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令国
当前有一群人是游离在边缘的,这群人离开家乡来到了城市,他们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大学生,这群人在城市的角落里过着寄居蟹式的生活。
自从79年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开始逐渐增长,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操作的不断普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开始积压成灾,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粮食作为国家保障性工程,价格一直受到调控,农民的收入提升的速度非常缓慢,更没有余钱可做积蓄,在城镇居民收入远远超过农民收入之时,物价受经济发展带动不断上涨,多数农民依靠农产品收入已经难以维持生活,不得已背井离乡到城市中谋求生存,这群人就是所谓的城市化进城率,也是将来城市化中楼市的中坚需求者,他们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彻底的无产者。
自从96年国有企业开始改制起,城镇职工下岗失业的规模开始攀升,就业压力也凸显出来。2000高校年教育体制改革,应届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在实行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政策下,各高校又不断扩招,高学历人群也开始增长,这群人又加入到城镇就业的大军中,在原本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已经逐渐加强的情况下,为就业增加了新的难度,造成今天就业率非常低下的局面。而这因群扩招而生的大学生,也是城市化进城率中的一批中坚力量。同无数的农民工一样,也是楼市参与者中的主力军,并且具有同样是无产阶级的相同属性。
到这里我们得出,城镇楼市中商品房市场的最终需求者其实多数是外来人口,而且是相对收入低下并且购买力相当低下的外来人口。
记得前几天停车在路边野摊买鞋垫,卖鞋垫的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大娘,多找了我五元钱,当我把钱还给她时,她解释是怕城管抓,一边卖东西一边四处看城管。在有了话题的情况下,我们闲聊了几句,老人进城投靠女儿,住在女儿家,由于女儿是农村户口又没有学历年龄也大了,在城市只能找到清洁工的工作,为了给孩子买套成家用的房子,倾尽所有积蓄后,家中紧衣缩食依旧难解还贷压力。老人为不给儿女增添太大的生活压力,想用出野摊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一天下来好的时候能赚十几块,被城管抓住就连小货也赔进去了,更谈不上赚钱。这就是现在城市化中外来人口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儿女赡养老人的孝道反而成为老人挥之不去的生活负担。
这样的事情显然令人感觉很无奈,但是在农村还无法富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就需要城市化,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财富分配模式又欠缺基本保障,就这样在高房价的挤压下,城镇发展中的外来人口过着艰辛的生活,而那些没有能力买房的人,又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在平房区与郊区栖息着,为了生存做着劳累而又不赚钱的工作。
回头继续看这群人的收入,对于在城镇生存需要的居住保障来讲,他们不符合所有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申购标准,解决居住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购买商品房,但是商品房离这群人有多远恐怕他们都不敢想。而这群人最大的无奈是在农村依靠种植农产品已经根本无法生存,只能到城市谋生,最终也只能选择租房度日。
上述的这一群体,人数规模巨大,也是将来完成城市化的唯一移居群体,他们包括农民工也涵盖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可是在当前的时代,尽管他们不吃不喝不舍得花钱,以其微薄的收入来看,这群人可能永远都只能是商品房的需求者,而很难是购买者,最终只能游走在城市角落中,过着寄居蟹一般的生活,却不是城市人。一个高房价就这样在多年粮食调控剥削了农民利益后,对农村进城人口进行了又一次掠夺,也使我们的城市化实现得步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