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当前流行的毛泽东热 ·卫 青· 今年以来,大陆各地刮起了一阵毛泽东热,目前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和以往不 同的是,这次倒不是官方导演的,而是民间自发的。早先在广东,一些出租车司机 在车上挂毛泽东像,据信者说这样可以辟邪。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但这几个月 来突然在其他城市盛行起来。大概上海五六辆小车中,北京七八辆小车中就可以见 到一幅毛泽东像。而且还有讲究:除了毛泽东的标准正面像之外,还要在另一面有 斯诺拍的毛泽东在延安的身着蓝色红军装的侧面像。地摊上这个像可以从二元五角 卖到五元一张。上海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泽东冥辰时发行了一套文革时代的“ 革命”歌曲磁带,包括《大海航行靠舵手》《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等等。这套 磁带成了一时的抢手货,短短一个月卖出了一百七十万套。走在上海的大街上,不 少商店拉出音响设备,放着这些文革歌曲,以招揽顾客。加上前时官方宣传口大造 声势的一系列颂扬毛泽东“功绩”的《大决战》《毛泽东与他的儿子们》等影视片 展出,使人感到,在毛泽东死后十八年,他的阴影,仍牢牢笼罩在这个悲剧性的中 国大陆上,本文将对这阵毛泽东热的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做一简单剖析。 一些民众重新拜毛泽东为神 毛泽东像的流行,最先是从广州出租司机开始的。广州治安不好,常流传说哪个 司机被装扮成乘客的歹徒抢劫谋杀。加上警风腐败,警察敲诈勒索司机的事也常有 所闻。广东民众较迷信,有灾有难多乞求神灵保佑。一些愚昧点的人拜拜不灵,想 想钟馗等传统神灵大概只能打古代的恶煞,对这些现代劫骗不太有效,于是搬出毛 泽东来。基于对毛泽东时代(至少在文革前)治安与警风尚可的怀旧与迷信心理,以 为毛泽东像也许可以镇住歹徒与警察。这种迷信传到外地后变得神乎其神。上海传 说是,广东三辆汽车相撞,就是挂毛泽东像的车没事。北京传说是,广州有一辆大 巴士翻到山沟里,除了挂毛泽东像的都死了。这些传说传播开来,除了出租车司机 外,大客车和公家的小车司机也挂起了毛泽东像。 我问过杭州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什么挂毛泽东像。他说人家挂我也挂。我说人家 为什么要挂呢?他说把毛泽东当个神。我问他信不信,他说不上来。然后我问了他 的文化背景,他是小学毕业,文革时才八岁。看来很多人是人云亦云,加上本身并 没有对毛泽东时代经济崩溃、精神压抑的经历。 最妙的是一些小个体摊贩也供着毛泽东像,或胸上佩戴着毛泽东像章,完全是文 革时流行的式样,不过变成了瓷质的。我的一个知识分子朋友曾经问过一个小贩, 得到的回答竟是毛主席可以保佑他发财!我的朋友惊讶不已,对他说,要是毛主席还 活着,你这个摊子早就给砸了,你还会被作为资本主义势力尾巴被批判!他听了怔怔 的,半天说不上话来。 怀旧与对改革不满的心理 除了部分人的人云亦云的迷信,这股毛泽东热还有其更深刻的社会背景。它反映 了相当广泛阶层对目前改革的不满和怀旧心理。其中最典型的,是五六十年代拿固 定工资又缺少一技之长的工人和干部。对于他们来讲,改革在许多意义上使他们情 况恶化。虽然现在比过去物质供应丰富,实际生活水准也许还有提高,但是他们的 相对政治地位下降,在毛泽东时代他们是“红五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地 位高过“臭老九”知识分子。但是现在世道变了,社会等级也完全颠倒过来:台胞 ——知识分子——个体户,再下来才是工人。现在上海人家里教育孩子读书,往往 这么说:“你再不好好读书,长大起来只能象你爸爸那样当工人!”工人似乎变成了 一个低下的职业,即使赚钱再多也罢。况且现在就业机制要转换,说要打破铁饭碗 ,固定工都要变成合同工,安全没了保障,使他们觉得“还是毛主席好。” 我曾经问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小车司机。他倒不信神,称毛泽东时也直呼“老毛” ,并无特别恭敬崇拜的意思。但是他说老邓不如老毛。他的理由是,在老毛时代, 虽然工资只有三十六元,但干部老百姓一样,人际关系没有现在这样紧张。况且物 价低,三十六元还生活得不错,比现在三百元还顶事。现在人欲横流,当官尽捞外 快,几十万几百万地进私人腰包。办什么事都要送钱。他的结论是,现在大家挂老 毛像,就是要发泄对老邓和现实的不满。 他的思想有相当的代表性。八九民运时学生们抬出的是自由女神像,一些工人抬 出的是毛泽东像。湖南的三个青年教师用鸡蛋投掷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还有 群众把他们抓到公安局去。虽然这些示威者都在抗议现行政权,代表的思想基础却 截然不同。密西根大学社会学教授威特认为,那些捧毛泽东像参加游行的,实际上 代表的是对改革不满和怀旧的社会基础。 文革音乐的回潮 文革歌曲在大陆一下再流行起来,又有其特别的原因。据上海发行公司的一个负 责人说,他们最先的动机完全是从市场利润出发的,但还是没想到后来销路这么好 ,大大赚了一笔钱。它的话还是可信的。这些灌制的歌虽然歌词还是旧的,但是演 唱的方式情调则完全不一样。请的是流行歌手,软绵绵,娇滴滴,有的还配上的斯 可节奏,不象文革那时杀气腾腾。如果不管歌词的内容,也没有文革苦痛的联想, 倒也蛮好听。其实,那些在街头拉开音响设备放的或是跟着哼哼的人,并不理会歌 词的内容。这几年来除了港台的流行歌曲,就是西方的摇滚乐之类,大家听多了也 就腻了。四十岁以上的人,对海外的音乐更不太能欣赏。而富有中国传统的民族情 调的歌曲又没人写,找出几十年前的曲子来,年纪大的熟悉,年纪青的觉得新鲜, 男女老少都能哼几下,自然很热门。除了歌曲外,文革中的样板戏也一下流行起来 。电视台里又重新播放沙家滨和红灯记,北京街头、公园里票友们拉嗓子,也不少 人来上样板戏上的几段。这些现象,并不等于直接捧毛崇毛。不过,它反映了一定 程度上人们对过去文革悲剧和痛苦的遗忘。 知识分子对崇毛热反感 一般说来,知识分子,特别是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对当前这股崇毛热相当反 感。一位中年厂校教师和我说:“我今年第一次听到文革歌曲时,说实话,毛骨悚 然。我想,我们中国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了”。一位复旦大学的教授谈起现在的崇 毛热时忿忿地说,“我一向主张把所有的毛泽东的像都统统拆下来,连天安门上的 像都拆下来,把毛泽东纪念堂改掉。不然毛泽东随时随地都会借尸还魂。”北京的 一些著名学者聊起现在的崇毛热来,也是大为反感,不过觉得也不是怪事。他们认 为:东方文化缺少民主传统,中国的老百姓太愚昧,没有皇帝也要搬出个皇帝来。 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太软弱,没有一个象沙哈洛夫那样的不屈者,总之,中国的专制 之所以连绵不断,是我们的文化有问题,知识分子,中国老百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 在北京,虽然人们已经不普遍地谈政治,谈“六四”,更多的谈的是怎么赚钱, 但是,对“六四”镇压愤恨的情结一直在那里。不过,同样不满政府的镇压,工人 们说老邓比老毛还坏,而知识分子往往会说老邓比老毛要好些。邓小平讲话传达后 ,北京风向转过来,从宣传到教育系统,知识分子普遍叫好,掩饰不住的兴高采烈 。因为前些时候,王忍之、何东昌等把这两个系统搞的乌烟瘴气,象社科院一些单 位一个星期要搞几次反和平演变的政治学习,弄得一片怨声载道。现在北京的知识 分子又希望李瑞环能借这股风把高狄等人整下去。在现行体制下,老百姓还是没有 办法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央斗争向老百姓有利的转化上。 当局对崇毛热态度嗳昧 当局对这股崇毛热的态度是微妙的。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和毛泽东是分不开的,许 多共产党老干部对毛泽东感恩感德,因为毛使他们坐了江山。因此当局一直大捧特 捧毛当年的“丰功伟绩”,象这几年来耗费巨大资金开拍的《大决战》、《毛泽东 与他的儿子们》等一系列影视片,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各种各样的回忆录,等等,为 这次崇毛热先造起了声势。但是,这股声势发展到后来,底下老百姓表达出来的倒 不是对毛泽东早期“功绩”的承认,而是对毛后期包括文化革命那段时期的怀旧, 以及对邓小平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抗议。现在声势如此浩大,邓不能不知道这个潜台 词隐含的对他的威胁。今年二月份以来作为邓的喉舌的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一系 列文章,抨击这股崇毛热,指责这股崇毛热试图否定改革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文章在列举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的局面后,质问那些流行文革歌曲的人说,“难道 我们还想回到当年(文革时)万马齐喑,一个月只能配给十个鸡蛋那样的时代吗?” 但是这些邓的反击显得相当无力,放文革歌曲的人依然照放不误。 当局对崇毛热的矛盾态度,反映了现在当政者对毛的错综复杂的情结。如前所分 析,共产党老干部往往对毛感激、敬畏,也不少愚忠者象王震那样的。即使在毛死 后十几年,有一次会上,见到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竟然在场的高级干部都 不敢坐下来。杨白冰对古月说,“当毛主席还站着的时候,我们没有人敢坐下来” 。可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文革中又备受折磨。邓小平在文革中被打倒两次,自己下 放,儿子跳楼;陈云妻子被监禁五年;杨尚昆是第一个被揪出来斗的;虽然他们不 会满意文革中的毛泽东偶像被民众再一次祭起,但是他们又不能把毛泽东彻底打翻 ,因为这等于否定了他们自己的前半生,否定了现政权的合法基础。他们没有戈巴 乔夫的素质,没有赫鲁晓夫的勇气。 大陆这股崇毛热的兴起与反复,是中国现行政权体制,十年改革后社会的变动, 以及现实中国老百姓的民主素质的交叉结果。它也意味着中国的民主化还有一段相 当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