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余秋雨终于找到了切入点
日期:5/27/2008 来源:凯迪网络 作者:石敢当

石敢当


作为一个不甘寂寞的“文人”,把握时机寻找介入主流政治的切入点是很重要的,历史上的郭某人的善变,以及一大批所谓的文化人在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及时亮出旗号顺应主流对不识时务的同道落井下石已经成了中华历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了,几乎每一次的重大政治运动中都能看到那些所谓的文化人助恶的身影。
余先生生不逢时,混到现在最值得骄傲的也就是在一些选秀节目中喧宾夺主的卖弄一下学识了,再说白一点,混得连于丹和易中天都不如,这对于自认大家的余老夫子无疑是件很郁闷的事情。

我曾经很诧异一个号称是学者的人在点评的时候老是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无论是抢镜指数和啰嗦指数都达到了爆灯程度,都说余老夫子是个文化人,恕我浅薄无知,我真的没看到他的文化在哪里。

现在答案已经找到,余老先生的一些超常表演只是想引起某些权势人物的注意而已。

地震及随着地震而来的一些事情给了余老夫子一个机会,而余老夫子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今日报载,某国一个演员说:“四川地震是天谴”(原文如此,为何会这样说没有解释),于是一批文艺界的有点名气和还没什么大名气的人纷纷表示要抵制和封杀该演员。

在没有较全面的信息的情况下,我不想评论这个事件,我不知道呼吁抵制的人是否了解事情的原委,或许他们的消息来源比我多一点。

余先生也说话了,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我情愿相信余先生只是有点脑瓜子不好使,否则真是太可怕了。

余先生如是说:“我认为,这次抗震救灾的全国性大动员、大投入、大动情,重新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支点也找到了中国文化与国际接轨的话语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将会就此写一篇论文,题目是《汶川-------中国文化的新起点》。”

多么熟悉的声音,几十年来这种声音不绝于耳,香港影视界有句俗话,桥段(创意)不怕老,只要用的好,我想对余先生说,你的提法并没有什么新意。
地震遇难者尸骨未寒,无数个残破家庭创痛未平,某些人已经在筹划着一些XX榜、表彰会、巡回演讲了,他们总是有办法把一出悲剧演成一出喜剧,余先生,你也要赶这个热闹?

这次灾难发生之后,无数国民伸出了援手,他们既没有要人动员也没有要人英明领导,他们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本能,有人需要帮助,我要帮助他。
这种本能是无国界的,也不是中华的专利,既不需要余先生去“发现”,也不需要任何人来“表彰”,过去我们这样做了,明天( 希望不需要)我们也会这样去做。
说一些常识问题,因为这次灾害大,所以这次投入大,ZF只是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夸耀的,顺便问一下余先生,如果这次是小投入,你敢出声吗?
至于“重新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支点也找到了中国文化与国际接轨的话语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老实话我没看懂你想说什么,你是不是想说在这次灾难之前我们迷失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支点”迷失了“中国文化与国际接轨的话语基础”?余先生,说话要注意,历史上歌德派歌错了挨板子的例子不少,你不要弄巧成拙阿。

余先生也许有点健忘,年初抗冰灾、之前的抗洪灾、再之前的抗灾行动也是全民参与,人人关注,不知道那时候算不算化时代呢?灾害其实只是一个常数,只要发生吾国吾民就有责任和义务挽救援助受难者,我们不需要在尸骨堆里去寻找什么划时代的东西,更不要踏着尸骨寻找一个新起点。

余先生,假如你真的想为灾民们做点事,你就去问责一下为何大地震前没能重视有的专业人士的预警,你去问责一下学校为什么这么容易倒(相对其他建筑),你去问责一下新闻报道为何一再作假,你去问责一下“帐*篷门”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去问责一下帐篷的价格、红+字的招标,余先生,你敢吗?

余先生,官场如战场,如果你想凭《汶川-------中国文化的新起点》这个论文作为切入点,难啊。

祝你好运。


相关新闻
呼吁调查5.12地震漏报真相
废墟上 硝烟中 民间社会凸显
四川成立民间救灾财物发放监督
余震未停 灾民仍然缺水缺电
由5.12地震看多难是否可以兴邦
四川地震到底死了多少人?
白衣如海祭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