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即时新闻
学习香港好榜样
日期:7/5/2007 来源:观察 作者:李剑虹

李剑虹


十年前的今天,香港脱离英国政府管治回归中国,与大陆实行"一国两制",开始"港人治港"。

十年后,胡锦涛总书记亲赴香港参加回归十周年纪念活动,当局举办了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晚上有"烟花汇演",一派歌舞升平景象。然而另一方面,追求民主的港人,连续第四年举行七.一大游行,六万多民众参加游行,呼吁争取普选,改善民生。香港政府在游行结束后发表书面声明,表示尊重市民集会权利,希望不同党派能就双普选达致共识。又表示对其他普选以外的诉求,政府会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希望更能掌握民意。

香港回归中国十年了。香港繁荣的基础,来源于港英政府留下的自由和法治。回归后的香港,在"一国两制"架构下运行。应当说,十年来香港基本上保有了原有的经济、政治制度未变。虽然北京政府从其接收香港的第一天起,就利用政治施压和经济收买双管齐下,不断蚕食香港的自由,试图将极权政府的权力意志强加给香港。如钦定唯上意是从的特首,意图强行通过23条立法,除了内地的一些公民无法到香港自由旅行外,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如司徒华、李柱铭、何俊仁等和坚持批判立场的新闻工作者也遭遇"政治歧视",不得进入大陆。独裁政权的霸道可见一斑。在金钱收买和政治威慑双重压力下,时至今日香港传媒的自我审查也已相当普遍。

但港人绝非唯利是图的经济动物。十八年来维园不灭的烛光,发出了东方明珠最灿烂的光华,安慰着无辜的亡灵,也温暖着受难者、幸存者受伤的心灵;四年前举世瞩目的七.一50万港人大游行,更彰显港人坚定维护自由的意志和反抗独裁暴政的勇气。面对强大的民意,23条立法不得不搁置。相对于大陆被迫沦为当局"喉舌"的传媒,香港的各种媒体虽比港英时代加强了自我审查,却仍呈现出不同观点精彩纷呈的万花筒特色。

始于2003年的"自由行",虽仍存在着地域、城乡身份等歧视——如内地的农民和一部分的城市居民仍无法自由往来香港,但其客观上为两地的民间交往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为香港的经济带来一定实惠。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有机会来到香港,亲身感受不一样的社会制度。"自由行"开放以来,香港出版的有关中国时政、历史的书刊广受大陆游客欢迎,有人说"自由行"首先将香港的政论杂志解救出困局。封闭舆论环境下生活的大陆人,来到言论充分自由的香港,可以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资讯;港人享有的大陆人无法享有的游行、示威、集会自由,也成为大陆人观光的一道风景,一些大陆人还特意选择在六四或七一期间前往香港,亲身参与维园的烛光纪念晚会或七一大游行。

当香港人民享受着充分的言论自由、人权法治,为普选权而上街游行大声疾呼时,与香港一桥之隔的深圳和广大的大陆地区人民,却在专制制度下被迫噤声,连说真话都成了件风险巨大的事情。笔者两年前曾前往深圳打工,却被深圳警方无理先后剥夺两份工作,被迫离开深圳。回到上海我仍无法摆脱警方的骚扰,除了隔三差五的"谈话"、"传唤"以外,还时常被剥夺会见朋友和自由旅行的权利,我曾不止一次在朋友家门口被警方绑架扣留,在距上海千里之外的旅游地被上海出动多名警察以"传唤"为由带回上海,今年春节前夕还被剥夺了去香港旅行的权利,这一切仅仅因为我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对政府批评性的言论——警方称之为"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之词"。香港的媒体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而大陆的媒体在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下,只能沦为党操纵的"喉舌",媒体人对上意稍有拂逆,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曾客观报道SARS疫情和孙志刚案的《南方都市报》前主编喻华峰即为此身判重刑至今系狱。——一国两地,两种制度,孰优孰劣?相信公众自有其判断。香港的稳定、繁荣和自信,她的高举自由经济和尊重人权的明灯,她从东、西方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交汇融合的力量,在未来将会继续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对大陆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成为未来中国各个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她的政府也终将由普选而获得民意的认受。如同江棋生先生断言:"对中华民族来说,一国良制,方是人间正道。"让我们祝福香港、也祝福中国的未来!

2007.7.1.于上海


──《观察》首发


相关新闻
美国务院:支持香港全面普选
6万8香港人七一争民主
民主派代表:香港无真正民主
香港实行高度自治的法源
美国看香港回归十周年
司徒华恐港司法独立无存
香港民主派担心新闻自由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