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视频:卞仲耘校长铜像揭幕仪式(全)
日期:9/11/2012 来源:网络 作者:刘燕欣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ErJS2cDuKI/

http://my.tv.sohu.com/u/vw/15845881

主题:请看80届学妹刘燕欣的博客

用另一种方式参加校庆

作为母校实验的忠实粉,母校五年一次的正式校庆,只要在北京,通常是不会错过的。以往参加母校校庆,多数都是呼朋唤友,召集尽可能多的同班同学、甚至同级同学前往母校热热闹闹地聚会一场。

或许是因为上次2007年学校90周年校庆全年级同学大聚一场后,小聚不断,就像一场大地震之后,余震能延绵数年,能量都释放得差不多了,这次母校95周年的校庆仿佛悄然而至,虽然也早有学校的正式公告在先,但一直没曾打算把这一天当成又一场同学大聚会的日子。

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为母校庆生。

在母校令所有学子骄傲的辉煌历史上,至少有一处伤疤,是永远也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在1966年8月5日,当时令全校师生都相当敬爱的女校长卞仲耘,被自己的一群女学生当成斗争对象,被批斗、殴打致死。这是文革中第一位被本校学生“斗”死的中学校长,又发生在当时最著名的女校,加上不久之后的8月18日,本校的一位女学生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为伟大领袖戴上了红卫兵袖章,而且在当时的一篇新闻报道中,提到了伟大领袖建议女学生把名字从文质彬彬的“彬彬”改为“要武”。这一系列在文革初起时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事件,使得女附中在文革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也同样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

作为一个1966年时只有4岁的小屁孩,一个文革后才进入实验中学并在那里度过自己一生中最美好一段学习生活的实验校友,本来是没什么资格对这段历史说三道四的。

今年3月,偶尔接到邀请,得知文革前以及文革期间毕业的若干届女附中的学姐,制作了一部关于“卞校长铜像揭幕仪式”的纪录片。出于对母校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好奇,我来到了她们中间。

那是一群让我一见就立刻产生认同感的学姐,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头发花白,穿着朴素、大方,但气度优雅、谈吐得体。看得出,母校优质的教育,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看了她们制作的感人至深的纪录片,更是对她们肃然起敬。直面历史、真诚忏悔、呼唤反思、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是这个记录片的主旨。对她们来说,事情已经过去近50年,她们大都退休、颐养天年。即使选择遗忘、选择装聋作哑,对她们的事业、生活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我猜,逼着她们重新面对这一切的,仍是母校教给她们的做人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也是为了母校的荣誉,为了母校不再为此事永远蒙羞。

我们都知道,当年很多国家领导人的女儿们都是女附中的校友,她们中也有很多同学后来担当过各种领导职务,原来想象这应该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群。但真正走到她们中间,才发现她们完全是靠一种民间的力量,靠自己力所能及的财力、物力,靠有共同心意的朋友协助,才做成了这件事。没想到的是,她们会因为经费有限,不能制作更多的光盘,因为技术原因,不知道如何把纪录片内容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

作为后辈校友,除了赞许她们的勇敢和真挚,佩服她们的担当,能做的就是协助她们把这个声音尽量广泛地传递出去。

纪录片的视频早早就被放到了80届的博客和土豆网上,这次的校庆返校,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带着几百份光盘一大早回到母校,和她们一起发放给返校的各届校友。

我想对母校说,我们真的不是来砸场子的,不是专门挑母校庆生这个本该歌舞升平万众欢腾的时刻来揭这个疮疤。正因为对母校的深爱,才更觉得有这份责任,把当年作为这段不幸历史当事人的校友们的反思和回答,告诉世人,让今天以及今后的实验学子们不必生活在这片语焉不详的历史阴影中。他们有权利了解历史,他们应当学习独立思考。至少,无论今后遇到什么变故,他们永远不会再把大棒挥向自己的老师、同胞。


为此,我想建议母校把观看这个纪录片作为高中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内容,可以邀请这个纪录片的主要发起学姐们来和现在的学生分享她们的心路历程。我相信这是传承实验精神非常重要和生动的一课。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ErJS2cDuKI/

http://my.tv.sohu.com/u/vw/15845881

今天,在安放着卞校长雕像的会议室里,看到一拨拨老校友来到这里和自己当年的老校长合影,鞠躬致意,充满感激地为自己及班级没来的同学们取走光盘的时候;看到现在的小同学表情凝重地看完录像,并深受触动的时候;当最后几百份光盘在上午11点之前就发放一空的时候,我感到这个校庆过得无比充实。

感谢一起赶来助阵的80同学:宏厦、嘻嘻、大脚,还有家人。

刘燕欣

2012年9月8日


相关新闻
邓小平冥诞官方沉默 学者评论贬多于褒
再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革对薄熙来那代人的影响
重庆右派再索赔 声声不入中南海?
郝建:铜像,他的名字叫遇罗克
胡平:为什么说雷锋不是道德楷模?
李江琳:藏区的“平叛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