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杨建利:第六届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开幕词
日期:5/4/2011 来源:公民力量 作者:杨建利

差异性身份认同是民主的同盟军

第六届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开幕词,2011年4月30日

杨 建 利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参加第六届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族群青年研习营从2000年开始,让来自不同民族、宗教、地区的朋友坐在一起,致力于族群青年领袖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对彼此文化、宗教、历史、现状、未来愿景的了解,消除偏见并达成谅解和妥协,建立友谊和互信,形成追求民主自由和尊重保卫各自的文化、宗教、民族、地域身份的联盟。

    今天在座的青年领袖们都带着较强的差异性身份认同来到这里,这些身份认同,无论是民族的、文化的、宗教的、地域的,还是政治观念的,都是个体与其所认同的群体的生命纽带,是寻求超越个体的更深层生命意义的载体。但这些正当的差异性认同被中国专制政府视为对其政权的威胁,而遭到系统的清洗和迫害。我们知道,专制社会的特点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单一化乃至整齐一律。对于专制者来讲,严格的“纪律”和整齐划一的步伐最有利于其统治,并极大地降低其失去权力的危险。专制政治与差异性身份认同的紧张关系是本源性的。因此可以说,今天在座的各位所代表的族群都面临着如何摆脱中共专制统治、理顺族群关系的难题。

    我们的答案似乎是现成的:民主。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对此答案都有信心,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差异性身份认同是民主的动力,并不是每一个拥抱普世价值的人都接受差异性身份认同的价值——尤其是原教旨主义的身份认同——而不怀对其有戒心。

    当我们打开电视、报纸,打开网络,我们看到差异性身份认同引发的互相歧视、互相猜疑甚至互相残杀的故事充斥新闻。这使得许多人认为,差异性身份认同是民主、和平的敌人,是恶源,也使得有些学者得出“文化冲突”的轻率结论。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恶性冲突发生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社会背景,我们会发现,其实所有这些冲突究其本质并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专制与民主的冲突或者是专制与专制的冲突。不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民主国家之间为什么没有暴力冲突?当中国专制政府强力消除藏族、维族、蒙古族的文化身份,基督徒、法轮功的宗教身份的时候,在民主的印度,众多民族众多宗教正和谐相处。

    我今天的结论是,差异性身份认同是民主的同盟军。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财产,同时希望其私有财产得到保护。人类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保护私产的经济制度是法治保障的市场经济。那些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私产的人最需要这个制度保护以免遭财产被剥夺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因此,他们是这个制度最坚定的支持者,在缺少这样的制度的保护时,他们是这种制度最真诚的追求者。类似的,几乎每一个人都需要某种归属感——集体认同,都需要文化精神生活,这是一个人的精神财产,就像物质财产需要保护一样,精神财产也需要保护。人类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保护个人精神财产的制度是民主制度。有较强身份认同并因此而具有丰富多样精神财富的人就像拥有正当私产的人需要法制化的市场经济保护一样,需要民主制度的保护以免遭身份被歧视被迫害的厄运,所以他们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支持者,而处在专制制度之下,他们就是天然的反抗者和民主制度坚强的追求者。藏族、维族、蒙古族、基督教徒、法轮功修炼者的故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不久前发生在穆斯林国家突尼斯、埃及、也门的民主革命,在伊朗、叙利亚方兴未艾的民主运动,都说明人类对普世价值要求是共同的,差异性身份认同绝非民主的阻力。

    源自差异性身份认同所产生的精神财富不仅需要民主政治的保障,而且是民主政体健康发育的动力。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使物质的自由市场成为可能,民主制度使非物质财富的自由市场——精神、文化、思想的交流更为畅通,而民族文化、宗教都是这个自由市场的基本元素。差异性身份认同极大地丰富社会思想和文化,使人类的创造力焕发色彩,即使对于一个麻木而失去灵敏触觉的人来说,差异性文化的创造物有时也会使其受到强烈震撼,并极大地丰富和充实其人生。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会明白这种差异性身份认同对于延续、传递和再造人类文明的巨大意义。

    当然,即使在民主政治之下,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有时会产生分歧和冲突,但是民主政治恰恰是一种协调差异性意见表达的稳定机制,我们看到,一旦有了民主政体,这种分歧和冲突的危险性会被降低,而且人类可以接受冲突的教训,致力于不同族群的和谐相处,比如在美国建国后的历史上,印第安人、黑人、妇女、同性恋者等差异性身份认同都曾引起严重的社会分歧,但民主社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全社会每一次面对差异性问题所采取的行动都完善和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内容,甚至改变人类整体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而不是采取相反的方式以通过消除差异性的办法来适应政治的狭窄空间。

    在人类文明的视野之内,我们看到,民主是这样一种政治模式:它不限制差异性的身份认同,却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性身份认同可能产生的严重冲突,它不把权力的稳固建立在消灭差异性身份认同所带来的简单化政治和生活逻辑之上,而是鼓励差异性身份认同所产生的思想解放和碰撞,以提升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差异性身份认同所形成的少数人群争取自身权利的努力也会丰富和扩大民主政治的内容及空间。因此,民主与差异性身份认同可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同盟关系。这使我们在讨论族群问题时面对一种自信:我们不回避任何问题,我们可以讨论所有的分歧和精神创造,无论是追求民主还是更多地呼吁差异性身份的保护问题,我们实际上在做同一件事,这使我们不必相互提防,不必相互对立,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族群的权利的伸张,来达到伸张我们自身权利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相互支持,来实现我们各自关注的目标。

    和往届会议一样,我们会在这里得到一些超出自身经验的信息,我们的讨论并不一定会达成一致的意见,有时甚至会有激烈的争辩,但这些不同意见的碰撞,最终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使我们变得睿智。我们会在其他的与会者那里得到思想创造的动力,我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我们团结起来,以民主的名义保卫各自的身份认同,为各个族群的美好未来共同追求民主。这是我们创办族群青年领袖研究营的最初的目的。谢谢大家。


--

YANG Jianli  -  杨 建 利
(I am Liu Xianbin - 我是刘贤斌)



President, Initiatives for China - 公 民 力 量
Fellow, Harvard University - 哈佛大学法学院  客座研究员


658 Washington Street | Brookline,MA 02446, USA | Tel: (617)735-9133 | Fax:(617)495-8180




相关新闻
香港观察:谁害怕在香港的艾未未?
声援艾未未在港继续,1001张空椅重现维园
海外民运呼吁联合国关注中国人权
香港民主派人士继续声援艾未未
声援艾未未 捍卫表达自由 香港艺术界2千人游行集会
海外民运促参照利比亚谴责北京暴行
香港少女声援艾未未成为国际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