辈没有中央干部子弟那么有影响。因此才有中央干部子弟下地方。 绝大部分在地方任要职的干部子弟,都是直接从中央调去的。如俞振生(黄敬之子 。原一机部部长,与康生关系很深)在青岛任市长;刁晋平在福建省委组织部任部长 ;赵守一女儿在河南省组织部任部长;彭真女儿在广东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谭震 林儿子在四川省任省委常委;叶飞女儿在厦门任副市长;李先念儿子在湖北任省委 常委;薄一波儿子在大连任副市长;宋任穷儿子在黑龙江任省委常委等等。 干部子弟在地方任职不多,但培养的力量远比在中央强。另外,由于他们所去的 省,基本都有其父辈的力量(除彭真女儿去广东外),因此,很快站住脚。今后高干 子弟去地方的趋势会加快。因中央难展身手。 三高干子弟的思想状况: 如果用对目前中国政治的真实态度来衡量的话,即就“要根本改变目前中国的政 治”这一态度来说,绝大多数干部子弟是现政权的异己力量,虽然这个政权滋养了 他们。因为中国与世界的大势已十分清楚。另一方面,干部子弟中的大多数,在不 影响他们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其推动中国向前走的力量仍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认为 ,已在军、局级别以上的人,大多数并非腐朽之辈。 四目前干部子弟的动作情况 1“六四”前,干部子弟已经分化,一种分化是从政与经商的分化;另一种分化 是走向腐败和走向健康的分化。本来已经腐化的干部子弟,几乎没有做官的,但有 少数控制公司的人。 “六四”之后,这种分化停止了。一方面,从商之路阻死,只好又都从政。另一 方面,不腐化的干部子弟为保持住整体利益,不得不关照已经腐化的那一部分人的 利益。干部子弟“集团化”倾向已很明显了。 2一九九0年八月,由秦晓(原宋任穷秘书)、王歧山(姚依林女婿)、唐若欣、唐 新(唐克之子)等人,以座谈他们于同年五月间在日本参加的一系列宣讲性政治活动 为名,在北戴河向王震、薄一波、宋任穷等汇报。邓朴方参加了会议。会后,王、 宋二人向邓汇报(邓朴方在场)。汇报的主题是:“这些年青人在日本讲清楚了我们 为什么要平息内乱”和“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内政方针”。事后,邓很高兴,说了 “从那时(指“六四”)可以看出,干部子弟是立场坚定的。”,“这些年青人可以 多做事”,“不必怕这怕那”等话。从而形成以后干部子女升官的正式最高许可。 3九月,由秦晓、王歧山、唐若欣串联,形成了一个“中国现代化研讨会”的不 定期沙龙,参加人主要是从八四年开始就参与改革开放活动的一些干部子弟。有邓 朴方支持。由王歧山出面,参加的人包括王军、孔丹、贺鹏飞、秦晓、王歧山、唐 新、唐若欣、陈小鲁、周小川、邓英陶等人。从十二月开始,由邓英陶牵头,组成 了一个小组,具体研究,并以《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报》为宣传阵地。《中国 青年报》宋丽娜是他们的合作人(宋是莫干山会议时期的骨干之一)。 4讨论的主要内容: 1和平过渡策略: -稳住军队。给军队干部以特权和独立,专业化、职业化,换取不参与地方政治。 军队服从政治局,恢复原来严格的调兵程序。 -稳住中央。邓之后,现领导层不动,任何人不许提以往。 -加快经济改革。开放企业拍卖,各类市场并行,放松大企业,给大企业特权。扩 大局以上大企业经理的权限。大企业跨地经营,加快资源从中央部向中央大企业转 移。 -减少意识形态的宣传。宣传转向松、软、乐。 -吸收一部分海外人才。高薪高职,比同外国人。 2中期战略: -坚决压住内乱。 -承认地方诸侯,但不恢复大行政区。二十九省市力量分散,不可能抗拒中央。经 济权大大下放。政体权不放。 -经济尽快市场化,减少中央压力。 -高级干部退休待遇大幅度提高。 -有意识培养干部子弟,引入台湾、日本的经验,干部子弟抓组织和选拔干部的权 力。 5评价 1他们的主要策略,还是减少压力,减少矛盾,开拓新局面的东西并不多。 2除对军队的策略比较强之外,对地方、对经济、对形势稳定均没有足够的办法 和策略。 3从时间来判断,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施那些方案。 4他们内部尽管利益一致,但政治目标并不一致。有少数如邓英陶那样的“殉葬 人”角色,多数是投机者。 5即使他们的方案通过,实施起来,在目前的领导体制之下,几乎没有操作性。 6干部子弟“抢班”的可能性。 1这种可能性不小。如果那时(邓之后),有一两个老人还在,经他们同意,联合 军队,压住地方,实行“白色革命”,强硬推行一套“利益均沾”的经济政策,然 后马上将邓扶植的这个软弱班子换上一个新的少壮班子。建立刺刀支持下的少壮开 明集团并不是不可能的。 2几个人的动向十分重要。 叶选宁-叶的二儿子,四十七岁,总政社会部部长(相当军内的海外联络部)。一九 六八年北京工业学院毕业,他在军内和大公司中名声非常好。他主管的“凯利”公 司,还不算太出圈。由于叶家的势力,以及他哥哥、姐姐的力量,他本人在军内、 工业和商界十分活跃,影响远过邓朴方。邓朴方主要还是在知识界和最高层次活动 。 俞振声-原是邓朴方同学,残废人基金会和康华公司的创始人,邓朴方最早的支柱 。一九八四年就离开邓去烟台任市长,后调青岛市长,头脑和才干,特别是政治手 段,几乎无人可比。但影响限于地方。家族影响也相对弱。其弟俞强生一九八六年 叛逃(原国安部海外局干部处副处长),对其晋升有一定影响。 贺鹏飞-四十八岁,贺龙之子,总参装备部部长。为军内最高职的干部子弟。他对 近几年军队现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人头脑虽不如俞振声那么清楚,但是为 人好,义气,胆子大,在军队中团结了许多人。 能与这三人影响相比,而能力不能比的有:陈元、陈昊苏等一大批干部子女。 能力强,堪与上述三人相比,但影响不足的有:刘元、周小川、孔丹、王歧山、 秦晓等人。 3老大学生一代干部子弟中,由于多在机关中工作过,权谋比较强,但不太容易 整体团结,如同海外某些人士一样。 老三届的一代人,新思想多,但权谋与适应能力显然不如老大学生一代人,但这 些人很容易团结起来。文革中,他们组织过“联动”,“六四”时也是他们上书, 要求邓小平尽快镇压。这次,也是他们出面组织目前的活动。 五支持高干子弟的潜在财源 东欧事件之后,干部子弟们对于共产党已在全球范围内失去合法性这一趋势非常 清楚,因此,他们在政治上力图以“白色革命”的手段,争取走过“邓之后”这一 难关;经济上则利用他们掌握的资源力量,重新布局,为未来做一些准备。虽然他 们所掌握的公司的资产并未为他们个人或集团所有,但是一旦局势有变,这些公司 流动性的资产非常容易变为他们的财产。在目前的对峙时期,他们控制的公司,实 际上正在增加他们向海外扩展的信誉。 如:贺鹏飞掌管的“志华公司”是军内专营装备进出口的公司。叶选宁则有军队 的“凯利公司”。陈元在任西城区委书记时就扶植了华远公司,将西单百货商场周 围的全部高价值商业用地给了华远公司发展,然后,以综合性的商业楼宇群作抵押 ,在香港发展海外华远,由其亲信戴小明赴港直接经营。姚依林的一个女儿利用北 京驻澳门的京澳公司和北京驻港的京港公司为依托,在两年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 独立的出口机构,然后脱离这两个官办公司,在香港信托中心大厦购置近五千尺的 办公楼,实行纯粹的个人发展,令许多香港中等商人大为羡慕。 最令人瞩目,当然还是王军。他和荣智建(荣毅仁之子)、贺平(邓小平女婿、保利 公司总经理)、万仲翔(万里之子)四人在香港近几年来大手笔收购英国人企业,参与 香港基础设施,投资完全是利用国内的信用担保筹资,美其名为繁荣香港,实际上 是建立了一个他们小集团的金融堡垒。他们手上掌握了至少二亿港币的流动资产, 没有人可以过问他们的内幕,这当然也是荣毅仁的“高明”之处。 因此,不能仅仅看到他们手上没有自己的巨额资产。要知道,他们掌握的这些在 香港乃至海外的资产,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可以变为他们个人工具。 六目前权力集团对高干子弟的态度 目前在前台的权力集团,包括江、李这两派人(除李瑞环外)都是在延安等地长大 ,以后留苏,六十年代起,即担任中层领导(处一级)的一辈人,称为“三红”(红色 根据地、红色苏联、红色政权)之下成长的权力集团。这个集团中的人,是中国共产 党走向下坡的“承上”一代人,但没有力量“启下”。尽管他们有“温和与强硬” 的区分,但他们不会改变中国目前的根本政治弊病。可以这样评价他们:不会造成 大的危害,也不会带来良性的改制。 而目前尚未上到最高层的高干子弟则以出奇兵,“歪打正着”的方式,思考中国 政治问题。他们想做的是:以非意识形态的共产党组织为社会力量、以非绝对专制 的统治方式、以官办资本(非官僚资本)市场化的经济运行为主体、以利益均沾的军 队、国家机关领导层、企业经理、地方诸侯、一部分非共精英人士的阶层和集团结 合,来推行他们的“下”(异化共产党独裁政治)政治方针。 所以,在政治目标上,江、李一辈人不喜欢目前活跃的干部子弟。 用邹家华的一句话:“我们的侄子辈会断送党的前途。”他们阻拦干部子弟上来 的潜在力量很大,他们宁可让非干部子弟上来,继续推行从邓以来的共产党内部调 整政策。如周小川提名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受到他们几乎整体的反对,最后还是宋 任穷出面才解决。 年龄因素也是一个方面,江、李这一辈人的子弟才二十多岁,江、李一代人与目 前活跃的高干子弟不象老人,与这些高干子女是父子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