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日的新政 ----评“苏联巨变之后中国的现实应对与战略选择” 陈奎德 一代新政治王朝的降临并非总是伴随雷鸣闪电的。事实上,当前中国大陆,在大 书“稳定”“停滞”的政治屏幕后面,中共上层各派政治势力正密锣紧鼓,窥探神 器。一轮四十多年来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次争夺王位的搏斗业已开始。 追溯中共历史,这种宫廷逐鹿之争,往往双方都炒卖着同一套意识形态语言,其 中强调重点的微妙区别常令局外人莫名其妙,难辨真谛。而实际的激烈交易和争夺 ,则在鬼影憧憧的帷幕后面紧张进行。这类争夺,在实质上,同原来的山头隶属关 系、上下级利益共同体的强弱对比相关甚大,而同根本上的政治见解的差别则相关 较小。 然而这一次,却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政治纲领”的因素已经 渗进了中共的权争。概而言之,一个“八仙争擂台,各自出拳经”的时代已经开始 了。 有了自己一套不同于老一辈的“拳经”,并且能公开亮出来,我们不能不承认这 是中共政治的一点小小的进步。 当然,在中共这种意识形态立党立国的传统中,敢于并且能够公开亮出自己的稍 稍不同的政纲,所依赖的,无非是中国社会里最为历久不衰的“护身符”----血缘 关系。离开了它,我们很难想象这里刊布的这份政治宣言式的东西能够公开出笼。 因此,可以有相当的把握说,这份文件大体上代表了中共太子党主流派的政治哲 学和施政纲领,它已明显地同老人帮的政治纲领区别开来了。从其显示出的基本行 文风格而言,这里已经很少或几乎没有了陈词滥调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说教(文中已 公开承认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很低)。与以往中共八股的“起承转合”必配之 以共产主义诸先知的语录相反,该文件居然把亨廷顿、罗素、波普尔、哈耶克等“ 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语录或主义杂陈其间,从而使该文成为中共宣传史上少有的具 有了一点个性的颇滑稽的文献。 无疑,这代表了以中共下一代掌权者自命的一批人寻求新的政治生存空间的努力 。其所以如此,原因大致有三: 一、中共政局已明显进入死胡同,求变已成为继续生存的紧迫历史使命。 二、较其上辈,无论是在应承担的责任或思维方式方面,太子们所背的历史包袱都 相对为小。因此,供他们选择的政治上的可能性空间也就相对为大。 三、欲作为新一代领导人,由于不可能完全凭血缘继承上一辈所创建的统治合法性 ,同时又不具备民意选举的政治合法性,于是,必须创建自己相对独立的合法性基 地。鉴于此,就必须寻找并确立自己不同于前代的政策认同,即相对独立的政治纲 领。并借助这一新的政治纲领奠定自己的合法性基础----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等 。这恐怕是撰写该文件的基本旨义之一。 虽然如此,人们在浏览该文后仍可发现,撇开其中的一些过去中共文件中罕用的 术语,诸如新保守主义,骄民政策,理性主义,工具理性,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等等外,其基本的政策想象力仍不够强劲有力,也不够斑斓丰富。虽然有报纸称 之为非陈非邓的“第三势力”,然而究其实质,其经济纲领与陈云的鸟笼经济并无 根本区别,其外交政策则与邓小平极其相似,在内政方面则模仿邓小平八十年代初 刚出山时较为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因此,与其称之为非陈非邓,不如称之为半陈 半邓更为接近。虽然在理论色彩上较邓陈为强,非意识形态方面比邓陈走得更远, 但在实际政策的基本格局上并未完全逃出邓陈的“如来佛手心”。这当然由于他们 同老人们的利益共同点息息相关,同时又受制于某种权力的“血缘式世袭”带来的 政治局限性。 该文洋洋万言,对其做一番全面的评析是有其必要的,但这不是本文的任务。笔 者仅仅想就它所勾勒出来的“后老人帮政治”的基本轮廓作几点基本的概括,并略 作评述。 通观全文,该派太子党实质上为他们掌权后的中国作了如下一些基本的设计,其 本质是: 一、以国家主义取代共产主义。 二、以右翼专制主义取代左翼极权主义。 三、以地缘政治原则取代意识形态原则。 四、以现实主义维护权力垄断的执政党取代浪漫主义平民色彩的革命党。 五、以党的所有制取代国家公有制。 六、以中央集权的强化取代地方主义的趋势。 人们不难发现,上述的几大特征其实有些在逻辑上是不能自圆的。特别是第五条 ,它使现在名义上归十一亿人拥有的财产,一瞬间转移到占上述人口百分之四的共 产党手中,使中共成为这一庞大财产的所有者。这种所有权的无偿转移(或掠夺), 不仅不具有任何合法性(谁授权?所有者同意否?),同时仍旧没有解决中国经济制 度的癌症:产权不明确的问题(谁是“全民”?谁又是“党”?)。就名义上而言, 也与他们的基本取向(以国家主义代替共产主义)是自相矛盾的。 由于太子党某些先天局限,上述的六点主张都不可能走向极点,因此,即使他们 果能掌权,也不可能彻底实行这些政纲。当然,上述六条中的每一条都需要仔细分 析论述,这里仅想谈谈对它的总体印象,同时想指出其思路的最大几处败笔。 该纲领最主要的失败之处首先在经济上。请看文中的灵丹妙药:“目前应把更多 的精力放在加强劳动纪律、抓质量、品种、效益、抓科学技术等发展生产力的方面 ,而不是放在变更生产关系方面。”这种政策,中共四十年来一直都在实行,效果 如何?天地明鉴!把这种屡试屡败的政策列入新政纲,如果不是心智方面有问题的 话,只能表明这派太子党向陈云派所作的一个姿态,以换取对其作为接班人的支持 。舍此之外,很难找到其他解释。关于经济权力的集中,该文对其可行性的考虑也 是没有历史眼光的。 在政治上,未能明显出场的的演员是两个字:六四。这种回避尽管是可以理解的 ,但却是没有远见的。这是中国未来的政治中不可逃避的一块合法性试金石。何时 、何地、以何种方式使这一演员参与表演,是测验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角候选人的艺 术水准的最关键的一场考试,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总之,该纲领漏洞甚多,存在许多根本的局限性。要而言之,它对政治上的合法 性和可行性的考虑都是非常欠缺的。而这两个基本点都不是靠局部修补就即可奏效 的,必须对其基点进行重新审视。但倘如此,它就超越了太子党的魄力所能达到的 极限了。 尽管如此,这份政纲对中国政治而言,传达的仍然不是负面信息。它标志着中国 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步淡化,它标志上层政治多元化的萌动,特别是,它标志着后老 人政治时代的开始启动。对此,人们是有理由持审慎乐观态度的。 【选自《中国之春》第一零四期(一九九二年一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