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是民联的一员而骄傲 ·吴仁华· 在因八九民运而流亡的人士中,我是较早参加民联组织并有幸被盟友推举到联委 会中工作的人。记得我在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发言时曾谈到:“我之所以加入民 联,是因为我体认到民联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它依然存在,这说明它是有生命 力的。而在多年风雨磨炼之后,依然留在盟内的朋友们应当都是具有民主理念、忠 贞爱盟的同志。此外,因八九民运而流亡的人士几乎一致选择加入民阵,民联并曾 一度受到歧视,但我觉得,民联是海外第一个民运组织,历史不应该割断,因此, 作为八九民运的参与者,我愿意加入民联,并尽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事实证 明,我对民联的体认没有错,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最早对民联的认识,始于阅读《中国之春》,这与许多朋友的经历是相同的。 《中国之春》是民联的一面旗帜,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影响远甚于民联本身。大概 是在八七年底八八年初,我从一位体制外知识界朋友处得到几本《中国之春》,由 于在朋友们的圈子里传阅很久,磨损得相当厉害。这些传阅《中国之春》的知识分 子后来在八九民运中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六四事件后,我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海外某地,首先设法找到一套完整的、包括创 刊号在内的《中国之春》,如饥似渴地阅读,补习民主课程,从中了解海外民运的 历史。其后,我又联系上当地的民联负责人。《中国之春》是我抵达海外后所读的 第一份民运刊物,而中国民联则是我在海外所接触的第一个民运组织。 当我抵达美国后,我首先联系的是当时的民联主席胡平和《中国之春》主编丁楚 ,这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他俩参加竞选人民代表曾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而是因为我手头仅有《中国之春》编辑部的电话及通讯处。于是我得到了帮助,伍 凡及民联洛杉矶分部的朋友们尽心尽力地安顿了我的生活,使我结束了千辛万苦的 流亡生涯,也使得我最终有幸成为民联的一员。 我在民联中体会最深的是盟友们对组织的热爱,尤其是那些历经风雨的老盟员。 也正因为有许多热爱组织的盟员,民联才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时至今日,许 多过去曾对民联有偏见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认民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海外民运处 于低潮,在海外民运队伍中时时爆发“内斗”时,民联队伍相对稳定和团结,使这 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显突出。 在民联组织内,我也深深感受到珍贵的友谊。作为一名流亡者,在初抵美国直至 今日,我一直得到许多盟内朋友的帮助,除了伍凡和洛杉矶分部的盟友之外,象莫 逢杰、吴方城等盟友也给过我很多帮助。在我接任《新闻自由导报》主编之后,盟 内的朋友们也一直以各种方式给以支持,《中国之春》至今仍为《新闻自由导报》 刊登免费广告。 就我个人而言,我参加海外民运的最大收获不是增加了民主理念或其它,而是结 识了一批真挚的朋友,获得了珍贵的友谊。我一直强调海外民运需要友谊,有了友 谊,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争执。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他们原先有的是好朋友,有 的共同经历了八九民运及六四后的逃亡,由于参加了海外民运,反而成了势不两立 的“仇敌”。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在一次总结和回顾民联历史的座谈会上,许多 盟内先进谈起民联时无不牵涉到早期“内斗”上,对此,我当时感慨地说:“共产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难道民联的历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吗?希望各位少谈、少 纠缠人事问题,多谈、多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借此之机我呼吁两点,第一,民联尽管即将结束历史使命,但民联的优良传统不 能丢弃,在新的组织内,我们一定要保持对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人都要尽 力维护组织的利益和形象,哪怕是个人受尽委屈,也不能使组织的利益和形象受到 丝毫的损伤。第二,在海外民运队伍中应当提倡友谊,每个人对自己的同志都要待 之以诚,待之以宽厚,决不能象共产党那样,置不同意见的同志于死地。 我为自己是民联的一员而骄傲,民联的旗帜将永远飘扬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