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网络文摘

 

中国政企分界线日益模糊
日期:10/17/2009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杰夫代尔

杰夫•代尔


在中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理清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真正关系。

自数年前大型企业开始海外收购以来,这里也成为了一片外交雷区——最明显的例子是2005年中海油(CNOOC)竞购优尼科(Unocal)一事,在美国国会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

北京方面一直煞费苦心地辩称,大型国企是由商业目的驱动的机构,正在开辟属于它们自己的道路。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在中国的五年计划和详尽产业政策的表象之下,国有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未间断,它们的行为有时就像是封地领主,为争夺更多的地盘而展开决斗。

然而,过去一年中,政企分界线已变得更加模糊。而今,要想论证“中国公司”这个概念不过是子虚乌有,难度要大得多。最明显的例证之一是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2006年和2007年间,政府将四大银行中的三家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作为提高其商业化程度的改革举措之一。

当时,它们聘用了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士,官员们也表示,放贷行为受政治因素驱动已成为过去。然而去年年底,当经济开始迅速放缓时,当局重新发挥出了影响力。各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接到了加大放贷力度的指示。今年,以本币计价的银行信贷增幅为164%。

此轮放贷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但如果信贷热潮以一轮新增坏账告终,银行股东们将不会那么高兴。

政府的幕后推手在中铝案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今年2月,中国最大的铝制造商——中国铝业(Chinalco)同意以195亿美元投资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此笔交易于今年6月流产)。

鉴于此笔交易本将成为中国国企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同时又涉及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一些矿业资产,它肯定会比较敏感。

但交易宣布数日之后,中铝首席执行官肖亚庆被中共人事部门调到政府工作。中铝不得不找来另一位首席执行官出面交易。

不过,国有行业信誉所遭受到的最严重打击,来自与力拓的另一起争端。今年7月,力拓中国代表处的4名高管被捕,其中包括负责力拓中国铁矿石业务的澳大利亚公民胡士泰(Stern Hu)以及三名本地雇员,他们的罪名最初被描述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国家机密,这在中国相当于间谍罪。

由于有关此案的其它信息披露的少之又少,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逮捕事件背后存在政治动机。此前不久,力拓对于中铝投资计划的热情有所冷却——这成为了一个过结。

更重要的是,力拓每年都与其它两大矿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一道,与中国钢企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过去曾大声抱怨,称这些矿商的行为像不负责任的寡头。

有人觉得,当局正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影响商业谈判,对于许多在华运营的跨国公司来说,这预示着一种可怕的前景——员工可能被随意拘禁,其资产也可能被没收。

一位驻美资深中国观察家表示:“奥运会为中国带来的所有公关财富,以及为塑造一个更温和形象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因此案而付诸东流。”

一个月后,此案由国家安全部转交当地警方,作为普通刑事案件立案审理,指控也减轻为贿赂和窃取商业机密。不过,其中三名中国籍高管仍有可能在监狱里呆上一段时间。以国家机密为由介入这起看似属于商业纠纷的案件,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损害。

北京咨询机构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这一点有力地提醒了全世界,要把中国政府与大型中国企业的利益区分开来,即使不是不可能做到,也是十分困难的。”

在中国,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界限向来难以划清。过去一年里,划清这种界限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相关新闻
赛车手韩寒泄露了国家机密
高锟的得奖和杨振宁的马屁
高房价让80后沦为最无志气一代
中国社保把穷人给害惨了
国庆的故事(微型小说)
中国知识界强烈要求政改
《公民》社论:倡导对话