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兹伯里撰写《新帝王》 马怡阳译自《纽约时报》 当天安门事件的巨大震荡消退后,世界仍在迷惑中国的领袖在哪里,什么因素在 塑造他们。那些曾经十分理性的政治家,那些改变了毛泽东式革命的人,正为人权 的坏记录受到外界愤怒的批评。而那些过去憎恨所谓“红色中国”的人们,正在冒 险去孤立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这一切混乱的交织中,前纽约时报驻外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撰写了一本新 书《新帝王:毛和邓时代的中国》。他的解释特别适时和中肯。 美国的记者,从埃德加·斯诺到福克斯·巴特菲尔德,都曾写过一些名著,改变 了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新帝王》将成为这样一部更新观念的书。实际上,在索尔 兹伯里创作的许多关于中国和俄国的书中,这本书刻划入木三分,分析最为精深。 可以预言《新帝王》将成为传世久远的名著。 利用八十年代中国的“自由化”,索氏以一个老记者的敏锐,探视中南海里的生 活方式。中南海是紫禁城边神秘的宫廷式居所。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及其他政治局 的权贵们均住在其内,并在那里进行着权力的游戏。索尔兹伯里搜集了各种不寻常 的珍闻和新的史料。 例如:令人吃惊的一则珍闻为许多国家领导人吸毒成瘾;再如,毛泽东曾经惊骇 全党,下令拆毁故宫,全部用苏式建筑取而代之;另一则荒唐的珍闻如毛泽东的助 手使用奇怪的方法为他调解便秘。 索尔兹伯里的研究令人着迷。他详实地描绘了过去四十年来,中国统治者们的个 人生活的画面和他们之间不寻常的关系。全书由一系列的专访和谈话组成,消息来 源包括中共领导人自己的叙述以及他们的侍从的口供。 索尔兹伯里造访了许多中共高层决策人士,有改革者亦有强硬派,包括两位国家 主席李先念和杨尚昆;包括两位一度将继承邓小平权力的总书记胡耀邦和赵紫阳。 还有各时期的政治局委员、参加过国共内战的老将军。在特别的角度上,他还访问 了数名中共最高领导人的遗孀,毛泽东早期的同学同事,以及许多领导人的私人秘 书和翻译、保健医生、保镖、传令兵、勤务兵以及在晚年照顾这些领导人起居的身 份特殊的妇女。他们在书中的名录就有四页半之多。 像以往一样,索氏在写这本书时,也参考了大量中国发表的新书,主要是有关人 物的会议录和一些事件的专着。他用最生动的材料解释了“孔夫子列宁主义”的阴 谋政治。索氏以其特有的资深记者的敏锐眼光透视了中南海内部戏剧性的场面以及 神秘的人际关系。 但是在这一系列珍珠串般的轶事上,索尔兹伯里并没有像一般的政治书籍那样, 强加一种理论,而是让真理呈现在实事面前。他对这些现象的解读,祗是一种折射 和承接。按照新闻学的法则,索尔兹伯里这本书,既避免了以住许多中国问题观察 家的没有头脑的敌意,又扬弃了某些学者对东方政治神秘崇拜的情结。 他深知轶事历史很容易流为一种记录片的庸俗。而依靠八、九十岁的老人的口传 性历史,同样对事件的准确性难于把握。但是故事的魅力使人不可能对这些问题吹 毛求疵。 目击者的见证通常缺少历史的连贯性,使人难于把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完整 的意义。但索尔兹伯里的确是个中高手,他在处理毛泽东晚年史和四人帮事件的过 程中,让人明确地感觉到权力斗争的生死攸关,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乱麻。 但轶事史的写法对描述邓小平的改革却显得不够有力和有效。工厂和农村的采访 很难再现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的激流暗涌。当然,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与毛泽东时代那种死水一潭比照,也是一个相映成趣的事实。 在讨论外交问题时,轶事的写法更显得难于涵盖全貌。索氏把中苏冲突处理为毛 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私人斗争。于是中国决定卷入韩战,成了毛泽东的自我表现。 他要证明自己比斯大林更忠于社会主义阵营。索氏引述了毛与斯大林之争的一些新 的证据。 然而,已有许多证据证实中国出兵朝鲜有许多其它的动机。中共官方最近被披露 的文件证实毛曾经打电报给斯大林说,他决定参战的理由是中国新的制度太不稳定 ,不能容忍一个敌对的朝鲜存在。因此,他认为美国势力必须被逐出朝鲜,即使付 出美国轰炸中国工业城市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描述毛泽东一九五八年接待赫鲁晓夫的情节妙趣横生。这位“主席皇帝”不仅强 迫他的客人违背自己的愿望与他一道在泳池中涉水而行,而且还把赫安排到一个蚊 虫成群没有空调的住处。结果两人的关系达到破裂的边缘。但是这种冲突决不止是 个人性的,而是由于大政治家也难于驾驭的地缘政治差别。当时中共正在为金马列 岛与台湾展开宣传战。根据邓小平的亲口叙述,赫鲁晓夫许诺,如果艾森豪威尔总 统要介入金马争端,苏联将向中共提供核子武器。结果这件事反倒成为中苏关系破 裂的决定性因素。 索尔兹伯里的新闻技巧是高超的,所以他通常能够把大背景的故事建筑在个人行 为的基础上。于是在解释毛泽东早期对邓小平行政能力的信任时,索氏描述了灾难 性的“三线”政策。为了避免在战争中被苏联或美国彻底摧毁,毛泽东曾让邓小平 负责将许多大企业由城市搬迁至内地山区。这一灾难性的政策使得许多大企业至今 不能恢复元气。在索氏笔下,这一事件成了毛与邓的个人游戏。邓小平的心态是投 合毛的喜怒,不管搬迁的企业是否还能玩得转,他必须以此重建自己最有天才的行 政管理的信誉。于是他按毛的旨意,成功地把大工厂搬去山沟里,执行毛泽东思想 。 靠许多消息来源和专访的历史线索,无论从学者的角度还是从作家的角度,作者 都达到了一个结论,毛泽东、邓小平都像中国历代的皇帝一样进行统治。作者最成 功之处是把握了“孔夫子列宁主义”的人性之维。让人们了解,共产主义到底是怎 么运转的。它原是一个高度理想性的社会,在中国统治者掺合孔夫子思想后,变成 一个有魔力的怪物。因此,当共产主义在布尔什维克的故乡崩溃时,它仍能高悬在 中国的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