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出卖与被利用的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 王容芬 |
(一)纳粹反对奥运
|
杯葛纳粹奥运的宣传画 | | 1931年, 国际奥委会把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承办权交给柏林,无可非议,申办奥运的既不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帝国,也不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而是民主制度的魏玛共和国。当时在野的纳粹党出自种族主义的本能反对柏林举办奥运,纳粹党机关报《种族观察员》还斥责德国运动员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与黑鬼一起比赛,去争胜利的棕榈,是奇耻大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史无前例的亵渎。”党报文章作者和编辑根本没听说过奥林匹克精神,想当然以为奥林匹亚没有有色人种,得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歧视有色人种的谬论。这纯粹是他们的种族主义信念作祟,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尤为可笑的是“争胜利的棕榈”,他们连奥运的花冠是橄榄枝编成的都不知道。橄榄枝是奥林匹亚的象征,三千多年前大力士海格力斯在佩罗普斯目前为弟兄们举行赛跑比赛,折来墓地的橄榄枝编成花环戴在胜利者头上,从此成为规矩。连宙斯头上戴的都是橄榄枝花环。基督教文化里有个节日“棕榈礼拜天”,是复活节前的星期日,纪念的是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人们手持棕榈枝欢迎他,高呼:“欢迎大卫之子!”棕榈枝是以色列独立的象征。党报用基督教文化的棕榈糊弄古希腊文化的橄榄枝,落下ABC级的硬伤。
待到一位黑人选手夺得洛杉矶奥运会百米赛跑金牌时,希特勒的党报竟犯了歇斯底里:“奥运会没有黑鬼们的事!”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以前,纳粹分子在议会极尽捣乱之能事,破坏政府的民主改革,抵制洛杉矶奥运,反对柏林承办奥运。
(二)希特勒下大赌注办奥运
希特勒取得政权,没费一枪一弹,也不全靠谎言。希特勒竞选纲领的支柱是种族主义,直截了当向犹太人宣战。多数德国人投了纳粹党的票,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内阁是德国人民的选择,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和领袖。
纳粹上台,对奥运态度戏剧性急转弯,一反过去立场,突然热衷于奥运。5天以后,纳粹政府颁布紧急令,取缔3.400个反对1936年柏林奥运的各级体育协会。对体育一窍不通,自己也不做任何体育锻炼的希特勒打破历届奥运常规,出任奥组委主任,并拉来筹办过1916年柏林奥运的体育专家卡尔•迪穆当秘书长。
奥组委计划把火车站附近的邮政体育场改建成奥运主场,这个体育场4年前才落成,能容纳45.000千人。希特勒不同意这个方案,理由是地点不对。他和御用建筑师阿尔弗雷特•施佩尔正在重新规划柏林,拟更名为“天下大都日耳曼尼亚”,东西中轴线穿过布兰登堡门,全长50公里。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奥运体育场应该座落在中轴线西端的夏洛特堡。人们皆大欢喜,因为那里已经有一座体育场,就是当年为举办1916年第6届奥运会修的。但是希特勒要建一座能容纳十万观众的奥运赛场,而且要古代雅典式的,一半在地下,要超过奥运历史上任何比赛场的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准。内阁拨出2.000万马克奥运专款,在夏洛特堡修建奥运比赛场和配套设施,后来追加到2600万。组织者最怕政府舍不得花钱,奥组委的体育专家们大喜过望了。
新建的奥运比赛场是典型的纳粹式建筑,圆形的建筑也想方设法弄出许多棱角,正门前两道比人高的隔墙,两大溜方柱支撑,中间两根冲天方柱,比赛场高出一倍。围绕奥运赛场还建了一座77.17米高的钟塔、一座马拉松门和一座兰格马克纪念馆。钟塔上的大钟也是本届奥运的会标,一只德国国徽上的山鹰,鹰爪抓着五环,绕钟裙铸着希特勒的话:“我召唤全世界的青年”。兰格马克纪念馆纪念的是一战中在比利时兰格马克阵亡的44.000名德国将士,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对这些死在异国的德国人表示了极高的崇敬。
|
| 希特勒下大赌注,目的在于通过奥运展示亚利安人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种族,奥运建筑的雕塑作品也从生理线条上体现亚利安人的强悍美。纳粹宣传部长戈贝尔明确地说:“ 德国体育事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强化德意志民族的品格。”无论是反奥运,还是办奥运,纳粹万变不离其种族主义之宗旨。
(三)极权统治颁布党禁,迫害人权
纳粹在展示亚利安人优秀品格的同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灭绝“劣等种族”,1933年4月7日颁布新的公务员法,亦称“亚利安化法”,规定开除所有反纳粹公务员,包括全部犹太人出身的官员和职员。这个种族主义法规里专设一项“亚利安条款”,禁止聘用“非亚利安人”为公职人员。“非亚利安人”也包括父母及祖父母一方为犹太人者。接着建立了臭名昭著的达浩和奥兰宁堡集中营,残酷迫害犹太人,四处捉拿流浪的吉普赛人在德国的分支辛提人和罗穆人。亚利安人中的思想不纯分子、同性恋者也被投入死亡营。即使纯种的亚利安人,也必须顺从纳粹,才能苟活。
同年7月4日,纳粹颁布了两项新法规,一条是废除入籍法,宣布由入籍获得的德国国籍无效,开除魏玛共和国时期入籍的犹太人国籍,并没收逆产。根据这项法规,开除了四万犹太人的国籍。同日颁布的另一项法规是党禁法,下面是1933年帝国法律大全卷一第479页的译文:
关于禁止组建新党的法规,1933年7月14日
1. 德国唯一的政党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音译“纳粹”)
2. 任何人试图保存另外的政党或组建新党,如果没有其它条文规定的更高处罚的行为,将被处以六个月至3年监禁。
具体执行时比这规定严厉得多,很多德国人因为流露对纳粹的不满,或仅仅一句话对元首不恭,被“人民”举报、扭送,被不合程序的法庭判处死刑,不容上诉,立即绞死。德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行刑的绞架,旁边一纸“以人民的名义”的判决书,一位商人在电车上“恶毒攻击元首”,被判处绞刑,从案发到行刑不到一个月,草菅人命,可见一斑。
纳粹的党禁关闭了德国人的政治生活,当惯了顺民的德国人马上顺从一个政党,习惯一个声音,无限热爱一个领袖,行一种举臂礼高呼元首万岁。举国上下的奥运热卷着日甚一日的人权迫害,愚昧与凶残共舞,刁民为政府张目。早在1933年4月,全国就掀起了杯葛犹太人店铺的“人民运动”。犹太人回忆当年,对邻人的落井下石尤为感慨,“他们全都参与了。”
不可思议的是,1933年7月15日,就在废除入籍法和党禁法颁布的第二天,英、法、德、意在罗马四强会议通过决议,高度赞扬德国为巩固欧洲和平所做的贡献。后两个是法西斯国家,不足为怪,一向标榜民主的英、法迫不及待为极权政权张目,睁着眼瞎说,才是咄咄怪事。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对德国一直采取安抚政策,试图修正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不公正来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维系欧洲和平。直到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美国还在推行绥靖政策。对待纳粹德国主办的1936年柏林奥运,美国政府与英、法政府一样,一直全力支持。
(四)杯葛与捧场
异议来自欧美民间, 包括德国流亡人士。被纳粹开除国籍的著名作家海因里希•曼是托马斯•曼的大哥,这位曼大哥1933年2月就离开德国,在法国从事抵抗运动,抵制柏林奥运。各国体育界声讨德国违背奥运宪章迫害犹太人,强烈要求国际奥委会收回柏林的承办权。在美国,许多犹太人组织抗议示威,杯葛柏林奥运浪潮席卷全国。民主国度,人民的觉悟远远高于政府。
1935年,纳粹种族迫害高潮中,美国国际奥委会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亲赴德国考察。短短几天,布伦代奇与纳粹便水乳交融,回国后谴责“犹太分子”的抵制行为侵害了奥林匹亚精神。布伦戴奇颠倒黑白,引起体育界激烈争论。 美国业余运动员联合会主席杰雷米•马奥尼坚持认为,侵害奥林匹克精神的是纳粹的种族歧视。布伦戴奇则批评他不该把政治掺进体育。马奥尼说,那好,我们美国运动员不掺和纳粹和犹太人的争竞,我们不去。当时美国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恩内斯特•李•杨克也对柏林奥运顾虑重重,赞成杯葛。结果出人意料,杨克被国际奥委会开除,成为奥运史上一大丑闻。接替杨克进入国际奥委会的是布伦戴奇,此人后来当了20年国际奥委会主席,把奥运事业领到崩溃的边缘,卸任交钥匙时,竟对继任说:“你不大会用得到它们,我相信奥林匹克运动撑不了几年了。”厚颜如此,德何以堪!就是这些奥运官员在吃奥运,毁奥运,奥林匹克精神荡然无存。
离开幕还有3个月,希特勒给了退休后穷愁潦倒的顾拜旦一笔“荣誉金”,一万帝国马克。这种钱可以接受,还有什么钱不能接受呢?顾拜旦接受了希特勒的布施。
由于布伦戴奇和国际奥委会的出卖,美国奥委会杯葛失败,在政府压力下派出310位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是最大的马屁团。这还嫌不够,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摇着轮椅飘洋过海去给致开幕词的希特勒捧场。许多国家看美国而跟进,一共49个国家参与了柏林闹剧,连素来与奥运无关的阿富汗、百慕大群岛、玻利维亚、歌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和秘鲁也跟着来凑热闹。肿脸胖子中国派了54名运动员,这是主办国报道的人数,中国报的是69名,大概把干部也算进去了,总之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团。此外,中国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和一个来取经学习的体育考察团,低三下四巴结八竿子打不着的纳粹德国。这一届奥运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届,邪恶战胜了正义,希特勒如愿以偿。
后来中国代表在国际奥委会第37届会议上谴责日寇侵华战争罪行,要求剥夺日本1940年奥运会的承办权,德国背信弃义,不顾奥运宪章,袒护日本。本届奥运,中国根本就不该去。中国没有加入杯葛行列,反而追着法西斯德国凑热闹,面对大是大非,国民党政府站在了大非一边。
(五)火炬传递
火炬传递是卡尔•迪穆设计的,一位优秀的体育专家,从德意志帝国到魏玛共和国直至联邦德国,一直致力于德国体育事业。纳粹上台后也离不了他,让他当上奥组委秘书长,负责筹备柏林奥运。这是迪穆光辉一生中一块永远擦不亮的锈斑,一次千古挽不回的失足,尽管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政治上不可靠”而靠边站了。
迪穆设计的火炬传递由纳粹军火商克虏伯赞助,不锈钢火炬把上铸着传递路线图,德国山鹰的翅膀挑着奥运五环,还有“火炬接力/柏林奥运/1936”字样。火炬托盘上面绕圈刻着“赠谢火炬手•1936柏林第11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字样,底面是“克虏伯不锈钢V2A钢”和“克虏伯股份公司和平基金会•埃森”。火炬本身长27公分,重450克,尖端部分是镁制,可以燃烧十分钟。克虏伯家族参与了历次德国侵略战争,一战后,古斯塔夫•克虏伯• 封•波伦-哈尔巴赫被宣布为战犯。他的长子阿尔弗利德是纳粹党徒,为人古怪刁钻,没一个朋友。他的办公室里挂着希特勒像,下面写着“与元首共存共荣”。二战期间,小克虏伯使用10万奴工,日夜兼程供应德军军火,战后被宣布为战犯。
火炬传递是戈贝尔一手操纵的政治宣传节目,中宣部负责宣传和执行,丈量里程,挑选火炬手,一路宣传。沿途由冲锋队保镖。全程3075公里,由3075名运动员接力传递,3075遍广告。7月20日,在奥林匹亚圣地,由当地人扮演的希腊祭司和12个白衣处女用镜子聚集阳光,反射到一根木头上,点着木头。此刻处女正吟唱:“啊圣火,在神圣的古地点燃,你开始奔跑。”一位希腊火炬手开始第一棒传递。火炬途径雅典、得尔菲、索菲亚、贝尔格莱德、维也纳、布拉格。在希腊境内就发生干扰,一路不顺,在南斯拉夫和奥地利境内都有人试图破坏传递。布拉格是德国流亡人士中心,火炬到达时,这里举行了浩大的抗议游行,火炬几被扑灭。一路坎坷,火炬终于8月1日11时42分抵达柏林。火炬进入奥运会场之前,两万名希特勒青年团员和4万名冲锋队员在运动场附近的娱园举行迎接圣火仪式,跑最后一公里的火炬手西格弗里德•埃弗里希点燃了两个“圣坛”,熊熊大火一直烧到奥运闭幕。艾弗里希背了一辈子“火炬手”的黑锅,临死还抱怨“其实我没得到一点好处”。
把圣坛上的火带进开幕式的最后一棒是中长跑运动员弗利茨•施里根,这位成绩平平,跑起来腿发飘,连国家队都没进去,就是说,不是本届奥运会选手。纳粹党史导演蕾妮•李芬施塔选中了他来拍电影,仅仅因为他的外形,颀长的身材,满头卷曲的金发,碧眼直鼻,亚利安种族所有的优越充分体现在他身上。施里根是个明白人,风头出了,但一直拒不加入纳粹党,保住了运动员的气节。战后德国奥委会聘请他当顾问,让他参与了慕尼黑奥运会的组织工作。1996年柏林庆祝奥运复兴百年,90岁的施里根又一次点燃了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圣火。
(六) 电影宣传
|
在党代会上拍片的李芬施塔 | 整个火炬传递过程在蕾妮•李芬施塔导演下拍成胶片,收入大型纪录片《奥林匹亚》,最著名的镜头就是一个希腊的接力手,在爱琴海的黄昏举着火炬慢慢奔跑,柏林的曙光在召唤。
李芬施塔原是酷星冷美人,希特勒上台后,李氏走火入魔,改行为纳粹拍纪录片,用电影宣传纳粹思想。1933年,李芬施塔拍了记录纳粹党纽伦堡第五次全国党代会的《信仰的胜利》,深得希特勒和戈贝尔赞赏。拍这部纪录片,用了5个摄影师。1934年李氏又拍了记录纳粹党纽伦堡第六次全国党代会的《意志的凯旋》,这次用了18个摄影师。
|
在奥运会上拍片的李芬施塔 | 这样一部为纳粹宣传的纪录片,竟然在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两次获得金奖,可见那年头欧洲艺术界的政治觉悟之差。直到战后拨乱反正,这部影片才被定性为“纳粹宣传片”。
1935年,李芬施塔拍了配合纳粹7大军事演习的纪录片《自由之日—我们的军队》。为柏林奥运会,她用了42个摄影师,从天上拍到水底,耗用税款无数。这部名为《奥林匹亚》的政治宣传片长40万米,经过一年零八个月加工,出了德、英、法、意四种版本,上集《人民的节日》,下集《美的节日》。
|
戈贝尔、李芬施塔、希特勒 | 1937年巴黎电影节,谄媚的评委把金奖给了这部赤裸裸的种族主义电影。戈贝尔和李芬施塔意料之中,1938年该片又获威尼斯电影节世界最佳电影奖。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国际奥委会也跟着凑热闹, 1939年给这部纳粹纪录片颁发了“奥林匹克奖状”,肯定了柏林奥运种族主义的主旋律。奖状墨迹未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目中无人的亚利安大兵踏上波兰的土地。由于国际奥委会失足,不仅毁了柏林奥运,还使1940年的赫尔辛基/东京奥运和1940年的伦敦奥运没能开成。勾结极权政府,连续断送三届奥运,对这不可饶恕的过失,国际奥委会从未认真检讨过,往希特勒身上一推了事。
|
希特勒和李芬施塔 | 用艺术为战争造舆论,是电影史上一大罪恶。战后,李芬施塔缘此被逐出德国电影界,只能靠私人赞助拍些小玩意儿。国际奥委会却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当然也就不会吸取教训,不顾苏军入侵阿富汗的事实,无视42个国家杯葛,硬是把1980年的第22届奥运交给莫斯科主办;尤为甚者,不顾全世界的杯葛,把2008年奥运主办权交给世界头号人权敌人。这个体育组织与极权政权一二再,再而三的人权交易,彻底背叛了奥运精神。
(七)种族主义闹剧
直到奥运开幕前,民间仍在抵制。1936年6月,在巴黎召开“捍卫奥林匹克精神大会”,与会的有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代表。大会号召人们抵制柏林奥运会,积极争取将会址改在巴塞罗那。抗议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纽约成立了一个斗争委员会,欧洲一些国家明确表态,不参加柏林奥运会,并积极支持筹办巴塞罗那人民奥运会,1936年7月19日至26日抢在柏林之前举办。7月,法、英、美、瑞士、瑞典、希腊等20个国家的运动员,云集巴塞罗那,准备参加7月19日举行的运动会。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班牙内战,巴塞罗那奥运会最后没办成。第11届奥运会如期在柏林举行。
巴黎抵制大会上,海因里希•曼有句名言:“一个建立在强制劳动和奴役大众基础上的政权,一个积极备战而只靠宣传谎言而存在的政权,怎么能尊重体育运动和运动员呢?请各位相信我的话,那些去柏林的运动员只能成为那个以世界之主自居的独夫民贼的角斗士、阶下囚和笑料。”
曼先生不幸言中,1936年8月1日,3961名角斗士在新的奥运之歌中步入挂满万字旗的斗兽场。希特勒现身时,10万只胳膊斜举朝前,铺天盖地。此时此刻,他们成为囚徒和小丑,任人摆布。德国奥组委向全世界承诺的21名优秀犹太运动员,一个也没出现,他们根本不曾得到训练的机会,当组委会闻知美国奥运团已经启程,当即把这些犹太运动员从选手名单上抹掉了。只有美国的半拉犹太血统的击剑女选手海伦娜•迈尔来了,她的父母在德国作人质。她得了花剑比赛第二名,登上领奖台时,不得不屈辱地举起右臂向元首致敬,运动员的尊严丧失殆尽。
开幕式上演唱了德国音协主席里查德•施特劳斯谱曲的《迎宾歌》,“你们是德国的客人”取代了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诞生的《奥运之歌》,希特勒取代了万神之主宙斯,客人成了子民。
希特勒每天都到场,被人群拥戴,拉拉这个的手,拍拍那个的肩膀,亲民之谊,溢于言表,还把当天优胜者请到看台上握手祝贺。可是他没有请黑人选手上过看台,既没有请比赛第一天就获得金银奖牌的美国黑人跳高运动员科尼利厄斯•约翰逊和大卫•奥布里顿,也没有请独得4项金牌的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国际奥委会提请他不要授人以柄,要么全请上去,要么一个不请。
希特勒不得不省了这道秀。那时德国人曼弗雷德•封•安德内成功完成了电子电视转播,这一技术被纳粹充分利用。电视台用50种语言向全世界直播万字旗下的比赛现场,在黄金时段发送希特勒特写镜头。加上3000多个广播节目,给纳粹政权带来巨大的宣传成效。中宣部的口号是:“广告帮助我们取得政权,广告帮助我们巩固政权,广告帮助我们征服全世界。”单单美国就转播了一百多套音视节目。
电影与照片的拍摄权掌握在中宣部手里,外国记者报道必须先报批,中宣部审核通过后方可发表。德国卖给外国的画面,比如《一周回顾》也要先报中宣部审查。最后播出和发表的画面,统统都是美化纳粹精神的,李芬施塔《奥林匹亚》的招贴比比皆是。每天都在进行的人权迫害,则不见于画面,让世人不明德国真相。正如《希特勒传》的作者依安•克尔沙夫所言,“体育如此成为纳粹政治与宣传的工具,实属史无前例。”
1936年8月16日闹剧落幕,德国以89块金银铜牌大获全胜,有史以来第一次跃居榜首。美国以33块之差第一次屈居第二,被东道大大地耍了一把。不过,纳粹德国露了一个大怯,金牌正反面都用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海枣叶代替了自古以来的橄榄枝,胜利女神捧着海枣叶,冠军选手举着海枣叶,或许这就是纳粹党报《种族观察员》所说的棕榈。银牌上冠军头上戴的却是桂枝,他们的奥运海报上那个亚利安人头上戴的却又是桂枝编的花冠,即所谓桂冠,这也是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笑话。设计者怕人不知道这是桂冠,特意在旁留下一枝桂叶做注脚。银牌背面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签名,似乎他该对这个桂冠负责。本届奥运海报上那个亚利安选手头上戴的也是桂冠。桂冠不算杜撰,但是张冠李戴,桂冠是古希腊以艺术项目为主的得尔菲赛会的奖品,通常是给诗人的。奥运会从来没发过桂冠,无论古代奥运还是现代奥运,都与桂冠和桂枝无关。纳粹奥运组织者该补补植物学常识了。
中国一穷二白,54名运动员全被淘汰。据运动员中唯一健在的郭洁先生说,因为经费紧张,买不起机票坐不起火车,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漂泊了一个多月,运动员耗得精疲力竭。今天中国官方奥运网站却吹嘘当年“中国武术扬威欧洲”,拿自己的国宝去比人家没有的东西,而且是没有对手的表演,何威可扬?
1937年7月7日深夜,承办1940年第12届东京奥运的日本炮轰卢沟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向波兰发起闪电进攻,投入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6000门大炮,一举拿下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在波兰建立大批集中营,把德国各地的犹太人集中到那里。600万犹太人死在纳粹的毒气室和劳改营里,对人类犯下种族灭绝罪的正是举办第11届柏林奥运会的法西斯德国。
1954年,国际奥委会回顾60年现代奥运史,在第44号公报中承认:强烈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统治了本届奥运会。为了这20个字的反思,国际奥委会用了18年时间。
──《观察》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