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周素子新书座谈会现场(紫荆提供)
旅居新西兰的作家周素子11月15日在纽约法拉盛介绍了她的新书《晦侬旧事•老家的回忆》。纽约一些民主人士和学者参与了座谈。
周素子毕业于福建师大艺术系,曾任大学的古代文化和古汉语教师。1995年移居新西兰,创建《新报》,现在是新西兰汉学会会长。她22岁时就被打成右派。2007年曾出版《右派情踪》一书。 “写这个东西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他们都死了么,没有人知道他们。” 《晦侬旧事•老家的回忆》前半部讲述了周素子个人和家族的经历,后半部分介绍了她所认识的文化人的遭遇。
“这本书里面也有一些文化人,主要是讲我自己的遭遇。我在这么长的时间,带着三个孩子,又没有工作,丈夫在劳改场所,我是怎么过的。我就把留在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东西,把它写下来。”
作家李劼比较了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和周素子的这本书。
“我们在《往事如烟》里面读到的都是政治灾难。但是在这本书里面看到的是文化灾难。这里面有很多很多提到的那些才子,那些右派,那些老学者,他们都不关心政治的,他们都是非常纯粹的文化人...还有钢琴家,音乐家,他们这些人被打成右派不是因为关心政治,向党提意见,就是在审美的品质上跟这个王朝格格不入。周素子被打成右派没有任何原因的,就是因为她在音乐系里面比较拔尖。”
他指出,周素子被打成右派之前所受的艺术熏陶、审美积淀,是她受到打击的原因,也是使她能够“熬过来”的力量所在。
“我觉得审美的力量是觉得不下于宗教信仰的。一个人有过对美的领略,跟一个人通过宗教的方式跟上帝有过对话是一样的。这个分量是一样的。正是这种审美的力量使她度过了非常艰难、非常坎坷的那一段人生的历程。”
李劼说,周素子恢复写作之后,停格的审美积淀开始恢复。还是那个22岁的女大学生,“78岁的老太太用近乎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的语气叙述自己惨痛的经历”,伴随着慈悲和爱,没有仇恨。
政论家胡平也称赞周素子的语言朴素干净,没有受党文化污染。他从书中看到周素子的家族在1949年之后受到的摧残,大部分人遭受无妄之灾,十分心痛。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的传统,大家知道,从社会来说,文化来说,就是乡绅那一层,他们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不光是表现在文字上,艺术作品上,而是贯穿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种东西过去多少年来,哪怕是战争、外敌侵略,一般都还没有造成很大的冲击,唯有在共产党统治下,这几十年是对整个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包括这文化本身,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
胡平说,令人振作的是,这些人挺过来了。因为母亲的坚强和远见卓识,周素子的孩子们文革之后考上了好的学校,各自在自己的专业中有所造就。 百岁学者周有光和作家沙叶新为《晦侬旧事•老家的回忆》这本书写了序。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