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
艾未未在京被捕后下落不明,连日来,德文媒体大量报道西方社会的强烈抗议,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评价艾未未,认为此举表明北京对异议人士的打压升级,并且对德国在北京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展提出批评。
《世界报》(4月5日)认为,“逮捕中国艺术家和异议人士艾未未在整个西方世界导致严厉谴责,可是,上周五开幕的由外交部资助1000万欧元的‘启蒙的艺术’也受到集中的批评。”
该报写道:“多才多艺的53岁的艾未未是北京镇压浪潮的最新牺牲品,国际人权组织抨击为‘10年来最恶劣的迫害’,自从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狱中的维权人士刘晓波、尤其是阿拉伯世界革命爆发以来,中共对政治异议人士无情地迫害。”
《日报》(4月5日)也认为是“镇压的新升级”,并称赞艾未未“从不隐瞒对中共的拒绝”。
《每日镜报》(4月5日)赞扬艾未未是“商业利益主宰的世界艺术界里最勇敢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堪称当代的约瑟夫”(Joseph Beuys,20世纪下半叶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及社会运动的代表人物,译者注),是“争取自由和人权的坚定不移的斗士”。
《法兰克福汇报》(4月5日)认为,“逮捕艾未未是对准两个方向的符号政治:向外国明确表明,北京政权将艺术自由和公民的解放当作陈腐的垃圾摈弃。……此外,它是给艺术家、异议人士和游行者的一个信息:我们不怕虐待你们之中最有名的人物,我们也将这样对待你们每一位。
“艾的被捕是文化政策的转折信号,……对他的行动表明,以茉莉花革命位代表的阿拉伯世界抗议浪潮以及中国国内的类似抗议号召让中共政权多么不安。显然,对于‘批评性’艺术家的作用和象征意义,当局的评价与2年前不同。当艾否认他在德国寻找工作室与中国政治局势有关时,这种否认是试图不让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完全丧失勇气。”
不接受民主的是权力集团
针对德方策展人关于“欧洲经过几个世纪才民主,应该给中国人时间”的说法,该报指出,“中国人中显然有许多人试图表达民主化的渴望,被野蛮扼杀的茉莉花抗议就是证明,他们为此并不需要策展人津津乐道的欧洲造型艺术的经历。”
“不愿接受民主的也并非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而是一个专制的晚期共产党的权力集团,其执政历史不过才追溯到1949年。援引中国的全部历史,而且将具体的权力政治问题变成一个普遍的心态史问题,是十分荒谬的,就等于要用数千年之久的德国中部的互不信任来为东德国家安全部门的存在辩解。……”
评论认为,“在艺术自由和人权问题上,中共政权的名声丝毫不亚于若干阿拉伯独裁政权,逮捕艾不仅仅是文化政策的信号。很有可能,面对与中国政府签订的协议,一些德国政治家和文化经理们很快会惊愕不已的。”
《每日镜报》批评西方为了经济利益屈服于中国的“实力”,“德国博物馆和展览者们刚刚再次以其几乎完全屈从的表现向这种实力表示敬意。所有人都想来中国,与一个无所不包的最大的增长市场做生意,……西方是这个超现代化的闪光舞台的大妓女,中国是她最强壮的客人。”
奥地利《小报》(4月5日)则对国际压力的效果表示怀疑:“国际批评的阵线越来越广泛,可是,就像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情况一样,可以推测的是,经济利益重于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