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期刊热潮不衰 胡 楠 与报纸相比,当今大陆杂志的民间化趋势更为明显,在突破新闻禁区方面胆量亦 更大。最重要的标志是,八十年代中期,刘宾雁、苏晓康、戴晴等一批当代优秀报 告文学作家的作品,大都刊发在杂志上,而不是报纸上,尽管刘宾雁、戴晴都曾是 大报的记者。其实,不仅仅是刘宾雁等名人,众多的报纸记者,几乎都是将自己最 有份量、最深刻、最有危险性的新闻作品变成报告文学,交给杂志刊发,杂志的容 量大固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杂志与报纸相比,受“党”的控制较少。 当然,党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两次报刊大整顿中, 杂志比报纸遭到更严重的摧残,仅八九年,被关掉的杂志有四百家,是报纸的两倍 ,而且全都是社会科学类。 现在,中国大陆有期刊六千五百多种,社科类杂志占百分之四十八点多,其中百 分之四十由中央机关、团体、研究单位出版,百分之六十由地方出版。社科类期刊 中,占比例最大是文学艺术类期刊,其次是文化教育类期刊,再次是经济类期刊, 纯时事杂志数量极少,但综合性杂志中含有不少新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欲通 过中共传媒了解中国的现状,杂志比报纸更多一些真实的报导。 如同小报一样,杂志在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是良莠不齐,以经济为目的,刊 登迷信、色情、暴力、凶杀等格调低下的杂志在市场上仍有茂盛的生命力。但亦有 不少刊物,在传播西方文明、深入报导中国现实问题、挖掘历史事件,甚至抨击时 弊、鼓吹改革开放上表现出色。 一、政论杂志、学术杂志 此类杂志最近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是《青年论坛》、《读书》、《国情研究》、 《未来与发展》等。 《青年论坛》由湖北社科院主办,实际的编采人员是一群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 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就曾在该刊创刊号上发表过《为自由鸣炮》一文。该刊一度聚 合了一大批青年学者的精粹之作,八七年被迫停刊。 著名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包遵信是《读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该杂志几次在风浪 中死里逃生,至今仍保持相当高的品质,它虽然以谈读书心得为旗帜,但当代中国 知识份子的思想轨迹依稀可见。 《国情研究》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实际的编辑是戴晴、吴国光等北京自由派 份子,主要刊发惊世之作。八九年被迫停刊。 在中央和地方的社科院、大专院校,均有各自的学术杂志,这些杂志的开放度有 限,不过它毕竟不象《求是》、《阵地》、《真理追求》等政论杂志一样,完全控 制在强硬派手中。所以偶尔也可以从这些杂志中看到一些“越轨之作”,例如,一 九九一年,《武汉大学学报》就有一篇文章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一九九 二年第二期《学术季刊》(上海社科院主办)则鼓吹新闻自由,文章指出:中共初 掌政权,师法苏联经验,为稳定政局,强调新闻宣传教育功能、淡化舆论监督。但 中共建政以来多起重大历史悲剧,就是因为新闻媒介没有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使数亿人口只有一种声音。新闻自由必须保障,新闻媒介必须打破单向、封闭的传 播模式,形成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才是历史的进步。 《未来与发展》是挂在中国科协之下的一份学术性刊物,已有较长历史。九二年 十月,该刊发表科学史家许良英的一篇文章,提出“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 功”,公开提出“六四”是史无前例的人间惨剧。现已休刊。 二、时事、纪实杂志 这类杂志是市场上的畅销品,因为它题材广阔、大胆、敢于闯禁区、可读性强。 八九年以前,较著名的有《新观察》、《海南纪实》、《东方纪实》、《金岛》、 《文汇月刊》、《华人世界》(海外版)等。 《新观察》名义上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主编戈扬掌握着终审权,成为知识分子 (主要是作家)抨击时弊的一个主要阵地。八九年四月该刊与《世界经济导报》合 办悼念胡耀邦座谈会,引发《世界经济导报》停刊事件,同年五月,该刊更发表“ 四·二七游行目击记”和杂文“两个袁木”讽刺袁木将成为举世无双的“最佳发言 人”);《海南纪实》和《东方纪实》基本上由一批思想开放的作家承包经营(包 括编发稿件);《金岛》名义上就挂在海南岛一家公司的名下;上海《文汇报》主 办的《文汇月刊》曾发表刘宾雁、戴晴、苏晓康的几篇重要作品;由楚庄主持的《 华人世界》(海外版)在八八年、八九年亦是自由派知识分子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 一个中心。 虽然,上述刊物在八九年多被迫停刊,但仍有一批相似的杂志得以保存,包括《 南风窗》(广州)、《新世纪》(海南)、《纪实文学》(辽宁)、《东方纪实》 (南京)、《热河纪实》(河北承德)、《雪峰》(湖南怀化)等,主要原因是这 些刊物在八九年之前风头不若《海南纪实》等,不过,笔者注意到,即使在九一年 ,这些刊物仍然刊发了许多揭露中共官员贪污受贿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问题的报导。 九二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他们更显活跃。这些刊物多实行自负盈亏,有的直接掌握 在个体书贩手中,自然要编发吸引读者的作品。例如,广州的《南风窗》的办刊宗 旨是“宣传新观念,扶持新事物,揭示新趋势,促进新潮流。”居然没有了一般刊 物的必有用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该刊自创刊以来,没有要官方一分钱开 办费、办公费、财政补给、薪水,完全靠“以刊养刊”。 除上述刊物外,现在市场上看好的刊物有《开发区导刊》、《中华儿女》等。封 面制作上更注重感官刺激,以《中华儿女》为例,在某期封面上搞了五张照片:头 一张色彩暗淡,题为“共和国最后的元帅”,是毛泽东和聂荣臻的老年照,四周围 是四幅鲜亮打眼的照片,标题为“夺命佳人邝美云”,“定居香港的刘诗昆”、“ 文坛玩主王朔”等;在一期《东方纪实》的封面上,一位酥胸袒露的艳女占了大半 版面,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座谈照则屈居艳女左侧,而在毛周的照片下,则有一张青 年男女拥抱的照片,封面的标题有“震惊中央首长的诈骗案始末”、“大陆围剿青 黑两帮纪实”、“风暴前的闪电行动”、“港台金马影后独身之迷”、“台湾黑社 会揭秘”、“毛泽东周恩来晚年轶事”等。 三、法制、青年综合性杂志 众所周知,中共的政法系统在意识形态上相当保守。但这些系统所办的法制刊物 ,往往利用天时地利的条件刊发比一般刊物更多、更大胆的社会问题和案件报导, 所以同样大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亦与纪实文学的刊物一样,是抵挡不住钱的诱 惑,追求销路。 创刊时间较早,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民主与法制》,官方色彩日浓,在市场上 已不如其他刊物畅销,一些在近年崛起的刊物包括《法制》(广东司法厅主办)、 《法苑》(上海司法厅主办)、《案与法》(山西司法厅)、《法制文学选刊》( 安徽安庆市文联)、《警坛风云》(福建省公安厅)、《法制月刊》(湖南省司法 厅)、《法律与生活》(法律出版社)、《法制文摘》(山西)等,这些杂志毕竟 有益于强化法律意识,使人们了解一些重大案件的真相。 一些以青年、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在编排设计、稿件内容上亦少有八股 说教,政治色彩比记实、法制杂志淡,侧重于讨论伦理道德、介绍西方社会。比较 有影响力的是《黄金时代》(广东省团委)、《青年一代》(上海人民出版社)、 《追求》(中国青年出版社)、《年轻人》(湖南省团委)、《家庭》(广东省妇 联)、《知音》(湖北省妇联)、《八小时以外》(天津人民出版社)等。还有一 类综合性杂志如《世界之窗》(上海译文出版社)、《读者文摘》(甘肃人民出版 社)在介绍西方文明方面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