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行的两岸和平论坛周六(12日)落幕,虽说标榜学者对话、畅所欲言,但是过程却不时出现不和气氛。
两岸和平论坛的学者有中国大陆多所台湾研究单位和台湾的大陆研究单位派员参加,国民党和民进党也有成员以个人或者民间基金会的名义与会。
台湾的媒体报道说,本次论坛的纪要也是双方妥协之下的产物,其中例如“公务机关人员”一词,都需要双方折冲,显见彼此的差异。
另外,两岸学者在讨论期间据称也出现不少交锋的场面,例如中国学者朱卫东称“两岸的和平协议是国内协议”,就无法得到台湾方面学者的认同。
而台湾学者提出中华民国实质存在,也被中国的学者加以反驳。
媒体并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致辞时强调,两岸不能只谈经济、不碰政治,这也让台湾方面担心中国已经不再“先经后政”,而有意试图迫使台湾与中国大陆进行政治谈判。
但是分析人士说,两岸在政党交流方面有国共论坛、在实务接触方面有海基会与海协会的“两会”,因此和平论坛实际上从参与者的身份来看,本次论坛的目的多部分是彼此就两岸如何达成和平而交换观念,自然是矛盾甚多。
而和平论坛参与者多是学者或者目前不在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和平论坛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显现两边看法的不同。
一位不具名的分析人士向BBC中文网表示,以“中华民国”一词为例,两岸如果签署和平协议,就台湾而言,不可能是由国民党出面代表,北京方面回避不了“中华民国”。
但是一样地,北京也不可能接受以“台湾”、“中华民国”的名义与其签署和平协议,以免出现北京最反感的“一中一台”或者是“两个中国”。
该分析人士表示,以本次论坛的参与者而言,不过就是类似学术讨论,实质上的影响力可能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