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前总统哈维尔6日前往布拉格中国大使馆,递交抗议信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和另外两名《七七宪章》签署人1月6日前往中国驻捷克大使馆,联名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递交一封公开信,抗议中国政府重判《零八宪章》起草人刘晓波。但是中国大使馆从始至终大门紧锁,没人出来接下这封信。批评人士说,这显示中国政府的无礼、心虚与傲慢。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秘书萨比娜·坦切弗娃女士对美国之音说,为递交一封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公开信,哈维尔跟作家兼演员帕维·兰多夫斯基与布拉格主教瓦茨拉夫·马利在星期三上午11点左右到达中国驻布拉格大使馆外,发现使馆大门紧锁,尽管当时正是使馆对外办公时间。他们按门铃、敲门,在门外呆了近半个小时,也没有人出来接下致胡锦涛的公开信,最后他们只好将信投入中国使馆的信箱里。
哈维尔的秘书坦切弗娃女士在讲述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时说:“这三位先生前去抗议中国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政治异议人士刘晓波先生11年徒刑。”
他们在致胡锦涛的公开信说,“我们认为这次审判不是独立的司法程序,无论是你还是你的政府都不能干预司法程序。事实正好相反,刘晓波的审判是政治命令的结果,你将最终为此承担后果。”
公开信呼吁胡锦涛以及其政府,在法庭听取刘晓波上诉时给予公平和真正公开的审理,结束对其他《零八宪章》签署人的软禁和警察监视,结束因言获罪,并释放所有的政治犯。
中国异议作家刘晓波博士,日前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被判处11徒刑,主要原因就是参与起草撰写零八宪章。
*刘晓波妻子刘霞深受感动*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给哈维尔和另外两名《七七宪章》签署人写了回信。她在信中说,“你们的身影和你们的信,对我而言是雪中送炭”。
刘霞对美国之音表示,73岁高龄的哈维尔冒着严寒前往中国大使馆,特别去表达他对刘晓波的支持,这令她非常感动:“那天在电脑上我是先看到的图片,我看到布拉格也是下过雪的,我看路边有雪,北京也刚下过雪,我就觉得那么一位老人走在非常寒冷的...,反正就是特别感动,心里特别安慰。”
互联网维基百科介绍:《七七宪章》(Charta 77),为捷克斯洛伐克反体制运动的象征性文件,在1977年公布。发起人包括哈维尔、雅恩·帕托什卡、伊希·哈耶克、巴韦尔·兰道夫斯基和德维克·瓦楚里克等人。
《七七宪章》主要内容是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人权条款、公民权和人权尊严,「促进每个捷克洛伐克公民作为自由人生活和工作的可能性的实现」。最早的七七宪章只有两百四十三人署名,在捷克当局进行打压后,连署人数便超过千人。
2010年1月6日,是哈维尔和其他《七七宪章》联署人向捷克政府递交《七七宪章》的日子。33年后的今天,他们为支持中国撰写、联署另外一部宪章的人士,递交一封致胡锦涛的公开信。
信中说,剧作家哈维尔、演员兰多夫斯基和其他《七七宪章》签署人33年前也像刘晓波那样,被当年一党专政的政府以同样的罪名逮捕,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被政府干预下的司法程序判处长期监禁,“就像北京法院无耻地在2009年12月判处刘晓波先生那样”。
*零八宪章--七七宪章的精神传承*
因签署《零八宪章》曾被警察问话并监视居住的中国宪政学者张祖桦对美国之音说,他们起草《零八宪章》正是受到包括捷克《七七宪章》、英国自由大宪章、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世界人权宣言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的启示,《七七宪章》是《零八宪章》的精神来源之一。
张祖桦说,哈维尔和其他《七七宪章》签署人都曾在前苏联的共产主义体制之下生活过,对今天仍在共产专制体制下生活的中国人民的生存现状有着深刻体验,所以哈维尔对中国民众,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自由、民主、人权一直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并谴责中国政府对刘晓波的严厉判决。
他说:“从一开始,我们知道,在《零八宪章》发布不久,哈维尔就专门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支持,然后一直以来,这一年多他不断地出来表态,声援《零八宪章》,确实给《零八宪章》签署人以很大的鼓舞。”
*中使馆拒接信被视为失礼傲慢*
捷克前总统、剧作家哈维尔在中国知识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敬佩哈维尔的风骨与道德勇气,并在家中藏有他的著作。
张祖桦说,中国驻布拉格大使馆以“闭门羹”来对待这样一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前国家领导人,至少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在对待非常重要的、有影响的、令人敬佩的国际人士的时候,它也采取了非常失礼的态度,表现他们的心虚。如果说你做得非常正确,你理直气壮,人家给你递交一个公开信,起码你派一个使馆工作人员去接一下,有何不可?”
张祖桦批评中国政府对待哈维尔的方式暴露出大国的傲慢,自以为经济发展了,崛起了,就可以全然无视国际间正义的声音,就可以抵制国际社会的主流文明和普世价值,他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
哈维尔等人在致胡锦涛的公开信中告知中国政府,作为《七七宪章》的签署人,他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刘晓波和其他《零八宪章》签署人所受的对待,并将以持续的努力,提请国际社会关注刘晓波等人所处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