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最终为谁“保驾护航” ·石 笋· 今年三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篇报导说,自邓小平在十多年前推动经 济改革政策以来,军方非但未能在比较开放的社会中扮演建设性的亲民角色,反而 沦为中共最腐化的单位,并常常违抗、变更和不理会中共中央的命令。 这种评价流于肤浅。不错,中共军队的腐化现象正愈演愈烈,军队建设也未向国 家化导向。但是,中共的军队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支援力量,说它“保驾护 航”并不为过。当然,军队之所以“保驾护航”,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对军队的有效 控制,和军队认为可以获取更多军费。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共将领文化结构和 年龄结构的影响。 八十年代中后期,笔者曾有机会接触了一批师团级军官,甚至到过中越边境守卫 部队访问。一个很深的印象是中下级军官思想很开放,且文化素质较高,年纪较轻 。早在一九八八年,军、师、团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已分别降到五十一岁、四十五 岁和三十八岁。 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经过军事院校培训的军官,目前在军级领导班子中占百分之九 十六以上,在师级领导班子中占百分之八十七,在团级领导班子中占百分之七十一 以上。而且这些军、师、团级军官多是近年在邓小平任军委主席之后获得提拔的, 绝大多数与地方保守势力绝缘。 在北京中央军委、三总(总参、总政、总后)机关,更活跃着一批级别不低、年 龄大都只有三、四十岁的军官。他们以“北京战略学会”和“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 ”等为活动中心,经常举行“军事沙龙”活动,号称“新战略派”,不仅提出了许 多颇有见地的军事观点,而且研究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理论分析成果。例如八十年代 中期他们完成了三个数学模型,包括“国家总兵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军队各级 干部计算的数字模型”;“国防费用发展趋势预测数学模型”等。他们还编写了《 国防与未来》丛书,并突破马克思理论中关于国防是纯消耗性开支的观点。他们认 为,现代社会对国防的投入,不仅能获得国家安全的补偿,而且能在其它方面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见解获得军队最高领导层,包括邓小平在内的赏识。近年 军费的增加,与他们的呼吁不无关系。 还有一批年轻军官与自由派知识分子亦有往来。例如一九八八年,一个非官方的 首届全国现代化讨论会,即在军队所属的京丰宾馆召开。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发 现会议主持者和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受到保守派攻击的人士,如王军涛、陈子明、 陈小平、戈扬、于浩成、苏绍智、严家其、万润南、温元凯等人均在会上,有几位 身着呢子军官服的军人也参加了这次为官方所不快的会议。 人们常常怀疑的是,在邓小平之后的中共内部权力斗争中,军队是否听命于江泽 民,抑或在撕夺中诉诸武力?邓小平也担心军头们个人势力膨胀,从而坐镇一方抗 命中央。所以邓小平仍在策划新的军区人事大调整计划。 专制社会的军队是极可怕的,它随时可能成为极权者的屠刀。“六四”事件中, 军队就扮演了可耻的角色。不过,当军队发现自己成为人民的痛恨对象,它似乎已 有所醒悟。在九一年的抗洪救灾活动中,军队的勇敢行为为它挽回了一些形象。更 值得注意的是,军队似乎希望保持来之不易的专业立场,而反对地方强硬派领导人 的那一套政治运动;一些支持改革最力的言论,也往往出自于将领和军方媒体;在 邓小平今年的南巡活动中,军队确实是坚定地站在改革、温和派一边。所以,我倾 向于相信,如同一九七六年毛泽东死后发生权力斗争时的情形一样,军方可能会支 持那些会给社会带来安定与经济发展的温和派。假如在今天“十四大”上四到五十 名军方中央委员,主要来源于军中新星而非“六四”事件中积极屠杀者的话,那么 这种预言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