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导正日记——《赵紫阳还说过什么?》上周在香港和台湾同时发行。(特约记者乔龙提供)
前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就其新著《赵紫阳还说过什么?》出版前后,星期三在接受本台专访时透露,已故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对其继任人江泽民的看法一分为二,但在政治体制方面还是退步了。杜导正还披露了该书出版的台前幕后。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
赵紫阳的老部下杜导正,以日记形式写下《赵紫阳还说过什么?》,几天前刚在香港、台湾同时出版。该书披露了杜导正、杜星垣等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与赵紫阳进行三十多次的谈话内容。杜导正写此书的意义究竟何在,他星期三接受本台专访时说:“六四以后,官方出版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是一种声音,很多东西是对的,很多东西,我们认为是有点问题的,赵紫阳同志当时处在被告的一方,他失去了话语权,因此我们几个老下级帮他写‘六四’的回忆。”
今年将进入87岁、有72年中共党龄的杜导正认为,赵紫阳对当代中国的看法以及“六四事件”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此书希望对当今及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一份正规的资料。杜导正也提及该书发行后,中南海和有关的部门没有批评他和杜星垣,不过:“出版以前,当然是表示过一下,非常婉转,就是能够‘不出啊,晚出啊’,但是我们说人家已经出版了(改革历程)。”
去年5月底,当赵紫阳口述回忆录在香港出版之际,杜导正曾在六月号《明报月刊》表示,不同意当时出赵紫阳回忆录。对此,杜导正对本台解释:“我原来的意思是,因为去年是‘六四’20周年,国内去年的环境,问题很多,我考虑是不是躲过这个‘六四’20周年,另外一批朋友,没有听我们劝告,后来书还是出版了,出来以后我觉得还好,国内国外反应都不错,对我当然是一种鼓舞。”
谈到新书的特点,杜导正认为他的日记比《改革历程》活泼,范围更广。“我觉得对他那个书是一种补充,所以我用了‘拾遗’这个词。中国古代不是有左丞相、右丞相、左拾遗、右拾遗,就把皇帝说的话,丢掉的东西,把他补充起来,收拾起来,把他遗漏的东西补起来。”
杜导正说,“六四”后,赵紫阳与他及前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萧洪达、前《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及夫人舒元璋、前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开始整理赵紫阳的谈话,有些是当场记录,有的是以日记的方式记下。一些被《改革历程》“遗漏”的内容,在新著中出现。他说:“比如,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败的反思和总结,对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成败,进行系统的概括,我这书里包括对他下台以后,对国家政局的看法。”
杜导正在书中披露了赵紫阳对其继任人江泽民鲜为人知的看法:“紫阳对江泽民是一分为二的。我的日记里面对江泽民的成就,他好的东西也是肯定的,对他有些问题,我们有看法,有批评。”
记者:他对江泽民,觉得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杜导正:我们认为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部分,小平同志那一段,就比较弱,其实发生很多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一段,也没有多大的进步,有的时候还退步一下。所以,我那书里面就“六四”以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整个的国家改革思路,我里边用了“复辟”。
杜导正用“复辟”来形容六四后的中国政治体制状况,他认为,有人“把毛泽东晚年的一些坏东西恢复了,比如说宋平同志提出来,包产到户都要淡化。”
杜导正说,邓小平、胡耀邦及赵紫阳推行的包产到户,解决了中国农村的经济难题。“但是六四以后,宋平同志要求,农村又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搞阶级斗争,包产到户他要求淡化,模糊化,这一搞不得了,中国农村就大乱了,这是不许可的,包括紫阳,也包括我们觉得这样搞不行。”
杜导正是赵紫阳的老部下,其大半生都是从事媒体工作,从记者到官员,他曾任职《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羊城晚报》、《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总署首任署长,现为《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正逢赵紫阳逝世五周年,杜导正告诉记者,他将和往年一样,星期天到赵紫阳家祭奠:“我们应该去的,我每年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