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留美学生一千人发表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公开信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九日 【编者按】在中国大陆的学运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铺展开来,最后导致改革派遭 受打击,胡耀邦下台后,大家的目光都关注到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身上,看看他们究 竟会有什么行动?是沉默不语呢?还是勇敢的站出来声援国内的学运和改革派?在 一个多月后,终于有了答案。 自大陆的学运起来后,海外的中国领事馆就奉命疏导及压制在海外的留学生,不 使有相应的行动。但现在终于压制不住。全美的中国留学生团结了起来,起草了这 份文件,有一千多人同意,并且有四百八十二人署下了他们的真实姓名。这种行动 着实令人感动。历史将为这四百八十二人的勇气作出见证。 但在这份文件的后面,突然出现了让许多签名者十分诧异的六点声明,因为这六 点声明是他们事先不知道的。这六点声明主要是针对、并打击中国之春的。中国之 春已就此事发表正式声明(声明见本期第三页)。 中国之春这几年所遭受的打击已不在少数,然而这并不能动摇中国之春,反而使 她越来越壮大,要把中国推向民主的道路的决心也越来越强。历史将会为种种的谣 言、谴责和打击作出判断! 以下是公开信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 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公、自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们十分关切近来国内形势的变化。 我们难以理解在学生游行已经平息之后,中央为什么反而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使 胡耀邦总书记突然去职,并对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等人进行惩罚处置。这种突 然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 一、自粉碎四人帮以来,胡耀邦同志为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平反冤假错案、开 拓改革局面,以及在文化思想领域创造宽松气氛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去职将 极大地损伤全国人民进行改革与建设四化的积极性,使我们感到震惊和不安。 二、对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等人的处置和批判,在国内外都使人感到这是打 击知识分子、压制思想解放历史悲剧之重演。这种做法不仅失信于民,大大降低了 党和政府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而且动摇了我国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严重 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这不利于安定团结、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不利于开展对 外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三、在党的报刊上,又出现了对人们的言论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的现象,使我们 感到打棍子、扣帽子、抓鞭子的极左的做法又重新统治了宣传与思想文化领域。这 种做法,使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中国学生对我国的经济与政治改革前景深感不安。我 们担心文革中流行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治局面再次出现。 我们以为,近来事态的发展是与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的,并使宪法 保障的言论自由等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发展下去会断送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 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我们强烈期望党和政府坚持改革,反对倒退,坚持民主法 制,反对以言治罪。出于对祖国的责任感,我们认为不能不公开向中央和国务院表 达我们的心声。 附:六点声明 一、本公开信只代表以上签名者的意愿; 二、以上签名者与“中国之春”及其他一切政治组织绝无任何关系; 三、以上签名者一致反对“中国之春”的立场和一贯的做法; 四、以上签名者一致反对国民党宣传机构的立场和一贯做法; 五、任何组织或非签名者利用本公开信进行活动都是未经授权的,亦为以上签名 者所强烈反对; 六、本公开信的签名者是自发联络的,在公开信见报后任何签名者的言行只代表 个人。 签字者名单 【编者短评】这一期我们以激动的心情转载了中国大陆在美留学生致中共中央、国 务院的签名公开信。我们相信,这封公开信将作为历史的见证,永远载入中国民主 运动的史册。它将鼓舞着海外留学生和大陆留学生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作进一步努 力。 回顾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从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组织革命力量起,各派进步力量 几乎都把海外作为宣传革命主张和发动群众的一个基地,然后把革命力量逐步输入 国内。这次大陆的学运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支持国内改革、要求民主政治的热潮却 在海外轰轰烈烈地扩展开来。我们相信,这次海外的学生运动,必将对整个中国民 主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也说明:对群众要求民主的热情靠高压政策是无济于事 的,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压而不服,镇压愈烈,反抗愈甚。 在此,我们对那些关心国家大事,大胆地签名表示自己意见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敬佩。这说明海外留学生并没象某些外论所说的那样“不问国事 ”,“在歌舞升平之中”,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国家大事。这说明中国是有希望 的,中国走向民主的道路是有希望的。它也说明,民主政治成为中国人民迫切关心 的大事,并已广泛深入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共领导人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认真做一些有利于政治改革的 事情。否则,一意孤行下去,必然是人心丧尽,后果不堪设想。 本刊发表的这份名单转载自纽约发行的报章。 到周一(元月十九日)为止,中国大陆留美学生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公开信,共 获得五十一院校的一千名学生同意签名,其中四百八十二人愿意公开名字,以下为 全部签名者名单。(学校名字后的第一组数字为发表真名字的学生人数,第二组数 字为总人数。) 阿拉波帕荷社区学院(一,一):王辉。 亚利桑那大学(一四,五零):顾益民、何端峰、胡洪耀、胡远征、李雷、牟勤、 庞幸生、潘国成、苏宇、司马洪、王石、吴圆、姚洁、周茂谦。 德州贝乐大学(一,一):董其奇。 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布兰戴斯大学、东北大学、康州大学、 麻州大学(四五,一四四):白小惠、俞福新、唐大钧、曾新生、高云、郭保刚、 王鹰、刘森、黄小东、志坚、周圆、刘林、李威、许建华、杨铸、齐颖勇、王小凡 、俞强、李岩、姚炜、庄志刚、曲中、张强、李凌、张文明、洪成吉、胡君、许虹 、冯平、刘小明、徐文约、马洪江、程学恒、那松青、刘红、徐海升、马晓云、吴 月、庞小东、刘星、刘志刚、蔡金勇、吕匡辉、于强、刘子君。 纽约布鲁克林学院(一零,一一):曹南薇、曹育群、丁亚明、费英伟、甘强、李 焱、丘心伟、黄福明、尹晓明、张奇刚。 布朗大学(二四,三六):蔡伟、曹玉林、常向前、陈伟、范江平、高建平、黄莺 、纪敦木、林伏雨、林寿康、马戎、毛德根、梅海、孟国武、孙刚、童玮、王启迤 、夏晓光、杨冀川、叶锦武、张庆、张秀川、钟建晖、周寒青。 加州理工学院(二六,二九):白岗、常春、陈冠华、陈伟峰、冯季渝、郭跃进、 韩明生、侯志昆、蒋庆、刘刚、刘伟、陆凌、马思、马宏、彭正伟、申雪花、孙云 、谭国富、王海明、王龙崎、温后山、夏仁立、尹东平、张家骏、周华伟、左林。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一四、一五):黄孝培、沈越、胡干跃、林海青、张家杰 、杨斌、陈文杰、华新民、刘伟强、洪雪琪、杨熙明、白重恩、周剑波、王锡棣。 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零,一) 卡内基梅隆大学(一四,一四):茱锒、邓东平、董洁林、李为冲、廖沙美、罗孚 、彭征宇、唐品芳、田小为、王阳敏、杨超平、张千帆、张萍凌、赵建辉。 芝加哥大学(三四,三七):程玉、龚兵、胡捷、胡小平、胡义、金立平、赖肇伟 、劳开勤、李三元、黎洪年、李征、梁在、刘楚蘅、聂上游、钱水香、邵志峰、史 贝利、斯其苗、汤超、王振纲、王十庆、王知云、文贯中、吴镭、吴晓忠、伍晓东 、徐耀昌、王海边、姚断平、余明德、张捷、周苏闽、丁子江、吴小明。 纽约市立大学(一,三):陆建平。 科罗拉多大学(零,一三) 哥伦比亚大学(二七,五二):陈东、陈开友、董志华、黄硕、干继林、劳勇、李 占柱、李晓林、刘龙斌、庞瑾、阮丹青、史天健、王劲峰、王波明、王希、汪艺、 吴爱群、吴晓毅、谢文、徐晓韵、阎兵、严小勇、杨丹、杨壮、张友学、张寿武、 赵修利、朱永昌、朱方。 康乃尔大学(二二,五五):陈英、冯戎、胡越、黄念生、李光渲、李振勤、林鸣 、刘世平、刘世军、卢伟、骆宁、宋小珏、宿文沛、田秀春、王绍光、王石庆、吴 彤、杨先洁、杨向忠、杨志刚、张冰、赵玉珍。 丹佛大学(三,三):陈闽、裴卫、张海明。 佛罗里达大学(一,一零):李春光。 哈佛大学(三五,三五):陈卫、曹亮、范松苗、方群、裴敏新、黄业生、胡平、 胡建祥、高华建、梁煌、吕哲、李向东、马俊、乔依德、苏维加、苏立山、屠志明 、吴向华、王渊、吴虹、汪洋、许成钢、徐建勋、徐学平、杨永棠、叶凯蒂、杨周 美、杨志、袁钧锳、叶灵之、俞慧、于世保、张爱平、朱彦、张慧。 伊利诺大学(一七,五九):艾沂洪、陈向力、陈厚琦、高思危、郭京平、李开明 、梁明、刘海勃、陈舒农、马南南、宁群、王庆、王菁、吴越、易纲、赵卫国、张 华华。 爱荷华州立大学(二五,六五):常湘滨、承晓光、朱小玲、窦群、葛晓佳、郝志 东、季力、雷海燕、林蓝、刘晓溪、沈小蓉、盛穗楚、苏林、孙家方、唐德明、王 建、王卫平、王学文、席小兵、谢维勤、许仁、许仲开、张洁、张翔、张泽民。 肯塔基大学(零,三八)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一):卓子凯。 马利兰大学(一、一):吕良。 墨萨乡村社区学院(一、一):吴小娟。 密执安大学(三八,四零):白杰、陈杰、程杰、朱允、朱智良、戴舫、段吉文、 方武、甘路、郭涛、何晖、胡明、冀晋、江帆、林东平、林倩、刘令南、刘宪、陆 平、马震魁、潘一飞、齐光、钱学煜、史斌强、汤凯、汤晓东、王海林、王崎、王 政、谢平、辛周平、薛小林、叶宁、郁介云、张平、张欣、张志宏、周易。 密执安州立大学(零,二八) 明尼苏达大学(五二,五二):方庆平、田国强、陈斌、蔡智灵、田游、陈润田、 林少辛、廖怡、瞿德霖、方季春、叶雁、吴哲、王武、程杰、王群、倪晓光、于放 、陶业、马亚民、王红斌、秦志宁、徐峡、罗朗、陈友君、蒋效东、王英民、檀中 恕、陈大兴、董红红、王建林、熊秋菊、邓志、马润林、宋晓晖、潘伟雄、潘厚尧 、沈立鸣、华益民、谢敏、刘海英、林德璋、刘建军、于晓华、赵依理、廖青、关 源址、宋健健、徐细根、刘晓阳、邓令毅、张智群、顾援朝。 蒙塔拿州立大学(零,二四)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一,一):马桂芳。 纽约大学(一一,一一):华龙、李浩、李小建、刘亦心、孙近、王景东、王耘、 汪康懋、吴畏、周俊伟、周励。 西北大学(一五,二六):蔡申瓯、程海平、郭骏、何三雄、林玮、李纯、梁晓玲 、马明荣、孙立、谭瑶、于宙、王跟太、赵家林、周平、洪波。 俄亥俄州立大学(零,四) 宾州大学(五,三五):曹建国、葛若文、洪与建、刘迎新、于让尘。 匹茨堡大学(九、九):方同、冯哲川、侯书苓、蒋琪、李银河、王小波、谢平、 于书英、远航。 普林斯顿大学(一零,一零):陈加林、丁敏芳、陶欣、胡元仍、宦国苍、李少民 、刘英莉、余小薇、杨小凯、于大海。 罗特格斯大学(一,一):宦国禾。 南加州大学(八,八):曹洪、陈晓非、冯伟、金安蜀、谭小青、夏晓东、朱畅、 张朝阳。 斯坦福大学(一,一):杨平。 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校区(四,四):陈燕南、黄海音、刘英莉、张军蕾。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校区(四,四):程铁军、路爱国、王浩贤、黄刚。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校区(一,一零):权华。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零,三三) 天普大学(一,一):陈严。 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一,二):冉茂新。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一,一):孟致伟。 卫斯理扬大学(一,一):彭克昂。 【选自《中国之春》第四十五期(一九八七年三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