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中大的颁奖活动
7月23日,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颁奖典礼、"独立中文笔会成立十周年及国际笔会九十周年"座谈会、"自由与公民写作"讨论会等活动。多位中国知名独立作家、异议作家与会。
正值香港书展,热闹的香江迎来海内外的很多作家及出版人,独立中文笔会也于7月23日,举行了第八届"自由写作奖"、第六届"林昭纪念奖"、"第一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以前为"狱中作家奖")颁奖活动。在颁奖活动后,还举行了"纪念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和国际笔会九十周年"座谈会及"自由写作与公民社会"讨论会。
目前正在台北文化局驻市的中国流亡诗人和作家贝岭、旅居英国的作家马建、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和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Larry Siems)、台湾评论家和作家张铁志、香港诗人廖伟棠、中国独立作家野夫等人参加了颁奖及系列讨论活动。
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廖天琪表示,此次会议尽管内陆有多人被中国当局限制未能参会,但仍有十余位独立中文笔会的作家突破官方的阻挠到来。另外独立中文笔会近一两年来逐步走向国际,中国作家通过笔会的桥梁将好的作品呈现给世界,也向世界昭示不自由的写作环境中的一种坚持态度。而国际笔会也遗余力的对中国作家给予关注和支持。
"获得林昭奖,感觉找到了思想的源泉"
第六届"林昭纪念奖"的获得者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自2010年10月份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崔卫平就被中国当局噤声,包括禁止到境外参与各项活动和进行学术交流。此次她亦不能到场领奖。
旅英作家马建作为此奖的颁奖嘉宾,首先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表示:"今天崔卫平获这个奖我非常高兴,颁奖词也是我写的,她没有到达这个会场也证明我们这个奖颁对了,因为在那样一个把她限制得很紧密的环境下,她依然能坚持独立思考,写出对中国社会和人权,比如《零八宪章》和刘晓波入狱等有所反映,她能充分代表一种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我很高兴,她在政治学等方面也有很强的思考意识,她的这种意识也一定会影响到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
在颁奖活动上,马建也代崔卫平朗读了她发给主办方的答谢词:"她说能够和林昭这样的前辈站在一起,能够获得'林昭纪念奖'有一种归属感,感觉找到了一种思想的源泉。"
目前就职香港阳光卫视的中国新媒体人北风代崔卫平领取了该奖项。德国之声采访他时,依然能感受到他由衷的喜悦:"我感到很荣耀,因为能代我很尊重的师长崔卫平老师来领这个奖。我感觉崔卫平老师获得这个奖是实至名归的,因为她的姿态、她的不卑不亢、她的批判精神,她还有一种优雅的生活姿态,这就给未来的抗争指引了一条很有意思的道路,就是让自己过得自在而充实,保有这样的姿态去批评才能更有力度。"
文学的自然属性就是"自由"
2010年1月,中国独立作家野夫的作品《江上的母亲》获得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类大奖,此次他获得了独立中文笔会第八届"自由写作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强调文学的自然属性就是自由,但在现今在汉语的文学创作领域还需要有一个'自由写作奖'来鼓励写作者,这本身是一件很让人心痛的事情。
他说:"汉语是一种最古老的语言,这种最古老的语言还不能抵达其自由书写的本源,这是活在21世纪的一种悲哀,今天我能获得这样一个奖,是意料之外的鼓励,内心也伤感,我们用几代人的故事,一种真实的书写并不意味着我的写作有多么好,只是我把我的家世写出来了,虽然在中国还有比我们家庭更凄惨、更悲伤的故事,但很多人一直隐忍着,没有书写而已,假设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可以自由写作的时代的话,中国人会诞生很多伟大的作品。在眼前我只不过是一个率先开始澄清历史的写作者而已。"
颁奖仪式和讨论活动落幕,作家的笔下更深远的世界还在延伸,"自由写作"也成为当今中国写作环境中,独立作家最为真实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