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苏州民众的抗争智慧及意义
日期:7/21/2010 来源:参与 作者:陈宇

(参与网2010年7月21日讯):美国东部时间19日深夜,哈佛大学法学院研究员、“麻雀行动”协调人杨建利先生与苏州通安、东渚的几位拆迁维权抗议者通过网络进行交谈。杨建利先生说,这些天一直在关注,对发生在苏州的抗议事件已有所了解,也看了一些照片,希望各位以亲历者的身份谈一下经验和感想。

一位打算晚上出门抗议的参与者说:现在家里已经有人出去,但是外面特别热,他正在吹空调,而且打算睡一会,养足了精神,晚上出去,他建议大家不要倾巢出动,而是要轮流上阵,这样,警察要进行控制的话,就要投入更多的人,最后会搞得警察精疲力尽。一位住在华通花园小区的居民说,她所在的1号楼和3号楼补偿最低,所以这几天楼上的人热情很高,多数人都参加了抗议活动,由于道路经常被堵,不抗议的时候,她有时开车出去也不得绕路,很不方便,但司机都很理解,多数交警也很友好,说知道拆迁户的难处,他们也没办法,她认为,都是苏州人,都了解拆迁是怎么回事,老百姓的心事是通着的,只有贪官怕事情搞大。一位通安的参与者说现在大量警察在通安、东渚等地集结,他建议和警察玩捉迷藏的游戏,比如,先去浒墅关堵路,等警察赶到,就把大多数人撤走,转移到东渚,让警察摸不着头脑,被老百姓牵着鼻子走。他说,天气热,可以穿短衣短裤去抗议,警察受不了的,他们穿那么多,还戴钢盔。另有一位参与者建议大家出门时带个小凳子,坐在马路上抗议,更容易保持体力,就当是乘凉了。由于天气炎热,杨建利建议大家多带点水出门,还可以给现场的特警送水,借机告诉他们拆迁受害者的遭遇,争取他们的同情,但杨建利的建议没有被广泛接受,一位参与者说:“水可以给他们,一瓶二十块钱来买。”杨建利对大家的情绪表示理解,但还是希望能够借鉴其它国家民众的抗争经验,不要把一般公务人员当做敌人,以争取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

杨建利对参与者的勇气表示敬佩,并重复了前一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观点:1,民众抗议由开始的向警察扔石块、酒瓶到目前的和平抗议、唱国歌,表明非暴力思想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也是民众在实践中做出的理性选择,零星的暴力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政府制造镇压的口实,降低外界的同情和声援,通安民众在这一点上做得越来越好,非暴力抗争的理念在实践中传播和扎根,很高兴这一点在今天的交流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2,和暴力不同,非暴力行为的收效往往是比较慢的,这就需要持续性的坚持,无论寻求正义还是追求民主自由,我们都需要有一些耐心和毅力,当然,耐心的背后,首先是信心,因为民众的力量一定会取胜,这是没有疑问的。

结束和抗议参与者的谈话后,杨建利先生再次接受记者采访,他说:这次通安的抗议事件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今天和参与者的交流增加了很多感性认识。他认为,和一般上访维权不同,这次的抗争事件,民间占据一定的优势,首先是人数上的优势,其次是主动性和灵活性,我们看到,民众抗议的时间和地点都不是很固定,这就给警察的被动控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政府不得不投入加倍的力量来进行防范,这就增加了其控制成本,有利于促使政府对民间的妥协。

杨建利说:这次事件加深了我对中国非暴力抗争前景的乐观估计,从六四以来,中国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从来就没放松警惕,加之现在的社会矛盾比21年前更为深刻,所以,任何规模性抗争都会牵涉政府很大的力量,进行严防死守,这将极大地消耗其镇压资源,而民众如果能够坚守非暴力的原则,坚持低组织成本、风险分散、诉求明确、目标有限的原则,并利用政府草木皆兵的心理,就可以占据局部优势,逐渐积累民间维权的经验和成果。

杨建利认为:中国政府完全不允许抗议性的民间集会和游行,但厦门反XP行动中,民众开启了“散步”之先例,今天的苏州人则可以用“乘凉”的方式来迫使政府作出让步,正如在交流中一位参与者所说,天热,呆在家里也不舒服,到街上溜达溜达,乘个凉,还能折腾警察,何乐而不为?这就是低成本的抗争,占据地利优势的民众在对付远道而来的镇压者的时候,总是可以进行低成本操作。甚至可以说,围观本身就是抗争的一部分,而围观行为的风险是可控的。民间维权需要的是具体成果和扎实推进,而尽量减少悲剧性的牺牲。如果苏州民众能够采取“警察来了我不怕,警察打人我就走,警察走了我再来”的策略,坚持一段时间的抗争,一定会取得具体成果,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面对中共这一强大的专制政权,中国人就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非暴力抗争典范,其价值不可低估。

杨建利说,中国非法拆迁问题十分严重,而民众分散的维权成本太高,收效甚小,但民众的群体行动却会对各级政府产生强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这种主动性行为的诉求要明确,目前没必要提过多的要求,应立足于要求获得公正、合理补偿,以群体维权争取民众的现实利益,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起来维权。对于民间的具体维权策略,杨建利认为不应墨守成规,而应该及时因应,运用民间智慧和灵活性,与庞大政权的僵化和多数官员的消极心理进行较量。他认为通过网络建立民间信息交流平台是很重要的。

他认为,尽管与苏州抗争的几位参与者进行了直接交流,但目前仍然难以预测这次抗争的持续性,毕竟我不是参与者,只是一个关注者和支持者。抗争是自发的,是一种群体心理的反映,也有现实因素的激发,中国政府对待这样的抗争事件具有丰富的经验,往往可以通过无孔不入的行政手段慢慢化解压力(这种局面总有终结的时候)。但无论如何,中国政府不可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民众抗议事件多发生在中西部地区,而这一次是在富庶的江浙,这说明中国社会的官民矛盾继续加深,问题越来越难以掩盖,苏州民众抗议所呈现出的扩散趋势也值得关注,如果这种事件频繁出现,很难说会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快速的大规模扩散,所以,对于中国政府,他认为唯一的选择是放弃与民为敌的粗暴手段,改变执政思想,开启与民间对话的渠道,尊重人权与法治,使社会走向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另据了解,尽管突然降下大雨,但7月20日通安、东渚继续有民众上街堵路,超过一万人参加了通安的抗议,抗议活动还将继续进行。


相关新闻
陪刘霞赴锦州监狱探视刘晓波纪行
陈卫:行者刘贤斌
欧阳小戎:现实的变革
福州街头网友维权记实
王丹:人民需要自我教育
纽约举办《零八宪章》研讨会
刘荻:非暴力运动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