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坐镇北戴河策划“十四大” ·何 频· 不管中共对外如何宣传邓小平“龙体康安”,但八十八岁的邓小平如今在北戴河 只能望水兴叹。无论是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权柄魔术师,还是紫禁城呼风唤 雨的新皇帝,他都无法改变“只是近黄昏”的自然规律。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愿放 弃最后的一个机会,今年以来的一系列不寻常举动,都是为了即将召开的“十四大 ”能依照他的意旨运行。 “六四”之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取消移署“夏都”的旧例。但老邓压根儿就不把 这个“第三代核心”的“新规定”放在眼里,他每年夏天依旧带着家眷浩浩荡荡驻 扎在北戴河。也就因此,每年夏天,中共的最高决策中心还是在北戴河。尤其是今 年,北戴河更为热闹,自从邓小平七月十五日抵达北戴河以后,中南海就显得无足 轻重了。老百姓的注意力集中在巴塞隆纳奥运会,对所谓“北戴河会议”毫无所知 ,也毫无兴趣,弄权者却没有这份闲心,不敢不注意北戴河的风向标。 目前,中共内部各派势力围绕“十四大”的路线确定和人事部署正进入肉搏阶段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非正式的北戴河巨头聚会(海外报刊纷纷传闻的所谓“北戴河 会议”,并非中共中央全会,而是部分政治巨头的聚会,当然这种聚会比正式会议 更具权威性)之后,正式的中央全会将于八月下旬或九月下旬举行,希望能先在中 央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和大军区、省市领导会层面达成妥协。“十四大”正式会议 最早也要在十月下旬才能召开。虽然我们尚不能确定中共核心层人士的最后定夺, 但其基本倾向已露端倪。 名义上,“十四大”筹备小组挂帅者是江泽民,主要成员包括李鹏、乔石、宋平 、李铁映、丁关根、杨白冰、温家宝、吕枫等。筹备小组下设若干系统,包括统筹 指导中央和地方、军队换届选举;起草“十四大”政治报告;列出政治局、中央委 员会淘汰名单;拟定“十四大”代表名单和中央领导层候选人名单;会务安排等。 目前各个小组均进入“紧急状态”。本文主要报导、分析“十四大”《政治报告》 起草、代表选举、政治局新班子组合计划、江李体制的变化,以及中央委员会淘汰 情况。 《政治报告》基调:“市场经济”·机构改革·邓小平路线 《政治报告》毫无疑问是中共政治走向的集中反映,所以每一次党代会筹备期间 ,《政治报告》的起草、修改之难度并不亚于中央委员会人事的安排。 “经济救党论”作为“十四大”的基调早已确定,但具体在“十四大”上江泽民 将作的《政治报告》中如何阐述,还要看谁来负责文件的起草了。今年以来,中共 中央、国务院先后数次组织了有关政治报告的起草会议,除江泽民、李鹏、乔石、 丁关根、杨白冰外,参加讨论的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和副主任曾庆红、 中央军委纪委书记王瑞林(邓小平秘书,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研 究室主任王维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总干事马洪、国家计委副主任桂世慵、中宣部副部长龚育之、《人民日报》总编辑 邵华泽、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郑必坚、刘国光等人。具体主持起草的是温家宝。 《政治报告》写作班子根据最高会议讨论的情况,今年以来已对《政治报告》作 了四、五次幅度极大的修改,前后稿件相比,内容、调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草 稿已分送政治局、中顾委、中央委员会、中央军委、中纪委、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 和各大军区负责人征求意见。报告的突破点是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确立改革开放的主导地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提出了邓小平思想和路线。 据悉,“十四大”筹备小组顾问薄一波看了《政治报告》草稿评论说:“看样子 ,市场经济是中国最后一个瓶子,一捅就破,我搞一五六项目时(中共第一个五年 计划)总共才二亿美元,当然计划;现在改革开放后,就是几百亿、几千亿美元, 你计划得了吗?看来出路还是市场经济。” 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则说:“如果不确定市场经济方向,就不足振奋人民的改革 热情。” 倾向保守、政绩平庸的江泽民,日前亦说:他最近看了许多书,其中包括英国人 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中国未来的出路就在市场经济。 六月二十八日,原上海市市长、现中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 经贸投资洽谈会”上致词时表示:现在大陆正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课 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是有领导的,有一定的目标。从二次大 战后,纯粹的市场经济根本不存在,亚当·史密斯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大陆是在既 发展生产力、又能够有领导,并走向正确方面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使人民能够得到 更多利益。 与此同时,中共宣传工具开始发动一连串强而有力的舆论攻势,其中尤以《解放 军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所发表的四篇文章最具代表性。 以“皇甫平”、“吉方文”系列文章引人注目的《解放日报》,六月二十二日及 七月六日分别发表了《论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论换脑筋》。前者说中共“面 临着一个仍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封闭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来个‘第二次革命 ’不能变革这种僵化、封闭的体制,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就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红旗就不能高扬”;后者说,邓小平视察首钢时说出了“ 换脑筋”这句话,但要换什么脑筋呢?“从根本上说,是要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 意识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 代表国务院立场的《经济日报》,七月十一日在题为《社会主义也应搞市场经济 》的文章中,除了把苏联、东欧共党集团的崩溃归结为“长期内搞高度集中的、僵 化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明确地指出中国症结所在,“无一不同我们经济尚未完 全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有关。” “六四”后一直坚持僵化立场的《人民日报》,最近也因社长高狄遭到中共高层 严厉批评而不得不“有所表示”。七月四日《人民日报》的《论解放思想》一文说 :“搞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不行,发展商品经济不尊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经济 不行。” 根据目前的情势,中共“十四大”的路线将会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拍板而定,至 于其具体政策也将于“十四大”时一并揭示。这是中共建政四十年在经济体制上最 具历史性意义的转变。 邓小平寻求领导地位的“合法性” “十三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十四大”的《政治 报告》虽然也谈到政治体制改革,但所讲的只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问题,表面看 来,并不具备重大理论意义。不过,国务院将出现大批机构关、停、并、转,有利 于削弱中央集团,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等于使社会拥有了更大的活动 空间。 据说,中共内部对《政治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改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强调机构改革,目前争议不大。但是,不少人认为提“邓 小平路线”或“邓小平思想”似有不妥,有个人崇拜嫌疑。 邓小平年初南巡发号施令之后,他在中共党内外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其中一些强硬派以他没有任何领导职务而抵制邓小平的新一轮改革运动,以至邓 小平的构想受到极大的阻力。 于是,邓小平在改革派和中共元老中寻求支持其领导地位的新途经。 六月中旬,邓小平在家中与中共实权人物聚会,谈话近两个小时,在场的有江泽 民、李鹏、乔石、李瑞环、丁关根、薄一波、宋任穷等。邓小平说:“有人说我讲 多了,我的话不是多了,这两年你们看的很清楚,我们总不能天天讲反和平演变, 经济上不去,国力强不起来,要反也反不动,只好让人家来和平演变。不要说人家 来,我们人民自己也要和平演变。我这是说多了吗?”江泽民当即表示,“十四大 ”上,我们一定会坚持你的思想和路线。 “邓小平思想”最早是由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提出的,后来李瑞环 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呼吁要宣传邓小平的路线。全国各地的舆论机器立即进行 了紧密配合,报刊发表评论,理论界出版专着,导演筹拍电影,一切皆以邓小平为 核心。 另外,由邓小平爱将温家宝主持的《内部通讯》上刊登了聂荣臻临死之前的一席 讲话:“现在的问题凡是我们老的一代,当然比我年轻十岁、二十岁的也有,他们 用马列主义教条来顶小平思想,用不适于经济发展的旧意识、旧习惯那一套来阻碍 我们的工作。我向中央提过建议,党的决议,‘十四大’的工作报告,要实事求是 的写上邓小平思想,我是共产党员,我要投上一票,完全赞成。” 虽然目前邓小平和改革派暂居上风,但政治报告仍将在各派的斗争中、妥协中在 作修改,如此反复几次,改动到最后定稿时,还会发到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和党外 八大民主党派知名人士征求意见。直至“十四大”召开前夕才可定稿付印成文件。 二千名“十四大”代表有左有右 根据中共中央去年十二月发出的文件所规定的代表名额分配数量,中央机关、军 队和地方大都选出了各自的代表,总人数约两千,其中省、市、自治区一千二百多 名,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四百多名,军队二百多名,机动代表一百名。 早在去年十二月九日,中共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省市自治区组织部长会议,详细讨 论了“十四大”选举代表的时间、名额分配、组织比例、候选人提名条件、代表选 举办法和其他有关选举工作的要求等。宋平在会上说:“代表”尽可能广一些,要 充分酝酿,各部门要把好关,上级审查要谨慎,要严格。 依这次讨论的结果为蓝本,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党的十四大代表选举工作通知 》。随即,全国各地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军队各总部 兵种和大军区开始换届选举工作。整个工作从今年二月开始,其代表的比例分配, 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个系统的先进 模范人物。并适当增加少数代表和妇女代表的比例。 需要指出的是,依照以往惯例,各选举单位的“代表分配名额”,比例相差悬殊 。如中共中央直属机关每两百名党员中约有一名“代表”;国家机关每千名党员中 约有一名“代表”;而地方省市自治区两至三万人中才有一名“代表”。而且中直 机关比例高却不熬分配,可能占用地方的名额。过去的“十三大”就出现了这种情 况,如赵紫阳的“代表资格”是由四川省选出的,邓颖超则由河南选出。军中“代 表”的名额占百分之十强,约占二百五十名左右。这次情况略有变化,地方代表有 所增加,而且近半数在五十五岁以下。 这次代表的选举工作,在地方和军队都比较顺利。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却出现了 许多戏剧化场面,左右两派均有不少知名人士落选,“左”有王忍之、高狄、万绍 芬、徐惟诚等人,“右”有胡启立、阎明复等人。而国务院发言人袁木、文化部代 部长贺敬之、国家教委原副主任何东昌、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广播电视电影部长 艾知生等极左分子均已成为“十四大”代表。知情者分析,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 ,陈云、宋平等人对组织系统的控制力并不弱于邓小平;第二,按照中共的惯例, 一些重要机关的领导人可成为党代会的当然代表;第三,以上这些人,多直接控制 着本系统的党代表选举工作,例如李锡铭,就直接领导了北京市的“十四大”代表 的选举工作;第四,邓小平本人并不希望其他派系完全消失,否则,他作为“权力 平衡大师”就失去了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是否当选为“十四大”代表并不是界定其政治前途的唯一标准。 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许多实权人物就不曾当选过党代会代表或中央委员;中央 委员也不一定从代表中选出。另外,一部分未选上代表的人可以以“机动代表”的 名义参加“十四大”。 人事调整新方针 “十三大”的原则是“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年轻化或比较年轻化”,中共中 央领导层年龄在四五十岁或六十岁为主,“目的是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从九一年中共酝酿“十四大”会议以来,就围绕人事 调整的原则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较大规模的回合已有了三次。 第一个回合: 早在九一年八月一日,强硬派掌握的《人民日报》就专门为此发表文章,标题即 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文章说“明年就要召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届时党的干部又面临着一次高层次的新老接替问题……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 标准,其中一些佼佼者要被选进中央委员会,来掌握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这是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永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组织保证”,“老干部的第一 任务是选拔青年干部”。 在十二月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吕枫和宋平先生先后重弹旧调。吕枫在首 天会议说,“领导班子调整”,“把德放在第一位”。宋平十二月十三日在与组织 部长们座谈时更明确指出,“我们考查和任用干部要坚持党的路线,坚持德才兼备 的原则,要注意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和关键时刻的表现,考察干部的思想品德和工 作才干,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是否作出显著成绩、要重视从有实践经验的人中 选拔干部。” “以德为主”的选人原则与邓小平的“经济中心论”,即“以阶级斗争为主巩固 无产阶级专政,则专政难存。以经济建设为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则专政长存”的 策略有明显冲突。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上海《解放日报》一系列文章,其中一篇就 公开抨击了以德为主的观点,文章指所谓作为选人标准的德,其实是要求干部“忠 ”,是一种“奴性思想”。 第二个回合: 邓小平南巡之中,声称“谁反对改革,谁就要下台”,就是对陈云、宋平、吕枫 把持的组织系统的批判。不过宋平并未屈服,他在邓小平南巡之后,仍坚持选人要 “德才兼备”,并且最根本的问题是立场问题。据说老邓极为恼火,最近北京甚至 传闻邓小平说“选人只要‘专’不要‘红(左)’。 在乔石、丁关根、杨白冰、温家宝等人的主导下,中共中央最近就“十四大”前 所进行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选拔工作提出了一条所谓新的、突出强调要有改革开放 和开创意识,懂经济、会管理、能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并有实绩的用人组织 路线。 当然,为了不与陈云系统对着干得太明显,新的用人标准在强调“四化”(年轻 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同时,也要求“德才兼备”。不过该文件又强调 所谓“德”的现在的衡量标准是以其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态度,以及联系实际执行党 的基本路线的实绩,并喊出了“能者上、平者让、庸有下”的口号。 尽管如此,中共内部强硬派力量仍然对此表示反抗,《经济日报》在六月二十三 日还刊出一篇与邓小平讲话、新的用人标准大相径庭的文章。文章指出,崇尚、向 往资本主义的人绝不能提拔重用,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任用人,在“ 四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革命化)的标准中,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中青年干部要接好老干部的班,首要任务是从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底入手。 文章说,苏联和东欧演变的沉痛教训是,接班人选准了,革命事业就会后继有人 ;接班人选错了,就等于自己为革命找来了掘墓人,势必红旗落地,亡党亡国。总 之,只要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选好、用好人,才能保证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 克思主义的手里。 第三个回合: 为了反击这种极左思潮,在乔石、丁关根等人的策划下,七月下旬,中共中央组 织部在北京召集了全国省、市、自治区组织部长紧急会议,原来倾向保守的吕枫在 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要重用群众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 吕枫还特别强调启用有争议的改革者。他说:“在选拔干部中有两种情况值得注 意,一是有的干部敢闯敢干,能够开创新局面,但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某些失 误。对这样的干部,要作具体分析,公正评价,不能因为有某种失误就不敢启用, 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吸取教训,鼓励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继续开拓 进取。二是某些干部可能有某些缺点,甚至犯过错误,这要看是主流还是支流。如 果主流是好的,也改正了错误,就要敢于量才使用,在使用中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如果确实不行,调整下来就是了。” 这次组织会议八月四日才结束,尚不知强硬派作何种反击。一般说来,强硬派的 任何反击,都在“十四大”之前无法改变改革派占上风的趋势。 “十四大”将再度实行差额选举 “十四大”上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在全国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 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说白一点,就是“党代表”是名 义称谓,只有进入中央委员会,才能算正式进入了权力基层,也是进入权力核心极 为关键的一步。 过去中共历次进行中央委员的换届选举,都是先由当权派成立工作小组,根据派 系斗争的结果,预先提出候选名单,再提交“代表大会”采取等额选举的方式,在 形式上加以表决而已。因此,不仅会前斗争远比会议选举时更为激烈,且因领导层 多属各派斗争妥协产生,矛盾重重,会后貌合神离,斗争不息。“十三大”改变了 这一产生领导层的方式,即先采取差额预选,而后按预选产生的名单进行等额投票 ,选出新的领导层。这当然仍不民主,但相对过去,还是“民主”了一步。在“十 三大”上便出现了从未出现过的“新闻”:一是一部分人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不能 或选落人口实,所以,拒绝参加预选,这些人包括余秋里(总政主任)、郑天翔(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韩光(中纪委常务书记)等;一是邓力群(中央书记处书记 )参与中委预选时落选,即无颜再参加候补中委预选时,改列入等额选举的“中顾 委”名单,未料却仍以最低票进入“中顾委”;中顾委预选时,也有两人本欲退出 ,临时变卦参选,终仍不免遭至落选。由于“十三大”的选举方式成为中共自诩“ 民主”的“资本”,中共已决定再度采取同样的选举方式,因为这有助于保证党内 改革势力取得优势。 “十四大”将选出二百名左右中央委员,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将由现届中央委员 续任。现届中央委员中,已死亡四人:胡耀邦、王任重、原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 东海舰队司令员李聚奎;遭免职的三人:赵紫阳、钱永昌、鲍彤;已递补六人:青 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格桑多杰、甘肃省省长贾志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 玉海、西藏区委副书记丹增、海南省副省长王越丰、中共新疆区委常委克尤木·巴 吾东等。 政治局的新班子候选人 真正的人事斗争的焦点还是在政治局。 预计在“十四大”上,政治局将有七到八人被淘汰。 姚依林,今年七十五岁,被挂起一年多,虽然李鹏外出时仍是名义上的“代总理 ”,但实权早已被迫分给田纪云、邹家华和朱熔基。宋平,今年七十五岁,由于思 想过于僵化,遭到邓小平点明批评,本来在“十四大”筹备期间主管人事安排,如 今却被乔石和丁关根夺去。但陈云最近对此表示了反对意见,认为宋平为人稳重, 为政廉洁,有利于江李体制的稳定。这样就为宋平的去留增加了新变数。 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现年七十八岁,本是一员改革大将,可惜身体状况还不如 一些超级元老,有时言语含糊不清,目前在改革派阵营所起的作用不大。邓小平希 望他仍留任一届,却无最后定案。 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今年八十五岁,将退出政治局并辞去现任军职。 目前协助杨尚昆掌管对台事务的吴学谦,年龄七十一岁。据说身体欠安,政绩也 不突出,随着台海两岸关系的急速变化,中共应考虑让年富力强者主管对台事物才 是。如果丁关根、钱其琛进一步跃升,两人中就有一人可能代替吴学谦。 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秦基伟,今年七十八岁,上将,原本系邓小平爱将,但传 与杨尚昆、杨白冰兄弟不和,加上年龄偏高,将退出政治局并辞去现任军职。 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今年六十六岁,李鹏盟友,思想左倾,尤其 在“六四”事件中扮演极为强硬的角色。已任职八年。邓小平在今年南巡中曾点明 批评李锡铭,导致李锡铭地位不稳。另外,现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杨汝岱,也可能丢 掉政治局委员一职。 新任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包括: 丁关根、杨白冰、温家宝、迟浩田、钱其琛、罗干(国务院秘书长)、宋健(国 务委员兼科委主任)、陈锦华(国家体改委主任)、王兆国(对台办主任)、吴邦 国(上海市委书记)、谢飞(广东省委书记)、胡锦涛(西藏区委书记)、赵志浩 (山东省省长)、全树仁(辽宁省委书记)等。 此名单是今年六月初由“十四大”筹备组提出的,但邓小平至今未明确表态谁进 谁不进,只是笼统地说,要注意培养年轻的跨世纪人才。所以,政治局及其常委会 的最后名单,连江泽民、李鹏也说不准。 十四大上,江泽民、李鹏均不会下台,江李体制可望暂时在表面上得以维持。但 是,江、李两人目前已被架空,江泽民的党务大权,已有相当部分被迫分给了乔石 ,李鹏的政务大权,亦被田纪云、朱熔基、邹家华瓜分。这种局面,其实就是全大 陆的缩影,表面上共产党还维持着一党独大,内部却正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