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正新 (2008年3月5日)观世界各国,很难见到象中共当局那样高度珍爱洋人捧场的政权。例如外交接待这种纯属客套礼仪的场面,在各国媒体报道中总是不受重视的,不是一掠而过,就是根本不提。只有中国官方媒体对这类场面宝贝得不得了。尤其是遇到西方列强的客套礼节时,就更是受宠若惊无法自持了。此时的中国央视,恨不得把每一寸红地毯,每一响礼炮,每一脚仪仗正步都来来回回过几遍,以说明领导“受尊敬有威望”。中共党领导尤其喜欢洋人表扬。某洋杂志封面登一次,胜过国内百份报刊捧一年。某个洋政客赞一句,胜过国内百万官吏赞一年。这是因为在党领导们眼里,中国人是奴才,他们夸领导是义务,不值钱。而洋人有独立人格,不是奴才,他们夸一夸领导,那才算极高奖赏,非常有助于领导增添自重。一、西点的男孩看过来中共宣传当局也试图通过挟洋活动给他们的英模增添些分量。“西点军校学雷锋”,就是这样的尝试。根据抚顺雷锋纪念馆的资料,“西点军校学雷锋”故事由当年中国驻美一等秘书田志芳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引起。那张照片显示一个房间里的墙上有一张雷锋的图片。房间里有两个穿制服的人。据说这是西点军校里的一个房间。这样一来,这照片就被解释为“西点军校以不同形式宣传了雷锋等世界著名军人”。此事又被迅速炒作夸大,一度连“西点军校建立雷锋半身塑像。号召学员学习雷锋”等说法都出现了。此类挟洋说法后来被证实虚假。但有关部门为雷锋同志挟把洋的使命感始终不泯。2002年9月,抚顺市派出一个“友好经济代表团”访美。这“经济”代表团中成员中却有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张淑芬等专程访问西点军校。为的是将有关雷锋的书籍、画册赠送给西点军校。她们并在该校园内举起雷锋画像与校方人员合影。这幅照片证明雷锋确确实实进了西点。其实张淑芬们的努力是多余的。西点军校早就会研究雷锋。应该早在张淑芬等前往赠送图片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了。我相信田志芳在几十年前所拍摄的“雷锋画像出现在西点军校”的照片是真实的。象西点军校这种著名的军事科学机构不可能无视雷锋的存在,就像他们不可能忽视纳粹宣传专家戈培尔的存在一样。任何国家的军事部门要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少不了要研究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而研究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必定要研究雷锋这位与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密切的人物。如果他们没有研究,倒说明他们对解放军的功课没做好。但是,研究归研究,它和仿效学习是两回事。为雷锋搞挟洋活动的人希望把洋人的研究解释为敬仰。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敬仰雷锋必须先能看到雷锋之美。而雷锋之“美”,只能借助被愚弄过的头脑才能看到。这和在光屁股的国王身上“看见”美丽的新衣是一个道理。到西点校园去寻求雷锋的光环注定是缘木求鱼。那里的学员以及教职员工根本没机会接受我党的思想改造,并不具备“正面” 欣赏雷锋的能力。中方人员满腔热情地把雷锋剧照递过去请他们赞赏,但他们却只能看到丑陋。这不是自找没趣吗?我这样说,也许还有人不同意:“雷锋照片张张光彩照人,丑在哪里?”。下面就让我用几张雷锋剧照来作说明。二、有用的技术素质状况情报这张照片显示雷锋拿着一把大号扳手指向汽车前轮挡泥板外侧。我们知道,扳手这工具是松紧螺栓用的。但大家都能看出,雷锋那扳手指向的地方没有螺栓。那地方除了一片薄铁皮外什么都没有,连最小号的螺丝钉都没有,更不可能有大号螺栓。这画面清楚告诉读者说,画面上这个士兵缺乏专业素养,连基本的机械工具都不会用。从雷锋角度看,他允许别人拍这种“洋相”照,说明他自己的专业自尊心很弱。我们知道,人人都有一种专业自尊心。你哪怕仅仅是错用餐具,比如筷子拿错了头,也会感到不好意思。专业人士用错工具,更会感到很难堪。雷锋在入伍前就开过拖拉机推土机,完全懂得最基本的工具应用知识。让他拍摄违反专业常识的照片,他应该感到耻辱并且有所抗拒。此时他完全可以对拍摄者说:“您这样拍,让内行的人看了笑话。您看是不是让我换个合适的地方做动作,您再拍?”。如果雷锋能这样说,拍摄者多半会同意。因为他毕竟没有理由硬叫雷锋出丑。但是画面雷锋并没有什么不自在,相反他显得很乐意很舒服,他专心致志地冒着傻气。非常可爱。雷锋一直自称是“革命的傻子”,但他在其他场合下的表现都不太象,只有在这张照片里才出现了最贴切的形象。这一张,是雷锋对照着一本书在修零件。雷锋表情认真且愉快。似乎那本书真的给他提供了有用的知识。但你稍注意一下那本书,容易看出是竖排版本书藉。我们知道,技术类书籍不会用竖排版印刷。而《红楼梦》、《古文观止》等竖排版古籍在当年是不许进入军营的。就是有雷锋也不敢摆到面前来拍照。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本《毛泽东选集》。在当年的政治气氛中,只能允许这种书伴随“毛主席的好战士”上镜头。这张照片,不过是那个把毛著捧为万应灵丹年代里的一张常见的作品而已。西点军校的学员们看了上面这两幅照片后会是什么感觉?我想他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难怪解放军装备的完好率那么低。三、引起对解放军伙食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