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大”人事布局透视 ·何 频· 观察中共“十四大”及中共未来走向,焦点不外是《政治报告》和人事布局。现 在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中共目前的人事布局是如何形成的?这种非程序的政治继承 体系下一步将出现怎样的演变? 海外报道几乎都只注意最高层的几个人物。其实新任的政治局常委中除了加重军 人的砝码(刘华清)外,别无新意,包括所谓的“跨世纪接班人”胡锦涛。胡尽管 年轻,却并无特别显著的政绩。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任西藏区委书记时主持镇压了 大规模的藏民分离运动,这件事在中共看来是政绩,在西方人看来却是人权记录上 极大的污点。 至于“江李体制”问题,在“十四大”之前有关江李体制不保的传言倒是甚嚣尘 上,但没几个人相信它会成真。不过,从“十四大”上整体人事布局看,特别是朱 容基、刘华清进入政治局常委,表明江李尚在,体制全非。邓小平采取的策略是“ 架空江李”。这样说来,尽管江泽民明年初还可能兼任国家主席,犹如当年的华国 锋集大“权”于一身,却并无多大实权,也如同他的外表一样,是一个花架子。 本文试图探讨的是三方面人事的布局情况,包括军队、地方和中央机关。 军队人事安排是着险棋 中共“十四大”上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中央军委人事的突变:一向被人认为是邓小 平、杨尚昆之后中共军队最具势力的强人杨白冰,非但未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而 且连中央军委委员也丧失了。军装换西装——到政治局当了一名“待业人员”;三 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主管全部换了新血,迟浩田获任中央军委 委员,可能出任国防部长,赵南起的失势和去向尚是谜。新任的三总部主管,都不 是邓小平的二野人马,长期遭到压抑的四野东山再起,掌管了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 ;新任的两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都年近八旬,比被淘汰出局的姚依林还大两 岁的刘华清竟成为政治局七名常委之一,比刘华清又大两岁的张震也成了中央委员 ,形成老将回朝压阵的格局;与此同时,年轻的一批将领绝大多数未获提升,有的 反而被降职……这种人事格局,几个月以前是没有一人想到的。众所周知,军队是 邓小平寻找接班人最大的变数,是维护其专制政权最后的一张王牌,也是决定党内 派系斗争最重要的筹码。现在军队人事安排发生如此惊人的裂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 表面看来,新的中央军委平衡了各个派系:总后勤部长傅全有出身一野,军委第 一副主席刘华清出身二野,军委常务副主席张震和可能担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出身 三野,总参谋长张万年和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出身四野。 这种“五湖四海”,互相牵制的格局,固然比一种派系压制性控制军队要好,但 也暴露了邓小平在军队遭到的阻力。在上一届中央军委中,邓小平的二野人马占了 三席:刘华清、杨白冰、秦基伟,三野、四野各一席,一野没有席位。现在则只剩 下了刘华清,可见邓小平的二野已呈衰落之势,七大军区司令员、政委中,也只剩 下一个侦察兵出身的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敦法。 反之,三野、四野的势力却获迅猛发展。五五年即获中将军衔,八八年又成为十 七名上将之一的张震,是中共现役将领中唯一的一个全程参与过江西反围剿、长征 、抗战、国共战争、韩战的人,而且是四个野战军系统中,任职最高者(曾任三野 参谋长)。他获得幕后一大批老将的支持,例如他和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前海军司 令员叶飞曾在新四军四师和苏北兵团同过事;与前总参谋长杨得志私人关系甚好, 两度成为杨的副手(杨得志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时,张震是副司令员;杨任总参谋长 时,又点名要张震当副总参谋长)。而张爱萍、叶飞、杨得志这次都参加了倒杨白 冰行动。 另一方面,张震由于长期主持军事院校工作,现役各大军区、总部、集团军、各 兵种中不少将领曾是他的学生,军级以上的军官达百分之六十五。有人把国防大学 比作九十年代的黄埔军校,而校长张震有如当年的蒋介石。 随着张震的得势,三野势力得以巩固,出身三野的高级将领有迟浩田上将、海军 政委魏金山中将、北京军区司令员王成斌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 员王克中将,济南军区政委宋清渭中将,国防大学新任政委李文卿中将等,均在“ 十四大”上成为中央委员。而张震的嫡系部队——二十四军(张震曾任该军军长) 现任军长张美远,是“十四大”上唯一的军长中央委员、另一名中央委员、武警部 队司令员周玉书正是张美远的前任。 资历、军内人事关系以及稳健、开放的作风,使张震在年近八旬之时执掌中央日 常军务,刘华清虽然排名在他之前,年龄也小两岁,由于身体欠佳、加上为人比较 谦让,可能让出更多的权力予张震。 四野系统在林彪事件后遭到清洗和压制,近年却东山再起。现役中共中将以上将 领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四野人马,所占比例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在现任大军 区十四名司令员、政委中,四野系的人占了一半。因为国共战争和韩战中,四野参 加者最多,战果最辉煌。同时,现在的这些将领在二十多年前林彪得势时,大都级 别较低,不可能直接与林彪搭上关系,也就难以全部清洗。 在八八年邓小平授予新的十七名新上将中,二野占了八人,而四野只占了两人( 洪学智、刘振华),引起四野系强烈不满。例如曾任塔山英雄团团长的张万年,在 广州军区司令员任上时当面顶撞杨白冰,拒绝离休,后来中央军委只好将张平调到 济南军区。 这次中央军委一下子进了两名四野系人马,标志着四野已经东山再起,并将与三 野一起对二野形成强有力的钳制作用。 新任总后勤部长傅全有,出身于中共一野一军三五八旅,而当时任三五八旅政委 的余秋里,也是反杨白冰的老将之一。傅全有在中共一军经营三十多年,“硬骨头 六连”正是他的政绩之一。他和张万年都是越战指挥者,张万年指挥攻打谅山,傅 全有指挥攻打老山,可以说新、老功具有。相比之下,邓小平的现存二野将领中, 已少有这样的人物,刘华清的战功远不如张震,杨白冰根本无战功可言,秦基伟却 在与杨白冰的内斗中受“伤”,即将离休。 从以上情况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二野在军中“一枝独秀”的时代已逝。邓小平在老军头的围攻下(虽然老军头 表面上是拿杨白冰开刀)被迫作出让步。换言之,邓小平对中共军队的控制已显著 减弱。 二新任的将领中看不到强有力支持江泽民、李鹏者,有的在八九年“六四”事件 中态度很模糊。例如张万年在八九年五、六月间装病躲到医院,迟迟不发支持中央 的电令。新的军委人事格局使江泽民更无插针之地。老军头宁愿打邓小平总设计师 的牌子,也不愿提江泽民是“核心”。张震任职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反映了这一点 。 三与“十三大”或者“十三大”前的八五年相比,年轻将领仕途严重受阻。表明 中共军事指挥人才存在的断层危机。 四四十三名军人当选为中央委员,比改选前增加了十四人,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六 增至百分之二十一点七,这是军力扩张的必然结果。但是军力强大,政治却不稳定 ,一旦政治力量受腐蚀,军队内部人事因派系之争出现倾轧或邓小平死后而失去控 制力,军队难保不成为冒险主义者的工具。 各路诸侯逼中央 中共“十四大”的中央委员会的结构证明中共权力分配无法阻挡的新趋势:中央 更多的权力被地方瓜分。新入选的政治局十三名成员中,地方占了五名,分别由陈 希同、吴邦国、谭绍文、姜春云、谢非代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和广东,新当 选的中央委员(不包括连任)达三十人,更值得重视的是,一大批中小城市的市委 书记或市长成为中央候补委员,这在以往的中共党代会上不易见到的。 有意思的是,两名颇具改革思想,而且成绩显著的重庆市委书记萧秧和青岛市市 长俞正声,未能如邓小平、万里所愿进入政治局或书记处,只被选上中央候补委员 。曾在北京市外经委任副主任的萧秧,是万里所赏识的人之一,已主持中共第一个 综合改革城市--重庆市有数年之久,他原本内定为代表四川的杨汝岱进入政治局, 未料竟成了中央候补委员会最后一名。究其原因,是萧秧长期与四川省委、四川省 政府负责人不和,结果四川代表内部反对萧秧入局,宁愿四川这个人口逾亿人的最 大省不在政治局占一席。 俞正声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女婿、邓朴方残疾人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后来到烟 台市当市长,在全国率先推行住宅商品化,反应热烈,早几年调到青岛市当市长, 政绩亦不凡。据说这次邓朴方力荐他进中央书记处,却遭到当地代表的抵制。这其 中自然有人们对“太子党”普遍反感的因素。 也有人说,倘若邓小平在会前将俞正声、萧秧分别提升为山东省委书记和四川省 委书记,结果可能不一样。因为大多数代表不同意他们进政治局或书记处的原因, 是他们所处的地位似乎不够份量。 新当选中央委员的地方领导人,大多数为近年新任的省、市长。不过,几位本该 入围的人却被排除在外,包括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四川省省长张皓若、青海省省长 金基鹏。 郭树言原任国家科委副主任、负责全国贫困落后地区科技扶贫和科技改革工作, 九0年调到湖北后,立志要将湖北建成“中国贸易中心”,并宣布湖北实行比特区 更“特”的政策。他在湖北大力整顿不正之风,仅九0年三月至同年十二月,即有 三千名属下官员被政纪处分,其中处以上官员一百三十名。郭树言的形象在民间较 好,在官场却引人非议,结果在“十四大”只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张皓若出身石油化工系统,八六年任外贸部副部长,八八年赴四川任省长。他提 倡在省内搞经济自治区域,提倡搞“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更由于对三峡工程的 上马持保留态度,使他在“十四大”上出乎意料未成为中央委员。据说他将调任国 务院经贸办副主任。 金基鹏落选则是一个谜,他今年五十八岁,原任江苏盐城市委书记,后调到青海 省当副省长,九0年接任宋瑞祥的省长职位。 被淘汰出局的地方领导人除政治局委员李锡铭、杨汝岱外,尚有天津市市长聂璧 初、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内蒙古政府主席布赫、浙江省委副书记沈祖伦、湖南省 委书记熊清泉、陕西省委副书记董继昌等。 李锡铭在八九年六四事件中扮演强硬派角色,但他这次失势与六四并无关系,另 一位与他同样臭名昭著的北京市市长陈希同这次却升为政治局委员即是证明。问题 是,李对邓小平的新一轮经济改革持抵制、怀疑态度,而陈希同在经济改革上一直 甚为卖力而得老邓欢心。 杨汝岱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是政绩平庸、邓小平南巡后虽紧跟形势,但当时全国各 地都是一片改革声,杨汝岱也就没有了“特点”。 聂璧初本是李瑞环的亲信,但思想迟钝,年龄又较大(今年六十四岁),在天津 与非李瑞环派(以市委书记谭绍文为首)的权争中败北。 乌兰夫之子布赫今年六十六岁,已超过正省级领导者任职年龄。他可能调到政协 或人大任职。 沈祖伦原任浙江省省长,因为对“六四”事件持保留态度而辞去了省长职务。 熊清泉被淘汰的原因是,他在湖南的政绩极差,思想僵化保守,近因则是他在邓 小平今年南巡路过湖南时遭到邓的训斥。 至于董继昌这位从基层一级一级爬上来的“平民党”,在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时 改革有声有色而引起高层注意。“十三大”上安排他当中央委员,本是要提拔他为 省委书记或省长。但他与省委书记张勃兴的关系欠和,而张勃兴正是彭真的小舅子 ,董继昌失势也就不出奇了。 对于高度集中的政权而言,最担忧的莫过于地方势力坐大,但长期“削藩”,压 制地方的发展,如同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一样,只会使国家陷入更贫困和积累更多 的矛盾。事实上,地方势力近十年来一直是改革开放的主导力量,尤其以广东、山 东表现最为出色。而广东、山东的经验正是“不跟着中央瞎跑”。他们抗拒中央计 划派的结果是在中央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在政治局各占一席,这无疑会刺激其他 诸侯的自主意识,而这种意识,并不是江李愿意看到却又正在迅猛成长的。 中央部委大改组 与军队和地方相比,中央机关在“十四大”上获利较少。新任的八十四名中央委 员中,只有四人来自中共中央部委,庞大的国务院只有十九名新贵。 如同“十三大”朱厚泽和邓力群一“右”一“左”被淘汰出中央委员会一样,这 次被淘汰出局亦有“左右”两个极端的人物。“右”的有前书记处书记、现国家计 委副主任芮杏文,原中央统战部部长、现民政部副部长阎明复、文化部前部长王蒙 ;“左”的有中宣部部长王忍之、《人民日报》社长高狄和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等 。两方多是与意识形态有关者,可见笔杆子这碗饭在中共内最不好吃。 中共的文宣系统,仅剩下广播电影电视部艾知生连任中央委员。艾一般被外界视 为僵化、保守派,但他与王忍之、高狄、贺敬之等人不同,非但不与李瑞环顶牛, 而且对李言听计从。于是李瑞环在关键时刻为艾说了好话。 新任的中央宣传部长,估计是曾任胡耀邦秘书的郑必坚。有人说他是改革派,也 有指他是风派人物,他曾批胡批得非常起劲,而胡耀邦在任上时发表的一篇批判新 闻自由的保守讲话,起草者正是郑必坚。郑在八八年调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十 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副院长职务被免除,获任为中宣部第一副部长。 将接贺敬之任文化部部长的刘忠德,是李鹏重要的助手之一。早在八五年李鹏任 国家教委首任主任时,刘忠德即从南京工学院任上被破格提拔为国家教委副主任兼 秘书长。八八年又被调到国务院任副秘书长,分管文宣工作。“十四大”上他成为 宣传小组组长,会后即到文化部上班,主持该部日常事务。 五十八岁的郭超人,将替代七十一岁的新华社社长穆青的职位。军人出身的邵华 泽则接任《人民日报》社长。至于《人民日报》总编辑,尚无最后定案,一种说法 是将由现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担任。 刘忠德、郭超人、邵华泽在“十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沙健孙则为中央候 补委员。原在政治局常委中主管意识形态的现任机电部副部长胡启立,连任中央委 员,为卷土重来创造了机会。 与意识形态领域一样发生巨大变化的是经济口。经贸、外贸、交通、工业等部委 的首脑进入中央,是置经济于首位新政策的征兆。例如在国务院新设的经贸办,竟 有一人(主任朱容基)进政治局常委会,一人(副主任李岚清)进取政治局、一人 (副主任王忠禹)进中央委员会、一人(副主任杨昌基)进中纪会。 国务院系统中除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外,被淘汰出中央委员会的还有司法部部长 蔡诚、人事部部长赵东宛、邮电部部长杨泰芳等人,而能源部长黄毅诚、航空航天 部部长林宗棠连中央委员也未获得。他们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被免除部长职务 。其原因是他们年龄都超过了六十五岁,且政绩平平,难以更上一层楼。 新的部长,一部份将来自地方领导,一部份将从现任副部长中挑选。例如,航空 航天部部长将由副部长刘纪原担任,能源部部长可能由副部长史大祯担任,刘是新 的中央委员,史则是新的候补中央委员。 在外贸部,部长李岚清升任政治局委员后,明年可能兼任国务院副总理,新部长 将由“政坛女黑马”吴仪担任。 外事口这次也受到特别重视。外交部部长钱其琛顺利进入政治局,副部长齐怀远 (兼外事办主任)、田增佩双双进入中央委员会。齐、田力量不分轩轾,中共外交 部人士认为田出任部长的可能性稍大。但也有消息说田将调中央对外联络部任部长 ,顶替现任部长朱良。中联部长期由团派人马控制,而田早年即是共青团干部。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中共“十四大”政治上没有明显的突破,但经济改革也反映 了中共急欲使政府部门与市场经济配套。中共计划在近年削减一千万名干部,意味 着很多政府机构将被撤换或转变职能。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在“十四大”代表选举 中败北的主要原因是他年龄太大,而不是企业受到轻视。“十四大”上,有三名来 自企业的人当选为中央委员,包括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蒋心雄、中国统配煤矿 总公司总经理王森浩、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成 果:政府的功能正在逐渐萎缩,而社会(主要是指企业)的功能正在扩大。其中包 含的政治信息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