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平演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后的反思 ·许家屯· 社会主义面临溃败 一九八九年中国“六四”事件后,多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垮台,特别是苏维 埃社会主义联邦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全面溃败危机,进入有史以来第一 次低潮时期。宣告了列宁、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东欧多数共产党执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垮台后,至今经济上尚陷于困境,还有少数几个仍由共产党以不同 形式维持执政的,政治、经济上也处于风雨摇摆之中。苏联解体后,各共和国和独 立国协的情况,较东欧社会主义各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经济上接近全面崩溃 ,解脱不易,社会、民族矛盾更日趋激化,对内是否会发生新兴军阀、政客挑起的 内战,对外是否会沦为强权的附庸,都为未卜之天。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 六四”事件中,付出了严重的政治、经济特别是道德上的代价后,取得了暂时表面 的稳定。在世界社会主义低潮中,形单影只,空前孤立。能不能彻底摆脱列宁、斯 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走出一个真正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模式之路,挽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于今日,变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于将 来,使世界社会主义于未来世纪中高潮再现?抑或在基本上固守、或变相高举列宁、 斯大林模式,置自身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自生自灭,犹如残阳之任其没落,成为全 世界不同阶级人士共同关心的大事。 需要重新认识世界 中国“六四”事件后,随之相继发生的概称为“苏东波”现象,带来了两大变化 。第一,从苏联的诞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产生了社会主义阵营以来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局面基本结束。一个各种 类型国家之间,多元化的和平共存、和平对话的新局面,开始出现。加之海湾战争 的影响,人类对现代化战争有了认识和戒心,增加了这新局面成长的因素。这个新 局面的出现,可能是人类开创长期和平共存、和平竞争、和平演进的新世纪开始;也 是从此结束暴力竞争、相互残杀、有异于低级动物时代的转折。这样就促使世界上 一些社会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开始了对世界未来的新探索。那些仍然当权的某些社 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或社会主义者,也不得不进行反思,应否放弃那些不符合客 观实际规律的僵化教条,探索新生之道。对资本主义学者及政治家而言,他们中也 会有人在欢欣之余,冷静析观资本主义制度的利弊,正视未来。以上种种动向,不 会不关系着世界未来发展的命运,在一定时期影响人类社会的前景抑或是暂时的倒 退。 一些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在“六四”和“苏东波”事件前后,特别是以后, 面对两个世界残酷现实的对比,使他们开始了重新认识资本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 义,重新认识世界的思想活动,探索人类社会逐步发展的新的历程。他们的这种比 较探索,逐步使他们肯定一些经过人类实践检验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的东西。 这必将使他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合乎社会实际,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空 想趋向现实,这将是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开始,这种发展或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的新的思想体系的诞生。 且慢宣告共产主义灭亡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地球上这些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 改写世界形势和人类历史,改变人类探索自身演进的进程。极有可能,人类将会把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以及整个二十一世纪,视为一个奠定人类和平演进的 时代。 “六四”及“苏东波”事件相继发生后,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共产主义、社会主 义的试验失败了。整个共产主义集团 、国家多数崩溃了,仅余的几个,其灭亡只是 时间迟早的问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戴卓尔)夫人早在一九九零年东欧巨变后, 在英殖民国家联邦会议上宣告世界共产主义灭亡的言论,可为代表。这种极为煽情 的看法,是欠缺理性的。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实践,才经历百余年。社会国家的出现,从苏联开始,仅七十 余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世界性的运动进入高潮时期。东欧出现了众多社 会主义国家,南美、北欧、中东、非洲、亚洲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成为这个思潮和运动的顶峰。这一阶段,人类把社会 主义理想变为实际行动,规模空前,势不可挡。虽然苏联和中国都坚持自己的社会 主义模式是“正宗”的,实际上则存在多元化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世界在同时期 ,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深化而引来的思想和社会动荡,严重威胁 着资本主义的生存。以美国论,一九二九年爆发经济大萧条前后,社会对资本主义 前途,弥漫着一片悲观、绝望的情绪。著名作家、评论家W。弗兰克在一九三二年说 :“世界陷入危机之中,不能浪费时间,要在今天为革命的明天做好准备,否则它可 能来得太迟了,无法把人类从资本主义战争的死亡中拯救出来,更可怕的,无法把 人类从资本主义的精神梅毒中拯救出来。”当时美国有几十名资产阶级著名作家、 教授、评论家、记者联合签名发表“文化与危机”宣言:“资本主义是文化的破坏者 ,而共产主义力求拯救文明和文化遗产,世界经济危机正在把它们抛进深渊。“宣 言号召“推翻造成这一切危机的制度”。这和当前世界上,某些人视当前社会主义 世界发生的事件的看法,何等相似。 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共产主义 世界资本主义思想和实践,从其发生到成长,历经三百余年。在其开始到现在, 经历了反复、坎坷、艰辛的历程。它不仅有过反封建注意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更 多是经历经济周期不同规模萧条的折磨。人们为其生存和发展,不断探索,不断进 行调整和变革以延续其生命。美国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经济大萧条危机后, 出现的罗斯福“新政”,是针对当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显 着的效果。大战后出现的众多社会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用了类似的做法,不 同程度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新的增长,相对缓和了内部的社会阶级矛盾,稳定了社 会秩序。当时,美国以至世界上不少资产阶级学者及政治家,认为罗斯福“新政” ,是在美国采用了共产主义的理论,推行共产主义的政策。但事实是,这样做并未 改变美国资本主义本质,反而使美国资本主义获得新生和更强大的发展,并将资本 主义世界从低潮引向新的发展阶段。重提罗斯福“新政”思想成功的实践,给予人 们的启发之一:采用“他人”的处方医治自己、健壮自己,看似被“他人”和平演变 ,实是自身的进化。启发之二:人们对有三百余年经历的资本主义世界问题认识偏差 的经验,在认识只有百余年经经历的社会主义世界当前问题上,须引以为戒。自然 的探索,都是从无知、到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人类对社会进化的探索,和 对自然界的探索一样,今天实际上仍处于知之甚少的阶段,人们不能因一时表面现 象,对之匆忙、感性判断;或者盲目乐观,或悲观失望。应警惕双方各僵持教条,使 人类多付代价。 事实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与制度,长期共存于当代,它们互相比较 谁优谁劣,窥测对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面临存亡之秋,资本主 义世界的学者及政治家,在阻挡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演变之际,冲破意识形态限制 ,采用对方某些合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补身医世,获得新生和新 的发展,他们并未因此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性质,但也为资本主义增添了社会 主义的因素和色彩。其前途虽难预测,但确为人类进化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和经验 ,这种和平性质的变化,不论尚存多少弊端,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变化。“和平演 变”词意不尽符合此种变化之实,“和平演进”词意则符合此种变化之质。一字之 差,性质立异。资产阶级学者及政治家创立的这个经验,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学者和 政治家值得认真思考是否采用的财富。 社会主义的低潮不是死亡 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的产生和历程,从人类的历史长河看,还很短,很年轻。其 欠缺经验、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发生、发展历程,如资本主义的发生、发 展历程一样,必然是一个反复、坎坷、艰辛的历程。人类为探索社会的进化,为之 付出代价,不可避免。人们的主观愿望,代价最好不付,少付。但几千年人类有记 载的历史说明事实是不已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 现象,是列宁、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失败引来的。只能说是列宁、斯大 林模式的失败。但不是,也不可能是整个社会主义理想和实践的了的结、死亡。它 和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历程同样,是人类社会进化历程中一种必然现象。 六四事件是要求全面改革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现当权某些人士中,认为“六四”和“苏东坡”事件, 是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结果。他们对当代社会进化的新经 验缺乏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规律,不 主要从自身病树寻根,而强调外因,因果倒置,药不对症。其结果不但不能挽救世 界社会主义运动于既倒,更会使他们陷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境遇,是极 不明智的。 “六四”事件和继而发生的“苏东坡”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缓慢、停滞、以至倒退,经济危机引发成严重的政治危机。相反,资本主义世界却 在同时期取得较大进展。外在的影响是重大的,但非主要的。“物先必腐,而后虫 生”。自身健康强壮,发展正常,自能驱病辟邪。中国“六四”事件的发生,是在 中国经济改革取得初步效果,遇到困难,主张改革的领导人遭受攻击,危机身位;种 种迹象,显示政治改革无望,经济改革倒退在即,因此, 代表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 义健康力量的胡耀邦受挫去世,出发了群众从忧虑中起而行动。首先是最敏感的知 识分子、学生;继而是在经济改革中的得益者、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以他们为主 ,演进成为全民性要求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实行全面的、深化的、政治的、经济 的改革。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外的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说成是主因。东 欧一些国家在长期进行而不见成效,政治、经济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特别是苏 联的经济改革不见成效,政治改革过急,深刻的经济危机触发深刻的政治危机,促 成自我连锁式的瓦解,绝非外力可以左右的。总之,其主要原因,是列宁、斯大林 的社会主义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今天它的退出历史舞台,是客观规律的必 然。 东欧苏联的演变性质 东欧前社会注意众多国家变化,确实是弃社会主义而改行资本主义之道,是资本 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复辟。变化的成因,是列宁、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试验,虽然 见效于一时,最终未能解决国泰民安的问题,带来深刻的经济、社会政治危机而不 能自拔。也有少数国家共产党人及其政党,临危而有所醒悟,抛弃了列宁、斯大林 模式,从事新模式的探索。其前途如何现尚不可测,但不能视为是资本主义在这些 国家的复辟。戈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在前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也是属于放弃列 宁、斯大林模式,进行新的探索活动。他的这个探索失败了,其经验、教训是深刻 的。叶尔钦(耶尔律)当前奉行的变革,是属于何种性质,现在还待进一步观察。其 他共和国的变革是否与俄罗斯同样,也有待具体观察,具体分析。前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两种性质的改革共生的情况,会在前苏联今独立国协同时存在,这种估计可能 与事实比较接近。 资本主义补课实属必要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诞生的学说,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 的。原苏联、东欧及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却多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甚至极其落后的 小农基础上产生的。“先天不足”普遍性的存在,认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考虑有 实行资本主义“补课”的必要。在毛泽东头脑冷静时期,一九四五年“论联合政府 ”政治报告中,曾有过清醒的论述:“有人奇怪为什么共产党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 而要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中国不是多了一个资本主义,而是多了一个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之,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毛泽东当时认为中国的 资本注意是“太少了”,显然主张要有更大的发展。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后,认为 资本家“剥削有功”认同毛泽东的认识和主张。他们这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符 合中国实际的思想,可惜在不久“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毛泽东自己所否定。 毛泽东、刘少齐实际上当时都提出了一个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必然发展资本主 义的命题。所谓一定条件下,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思想,主要是指要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 资本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私两利,劳资兼顾 的政策,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政治、经济改革 的主张,虽然回避了发展资本主义命题的公开提法,却正面提出以公有制为主,发 展一定程度的私人所有制,作为“补充”这样的思想、决策与实际虽然仍有较大的 距离,但与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以后的思想、政策相比,是很大的进步;比较接近毛泽 东、刘少奇早前的思想。“补充”的提法,如果为了减少党内的阻力,作为“补课 ”的第一步,从策略上考虑,未尝不可。据我所知,当时根据“摸着石头过河”的 指导思想,胡耀邦、赵紫阳主张对私人所有,即个体户及私营企业的发展,不要匆 忙定限,视其发展再酌。态度是事实求是的。 改革就是资本主义补课 回顾邓小平提出政治、经济改革、开放的同时,党内外曾有一些人酝酿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需要发展资本主义,实行资本主义“补课”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是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考虑的,与后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的思想,命题是相一致的;是符合毛泽东、刘少奇那时的思想。一种思想、 行动在酝酿过程中,出现多种多样的看法和主张,这种多元化的现象,是事务发展 的必然现象。惜未能加以引导,而贸然制止,使中国的改革不能进入坦途。 东欧、苏联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瓦解后,人们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当权者中有 较正确的反思,接受教训,在经济改革上有深化的行动,较为兴奋;唯其不彻底性仍 在,在政治上的改革仍僵持未变,极为担忧。至今,他们中仍有些人无视社会改革 发展和和平演进的新趋势,反视为敌对势力对自己的和平演变,置身于历史被动之 中。 私有制,自由经济、市场经济,一般称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平等、自由、民 主,一般概括为资本主义思想和政制的特征。这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认为进步和 共识,社会主义中却长期视之为无政府、无出路的经济体制;为资产阶级少数人服务 的思想和政治体制。 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付酬,一般概括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共产党领导的 无产阶级专政,或曰人民民主专政,一般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政治体制。这些 在列宁、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人们认为进步的共识;资本主义社会中视为 抑制人们个性发展的,走不通的经济体制,集权、独裁的思想和政治体制。二十世 纪中,两种思想,两种政治实体长期共存的实际,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双方都不 同程度地不自觉或较自觉地,被动或较主动地相互比较及相互竞争,相互吸纳了对 方一些思想和实践经验,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某些变化,直到列宁、斯大林模式的失 败。这种以和平方式、物竟生存式演进的过程,为人类未来提供一个和平演进的经 验,值得人类社会重视,予以倡导。 社会主义要吸纳自由经济经验 资本主义为克服其经济、政治困境,免受社会主义威胁,吸纳采用了经济计划管 理的某些思想和实践,实施了国家对经济一定程度的,某些方面的行政、法律干预 ,相对加强了对国家、国际间的经济管理和控制,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无政府状态 ,他们实施的反垄断法,累进税法、遗产税法,对社会财富垄断现象实行某种程度 的重新分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福利政策。他们采用了这些基本属于社会主义 的思想和政策,相对减轻了经济发展周期不景气的影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 发展创造了新机,减少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却并未改变其 资本主义的社会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汲取自由经济,市场经济的某些经验,发展商品经济, 发展一定程度的私有经济,以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经营,克服困难,进一步 地发展社会经济,已不是理论上的设想,在实践中也取得初步效果,证实是可行的 。 江苏经验回顾 中国江苏省在七十年代发展乡镇企业(当时人民公社仍未解散,名为社队企业)。 广泛采用集体所有制形式,在国家计划之外,广筹资金,自设项目,小于政府所规 定的投资标准,如项目大于政府所规定投资标准,则分期上马,即“上有政策,下 有对策”的一种做法。基本上自己投资,自寻原材料,自寻销售市场。作者在一九 八三年春节期间,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称:江苏发展工业的路子,与全国不同,坦承 “钻了政策的空子”,以中小为主(占当时全省工业企业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以 轻工业为主,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全省当时工业企业中,集体所有制占百分之六十有 余)。因当时中央已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但实际上市场成分,全省 约占一半,愈到基层,市场比例愈大。太湖区不少社队几乎全属市场经济成分。当 时全国对邓小平提出的经济五年翻一番的打算,议论纷纷,作者向邓小平汇报,江 苏当时施行这些做法,不到六年,全省经济产值已经翻了一番。工业产值,由全国 第三名,在一九八零年跳到了第一名,超过了上海。全省工业产值也跃居全国第一 名。第二个翻一番,估计不需五年,即可以做到,邓小平当时听了很兴奋,高兴的 说道:“看来,市场经济很重要!“赵紫阳当时在四川省任共产党的第一书记,也带 全省地、市党的书记和市长、地区专员来江苏参观,离去前赵紫阳向作者建议:“在 现有基础上,可以考虑进一步的改革”。四川省后来果然走出了作者在江苏没有走 过的新的一步,更大的一步。作者当时在江苏这种没有理论指导的、没有称为“改 革”的实践,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有无什么影响,作者不敢推测:但邓小平在 中国大地上十多年的实践,在理论上、在实际上、远较江苏时间深远得多的做法,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是邓小平经过改革实践,认识上的飞跃。邓小平最近重提在中国“造几个香港” 的主张,这是他认同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改革会有新的发现的征兆。在开发海南 岛特大经济特区问题上,作者曾写信向邓小平建议,“采用香港经验、财力、人力 开发海南特区。”并说明香港自由港的经验,主要是指商品进出口自由、资金进出 自由、人员进出自由。采用低税制及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不干预。建议开发海南特区 时予以考虑。邓小平当时将信批给赵紫阳办理,不久即促成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 政府的成立,并同意试办洋浦开发区。 中国资本主义还是太少 中国采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其所以不能获得进 一步的更大的发展,在于认识上、实践上、对私人所有制的发展,还停留在“补充 ”阶段,未能冲破。确认当代中国资本主义还是太少了,需要有一个“补课”阶段 ,需要有更多的私人资本的发展,更大胆放手运用资本主义经验的阶段。特别要提 到的,是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某些 经验,实行经济改革,已非三年五年载之事。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已进行了数十 年,虽有某些改善,终未能避免国家之改变;苏联经济改革时间也不能算短,但一事 无成,反致苏维埃联邦瓦解。中国经济改革虽初见效果,仍不免“六四”事件的发 生。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变色,以及虽仍坚持社会主义,但身居危城的诸国,共同 存在的问题,是思想上以及政治上的教条僵化;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或多或 少、或深或浅地存在和影响,使它们的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阻 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适当地、有步骤地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改革,使上层 建筑符合上层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平等、自由、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体制,是资本主义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与封建主义思想及体制不断斗争、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当代,如仍 视其为资产阶级所有,只能为资产阶级服务,无视工人阶级、中产阶级使用它和资 产阶级斗争,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的现实发展,不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由于历史和 社会的局限,这些思想和制度,其不完善、存在弊端是必然的。事实上,在它发展 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也在其基本阶级和社会其他阶级、阶层的影响和压力下,不断 地进行调整和改革。资产阶级从改善本身处境和寻求更多利润出发,不论其自觉与 否,却不断在增添它为全人类服务的因素,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和平演进的现象和规 律,虽然距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还言之过早,但值得人们重视它的继续演进。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但事实上并不是在资本主义废墟上产生的 ,从二十世纪起,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同时存在,今后仍可能长期共存。这种现实规 定社会主义国家不仅需要对资本主义世界过去发展的经验批判继承,更需要不时地 批判吸纳其新的经验。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思想和经验,有所批判,有所扬弃,有 所继承,有所吸纳,经过吐故纳新,有所发展,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规律,真正的马 克思主义者,应该自觉地加以应用。社会主义经过批判地继承吸纳,可以使其升华 为社会主义的更为平等,更为自由、民主的思想和政治体制,“青出于蓝而更胜于 蓝”。列宁、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思想,歪曲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资本主义 的思想和经验也积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一面,丑化了它 具有负作用和弊端的一面,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事的正确态度。事 实是,列宁在苏维埃建立了初期,在这方面也没有发展到后来,特别是斯大林那样 。毛泽东早期的思想,也和后来发展的大不一样。自我设限,故步自封,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付出的代价够大、够惨痛了。 希望邓小平深化改革 邓小平最近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社会主义变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 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上的又一飞跃 。人们希望邓小平、中国共产党人能以此综观资本主义的全面经验,取彼之长,补 自己的不足。“拿来”用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三中全会制定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 实行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实力、财富有 了较大增长。人民生活也得到较多的改善,党和政府因而取得人民特别是农民较前 为多的信任。但政治改革踏步不前,经济改革开放中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爆发了 “六四”事件,这显示人民对改革不足的不满,也显示了人民对党和政府深入改革 的企望和督促。不幸的“六四”事件,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没有如苏联和众多东欧共 产党及政府一样趋于瓦解,实多赖十多年来经济上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所致。当 代社会主义世界出现的两种现象“苏东波现象”和“中国六四现象”,实际上反映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当前邓小平坚持深入改革的思想和决策,得到 人们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拥护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希望邓小平深化改革的思想更 能涉及政治、思想等其他领域,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巩固 和发展中国和当代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两种社会体系都要和平演进 自然,人们也需要从东欧某些国家,特别是苏联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失败经验中汲 取教训。不从本国具体条件出发,不顾及事务发展的条件、步骤,全盘照搬,过猛 用药,结果事与愿违,仅促“病人”早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要尽可能避免。 总之,和平演变,当今以意识形态区分现实社会的人们,给予的内涵,褒贬不一 ,实质相同。一方系指社会主义国家“走资”,演变成资本主义;一方系指某些国家 在外来势力干预下,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 和平演进,其内涵是视人类不同性质社会的实践及其思想,凡能促进社会生产力 发展,促使人类文明、社会进化的,均为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当今两种主要意识 形态和实践同时存在,双方如能主动和平地为人类社会进化相互竞赛、发展,是人 类明智的表现,人类社会的福音。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成功进行和平演 进的典型。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进初步取得成果的典型 。两种和平演进性质虽异,促成生产力发展,社会进化则基本一致。处在当前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政治家们、值得深刻反思,检验自 己的思想和实践,变被动为主动,有所取舍,有所前进,败中求胜。 两大不同社会思想和制度长期互相比较,相互吸纳,和平竞争的过程,是人类社 会发展,趋利避害,各自巩固,发展自己或延长自己命运的过程。是人类进化的过 程。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本主义体制中有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体制中有资本主义因素,在一定阶段内,不会改变双方属性;长期发展看 ,一定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主流是人类社会的进化。这种变化主流是人类社会的 进化。两种思想和实践长期的相互影响,相互消长,未来社会质和量的变化,即使 今天我们不做任何断定,一定是社会主义的新生或是资本主义的延长,以至是其他 什么主义出现,越变越有利于人类幸福,应是主要趋势。不利于人类扶犁变化的出 现,一定是暂时的,决不会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界发 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教育的日益普及,政治体制日趋民主、完善,人们将在更 为平等和自觉基础上得到更多的自由,不断促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这些发展 ,又从而加快人类对社会和自然认识的深化。实践深化的进程,保证和促进人类的 文明进化。人类今后以武力、暴力演变解决矛盾争端的可能范围将越来越小,机遇 也将越来越少;和平演进将日益成为社会进化的主流。在一定时期内,人们还不会完 全放弃武力、暴力这一手段(武力“演变”,使历史发展停滞、倒退:也可以“演进 ”,使历史前进,视“武力”的性质而定),但备而少用,从“后备”到“少备”、 “精备”到“备而不用”。主要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人类争端,相信终将会发展成唯 一手段。人类这种和平演进的可能,已见端倪;最终实现,是人类共同梦想。梦想成 真,可能已经开始。□ ([注]: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