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派在“走资”,还是在“用资”? 《中国之春》评论员 邓小平在“走资”吗?中国会走上资本主义吗?这是海内外当前议论最多的问题 之一,我们也就此谈谈看法。在讨论之前,我们说明一下,用“资本主义”这些古 典名词,来定义今日的多元民主社会和共产党国家的专制社会,已经不够确切,或 者说,已经过时了。在未有统一的新名词被普遍接受之前,我们暂且借用“资本主 义”一词,但有时是用来描述现代民主社会的。 改革派不想“走资” 我们阐明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派并不想“走资”,也不敢“走资 ”。何以言之? 第一,当前的经济改革,千改万改,有两条根本的原则不敢改。土地国有化不能 改,此其一;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不能改,此其二。有了这两条,执政者就控制了 经济命脉。 第二,当前的改革方案,仍坚持计划经济。一些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企业,仍按指 令性计划。这意味着,自上而下的“计委”、“经委”及各级指挥工业生产的部、 厅、局等国家官僚机构,将继续存在。 改革派不想步向现代发达的多元化民主社会,自己也有过多次表白。一九八四年 十月二十二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上强调:“基本的东西归国家所有 ,归公有。”“无论怎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占主体。”邓小平今年一月二 十日对香港中华电力公司主席嘉道理更加明确地指出:“有人说中国的开放政策会 导致资本主义。如果真的导致了资本主义,那么,我们的这个政策就失败了。我们 的回答是,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改革派只想“用资” 我们的第二个观点是:改革派只想“用资”,即借用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来刺 激停滞不前的经济。 改革派想借用的资本主义因素有:一、市场杠杆;二、金钱刺激;三、高级科技 ;四、现代管理。但是,当前最渴求的,是资本主义的金钱----外汇。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借用了不少社会主义因素,来调节自身 的社会,如公费医疗、免费教育、失业救济和老人瞻养等。就像某些社会主义因素 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多元社会的性质一样,邓小平也希望,引进某些资本主义因 素,并不改变一党专政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实质。 不想不等于不会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派们“不想”“走资”,并不等于中国“不会”“走资”,社 会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 我们坚信,在人民的推动下,中国有可能走向多元的民主社会(走资),尽管其 路程遥远而艰难。 中国可能会“走资”的第一个原因,是私有制的强大生命力。正如列宁所承认的 ,农村时刻都在自发地产生小生产势力。就是这种“自发性”,私有制显示了活泼 而旺盛的生命力。相反,全国的公有制则是共产党强加在人民头上的,因而显得虚 弱无力。 中国可能会“走资”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年轻一代正在有意识地推动私有制的 扩展和社会多元化趋向。经历过文革的新一代,不再相信马列主义关于公有制和计 划经济的教条。 当权者为了挽救中央极权计划经济,不得不打开内压太高的经济堤坝。然而,堤 坝一旦打开,河水的流向就不由开闸人所控了。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可能”并不等于“现实”。中国可能会“走资”,即 走向自由、民主的社会,但强大的守旧势力和中国人容易满足的劣根性,也会阻碍 当前的“走资”趋势。抓住当前时机,利用一切手段,将中国社会导向多元,是青 年民主派主观上应该意识到的任务。 “学资”必须学其根本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派们要学习和借用资本主义了,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好事。但 是,“学资”应该学什么?“用资”应该用什么?这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改革派 不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只想学一些资本主义的皮毛,用一些资本主义的技术和 方法,恐怕难以成功。现代多元民主社会,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多 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绝非经济的单一因素所造成。改革派不变根本,只把资本 主义的某些毛皮借用过来,恐怕只会越淮为枳,会导致邯郸学步的结果。 【选自《中国之春》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五年五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