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鼻子下面的“独立王国” 少 君 在中国大陆,对于民办和官办的区分是很难下一个定义的,这几年像四通公司、 京海计算机公司这些所谓的民办企业,实际上并不能说是真正的民间企业,因为他 们都有一个上级单位,即挂靠单位。在大陆常规上来说,没有挂靠上级单位,根本 不可能拿到营业执照,所以据笔者所知,象四通公司隶属四季青乡,京海隶属计算 机所。所有的研究机构也是如此,前一段涌现出来的中信研究所、首钢发展研究所 、华夏研究所、康华研究所等等,实际上均为半官办机构,至于体改所、发展所、 经济所等等,更是彻头彻尾的御用机构。但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严密控制下的社 会制度中,有一批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竟在共产党铁桶般的封锁下,奇迹地 创建了没有任何挂靠单位,纯民间的研究机构,也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民 办实体----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 该所的筹建酝酿于一九八五年底,一批从七六年四五运动中组织的青年人,在经 历了西单民主墙和北京高校竞选等几次政治事件后,深深感到深化自己、补充自己 的重要性,同时一致认为应该有一个培训、开放、拓展事业的阵地。于是经过多方 奔波,一九八六年八月终于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对面的羊坊店大街内的一座小灰楼里 挂出了牌子:中国政治与行政科学研究所。当时这座小楼是二龙路肛肠医院的病房 ,地下室和三楼用于出租,所以当时的环境之差是可以想像的。第一次所务会议就 是在充满福尔马林味的地下室一间潮湿的小屋内召开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 就在这一天,在社会上彷徨十年的一群对国家前途充满忧虑的年轻人,决定丢掉日 前的铁饭碗,投身于这前程莫测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国的民主贡献自己仅有的 能量。在烟雾缭绕中,筹办组长,原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陈子明,用低沉的语 调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就准备为此而牺牲了,虽然大家还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对我们的前途有所怀疑,但中国的政局和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有一批人去做开拓者 ,所以我正式宣布中国政治与行政科学研究所(暂名)现在成立了。” 在场的人都十分激动,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历经磨难,并没有产生激动的场面,只 是十分默契地互看了一下。他们是: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知识》杂志编辑李盛 平、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辑闵琦、中央党校研究生郭夏、社会科学 院政治学研究所杨百揆、经济日报记者钱建军、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人员陈兆 钢、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王志刚、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讲师黎明、北京 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张伦、北京经济学院研究生侯晓天等。 现在重新看到这个名单,大多数人现在已身陷囹圄。其实在当时,他们曾多次谈到 会有这么一天,因为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有过牢狱生活的经历。他们面对社会的责 任无所畏惧。 在羊坊店期间,该所以突然崛起的新形象,震动北京青年理论界,接连召开了“ 知识分子问题讨论会”、“国外政治和行政学研讨会”、“军事政治研讨会”等大 量专题讨论会。筹组了“中国青年政治研究会(筹)”,创办了《政治与行政研究 》杂志,制订了一系列出书计划。随着时机和力量的成熟,按照所务委员会的工作 计划,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在北京海淀区双泉堡一座漂亮的五层大楼前,正式宣布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成立。这时的该所已不同从前,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 积累经验,已拥有专职工作人员四十九人,特约研究人员近二百人,拥有办公室、 资料室、计算机房六十余间。设有社会学部、经济学部、政治学部、心理学部等学 术研究部门,并设有办公室、科研处、计算机室、编辑部、公关部等科研辅助部门 。 该所从成立到八九年初,共开展了近四十项学术课题的研究,举办了十四次学术 讨论会;编辑出版了社科着译作百余种,在中国理论界奠定了它的基础,赢得了一 致好评。并和体改所、发展所等官办研究机构开始了横向交流和协作。还聘请了原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秘书长李正文任名誉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第 一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谢韬为顾问,还礼聘工人出版社副 总编何家栋、《经济日报》副主编丁望、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所所长徐联全、北京大 学社会学系主任袁方、北大法律系教授龚祥瑞等为特约研究员。并收购接管了经团 联机关报《经济学周报》,由四五运动英雄,《北京之春》副总编王军涛出任副总 编,主持全报工作。与此同时,还开始了对延安地区、兖州煤矿等区域进行咨询, 扩大影响。第一次在全国范围招聘信息员三万余人,建立了一支信息队伍。八八年 还与《经济日报》联合建立了“民意调查中心”,与北京人才交流中心创办了“北 京人才评价考试中心”。完善了“中国行政函授大学”和“北京财贸金融学院”的 教学计划,使八八年在校生达二十余万人。建立了自己的“黄埔”。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崛起,立刻引起了中共上层的恐慌。从一九八七年到 一九八九年初,该所曾四次被告到中央书记处,两次上内参“情况反映”。中共从 公安部到教委层层加压,企图扼杀这个“第三力量”。 在这次八九民运前夕,该所主要领导:陈子明、王军涛、谢小庆等,敏锐地意识 到一场民主革命即将开始,从八八年底就开始了研究和探讨,从二月到五月里,该 所为使“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之日唤醒民众,连续召开了十几次研讨会,并参与“ 七所一会”所决定的任何活动。从四月学潮一开始,他们就生活在公安部、国家安 全部二十四小时监控之中,但他们没有退却,而是勇敢地冲到最前线,将全所的财 力、物力、人力投入到这场争自由、要民主的浪潮中去。凡是从天安门广场活着逃 出来的民运人士,都不会忘记陈子明、王军涛、王之虹、毕宜民、郑隶,这些日日 夜夜在广场、在临时指挥中心与他们一起战斗的勇士。是谁将天安门广场的真实情 况第一个通知国外?是谁发起了首都知识份子自治联合会?是谁组织了中国新闻界 的第一次大游行?又是谁将一批批物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天安门广场饥饿的学生? 是他们。 这一切,海外的人一无所知,而中共当局则一清二楚,他们把王军涛、陈子明列 为最重要的通缉犯而密电全国,李鹏曾恶狠狠地叫嚷:“天安门广场事件我只要三 个人----陈一谘、王军涛、陈子明。” 在震惊世界的这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主运动中,有人站在了台前,得到了世 界的承认,从死里逃生,面对他们的是欢呼和鲜花。而真正起作用的人却一直战斗 在他们后面,等待他们的是逃亡和死神,好在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历史是公正的, 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将他们----陈子明、王军涛、王之虹等对中国民运的贡献公诸 予世,呼吁中共放下屠刀,手下留人,为自己,为子孙留下一条生路。 现在,该所已遭到彻底查封,大部人员均遭拘捕、隔离审查和传唤。研究所主要 领导人陈子明、王军涛、王之虹、郑隶等二十余人,在逃亡海外途中,由于叛徒出 卖,日前被捕。 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历史和概况,使各国的中国 问题学者有所考证,下面将部分列举该所近年所从事的一些学术活动,供历史学家 参考。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宗旨是:倡导知识分子的良知、客观、公正性和 历史感,维护学术的尊严和信誉。 课题一:人民代表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调查。该所在八八年四月人大会议召开 前夕,通过抽样,对一一七二名全国人大代表发出了问卷,回收率为百分之七十。 研究涉及人民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政治意见和态度, 并对代表们自身的政治认知和议政能力进行了调查。该研究成果已在六月至十月的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 京日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发表。 课题二:当代大学生状况研究。为迎接“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到来,从八八年 中旬开始对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十个城市的一千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在调查基础上撰写了十篇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评价” “大学生的择业意向” “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的恋爱观”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大学生对学潮的反思” “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冲突的评价” “大学生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压力” 该调查综述和研究报告分别刊载于《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 报》、《大学生》杂志等。 课题三:社会世俗化研究。该研究开始于一九八八年五月,停止于八九年四月。 第一阶段研究报告分别在《世界经济导报》、《经济学周报》刊登,题目为: “中国功利主义文化的兴起和社会变迁” “文化与制度的整合危机” “功利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中国功利主义文化的起源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阶段中止于八九学潮之中。 课题四:改革中的干部心理研究。该项研究于一九八七年三月至五月进行,一千 九百个调查样本遍及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区,研究结果表明大陆各级干部的心态已由 重意识形态转为重生产力标准,由传统思想转为改革情绪。报告见《世界经济导报 》。 课题五:党政分开研究。该项研究侧重了解各级党政干部对党政分开的背景、现 状、前景、具体做法和社会效果的心理反应,问卷结果极有意义,但研究报告被有 关部门扣压。 课题六: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理研究。该项研究是由所长陈子明亲自主持的大规 模调查研究,对近五年的中国青年社会心理的演变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探求并 掌握其中的规律,对八九民运和学潮的发生进行准确预报,是一份极有价值的科研 成果。 课题七:公务员制度改革研究。该项研究通过题卷、座谈和讨论会方式,对于中 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面临的问题、障碍和后果,进行了综合调查 ,对二千份有效问卷进行了计算机统计处理,报告未及问世。 课题八:多种分配方式的社会赞许度研究。该项研究了解了国内各基层对多种分 配方式的范围、比例、限度的社会赞许度和容忍度。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 析和预测。 课题九:政治腐败研究。该项研究成果曾被共产党中央定为反动行为。本项研究 了解和探讨了共产党体制下,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伴随的政府腐化的表现形势、波及 范围、社会功能、防止措施和效果等,其结论使一些人很不高兴。 课题十:国民外交心理研究。该项研究旨在了解国民对于外交问题的敏感性和关 切程度,以及对于国内外问题相互关系的认识,对于各种中外问题、全球问题的态 度。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定性。 课题十一: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该项研究的报告认为,我国从建国至一九八 六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十次波动,平均周期为三点六年,高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经济周 期的频率,表现了在超越体制下经济发展阶段的不稳态势。该研究在国内外经济学 界产生很大反响。《人民日报》、《学术界动态》、《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等报 刊分别专文介绍或登载。 课题十二:国外三大科研计划的比较研究。该研究对美国、西欧、日本的三大科 学计划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性质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深入考察和比较。研 究成果分别以“关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再思考”、“‘尤里卡’计划:欧洲联合 发展的基础”、“日本‘人才建设新领域研究计划’初析”为题,发表在《科技日 报》、《未来与发展》等报刊上。 课题十三:中国土地制度研究。该研究考察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沿革,指出现行土 地制度导致两种所有制之间、城市内部各用地单位之间、市民之间用地利益发生倾 斜,造成农业用地日趋短缺、水土流失。提出改土地征用为土地买卖,城乡共同实 行土地批租制度、改农村土地公有制为共有制等政策建议。 课题十四:消费经济研究。对中国大陆消费体制进行了认真研讨,在调查分析的 基础上,出版了研究成果----“消费丛书”: 《论我国消费制改革》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经济的运行》 《消费心理与行为》 课题十五: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影响极大,有几十家外国通 讯社和报刊予以报导,对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课题在国内首 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心理调查,从“政治意识”、“政治责任感”、“政治原则 ”、“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对我国各阶层公民进行了充份调查,并提出了详尽的分 析报告。在《世界经济导报》、《理论信息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 》、《北京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或连载。并引起中共上层震动,分别转载 十几种“内参”上。得到一些海外知名学者的重视。 课题十六:政党制度研究。该研究是承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达的课题,研究报告 论述了党政分开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政府首脑任免权,允许多党议政,在人民代表 大会中建立最高行政首脑竞争机制等十条设想。大概该报告研究的太深入了,中组 部收到报告后,再没有下文了。所务委员会决定将其公开发表在《政治与行政研究 》杂志上。 课题十七:政府人员评价系统研究。该项研究为承接国家“七五”计划间重点科 研项目。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由主报告和十四个文件组成。主报告分1西方各国政府 人员评价的基本情况;2中国现行干部评价系统;3关于公务员评价的几点思考三 部分。 该报告对大陆现存政府人员评价制度进行抨击,要求将公务员评价建立在科学基 础上,建立国家考试机构。 为配合课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研究所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研讨会,几次重要的 是: □知识分子问题学术讨论会。 一九八八年初,该所与《中国文化报》联合召开了两次知识分子问题学术讨论会 ,吴廷嘉、黄万盛、郑也夫、高增杰、许纪霖、阎布克等北京、上海中青年学者, 对知识分子研究的意义、知识分子的特性价值进行了热烈讨论。《光明日报》、《 世界经济导报》等分别刊载了会议纪要。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 来自体改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的几十名中青年理论学者,对课题进 行了细致热烈的讨论。认为社会学的学术共同体应当建立在科学、公正、统一的标 准上,形成社会学者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技术规格,造就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职业 道德。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讨会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五日,由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 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数量经济学 会联合举办的这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阶段会议。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二至 二十八日又召开了第二阶段会议,举办单位又增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和吉 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与会人员认为过去三十年中,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不仅一 直存在,而且其剧烈程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会议对八六年以来经济学界对于经济 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经济日报》和《经济学周报》对此 会进行专题报导。 另外几次比较有影响的讨论会是: “一九八八年世界经济展望学术讨论会”----由该所和《中国日报》经济部、《 人民日报》海外版、《嘹望》杂志联办。 “时局与选择讨论会”----由该所和社科院政治学所、吉林大学政治学系、四川 社科院联办。 该所除了开办大量社会、经济、政治的研究课题、举办学术研讨会外,还编辑出 版了大量丛书,书目有: 1现代化与政治发展译丛(十三册),主编:陈子明。 2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丛书(十三册),主编:陈子明。 3中国政治手册(七册),主编:闵琦、陈小平;副主编:王军涛。 4财会改革与发展丛书(六册),主编:所经济学部。 5现代税务管理丛书(八册),主编:所务委员会。 6当代对外经贸丛书(八册),主编:所务委员会。 7现代审计学丛书(七册),主编:北京财贸金融函授学校。 8当代社会学基础理论丛书(五册),主编:时宪民。 9当代社会学名著译丛(九册)主编:裘方;副主编:王军涛。 十现代金融丛书,主编:王巍。 非系列丛书还有:《现代政治学导论》(陈子明等着)、《政党学导论》(郭夏 等住)、《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闵琦)、《职位分 类与人事管理》(陈子明)、《人员评价手册》(谢小庆)、《公民论(未定稿) 》(王军涛)等一百余种。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还拥有“中国行政函授大学”、“北京财贸金融学院” 、“北京现代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国民意调查中心”、“北京人才评价与考试 中心”等独立经济实体,其中“中国行政函授大学”和“北京财贸金融学院”有专 职教职工一百多人,学员二十余万人。中国民意调查中心有信息调研员三万余人, 遍布全国。 该所在经济上完全靠自身产生的效益服务于社会,没有大陆官方的一分钱。。同 时还拥有自己的喉舌:《经济学周报》(主编:何家栋;副主编:王军涛;社长: 陈子明);《政治与行政研究》(双月刊)主编:陈子明;副主编:闵琦、陈兆钢 ;《太平洋论坛》执行主编:包遵信。 由于他们有如此成熟和完备的机体,使他们在中国社会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力 量,对中国的改革,对八九民运的产生和发展,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作了不容 质疑的贡献! 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是,在中共如此封闭、专制的社会中,为什么一群矢志 报国的年轻人竟能在众多的困难和障碍下,在几乎不能生存的条件下,奇迹般地建 起了如此之伟大的阵地,并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它所应该起到的巨大作用,这难道 不该给海峡两岸的学者、身在海外的四万七千名留学生们,留下一个严肃的课题吗 ? 【选自《中国之春》第八十期(一九九零年一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