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使华史话 ·谭 青· 马歇尔先生作为美国总统特使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七年一月出使中国, 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与中美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马歇尔的使命是调处国共两党 关系,以便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包括中共在内的多党参与的联合政府。这个联合政府 应当是一个民主的、同时也是亲美的政府。当时正值决定国共两党在大陆的命运的 时刻,马歇尔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决定国共两党以后命运的许多重大事件;特别是 马歇尔在一九四七年初回国后立即接任美国国务卿,他在调处期间形成的看法直接 指导着他的对华政策,亦即美国的对华政策。因此,马歇尔出使中国这段历史非常 值得重温。 动荡中的战后中国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随即陷入内战。 国民党政府正在为重新占领全中国而努力。当时的华北布满了中共的军队和游击 队。在东北,则既无中共游击队亦无国民党的军队。东北在经济上对中国又是如此 的重要。当时东北的纸张生产为关内的百分之七十;煤产量与关内几乎相等;发电 量为关内的二点五倍;生铁产量为关内的八点五倍;水泥产量最高年为关内的九点 五倍;铁路总长关内为一万三千多公里,东北为一万一千多公里。对中共而言,夺 得东北则可背靠苏联。虽然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关系并不太好,但斯大林对国民党的 猜忌更深,因为蒋介石亲美是如此明显。重占华北与东北成为国民党统一中国的关 键所在。国民党在华北的军事力量相对共产党来说很弱,所以,一直等到九月,国 民党才匆匆忙忙地组织起五十万军队,分四路,以热河、察哈尔和东北为目标,沿 铁路线北进。 对中共而言,华北是必争之地。中共最强大的根据地是在华北,并且占有军事上 、政治上的优势。中共想要进占东北,也必需控制华北,以截断国民党陆路进入东 北的通道。九月至十月,中共在华北大量拆毁铁路,滞留国军,同时组织反击。上 党一役,国军被歼三万五千人。国民党无力量控制华北;经华北进入东北更无从谈 起。 十一月中旬,国民党军被迫由美舰海运两个军攻占山海关,开始了悲剧性的东北 争夺战。 一个为内战所分裂的中国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对中国局势立即作 出反应。 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的局势对美国来说是突如其来的,因为日本的投降之快对美国来说是出乎意 料的。 当时,有两项政治考虑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前提。 第一,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中共被武力消灭。这不仅因为没有美国的大规模援助 ,国民党没有能力消灭中共,而且因为美国政府,尤其是那些抗战时期在华的美国 外交官同中共有着良好的关系。 第二,美国将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作为中国的中央政府。但是否给予这个政府援 助及多大程度的援助,则视该政府的改革情形及多大程度上听话而定。这一立场在 一九四七年后还继续着。当国民党象一艘四处进水的大船慢慢沉下海底时,美国国 务院和杜鲁门总统宁愿不要美国的长远利益,冷眼相看,无动于衷,因为杜鲁门和 马歇尔认为蒋介石没有听他们的话,停止与中共的内战。而当杜鲁门和马歇尔因为 美国国内政治压力而同意给蒋介石四亿多美元的援助时,时间已经太晚,国民党在 大陆的败局已定。 基于这两项基本考虑,美国首先不能选择从中国完全脱身,因为这样一来,国民 党就完全可能被中共打败,而根据中共的性质,很可能使中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另 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因为美国不愿与苏联进行直接 的军事对抗。何况,美国的全球战略的重点是在欧洲而非亚洲,祗要保住欧洲,美 国总会在与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优势。 从而,美国选择了支持国民党中央政府而又鼓励国共双方和谈的对华政策。在美国 看来,国共至少在名义上还保持着合作的关系。中共在当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如废 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等,美国完全可以接受, 因为这正是美国要求国民党所要做的。另外,当时苏联也支持国共和平解决它们的 争端。 经过紧张的工作,一项体现第三种抉择的对华政策最终形成并于一九四五年十二 月十一日通过。对华政策的主要精神可概括如下: 一、决定运送国民政府军队去华北,但行动时机由马歇尔根据国共谈判的进展情 况而定。 二、说服蒋介石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的政治谈判”,必要时在援助问题上向 蒋介石施加压力。通过谈判解决国共争端 三、早日召开由中国各主要政党代表参加 的国民会议以促成中国的统一。为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一方面国民党应努力实现 改革,改革的关键是要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承认各政党在国民政府中享有平 等和有效的代表权;另一方面,一切政党、包括中共的军队交给一个代议制的政府 ,使一个统一的中国得以实现。 四、美国将帮助中国遣返在华日军。 五、美国承诺以各种适当方式帮助国民政府通过谈判达到中国的“团结、稳定和 民主”。一旦一个民主、团结的联合政府实现,美国就支持它并给予援助, 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在美国看来颇为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根本行不通,因为对华政 策中的关键两点根本无法实现。 第一点,要中共交出军队根本就是美国的一厢情愿。中共一直说所有党派的军队 都应该交给国家,国家也应该统一,但前提是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 。人们祗要翻一翻毛泽东选集,就可知道所谓“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就是为中 共所控制的政府。所有党派、包括国民党的军队交给这样的政府,等于所有党派的 军队都交给中共。所有党派所控制的地区都交给这个政府管理,也即交给中共管理 。中共也知道国民党不会同意这样做,所以日本投降前后,毛泽东在延安一再向高 干强调,内战打定了! 第二点,要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在中国成立一个代议制政府也实现不了。从理 论上讲,国民党也自称愿意这样做。从长远看,国民党也可能这样做。但是,美国 设想通过它的调处在短期内让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国民党决不会同意。中共坚持 拥有自己的军队与解放区,又为国民党领袖坚持一党专政提供了理由或借口。 马歇尔来华与苏共、中共、国民党的反应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辞职。谁出任杜鲁门总统的特 使前往中国?杜鲁门选择了马歇尔先生。 马歇尔一八八零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以美国陆军参谋长的身分主持美国 联合参谋总部的工作,成为美国军界实际上的最高负责人。一九四四年十二月,马 歇尔被晋升为五星上将。五星上将是一种特殊的军衔,相当其他国家的元帅衔。被 授予此军衔的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上寥寥无几。美军在二次大战中的突出作用,使马 歇尔成为全球性的显赫军人。此时他刚从军界退休,斯大林当时这样评价马歇尔: 马歇尔是仅有的几个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中的一个。杜鲁门则直言不讳的声称,马 歇尔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在杜鲁门眼里,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既不是 华盛顿,也不是林肯,更不是才逝去的罗斯福。可见杜鲁门对马歇尔评价之高及对 实施战后对华政策之重视。 苏共对马歇尔使华总的说是赞同的。斯大林说,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中国局势的 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 美国与苏联在一九四五年二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做了一笔有关中国的买卖 。美国替中国政府答应苏联在中国东北获取某些权益及让外蒙维持现状,以换取苏 联出兵中国东北与日本作战。战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与苏联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履行了雅尔塔密约的有关条款。这样,苏联为维持从国民党 那里取得既得利益,不愿意与国民党扯破脸。更重要的是,斯大林当时认为,如果 国共内战,美国一定会干涉内战而导致中共失败。斯大林在一九四八年与南斯拉夫 共产党人谈话时承认了这一点。而斯大林并不想与美国在中国对抗而导致第三次世 界大战。 斯大林与毛泽东关系不好是又一原因。毛在抗战期间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和 他的政治路线,发动了延安整风。延安整风批判、整肃了王明、博古的国际派,也 即批判了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及整肃了斯大林在中共党内的嫡系。大战中,斯大林曾 要求毛泽东将中共部队移至外蒙及中苏边境部署,以防日本军队进犯苏联,遭毛泽 东拒绝。由此斯大林骂中共是“奶油共产党”,“土地改革者”。 斯大林赞同马歇尔使华并不等于说苏共不给予中共任何帮助。为了苏联在中国东 北的利益及对国民党政府保持政治上的压力,苏联在它占领东北期间,让十几万中 共军队与干部进入东北,在东北建立起根据地,并将大批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给 了中共。中共干部和军队进入东北后,立即收编了由日本人加以训练的三十万伪军 ,军事实力立即得到巨大膨胀。在此同时,苏联以种种托词推迟国民军进入东北达 一个月之久,以致当国民军进入东北时,发现除苏军驻扎区外,东北已布满了中共 的各级政府和军队。以后的事实证明,东北落入中共之手对国民党来说性命攸关。 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和兵力不敷导致它没有能力收复东北,最后四十七万余人的精锐 部队在东北为中共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林彪所歼,开始了失落大陆的“多米诺”骨牌 。 中共对马歇尔使华表示欢迎。但动机更复杂。 中共当时无疑是准备与国民党打一场全面内战的,而且大规模的内战事实也正在 进行。 但是,暂时的停战显然有利于中共。中共力量毕竟比较弱。中共当时正在试图控 制整个华北和东北,这两个地区是国民党鞭长莫及之地,停止与国民党交战有利于 中共从容地在华北与东北建立起各级中共政权。另外,斯大林正在给中共施加压力 ,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和解并交出军队。中共无论从政治上考虑还是从现实利益考虑 都必须应付斯大林。那时,苏军正占领着东北。再次,如果国民党在美国的巨大压 力下真的放弃一党专政,或者至少让其他政党分享部分政治权力,对中共有百利而 无一害。任何有中共及其他政党参与的联合政府,都意味着国民党权力的削弱。在 这同时,中共有可能交出部分军队作为交换,但决不会交出全部军队与解放区和让 其他政党分享自己区域内的政权。即使那部分交出的军队也祗是名义上交出,中共 仍将控制这部分军队。由于共产党远比国民党组织得好,在农村得到农民的支持, 中共有理由认为它会在以后的发展中用和平手段或暴力手段最后击败国民党。如果 国民党不愿其他政党分享权力或答应了又改悔,则祗说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 国民党同样对马歇尔使华表示欢迎。但动机同样复杂。 国民党当时正在向中共的解放区作军事推进。国民党至少从一九三九年起就等待 着军事清算中共这一天的到来。国民党有着与中共非常相近的两点理由去那么做。 其一,国民党知道对中共除了军事解决,别无他途。蒋介石决不幻想毛泽东会放下 枪杆子走到议会厅里来。其二,国民党自信完全有能力在军事上彻底消灭中共。蒋 介石在撤至台湾后,一再承认国民党自信太过。当时国民党将领们几乎一致主张对 中共用兵。支持这种自信的是国民党在兵员、武器装备、统治区域及人员等各方面 都占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蒋介石知道,时间的拖延对中共有利。 但国民党有着致命弱点,如果它想消灭中共,就必须依赖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依赖美国也就为美国施加压力造成了机会。当美国压国民党与中共谈判,政治解 决国共争端时,国民党很难加以抵制。蒋介石经常在他的日记中显露这一无可奈何 的处境。试举一例: “我中央军须由美军代为运输,一切计划皆受其牵制,且彼时时以撤退其海军、 中止运输以为威胁,使我不能不迁就彼对共党妥协之建议。” 不管怎样,马歇尔总算出门大吉,各方都对他的使命表示欢迎。一九四五年十二 月十五日,马歇尔的座机从华盛顿起飞,前往遥远的中国。 两个阶段的调处 马歇尔在华调处国共关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一日。在这一阶段中, 马歇尔调处成绩辉煌。由于他的调处,国共签署了停战协定、政协五项协定、整军 协定。然后,马歇尔认为他使华的使命已基本完成,于三月十一日登机返美,为中 国寻求美援。但就在他为中国搞到了巨额美援之际,中国内战重新爆发,他被迫急 匆匆从美国飞返中国,试图扑灭重燃的战火。他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八日抵华,开 始了他调处的第二阶段。但这一次他不再灵了。十一月十五日,国民代表大会在南 京召开,十六日,周恩来表示国共和谈破裂。马歇尔第二阶段调处就此结束。一个 多月以后,他黯然离华返美当他的国务卿去了。 第一阶段的调处 十二月二十一日,马歇尔抵南京。这时国民党政府尚在陪都重庆,重返南京是次 年五月五日的事情。晚上,蒋介石与宋美龄接见了马歇尔。马歇尔明确地告诉蒋介 石,如果国共不能和平解决争端,美国将不能保持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马歇尔在压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关于停战谈判的三人小组在重庆成立。马歇尔为小组主席 ,四川省主席、政学系领袖张群和中共方面的周恩来为小组成员。 从一月五日至十日,国共就停战协定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其中焦点问题有两 个:东北问题和国军接收热河省赤峰市和察哈尔省多伦市问题。 按照中苏协定,东北将由中国国民政府接收。但在实际上,苏军已让中共在东北 广大地区建立了政权。这样,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起,进入东北接收主权的 国军便与共军进入内战状态。 周恩来提出东北也应该停战,目的在保持中共在东北的解放区。 张群认为东北问题不能与关内问题混为一谈,国军进入东北是接收主权。 在马歇尔调处下,国共双方作了妥协。中共同意国军进入东北接收主权,但在经 过解放区时必须事先协商。国民党方面则同意将国军为恢复中国主权而进入东北不 受停战令约束的条款不放在停战令里面,而祗是作为会议记录与停战令一起公布。 “经过解放区时必须事先协商”是中共打下的重要伏笔,中共怎么可能同意让国军 经过解放区?当时东北除了几个大城市及其他少数地区尚在苏军手中,多数地区都 为中共而控制,国军去哪儿接收主权?要接收势必与中共打起来。可见东北问题并 未解决。 赤峰和多伦两市在抗战时被日本人划入满洲国,所以苏军进入东北时也占领了这 两个城市。此时,中共已占据这两个城市并拒绝国军前去接收。双方僵持不下。而 这两城市,尤其是赤峰,是战略要地。 九日晚上,马歇尔亲自前去见蒋介石。最后,蒋同意发布停战令而不提赤峰与多 伦。 这样,停战协定于一月十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张群和周恩来签署,并由蒋介石与毛 泽东分别向各自部队发布停战令并于十三日午夜起生效。 在国共代表签署停战令的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召开政协会议的目 的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马歇尔没有参加政协会议。但他在会议过程中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由美方起草的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宪章”,建议将国民政府从一个国民党的执行机构变成一个联 合政府,并提出一些有关民权的条款。马歇尔的态度显然对国民党是一种压力。 政协会议共开了二十一天,比原定时间多了八天。会议共通过五项决议。 在会议期间,为达成协议,国共双方都作了一些让步。但从五项决议来看,决议 更有利于中共。 在五项决议中,两个问题最重要:政权问题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在政权问题上政协决议规定国民政府必须改组;规定国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 ;否定了国民党占“特定多数”的主张;在涉及施政纲领的变更规定上,规定须出 席人员三分之二的赞成,始得决议;并在实质上否定了主席的紧急处置权。这样, 国民党在今后的国府委员会中就不能取得决定权。另外,政权问题还包括宪法草案 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同样有利于中共,至少不利于国民党。 在军队国家化问题上,中共首先在政协会议期间表示不愿让中共党组织退出中共 军队。接着国民党也表示该党也将留在国军中。但在政协协议中,大家都同意“军 民分治”、“军党分治”的整军原则和“以政治军”的整军办法。同意归同意,祗 要党仍留在军队中,军队就不是国家的军队。国民党本想通过军队国家化来解决中 共军队的问题,结果问题并未解决。 所以,政协会议一结束,中共方面很兴奋;国民党内部则大吵大闹,认为政协会 议是国民党的大失败。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党国自杀”。 政协会议之后,国共开始着手进行整军谈判。 为整军谈判所建立的三人军事小组成员是: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人军事 小组于二月十四日举行首次会议。 对于整军问题,国共双方都极重视。毛泽东自不必说,一生信奉“枪杆子里面出 政权”,至死抓住军权不放。蒋介石也是如此,他在日记中这样表示: “至于对共方针,若准其成为地方政权,不如准其参加中央政府,祗要其共军受 编与恢复交通,至其政治上之要求,决尽量容纳也。” 在整军开始的前夕,马歇尔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个草案。该草案提出:在整军完成 时,陆军作战部队的三分之一应由中共领导;海军和空军的百分之三十应由中共官 兵充任。马歇尔不知是由于无知还是天真,提出了中共本身也难以启口的要求。一 九四五年国共签署的“双十协定”,规定国共双方陆军之比为七比一。海、空军则 全部为国民党所有,因为共产党本身没有海、空军。马歇尔草案为蒋介石拒绝。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国共双方及马歇尔在二月二十五日于重庆上清寺尧庐蒋介 石侍从室签署了整军方案。方案规定:从协定签字至十二月终了时,全国陆军应为 一百零八个师,其中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共为九十个师、中共领导的军队共为十八个 师;在上述十二个月完毕后的六个月内,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应缩编为五十个师,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应缩编为十个师。国共双方军队比例为五比一。国军就由这些 军队组成。方案并规定,在方案公布后三个星期内,中共应向三人军事小组提交中 共部队的表册及最初两个月部队复员的次序的报告。表册应说明部队的性质、兵力 、武器、旅以上司令官的姓名,各部队驻处等。国民党方面也需向军事三人小组提 交相类似的表册和报告。 二月二十八日,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人赴华中、华北各地视察停战、恢复 交通情况。途中三人抵延安访问。马歇尔与毛泽东进行了会谈。延安并为三人举行 了盛大欢迎晚会,气氛和谐热烈。视察结果证明,除东北之外,国共内战已经停止 ,停战令执行情况良好。 马歇尔至此认为他的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于三月十一日离华返美为中国寻求 各种援助。关于东北停战问题,马歇尔制定美方吉伦中将代表他继续在国共间进行 调处。马歇尔第一阶段调处结束。 局部内战期间的调处 马歇尔于三月十四日抵达华盛顿。 马歇尔把他逗留在华盛顿的几十天都花在和政府官员商谈给中国的援助问题。美 国决定向中国贷款五亿美元。但是,由于中国局势的恶化,美国取消了这一决定。 三月二十七日,军事三人小组达成派遣执行小组前往东北调处停战的协定。该协 定虽然暗示希望东北停战,但它本身并非一个停战协定。而且,国共双方都在拼命 争夺东北,不愿达成妥协,无法产生停战协定。 三月三十一日,国民党军在东北推进,在营口、海城、鞍山、开原等地与中共军 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其后,双方局势冲突越演越烈。 四月六日,美国驻华代办罗伯逊匆忙致电马歇尔,说局势极为严重,为防止马歇 尔的使命遭受严重危害,务请立即返回中国。 四月十八日,马歇尔返回中国,开始了他第二阶段的调处。 马歇尔四月十八日飞抵中国。此时东北内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四月十四日,苏军从长春市撤退。苏军撤退还不满一个小时,早已作好准备,包 围在市外的二万至三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共军队向守卫长春的一万五千名国 民党军发动进攻。该一万五千名国民党军是由苏联空运至长春接收主权的。这是因 为沿途为中共军所控制,国民党军无法由陆路进入长春。中共军首先攻击长春的飞 机场。四月十五日起,中共军向长春市区发动进攻,当天攻下了市区内的据点。零 星战斗继续至四月十八日。据一名官方的美国观察家报告,中共军在交战时使用了 少量日本人,其中主要是坦克手。 长春战役是国共内战的几个转折点之一。中共军队进攻长春使国民党更加相信中 共无意和平解决国共争端。在这之前,整军方案曾规定国共双方应在方案签字后三 个星期内向三人军事小组提交各自军队的表册等。中共方面借故没有提交,以后也 一直没有提交。 马歇尔从四月十八日起,就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调处国共东北内战。很清楚,东 北内战如得不到控制,势必蔓延至关内,破坏关内已形成的停战局面。马歇尔要求 蒋介石停止在东北的战争,寻求政治解决国共冲突。 蒋介石对马歇尔的这种态度很是恼火,但他不敢得罪马歇尔。他一面敷衍马歇尔 ,一面让军队继续进攻。 四月十六日,杜津明将军病愈回东北。四月二十八日,杜在调整布署后,集中兵 力进攻辽南本溪。得手后,又于五月十四日起猛攻四平街。由于指挥得当与明显的 火力优势,孙立人的新一军于五月十九日进入四平街。林彪率其主力仓促北撤。五 月二十二日,国民党军进入长春。六月一日,国民党军抵达松花江,控制了南满地 区。 随后,蒋介石被迫命令军队停在松花江边,而不再北进进攻哈尔滨。当时林彪已 准备放弃哈尔滨,因为他的军队被击败,已无法与东北国民党军大规模作战。迫使 蒋介石停止进攻的原因有两点:一、马歇尔的巨大压力。当时周恩来祗要国民党停 战,什么条件都愿意谈。马歇尔要国民党军队停止前进的口气极其强硬。当时蒋介 石与宋美龄正在东北视察。马歇尔在五月三十一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我再一 次请求你立即发布停止政府军队前进、攻击或追击的命令。”二、担心进攻北满会 招致苏联的干涉。斯大林在战后曾警告国民党政府:“苏联不会对使苏联在前中长 铁路的最高利益受到损害的行动漠不关心。苏联需要在三十年中使用中长铁路,使 苏联的远东部分坚不可摧,以对付日本攻击。”当时,如果国民党军队随即进攻北 满,消灭林彪主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蒋介石后来为此而十分后悔。 四平街战役的失败也使中共变得更加清醒。中共知道自己尚未强大到能与国民党 打大规模的阵地战。以后中共军队再也不打大规模阵地战,直至一九四八年下半年 。 六月三日,蒋介石返回南京。马歇尔随即就东北停战事与蒋进行会谈。开始蒋介 石同意东北休战一个星期;接着在马歇尔的提议下,蒋同意休战十天。第二天周恩 来通过马歇尔要求延长休战期,蒋介石在马歇尔的劝说下同意东北休战十五天。于 是,东北休战于六月七日开始。同时,以马歇尔为调解人,双方进行谈判。 谈判是围绕着蒋介石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的: 一、完全停止东北冲突之详细办法; 二、完全恢复国内交通之详细办法及进度; 三、获得一确切之基础,迅即实施整军协定。 国共双方谈判至二十二日休战期满仍未达成协议。在马歇尔的要求下,蒋介石将 休战谈判延期至六月三十日。 但至六月三十日,国共双方仍未就中共军队撤出东北和华北的某些地区达成协议 。休战期谈判破裂。 在休战期谈判中,中共在某些问题上作了让步,如拆除铁路两侧防御工事的问题 。但在关键性的问题上并未作出让步。中共的休战谈判目的是争取时间,让林彪在 北满站稳脚跟。当时国民党打入中共内部的特务曾搞到中共的一份秘密文件,该文 件就休战期谈判的目的谈了三点内容:一、和谈是为了拖延时间,争取主动,决不 同国民党解决任何问题;二、和谈是要国民党裁军,中共部队则不让国民党统一整 编;三、中共将利用和谈扩充部队,准备反攻。中共谈判大致上就是按照此文件精 神进行的。 国民党在谈判期间要求提得很多,但让步很少。一方面国民党自认为武力强大; 另一方面国民党知道无法与中共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最终祗能依靠武力解决问 题。陈立夫当时对美国驻华使馆的一位官员说,他相信,“在目前的休战期间,达 成协议的希望几乎是没有的,即使有任何协议达成的话,也是毫无意义的。” 马歇尔在此期间拼命压国民党妥协。他对国民党方面的俞大维强调地说:“美国 不会支持一场中国内战。“ 由于中共在休战谈判期间作了一些让步,而国民党很少让步,马歇尔在六月三十 日上午与蒋介石的会谈中严厉地批评了国民党。 六月三十日以后,虽然国共谈判尚在进行,但毫无进展。 全面内战期间的调处 在东北休战谈判期间,国共在关内的战火已起,六月二十九日,中原李先念部队 为打破国民党军的秘密包围,开始突围战。目前大陆的有关著作都认为是国民党军 首先在六月二十六日向李先念部进攻而引起突围战的。这不符合史实。第一枪是李 先念在六月二十九日打的。当然,国民党已对李先念部实行秘密包围,准备加以歼 灭也是事实。 七月上旬,国共双方在华北屡有军事攻击行动。 七月十二日,国民党军约十五万人,其中包括少量地方团队,向中共苏皖解放区 发动进攻。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国民党显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当时的参谋总长陈诚声称:“两个月内 消灭苏北中共军,五个月内在军事上解决整个中共。” 蒋介石与宋美龄于七月十四日离开南京,十五日上了庐山。蒋上庐山的原因之一 ,显然是想避开马歇尔无休止的停战调处。 事实上,国共双方早已无和可谈。双方都想通过战场来说话;双方又都不想担负 和谈破裂的责任,所以,国共和谈名义上还在进行。 但马歇尔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国民党必须与中共和平解决争端。在他看来,中共 已强大到国民党无法用军事手段解决的地步。一场内战将导致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崩 溃,为中共最终击败国民党铺平道路。 从当时的情况与以后的结果看,马歇尔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可悲的是国共双方 无法通过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从六月的情况看,如果蒋介石作出让 步,那时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协议是没有问题的。那是因为中共的林彪部队在四平街 战役中遭到惨败。 不过,即使达成和平协议,国共双方恐怕也不会长期遵守。中共祗要缓过了气, 就会重新向国民党挑战。另一方面,祗要共产党存在一天,国民党就会感到受到威 胁一天。而且,当时并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将国共两军分开,象南宋时的淮河秦岭 ,或今日的台湾海峡。国共之间任何时候都可能因为局部的军事冲突而进入全面内 战。而蒋介石和毛泽东,谁都不想学吴王夫差或楚王项羽,讲仁义而落个身首异处 。所以蒋介石不肯在四平街战役的胜利之后向中共让步;而到了一九四九年初,当 国民党战败求和时,中共所提的条件等于是要国民党无条件向中共投降。 而且中国 太大,没有任何外来的影响力在解决这类争端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君子国来的 马歇尔自然不懂得这一中国的政治情结。 七月十三日,马歇尔在与俞大维的会谈中向国民党施加压力:“如果进攻的军事 行动有所发展,我将被迫退出谈判。” 蒋介石对马歇尔的举动非常不满,他在同日的日记中写道: “马歇尔……明知欲使共党接受其调处已无希望,但仍一意对共党迁就,并不断 对我施用压力,始终坚持其不用武之主张,而置我国存亡续于不顾。至可痛惜也!” 马歇尔被前几个月的调处搞得精疲力尽,为了多一个帮手,由他提名,美国政府 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于七月十九日拜会了蒋介石并提交了国书 ,正式上任。马歇尔原想提名原驻华美军司令魏德曼出任驻华大使,但由于魏德曼 比较亲国民党,遭到中共激烈反对,马歇尔祗得作罢。以后的事实证明,虽然司徒 雷登远比魏德曼在中国呆的时间长,真正懂得中国政治的是魏德曼而不是司徒雷登 。 七月下旬,马歇尔与司徒雷登同周恩来有过几次会谈。马歇尔向周恩来提出解决 谈判僵局的妥协办法:在国民党要求中共撤出的地区,共产党保持在日本投降以前 占领的县,撤出日本投降以后占领的县,并应允许政府加以接收,但国共双方可就 土地问题达成某种临时协议。建议遭到周恩来的拒绝。 接着,马歇尔通过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实行了“武器禁运”。这项禁令七月二十九 日在美国生效、八月二十五日在太平洋生效。接着,欧洲盟国也对国民党采取了同 样立场。十个月后,美国取消了这项禁运令。国民党当时并不缺武器弹药,但禁运 令明确地表示了美国不支持国民党内战的立场。 鉴于国共内战越演越烈,马歇尔在八月初让司徒雷登出面要求蒋介石同意成立一 个以司徒雷登为主席,由国共双方代表参加的特别委员会进行谈判。八月五日,这 样一个委员会成立了,但实际上从未开过会。因为就在这前夕,国民党向共产党提 出撤离某些铁路线及某些地区的五项条件,并要求在这个特别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 上通过,然后国民党将立即停火。国民党的五项条件被中共拒绝。 八月八日,马歇尔第三次上庐山,压蒋介石停火,不果。 八月十日,杜鲁门致蒋介石信,该信是按照马歇尔、司徒雷登的草稿起草的。信 件批评了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人权政策,指出除非这些问题在短期内有真正的进步 ,否则美国舆论界不可能仍持慷慨大量的态度。 在第二阶段调处期间,马歇尔八次穿梭于庐山、南京之间,为蒋介石与周恩来进 行调解,由于双方都不愿作实质性让步,直到十月十一日国民党军占领中共重要的 政治、军事中心张家口时,战争还在进行。 在马歇尔、司徒雷登的极力怂恿下,以一些小政治党派、无党派人士组成的第三 方面于十月二十一日起出面调处国共内战。马歇尔与司徒雷登则从旁协助。 第三方面的调处原则是,以政协协定为原则,国共互作让步。十月二十八日,第 三方面在调处原则基础上提出解决国共争端三点建议。当时中共的立场是,除非国 民党军回到一月十三日停战令生效时位置,否则无和可谈。所以,第三方面的三点 建议遭到周恩来的断然拒绝并痛责了他们。吓得那些民主人士不知所措。第三方面 于是知道国共间并没有他们调处的余地。 十一月十五日,国民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十一月十六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绝不承认这个国民代表 大会,国共和谈之门已为国民党所关闭。这无疑是宣布国共和谈破裂。三天后,周 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离开南京飞返延安。 至此,马歇尔第二阶段的调处结束。马歇尔使命宣告失败。 卷起铺盖回家 在周恩来离开南京时,马歇尔要求周恩来去延安后给他一个答复,中共是否还要 他担任调处的角色? 十二月一日,马歇尔与蒋介石进行了一次长谈。马歇尔认为根据两点理由,国民 党必须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的作法。一、一旦国民党财政崩溃,国民党就将陷于危 险境地。当时国民党的军费开支消耗了政府预算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二、军事手 段无法消灭中共。 蒋介石告诉马歇尔,中国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在两年左右时间内不会出现经济崩 溃的局面;在军事上,有信心在八至十个月内消灭中共军队。蒋介石郑重地要求: 美国应改变不支持他与中共作战的政策。 马歇尔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 十二月四日,周恩来致电马歇尔:“本党主张,如国民党立即解散此刻在开会的 非法国大,恢复一月十三日停战令时之军队原防,则两党仍可重开谈判。” 马歇尔知道他卷铺盖上路的时间到了。 一九四七年一月六日,白宫宣布:“总统已指示马歇尔将军返回华盛顿亲自就中 国局势提出报告。” 一月七日,马歇尔发表“离华声明”,将国民党与中共都痛骂了一顿。 一月八日晚,马歇尔座机在夜幕中起飞,离开南京,飞往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在马歇尔飞往美国的途中,杜鲁门总统宣布马歇尔被提名为国务卿。 马歇尔的使命失败了。中国的血腥内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