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天安门通讯专刊第2期
日期:10/26/2008 来源:天安门通讯 作者:天安门通讯


     1998年7月进入哈佛大学,2001年6月10日获哈佛大学东亚系硕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歷史系博士候选人。2004年8月-2005年6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访问研究,2005年4月起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同时担任中国宪政协进会主席,《北京之春》杂志社社长,一九八九基金会理事长,“青年中国”主席,中华学人联谊会会长,国际组织“亚洲改革与民主联盟”(ARDA)执委会委员,《新闻自由导报》理事会理事,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台湾澄社社员,台湾中华电视公司驻洛杉矶特约评论员,海外华文作家协会会员,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为北美,港台多家媒体撰写专栏。出版有《王丹狱中回忆录》,《王丹观点》,《听风随笔》,《在梵谷的星空下沉思》,《我异乡人的身份逐渐清晰》,《我与深夜一起清醒》,《我在寒冷中独行》,《我们在写历史》,《众弦寂静时的喧哗》,《王丹狱中家书》,《不确定的时代》,《穿行在潮湿的记忆中》,《丹程路》,《Chine Le Defi》(法文),《我的青春岁月》,《我在哈佛的日子》,《王丹访谈录》等政治及文学等著作十余种,曾为台北市驻市作家,并获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奖诗歌首奖。

简讯
5、另有五部纪念“六四”20周年短片杀青/本刊义工记者刘思
 
据“六四”20周年纪念多媒体系列短片制作组介绍,又有五集短片完成初步制作。这些短片是:天安门母亲、王丹、张祖桦、流亡者的巴黎牧歌和世纪号角。

多媒体短片项目是一批专业人士为纪念“六四”20周年而开展的项目。其目的是综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有效地传播关于被大陆执政者扼杀和封锁的关于“六四”的事实和道理。这个短片系列每集4到8分钟。介绍1989年中的一个事件和一个人物。通过这批人物的阅历和情怀,他们可以得知,1989年那场屠杀,究竟扼杀了中国什么样的前景。短片以配音画面为主,加上字幕解说,挖掘人物和事件的深度内涵和精神。这批短片将在明年1月日开始正式推出,采取两种形式传播,一是放到纪念六四20周年的专门网站上,可以供人们在线观看和下载传播,二是制作成DVD形式在国内传播。

简讯
6、1989年民主运动大事记开始编写/本刊义工记者刘思

据悉,“六四”20周年纪念活动声明发表后,得到各界热烈响应。原《新闻自由导报》总编辑吴仁华将主持编辑“1989年民主运动大事记。”

吴仁华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先后在那里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时,吴仁华是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为声援学生,他曾经带领法大师生去中南海前静坐。6月3日夜晚天安门广场清场时,他带着纠察队为“四君子”绝食维持秩序。目睹和身历那夜的发生血腥镇压。“六四”后,他游泳到香港,然后到美国。主编《新闻自由导报》到2006年。去年,他搜集资料,编写著作《1989年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

据吴仁华介绍,1989年民主运动不仅是中国政治史的大事,而且因其引发苏东波,也是20世纪人类政治史的一件大事,改写了世界政治版图。然而,到现在为止,这个运动的却没有一个全貌介绍。人们只知道几个大都市、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故事;对于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和京城外的事件,知之甚少。这妨碍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这个运动。这种局面,对于成千上万的参与者不公道。为弥补这个缺憾,他受朋友之托,主编这个大事记。

大事记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地区呈现1989年民主运动。其操作目标是比较完整地再现这场运动在各地的发展情况,介绍主要事件和人物。因此,“大事记”的体裁是分地区的运动日志。

吴仁华说,将在各地征召义工各地的大事记。在义工完成初稿后,将征求参与者意见,进行修订。他呼吁各地参与者和学者参与建议、编写和修改当地的大事记。他将尽快制定出关于编写大事记的体裁和程序的细则。

最后,吴仁华表示,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大事记”提供了发表和传播形式。“大事记”编写完毕,将放到专门的纪念网站上,并制作成多媒体CD,在国内传播。如果找到赞助,还将出版书籍。

纪念活动联络人王军涛认为,吴仁华既有考据学专业训练,又亲历89民运,后来又主编《新闻自由导报》和编写关于“六四”的书籍,是主编大事记合适人选。

简讯
7、香港支联会征集六四20周年纪念徽号设计/本刊义工记者刘思

 支聯會初擬「六四」20周年主題為「毋忘六四.繼承英烈志,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誠徵徽號設計。有興趣參與者,請於2008年9月30日前將設計稿寄或電郵 contact@alliance.org.hk 至支聯會。獲選用者,將贈與「六四」20周年紀念T恤乙件。查詢請電27826111與支聯會職員聯絡。

简讯
8、华人学者研讨会上 多名学者提及“六四”/本刊义工记者刘思

2008年10月17日至19日,21世纪基金会、中华学人联谊会和美国西东大学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纪念大饥荒50周年和反思改革开放30周年。与会发言者都是全球华人知识分子或者社会活动家中的佼佼者。研讨会上,多位学者讨论了“六四”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在题为“屠杀与奇迹”中认为,“六四”屠杀解除了中共最后的意识形态和形象顾虑,放手采取权贵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疯狂劫掠广大民众,这样有了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人民的痛苦。胡平特别强调,“六四”后的改革使得中共成为人类政治史上最无耻的党;别的党只能进行一次革命,即以人民的名义把私产变为共产,中共却先以人民的名义把私产变为共产,再在“六四”以后以改革名义把公产揣进自己的腰包。

中华学人联谊会会长、哈佛大学东亚史博士王丹认为,“六四”后的改革不是真正完整的改革,而是片面的改革;不是进步的改革,而是局部倒退的改革。不过,他也认为,“六四”后中国民间社会的发育,为最后的全面改革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政治动力。

大陆旅美宪政专家、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王天成质疑“六四”后弥漫大陆知识界的渐进民主的迷思。他通过对英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更完整和全面的介绍指出,英国的宪政之路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渐进改良”,而是“革命、改革、再革命、再改革,直至革命不需要了,深化改革”。他认为对中国民主转型更有意义的参照系不是英国道路,而是发生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第三波民主化国家,这些国家的转型其实正是国内许多学者反对的所谓“激进改革”。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在发言中,同意王天成的分析。他进一步指出,“六四”以来的政治保守心态使得中国精英有某种改良的浪漫心态,以为政治改革可以通过奏折加感化高层,就可以和平实现;然而,在人类政治史上,从来就没有没有政治风潮的政治改革;那些宏观因素(经济、文化和社会阶层)决定论貌似科学,其实是没有对转型做过研究的误解。

倡议
六·四静思节──公民自己的节日/唐荆陵


2008年10月10 日,《天安门通讯》第一期发表后,中国著名维权律师唐荆陵联系纪念活动的联络人,建议将“六四”作为中国公民的节日,暂定名为“六四静思节。”唐荆陵先生的书面文字放到联络人工作网络后,得到大家的赞成。下次联络人工作会议将指定专人与唐荆陵讨论具体方案。下面是唐荆陵先生关于设立“六四静思节”的具体建议。

关于《六·四静思节──公民自己的节日》征集共同发起人的呼吁信
唐荆陵

     关于六四,历来各人士、团体给予了长期的关注,并多方呼吁中国政府公开和还原六四真相,客观评价六四事件。这些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却还没有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我以为,政府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每一个公民的评价也几乎同样重要。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政府并不打算响应公民的呼唤,公民可以自己行动起来。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在公民和政府的关系上,公民绝非事事都等待政府的决定。这是公民精神的应有之义。对自由的追求决不是企求捆绑者来解除枷锁,而应是自己走出心灵的牢狱。这里也包含了自由的真谛,蕴涵了公民不合作乃至不服从的无限可能。
    
     历史已有先声。中国的改革开放所肇源的联产承包,并非政府或者中共首创,而是农民自求生路的分田到户。
    
     今天,对六四真相的追问和评价也可以谋求同样的突破。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个体可以根据个人决断自愿将六四定为个人的节日,并坚守和推广这个节日直到它成为我们国家的节日为止。
    
     在此,我诚挚地邀请各位友好人士和团体参与到这一公民不合作行动中来,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共同努力。
    

附件:
《六·四静思节(暂定名)──公民自己的节日》

唐荆陵  2006/11/29初稿,2006/12/25完草
    
     1989年6月4日的事件,是中国母亲胸膛上至今未愈的巨创。那个日子所凝结的伤痛和咒怨远未云散。爱与真相的阳光尚未照耀之处,仇恨将继续发酵,冤魂将永不安息。追寻真相与责任、寻求宽恕与忏悔的人们从未放弃努力。呼声一直存在,遗憾的是,中国大陆政府却从未真正去面对。然而,我以为,我相信,公民不必事事等待政府的决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作出个人的决定。
    
     数千年前,荆楚的人民为了怀念投江的屈子,遂成端午;小小一群基督徒为了纪念救主基督降生,今有圣诞。这是远而大者。小而近者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其形成、来由莫不类似,由个人或者小群体的节日而成国家、民族的节日。
     我相信,在自由的中国,六四必是国家的节日。在家庭里,一位亲人的逝去给我们留下一个忌日。六四,就是国家的忌日。在政府尚未正式接受这个节日之前,那就先让它成为我们公民个人所认许的国家的忌日。
    
     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我将不工作(含上课)、不远行、不欢宴、不娱乐。我决定将谨守这个节日直到它成为国家的节日为止。在这个日子里,遗属将寄托哀思,国人将反思族内的冷漠、仇恨与伤痛,造下罪孽的人可以反省良心的拷问。所以,我叫它静思节。
    
     我们向每一个公民呼吁,请你自愿加入守静思节的队伍。
    
     守静思节的公民和其家庭,应尽量不工作(含上课),不远行,应静思反省。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本族的风俗举行或者参与礼拜、追思。在节日里不参与欢宴和娱乐。守静思节的公民或者家庭如确实需要劳作和远行的,应佩带本族文化风俗中惯用的哀悼标志以为自警。
    
     自愿守静思节的公民应该从誓愿守节之日起,每年坚守自己确定的节日仪规直至六四成为中国的国家节日为止。
    
     后记:已经在2007年4月26日正式发起静思节。
    

回首当年

1、腥风血雨的时刻——军队镇压民运过程纪要

来源:《明报月刊》1989年7月号
六月三日

    凌晨一时:数万军人由北京城东向天安门广场推进,大部分士兵并无武装。西、北两面也有军队开进。
    凌晨二时十分:二辆装载军人及军械的大巴士在西长安街被群众包围,学生将车上之枪枝放于车顶;另有十五辆军用卡车在附近被群众成功拦截。
  凌晨二时二十分:约三千名戒严部队由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挺进,至距广场五百公尺处受阻。
  凌晨三时:群众在天安门附近将逾千名军人围进一建筑地盘,军人惟有席地而坐;在东长安街,在民众的掌声中,约三千名士兵被迫撤退。
  清晨六时半:约五十名北京政法大学学生在新华门前展示夺得的军帽、军靴等。
  中午十二时:两卡车武警袭击北京饭店外的群众,约三十人受伤。
  下午二时:武警在广场以西发射催泪弹,殴打和驱散人群,历时三十分钟。另五千名军人在人民大会堂前被群众包围。
  下午三时半:在西长安街,军队夺回装载AK47自动步枪〖实为五六式冲锋枪。——《华夏文摘》编者注〗的巴士后撤退。
  下午四时半:在人民大会堂外,军队与民众冲突,互掷玻璃瓶及石块,军人并用皮带抽打人民,有人受伤。
   下午五时半:五十辆运兵卡车在东直门口为学生、市民截停。
  晚上七时:中央电视台重申戒严规则,警告人民不得上街,并须离开天安门广场,宣称戒严部队、公安警察、武装警察有“采取一切手段强制处理的权限”。〖原文应为“有权采取一切手段,强行处置”。——《华夏文摘》编者注〗
  晚上七时四十五分:在人民大会堂西侧,遭群众包围的部队中将答应撤退,“四十八小时内不进天安门广场”。
  晚上七时五十五分:约七十辆军用卡车抵达建国门立交桥,又为群众所阻。
  晚上八时二十分: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军队开始退入大会堂。
  晚上九时:二万多人在广场以东四公里截停廿六辆军用卡车。
  晚上十时:军人在北京市木樨地向拦路民众施放催泪气及开枪,约廿人受伤;近二万军人进入广场周围的建筑物。
  晚上十时四十分:北京饭店内传出两声枪响,随后担架抬出一位胸膛淌血的学生。木樨地的军人一面开枪击倒人墙,一面向广场推进。
  晚上十一时:在复兴门的军队开枪,数十市民死伤。
  午夜:军队以装甲车清除群众设立的路障。武装部队由坦克和装甲车开道,杀向天安门,一路向群众扫射。群众惟有以石块、棍棒还击。
  
  六月四日
  
  凌晨一时:二辆装甲车高速冲向广场,碾死市民。一辆在新华门前被巴士截停,另一辆被民众用铁枝插进履带而不能动。其后装甲车内士兵被拖出殴打,车则被民众泼汽油燃烧。  
  凌晨一时半:军队由新华门推进,开枪驱逐民众,百多人死伤,救护车往来如梭。
  凌晨二时:公安人员在多数记者下榻的北京饭店,设立三道检查卡,没收所有胶卷、录音带、录影带,并禁止记者到阳台观看。同时,军队由北大、颐和园、公主坟、人民大会堂等地向广场推进,不断向群众开枪。凌晨二时二十分:军队由三面进入天安门广场,群众四处奔逃。约万余名学生与候德健等四位绝食者坚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
  凌晨二时四十五分:官方在电视上声言北京“发生了严重的反革命暴乱”、“流氓疯狂攻击人民解放军部队,抢夺武器,殴打官兵,意图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一列长约两三公里的军方车队由城西向天安门推进,约有二万名士兵的装甲师由东面进城。广场上,军队用喷火器、刺刀、机关枪等肆意屠杀。
  凌晨三时:学生透过广播系统要求与军方谈判,军方不予理会。约二百名士兵由南面向人民大会堂推进。群众高呼“法西斯!法西斯!”不少人向人民大会堂窗户投掷砖头。
  凌晨三时半:候德健等人与军人谈判。
  凌晨四时:广场灯光熄灭,大批军人在一聚光灯照射下冲向纪念碑。五千多名留在广场静坐的学生被包围。数以万计的市民回到广场上,高唱《国际歌》。八辆军车驶入广场。
  凌晨四时半:学生以口头投票方式决定撤离广场。当人群开始撤离时,军队已推进至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坦克纵队驶入,向人群开火,遇营帐即碾压而过。
  凌晨五时:五辆坦克由东南两面驶入广场。枪声卜卜。学生手牵手撤离,高唱《国际歌》,并作出V字的胜利手势,与进驻广场的部队擦身而过。
  凌晨五时半:方圆数公里内爆炸声和机枪射击声此起彼落。工程车清理路障后,约二百五十辆军用卡车开入广场。军队调派士兵,四人一组,坐在广场边的长安大街上,一见群众接近即开火。一辆坦克将民主女神推倒。
  清晨六时:东单冒起阵阵火烧汽车的黑烟。部分民众焚烧公共汽车,砸破商店橱窗,部队和武警四出开枪杀人。
  早上十时:北京电台一名新闻报导员谴责军队暴行,并谓遇害的无辜市民达数千人。该报导员随即被另一报导员取代,新报导员声称军队已勇敢地粉碎了一场反革命暴乱事件。
 〖原编者按:本纪要根据各方面之报道整理而成。〗
 
2、参加六四镇压的38集团军部分官兵名单/吴仁华

(编者按:还原历史真相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这份责任于历史本身、于将来的和平、于子孙后代,都是必须的。吴仁华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1989年6月3日晚上就在天安门广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戒严部队和六四屠杀的研究。他的资料来源既有海内外公开出版的文献,也有国内的内部材料。他运用自己的考据学知识,一点一滴地发现真相,为了核实一个人名通常都需要看数百页上千页的资料。这份名来自于吴仁华先生《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一书,该书还有其他参加六四镇压的军队官兵名单。吴仁华先生认为他的工作只是抛砖引玉,希望知情者们能够补充、说出更多的真相,尤其是当年参与戒严和镇压的官兵能够这样,因为镇压者要比被镇压者更清楚镇压是如何发生、进行的。)

军政委王福义少将,副军长(代军长)张美远少将,军参谋长刘丕训大校,军政治部主任李之云大校

步兵第112师:
师长刘兴贵大校,副师长佟喜刚大校,师参谋长冯兆举,师技术部部长赵满圈上校,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辛健中校,师司令部秘书科科长毛钦方,师司令部科长彭应求(湖南人)
团政治处主任刘智军,步兵334团团长赫飞,步兵334团政委季新国,步兵334团政治处主任王剑
步兵334团2营教导员冯书静,师直属侦察营营长李连春,师直属侦察营副营长郭玉山,
师技术部修理科助理工程师李勃(首辆到达天安门广场的装甲车指挥官,共和国卫士,军队高干子弟),步兵第334团2营5连连长张东旭中尉(卫国英雄连),步兵第334团2营5连班长夏卫国,步兵第334团2营5连战士杨殿洪,步兵第334团2营5连张洪义,步兵第334团2营5连霍卫平,步兵第334团2营 5连张吉年,步兵第334团2营5连刘庆方,步兵第334团2营5连赵建军,步兵第334团2营5连王家明
步兵336团团长李少军上校(立功,军队高干子弟,后来历任38军军长等职务),三连连长许学勤,军医穆瑞祥上尉(营部装甲车指挥官),参谋邱成上尉,专业军士赵斌(003号装甲指挥车驾驶员)
322号装甲车驾驶员彭加刚,连长王旭东(322号装甲车指挥官),战士常青(322号装甲车乘员)

此新闻共有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相关新闻
中南海高呼平反赵紫阳
流亡民运人士发起六四20周年
重睹六四照片 温家宝下巴微颤
开始纪念“六四”20周年
六四悲惨往事呈现舞台
中国追查新京报刊登六四图片
北京全城追缴《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