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留苏派与留美派的大搏斗 ----论李鹏留苏派接权是中国最大的灾难 董旭生 “李鹏就要当总理了!” “中央已内定,李鹏后年接替赵紫阳出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被架空做国家主席 。” “总理的养子做总理,比‘你办事,我放心’还放心!” 这是最近从中南海频频传出的声音。 “李鹏若是在九月份党的特别会议进入政治局,而田纪云只进入书记处,李鹏的 总理准没跑!如果反过来,田纪云进入政治局,谁是下界总理就难定了。” “田纪云最近挨批挨得厉害,压力很大,当总理恐怕是没戏了。” “总理争夺战还有两年,有看头!” 这是从计委和经委传出的议论。 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北京东城区的一个“留苏同学俱乐部”里,正举行着周末舞会。一群五十上下 (多数已五十出头)、穿着讲究的男女学者们,正在跳着娴熟的华尔兹舞----这是 他们三十年前在苏联留学时学会的。虽然跳舞在中国大陆被禁了二十多年,他们对 往日的舞步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批老留苏学生,每次聚在一起跳舞、欢乐时,就 猛烈攻击迪斯科,他们看不起迪斯科,他们认为那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唯独他们 的华尔兹和探戈,才是上流社会的享用品。 的确,这班人已进入了上流社会。今晚来参加舞会的二十一名留苏学生中,一名 已当上了部长助理,十名是司局长,六名是研究所所长和副所长,剩下最差的四名 ,也是教研组主任和研究室主任级了。今天的聚会,就是来庆祝二人新近被提升的 。 在休息时,他们喝着香槟,兴高彩烈地谈论着。 “听说了吗?李鹏快当总理了。” “老杨,你留苏时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和李鹏是前后期同学,这回你又要高升了 。” “哪里,李鹏和我仅有几面之缘,今天人家又是副总理,攀不上喽!”尽管这么 说,大口喝着香槟酒的老杨还是乐滋滋的。毕竟,他这两三年连升三级,谁也不知 道李鹏给他使了劲没有。 “舒娴,你前年就是教研组主任了,今年怎么没调调?” 这是另一小堆人的声音,多半是女的。 “你不是和郑光迪(交通部长)认识吗?听说你们出国时一起在俄专集训的,何 不找找他?还呆在那个受气的大学,也该挪动挪动了,人挪活树挪死嘛!那么死心 眼,”另一个女的也朝着舒娴进言。 “用不着找郑光迪,你丈夫不就在眼前吗?他跟部长美言两句不就行了?唉,咱 们这班同学,数我窝囊!”叫舒娴的回敬了一句。 不一会儿,蓝色多瑙河的舞曲响了起来,他们又翩翩起舞了。 可能是在同一个周末,在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小胡同里,五、六个四十岁上下的 人聚在一起,他们没有舞会,没有香槟,只有几瓶北京啤酒和几包香烟。屋内的气 氛是严肃的。 “老陈叫我告诉你们,老田(指田纪云)心情很不好,他叫大家想想办法。李鹏 那伙子人幸灾乐祸,火上加油,总揪住海南和物价的问题不放。”一个掌握“会场 ”的人说。 “海南问题不是中纪委作了结论了吗?还揪住它干什么?” “干什么?这叫穷追猛打,不揪出雷宇(刚被罢官的海南行政区主任)的后台势 不罢休!那伙留苏派,你看他们最近有多乐!他们可抓住赵紫阳、田纪云的辫子喽 !” “他们认为赵紫阳、田纪云是雷宇的后台吗?” 那个掌握会场、看上去四十出头的人回答说:“李鹏一伙人就是把矛头对准赵紫 阳、田纪云,他们眼盯着总理的宝座。” 在这个小房间里聚会的,都是没有上过报、没有什么权、没有什么高职的年青人 。他们多半都在研究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机构工作,有的是尚未毕业的研究生,有 的是助理研究员。只有一个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姓齐,可能会获得副研究员的 头衔。目前,他正忙于寻找合适的工作单位。大家都称他为“留美派”。今天的聚 会,就是为欢迎他返国而特意安排的。 这帮人,别看他们名不见经传,他们都是经济改革的真正关心者。他们也常聚会 ,但不像留苏派那样经常跳舞,他们多半是交换情况,分析形势,讨论问题,策划 方案。他们有时争论得很起劲。他们干劲十足,因为,他们这一小圈子当中,有人 和赵紫阳、田纪云有间接的联系,他们的某些高见,可间接地传到田纪云、赵紫阳 那里去。 “哎,‘留美派’,今天的会是欢迎你的,你发表点高论吧!”有人在哄那位从 美国留学回来的人。 “留美派”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我认为,我们的真正对手不 是陈云、胡乔木、邓力群这班恢复派,而是李鹏这班留苏派。这才是真正的斗争… …” 全屋静悄悄地听着他的分析……。 李鹏的留苏派班底 李鹏今年五十六岁,中共早年烈士李硕勋之子,周恩来的养子,曾留学于莫斯科 动力学院。回国后一直在电力部门做技术工作。近几年,由中共元老陈云和邓颖超 大力推荐,成为第三梯队的重要代表,一下子由基层技术人员提到副部长、部长和 副总理。其上升之速,使人联想到四人帮时代的副总理孙健,孙原来是天津的一个 工人,被四人帮看中,迅速地提拔为副总理。其实,孙健和李鹏都是样板,孙健是 “工人当家作主”的样板;李鹏是第三梯队的样板。 李鹏的崛起,伴随着一批留苏派人士的升迁,他们在“专业化、年轻化”的口号 下,理直气壮地走进了“第三梯队”。 李鹏为首的留苏派现已控制了众多的部门: 一、国务院各部委。现已有七个部委的头头是留苏派。另外,各个部委的总工程 师职务和司局长职务,留苏派占据了一大批。可以这么说,国务院现在最有实权的 是留苏派,其首领就是李鹏。李鹏留苏派在中央各部委的实力已远远大于胡启立、 胡耀邦的共青团派。 二、地方政权。李鹏留苏派的人马已有四人坐上了省长、副省长的宝座。在地方 政权上,李鹏留苏派尚不能与胡耀邦的共青团派系平分秋色。 三、学术团体。李鹏留苏派都是科技人才,所以,由科技人员组成的各种学术团 体,相当一部分已由留苏派控制。比如:航空学会、医学会、冶金学会、地质学会 、各种工程学会等。这些学会、协会等学术团体,虽然没有什么行政权,但控制着 各种学术刊物,学会的会长、秘书长、理事长等,常兼某学科杂志的主编,对学术 著作有生杀大权。另有一点值得一提:各种学会中的活跃份子,常被晋级到对口的 部委中做行政干部,因此,学会也是由学术界跳向行政部门的跳板之一。前些年, 学术团体多由解放前留美、留日、留欧的老权威们把持着。现在,他们多已七、八 十岁,退了休。接棒的一批,正是留苏派人马。 李鹏所代表的势力 李鹏代表着好几股势力: 第一股:建国前后留苏派的势力。这点,前面已有清晰的分析; 第二股:“苏留派”。建国初期至六零年,很多苏联专家在中国服务,这些苏联 专家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在思想方法上接受了苏联专家的模式,与留苏派的人有 不少相似之处。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也已进入第三梯队。这部分人,有人称之为“苏 留派”,即苏联专家留下来的徒弟。“留苏派”与“苏留派”汇合在一起,大大加 强了留苏派的势力。李鹏也是“苏留派”的代表(虽然不能代表全部)。 第三股:部份升官的干部子弟。李鹏出身革命烈士,其父若活到建国后,至少是 部长级干部。李鹏又是周恩来、邓颖超的养子,真可谓“根红苗正”。目前,中共 高层正大力提拔干部子弟接班。邓小平明确指示:“干部子弟接班,至少不会把我 们的骨灰从八宝山请出去。”这批干部子弟中,包括如下代表人物: 廖 晖:侨办主任,廖承志之子; 陈 元:北京市委副书记,陈云之子; 陈昊苏:北京市副市长,陈毅元帅之子; 丁衡高: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之女婿; 叶选平:广东省省长,叶剑英元帅之子; 李铁映:电子工业部长,李维汉之子。 这只是一些代表人物,此处不一一列举。这批干部子弟中,职务最高的就是李鹏 。干部子弟有抱团的现象,每一个圈子中,都有一个领头的。李鹏就是这批获得提 升的干部子弟的领头人。虽然干部子弟的思想倾向不见得都与李鹏的相同,但李鹏 代表着他们出身背景的利益。 要害的是,李鹏所代表这些势力都在向权力核心移动,从“第三梯队”向“第二 梯队”、“第一梯队”上升。 研究一下留苏派与“苏留派”的出身背景就会发现,他们当中大部分出身于革命 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工人或贫下中农。只有极少数人出身于知识份子。在 中共建国之初,大讲阶级路线时,这样挑选他们的培养对象,是顺理成章的。如李 铁映、丁衡高等人,都是革干子弟留苏的例子。毛泽东就亲自送子留学苏联。像李 铁映这样出身又好、又有留苏学历的人,正是中共标榜的“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 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接班资本十分雄厚。不久将来,“高干子弟”兼“留苏派”或 “苏留派”的人,可能都会进入中央委员会。 当然,这并不是说,被提升的干部子弟都拥护李鹏,据我所知,有一些干部子弟 对李鹏并不“感冒”,更有些思想解放的干部子弟与李鹏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但 我们也不得不指出,李鹏毕竟代表着一些非常看重权力的人。 在李鹏所代表的几股势力中,留苏派无疑是最主要的。“苏留派”基本上没什么 抱团现象,也不像留苏派那样,有经常的聚会与联络。“苏留派”当中,只有那些 与留苏派拉上关系的人,才会在组织上支持李鹏。 留苏派的几大特点 留苏派是在苏联式的极权专制制度下形成他们的世界观的。根据我们与留苏派的 接触,我们可以总结出留苏派的几个特点: 第一,党性强。所谓党性强,其实就是奴性强,就是驯服工具的味道足。这种特 性的形成,与青少年时期的奴化教育有关。苏联在这方面,做得要比中国成功。奴 化教育的结果,造就了一批“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把一生交给党安排”的 驯服工具。留苏派人士是这批驯服工具中的优秀者; 第二,善于迎合上司的意愿; 第三,思想较缺乏创意,对固有的一套比较习惯,较少去思考如何开创新的局面 ; 第四,较有理性,比较容易和同事们合作相处,不常动怒。总之,“共产党员的 修养”较深; 第五,对新事物反应迟钝,处人处事较圆滑; 第六,集体观念强,留苏派有抱团现象。 如果你和留苏派人士交往,你会发觉他们大都彬彬有礼,但面部缺乏个性表情; 他们大都踏实肯干,但都是在既定的范围内工作,不会出“圈儿”。 有人形容说,留苏派的人好象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看见这个就想到那个。 不要小看这些没有特性的、看上去彼此相似的“火车皮”,当他们联结在一起时 ,有一个车头带动,就会汇成一个强大的力量。这个火车头,当前就是李鹏。 留苏派的意识形态 留苏派的意识形态相当固定,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在二十岁上下,正当 世界观形成时,被党和国家送到人人羡慕的“社会主义天堂”去深造,受到特殊的 礼遇。与中国内战后一片废墟比较,苏联的条件的确是“天堂”了。他们经过学习 ,获得的结论是:“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由于一开始就抱着“苏联一切都是好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留苏人员对苏联教授 、专家所灌输的一切无保留地吸收过来。他们在苏联学习、生活和工作期间,参加 党团生活,介入苏联社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苏联的专制机器旋转着。苏联专制机器 的运转方式,在他们脑际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已经习惯了苏联 社会的运转方式。 当时,中国并没有向西方开放,留苏的那一代人没有机会将中国社会、苏联社会 与西方多元化民主社会加以对比。他们所接受的官方宣传是:“东风压倒西风”、 “敌人一天天地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地好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 性”、“资本主义危机四伏、必然灭亡”。对于这些宣传,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 怀疑过。 中苏官方的刻意宣传、缺乏对比、在苏联社会机器中不自主地运转、苏联官方及 教育界的有意灌输,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留苏派的思想意识: 政治上:“对人民要实行民主、对阶级敌人要实行专政”,“人民是分为阶级的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必须通过领袖来 领导”,这些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地扎在脑中。他们很熟悉“一党专制”、“强化无 产阶级专政”、“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群众运动”等治国安邦的方法。 经济上:他们都读过以苏联教科书为蓝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为计划经济理论上的完美性所陶醉。苏联和中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所促成的短 暂的经济快速恢复和成长,更使留苏派对计划经济深信不移。直至今天,李鹏留苏 派仍迷信计划经济的原则,他们把中国经济的瘫痪归结为四人帮对计划经济的破坏 ,归结为中国过去没有严格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办事。 思想方法:马、恩、列、斯、毛的语录充斥在他们的言谈、报告和著作之中。文 革后,他们或许对马列毛的阶级斗争学说有过疑问,但对唯物辩证法的信念却从未 动摇过。 总而言之,单元思维是留苏派的特征,“一党专制”--“计划经济”--“唯物辩 证法”,是留苏派意识形态的主线。中国没搞好,他们多认为是没有真正地执行马 克思主义,他们大多要求中国回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去。 不自主地滑向苏联道路 留苏派对苏联的态度分两种:一种认为苏联不错,对苏联不反感,甚至有好感; 第二种认为苏联霸气十足,对苏联有一定反感。第一种人不用说,有自发地向苏联 靠拢的倾向;第二种人虽然对苏联有一定反感,但反感的不是苏联的制度,不是它 的治国方法和思维方法,而是苏联的霸气和傲气。这种反感,与欧洲人反感美国人 的自大相类似。反感归反感,留苏派的思维方式和治国方法,还是苏联人那一套。 留苏派治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中国带上苏联的道路,归根结底,是因为留苏派 对西方多元民主社会的实质和运作方式一无所知。有人曾说:“北京师傅烧不出四 川菜。”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了解那套方式,在做事时,即使你主观上想按着那 种方式作,也不一定能作好,因为你已不自主地按照熟悉的方式行事了。 苏联推崇李鹏 苏联现领导戈巴乔夫等人,十分看重李鹏。在今年三月份契尔年科逝世、戈巴乔 夫接权时,中国领导人为了向苏联示好,派了留学苏联的李鹏副总理前往苏联,向 戈巴乔夫祝贺。戈巴乔夫抓住机会,亦大大地拉了李鹏一把。戈巴乔夫单独与李鹏 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戈氏显然想利用李鹏的留苏背景,想勾起李鹏对当年留苏美 好生活的回忆,以便使中国向苏联靠拢。戈氏和李鹏都互称同志,李鹏之行,的确 打破了中苏之间的僵局。值得一提的是,李鹏俄语说得十分流利,他的年纪(五十 六岁)与戈巴乔夫(五十四岁)又相仿,没有代沟,交流起来自然方便。戈氏期待 李鹏掌权的心情自然是迫切的。 今年,中国某些领导人,为了加强李鹏的政治地位,又派李鹏出访东欧各国,与 东欧各国党政首要建立了联系。 美国希望李鹏上台吗? 今年七月,李鹏随李先念出访美国。美国政要和企业界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 副总理李鹏和中共办公厅主任王兆国这两个新秀身上,李先念受到明显的冷落。 美国人对李鹏的热情,显然是有意的,因为美国政要获得的情报显示:李鹏将是 赵紫阳之后的第四任总理。在联华抗俄的总体策略下,拉住即将成为总理的李鹏, 当然十分必要。 问题是,美国这么捧李鹏,是真心希望李鹏上台吗? 多数对美国深有研究的人认为,有些美国政要是希望李鹏上台、主掌中国经济发 展方向的。近年来,日本民主制度造成的经济起飞,严重地危害着美国利益。如果 中国真的走上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道路,很快就会变成经济巨人,那么,美国 将受到更大的经济挑战。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国继续搞极权 专制,继续搞计划经济。在搞计划经济这方面,李鹏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基于惧怕 “黄祸”的心理和维持美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心态,有的美国政要不愿意中国走上民 主政体和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 最可怕的改革前景----苏化倾向 应该承认,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有两种 前途:□硬着头皮走下去,闯过当前的难关,哪怕再经历一些风险,把中国经济带 向市场经济的道路;□改革逐渐转向,滑向苏联或较苏联稍微放松的经济模式。陈 云一派人是后一种前途的极力主张者。陈云很欣赏李鹏,提名李鹏做副总理,原因 之一是陈云认为李鹏的经济思想和他的较为接近。 有着强烈政治欲望的李鹏留苏派,已在制造舆论,认为赵紫阳、田纪云的改革行 不通,必须有留苏派们执经济改革之牛耳。这种论调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 科委中颇为流行。将中国经济拉回到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亲苏模式,对李鹏留苏 派来说,是探囊取物的事。原因是: 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计划是五十年代由苏联专家制订的;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导体制(计委、经委、各工业部)是从苏联照搬过来的; 三、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具体说,一些大工矿企业,是苏联贷款资助,并由苏联 专家帮助建成的。比如鞍钢、武钢和包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制造 厂及一些兵工厂等。这些工业系统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是苏联的那一套; 四、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管理人才是留苏派和“苏留派”,对苏联那一套熟悉得 很; 五、克里姆林宫已表示,如果中国需要,苏联可考虑再度派遣专家赴华,帮助调 整中国的经济。 陈云及李鹏留苏派们希望中国在改良的苏联模式下稳定下来,然后求得稳步的发 展。 中国在经过文革的动荡后,已开始有步向多元民主社会的趋势,将中国重新稳定 在一个类似苏联的专制架构下,那将大大推迟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将是中国的最 大灾难。 留美、留日、留欧学生的特点 中国自一九七八年门户重新开放以来,已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美加、日本、欧洲 及澳洲学习。由于这些人都是留学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暂且以留美派一词概括,这 样称呼乃为了方面起见,完全没有排斥留日、留欧、留澳学生之意。 留美派已有不少人陆续返国,虽然留美派有些人已进入第三梯队,但尚没有达到 部长级的高官,他们只掌握到一小部分基层的权力,而且权力尚不稳固。更重要的 是,他们尚未像留苏派那样,形成一个有领袖、有骨干力量的集团。 较年轻的留美派的特点是: 第一,思想活跃,框框少,很多人接受了多元和民主的思想。可以说,他们多数 属于青年民主派; 第二,在经济上,多数留美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据一位在美国学习经济、刚刚 返国不久的人讲,在美国学习经济的五十多位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在今年五月份曾 在纽约中国领事馆召开了一个经济讨论会,皆主张中国应发展私有制,没有一个人 主张中国要继续搞计划经济。他们的结论是:只有市场经济、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 中国。这样的讨论会竟然得到中国驻纽约领事馆的支持。留学美国、学习经济专业 的留学生们,还组织了一个团体----中国留美同学经济学会。可见,留美派在中国 经济体制走向上,与留苏派是针锋相对的; 第三,留美派多数支持赵紫阳和田纪云,对李鹏存有戒心; 第四,留美派大都扬弃了马克思主义,不重视意识形态。 这才是真正的斗争 当前,人们的眼光集中在陈云恢复派与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改革派的斗争上 。我们不否认这种斗争,但是,这只是短暂的斗争。真正严肃而长期的斗争是李鹏 留苏派和留美派之间的斗争。 随着留美、留日、留欧和留澳学生返国人数逐渐增加,他们和留苏派之间的冲突 就会逐渐增大,两派的搏斗就会日益激烈。 李鹏目前也号称改革派,因此,潜伏的斗争正在改革派内部发生,在陈云等老一 代共产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李鹏留苏派冒牌的“改革派”面目就会充分暴露 出来。 如果中国不发生大规模的内乱(这种可能性无人可以完全排除),随着经济改革 的不断深入,李鹏留苏派和留美派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其斗争大约持续十年至十 五年,成为中国未来政局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 事实上,在当前,李鹏留苏派与留美派的搏斗已在展开,只不过一般人并未注意 到罢了。赵紫阳、田纪云的周围,聚集了一批青年的改革家们,他们当中就有留美 者,他们和留美、留欧的学者更有广泛的联络。国内改革的先锋、中国科技大学的 温元凯,就是留学欧洲的,他也访问过美国。温元凯不但支持赵紫阳,在组织上, 也是属于赵紫阳圈子里面的人。赵紫阳、田纪云周围的这批敢闯敢干的青年改革家 们,为什么不能在组织上获得有实权的职务?为什么常常受压?说穿了,李鹏留苏 派就是在有意地压制他们。赵紫阳、田纪云周围的青年改革家们(不少在国家经济 体制改革研究所),极力主张将中国导向自由的市场经济,极力主张现阶段在中国 发展私有制,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还有留苏派掌权的份吗?留苏派能不竭力地压 制他们吗? 两种命运的抉择 在北京东城区举办的“留苏同学俱乐部”的舞会仍在喧闹地进行,留苏派们跳着 舞、碰着杯,为他们已经掌握到和即将夺取到的权力而欢呼…… 在北京西城区一个小胡同里举行的讨论会还在紧张地进行,他们倾听着那个从美 国留学回去的人,向他们做战略形势的分析,他们会把讨论的意见集中起来,通过 关系报到田纪云、赵紫阳那里去…… 中国往哪儿去?是滑到相对稳定的苏联架构上去,还是步向多元民主和市场经济 的社会?亲爱的读者,正在海外的留学生们,你们思考过这个严肃的问题吗? 窗外的天变了,黑云滚滚而来,远处雷电交加。东城区的留苏派舞会和西城区的 欢迎留美学生返国的形势分析会,都已结束。他们走出屋,望着天,都意识到:一 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了。 【选自《中国之春》第二十九期(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