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定会被搬上银幕!
——隆重祝贺新书《遇罗克中国人权先驱》出版
遇罗锦
当金钟告诉我出书指日可待时,我就盼望着早日见到这本书,就动笔写这篇小文。
心里的话太多,反而不知从何说起。
◎中共为什么那么害怕遇罗克?
只因为“血统论”还在中国横行。
中共用吃喝嫖赌来制造”盛世”,来麻痹人民,不惜让人民的道德品质低下堕落。而高层的骨子里,是比文革时期还露骨还残暴的封建血统和血腥专制。多年来,中共屡屡禁止有关哥哥的书籍和纪念文章出版和发表,甚至连我和罗文的书也被禁止,就因为我们写了遇罗克。
四十年过去,中共发现遇罗克还活着,远胜过其他的英雄和烈士。他们怎能甘心?中共不惜让张朗朗写第二篇文章公开地诬蔑哥哥,说他胸无大志,说他怕死,说他出卖难友。为了显得自己”公允”,他们表面上仍在”夸赞”哥哥,却把这些恶毒的话藏在字里行间,并大力造谣和宣传,以至国内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但遇罗克的事迹和形象,以及他们不敢公开监狱中档案的事实,绝不是造谣新篇所能造倒的。
中共为什么那样害怕遇罗克?正因《出身论》至今仍揭穿了他们的疼处和要害。
四十年过去,《出身论》的生命力没有稍减。1966年“红八月”中哥哥动手写它时,就把命豁出去了。他当时对我说过:”人只要心一横,什么都不怕了。”这一切,都在《一个大童话》里有详细的描写。哥哥不怕死,虽然他不想死。他如果能象张朗朗那样怕死,当盯子及出卖难友的话,就不会死了(请参阅Google博克:遇罗克与遇罗锦《我所认识的张郎郎》一文http://yuluokeyuluojin。blogspot。com/)
我在这篇文章的第十段末加了一段话:
哥哥所以不会出卖别人,也不出卖自己,是因为他的精神境界,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我在《一个大童话》以及早先在国内发表的作品里,都写过:从他少年时起,他就坚持写日记,就以“吾日三省吾身”为做人准则。在文革的“红八月”里,在烧掉所有的日记、文稿和读书笔记之前,他让我去看他的心灵积累。时间紧迫,我只看了他的日记。尽管是必须快快地翻看,但他每天的自省,早已成了习惯甚至精神享受。我们视自省为苦事,于他却是乐事,是每天离不开的自我精神食粮。一位丝毫不肯自欺的人,一位敢为真理献身的人,一位把自省变为习惯的人,是不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去出卖任何人的。张朗朗想用这出卖人的污蔑去泼黑遇罗克,殊不知,遇罗克绝不是他任意编造的一篇文章所能打倒的。
只要“血统论”仍在中国横行,中共就会永远害怕遇罗克。
◎哥哥出版了哥哥的书
我把纽约的胡平看成我的弟弟,把金钟看成我的哥哥,把廖亦武看成我的又一个弟弟——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兄弟而自豪。我们的私交几乎是零。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把谁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是与私交无关的,完全是他们的作为使我如此。他们对遇罗克的爱更甚过我,对于哥哥的遗业,他们更有能力去表现去实现。金钟,胡平与廖亦武,不谴余力地去做哥哥未竟的事业,相比之下,我该感到惭愧。
谁都知道,在今天普遍重视物质利益的现实下,出版严肃的书是赔钱的。但金钟就是赔钱也得出书。他何止出版了一本为了理想而不是为了钱的书呢!
尤其是网络冲击,网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加上经济普遍萧条,人们在节约每一分钱。“允晨文化”的发行人廖志峰先生说过:”想出书的人比买书的人还多。电子书的问世,人们又都疯电子书去了。”——这对每一位办纸制报刊和出版社的人都是严酷的现实,很多报刊社和出版社不得不倒闭了。
似乎是不出版就来不及了似的,金钟要赶紧完成他的心愿。
◎“这部电影一定会被搬上银幕!”
当金钟看完了我写的传记电影剧本《遇罗克》之后,信中如此地肯定它。不是因为我写得多好,而是因为写得真实。金钟决定把它放在这本书里,我真高兴极了,同时觉得他做得对——这是对哥哥最好的纪念。
只有真实是生命长久的;只有真实,才能打动每一个人。哥哥的形象和事迹,都在这剧本里了。它不是《一个大童话》,它没有我个人的爱情婚姻故事。或许通过妹妹的眼睛去看哥哥,也不全是,还有更多的客观描写。它只是脚本,若真拍摄电影,当然得浓缩。
没人想拍摄关于哥哥的纪录片吗?哪怕小型的?前年就有人去做了。但在今天中共无孔不入的专制下,就连两位想拍摄哥哥的小型纪录片的人,想拍成”寻找林昭”那样的或比它更好些的影片,都难以实现。到处都有的特务和正式的压力,很快就让拍了一半的片子无法进行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尽管我们都给予了合作,尽管拍片的人并未失去信心,但何时能问世,只有天知道。
我们不怕等待,我们在进行,一直在进行着。无论是写文章、出书、办博克与纪念哥哥的网站,都是向着理想迈进的进行式,都是没忘记哥哥在监狱里写的诗:‘遗业艰难赖众英’?
我幻想着这部电影的问世——彩色宽银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它是第一部活生生地反映了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人生的影片;它是第一部最透彻地解读了什么是中共专制的影片;它是第一部出现了一位真思想家真烈士的影片;它是把血腥与残酷融化在对美和幻想的追求中的影片。它不仅具有极高的真实性,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更不用说,影片制作的全体参与者亲密无间的配合,以及演员们深入灵魂的演技和动人的美工和音乐了。
它,这部传记故事片《遇罗克》,使全世界对中国的电影刮目相看。当影片结束时,人们都不想站起来了,久久地不想站起来……。
它,获得了奥斯卡全项大奖。
◎这是我家里最珍贵的画
今天,我给金钟写了一封信——
金钟大哥:
自我出国之后,就总想挂家人的照片。可一想全家人的伤心事,一直又没挂。也想过只挂哥哥的照片,可又觉得仅仅是他的照片,还远不够好。
今天——我出国后的二十四年的夏天——2010年8月21日,我把你发来的最后全封面与单封面两张电脑照片,恭敬地放在了博克上之后,又用拷贝机,把这两个封面,印在白纸上,各放在一个非常朴素雅致的画框里,挂在一进门最显眼的过道墙上了。大哥,这是我心里最理想的画——他不仅是哥哥的照片,更有两种荣誉——雕像和书。这是哥哥无上的光荣,是他应该得到的。他的灵魂在我们的家里,他满意高兴地笑了。我知道他还有更大的荣誉:一部得奥斯卡大奖的传记宽银幕影片、一座全身的写作与思考姿势的立在北京原住家附近的雕像。我们也许看不到这一天,但我深信它们定会到来。
我真盼望手里捧着这本新书的那一天;我要和我的三个”孩子”一起,照一张自己毕生最后的照片——我一生的写作任务已经完成,死而无憾了。
大哥,感谢你让哥哥再生!
2010.8.21定稿
德国PASS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